樞密院是哪個朝代出現的,樞密院哪個朝代的 宋還是元

2022-01-01 05:21:56 字數 3386 閱讀 7061

1樓:匿名使用者

樞密院官署名。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

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主要掌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務;戰爭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清廢。

樞密院 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佐邦治。凡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招募、閱試、遷補、屯戍、賞罰之事,皆掌之。以升揀、廢置揭帖兵籍;有調發更戍,則遣使給降兵符。

除授內侍省官及武選官,將領路分都監、緣邊都巡檢使以上。大事則稟奏,其付授者用宣;小事則擬進,其付授者用扎。先具所得旨,關門下省審覆。

面得旨者為錄白,批奏得畫者為畫旨,並留為底。惟以白紙錄送,皆候報施行。其被御寶批旨者,即送門下省繳覆。

應給誥者,關中書省命詞。即事幹大計,造作、支移軍器,及除都副承旨、三衙管軍、三路沿邊帥臣、太僕寺官,文臣換右職,仍同三省取旨。

2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宗永泰年,置樞密使、以宦官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並宣達帝命。   後梁,改樞密使為崇政使,任以士人,並設崇政院。後唐莊宗改崇政院為樞密院,崇政使為樞密使,與宰相分執朝政,偏重於軍事。

  宋,樞密院與中書門下並稱二府,(中書門下為**、樞密院為樞府)同為****機關;樞密院設十二房,分曹辦事,十二房為: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閱房、廣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雜房、支馬房、小吏房。元豐改制時,有廢樞密院、還軍政於兵部之議,神宗以為「祖宗不以兵柄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制,何可廢也?

」遂留之。宋代樞密院長官樞密使、知樞密院事以士人充任,副職間用武臣。宋初,中書和樞密院對掌文武二柄,宰相因不帶樞密銜而不得預軍事。

慶曆年間用兵西夏,一度由宰相兼樞密使。南宋寧宗後,宰相始例兼樞密使。

3樓:匿名使用者

從宋代開始設定,樞密院長官相當於副宰相,目的是分化相權利,加強皇權

4樓:匿名使用者

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時代的官署名稱。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

樞密院哪個朝代的 宋還是元 5

5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樞密院存在的朝代:唐、五代、宋、遼、元等。到明清廢除。

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

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主要掌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務;戰爭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

樞密院萌芽於唐朝中後期,經發展,鼎盛於五代,宋代時雖機構漸趨於完備而龐大,但權力已大大下降。

設立:唐代宗永泰年,置樞密使、以宦官為之,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並宣達帝命。樞密院作為一個機構,雖然始於唐代宗,實際主要形成於五代,權勢最盛也在五代。

廢除:明代,朱元璋稱吳王時,沿元制仍設樞密院,後廢之,改設大都督府統軍。

6樓:prince實驗

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時代的官署名稱。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

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元代樞密院主要掌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務;戰爭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

明清廢。

中書,樞密院起源於哪個朝代

7樓:淺羽皆人

中書省,古代皇帝直屬的中樞官署之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魏國建祕書監,有監、令,魏曹丕改稱中書監、令。晉朝以後稱中書省,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皇帝詔書、**政令的最高機構。

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三省六部制)。宋元時中書省設中書令和中書丞相,明清時期廢其名稱。

元朝中書省在遠方還有一些派出機構(地方上的最高**)即各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後來代指其轄區,後來再簡稱即地方上的省(但中書省本身並不代指其直轄區「腹裡」)。

國家執政中樞機構名稱的變化:漢武帝之前是權力相對獨立的丞相府,漢武設定中書機構和內朝官以強化皇權、消弱丞相府的行政大權;西晉設立中書省使得傳統意義的丞相權力更依附於皇權,但實權關係高於名義關係,後來中書省變得相對獨立了,最後朱元璋就換用新名內閣以強化皇權;清代時內閣也有小小的相對獨立性,清皇就設立人員隨時可換的軍機處以強化皇權;清末新政時設立總理衙門(大體相當於宋元時的中書省)取代軍機處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

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

元代樞密院主要掌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務;戰爭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清廢。在近現代君主制國家中,也設有樞密院作為君主的顧問機構,如日本的樞密院、英國的女王陛下樞密院。

中書,樞密院起於哪個朝代

8樓:淺羽皆人

中書省,古代皇帝直屬的中樞官署之名。封建政權執政中樞部門,漢朝始設中書令,魏國建祕書監,有監、令,魏曹丕改稱中書監、令。晉朝以後稱中書省,為秉承君主意旨,掌管機要、釋出皇帝詔書、**政令的最高機構。

沿至隋唐,遂成為全國政務中樞(三省六部制)。宋元時中書省設中書令和中書丞相,明清時期廢其名稱。

元朝中書省在遠方還有一些派出機構(地方上的最高**)即各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後來代指其轄區,後來再簡稱即地方上的省(但中書省本身並不代指其直轄區「腹裡」)。

國家執政中樞機構名稱的變化:漢武帝之前是權力相對獨立的丞相府,漢武設定中書機構和內朝官以強化皇權、消弱丞相府的行政大權;西晉設立中書省使得傳統意義的丞相權力更依附於皇權,但實權關係高於名義關係,後來中書省變得相對獨立了,最後朱元璋就換用新名內閣以強化皇權;清代時內閣也有小小的相對獨立性,清皇就設立人員隨時可換的軍機處以強化皇權;清末新政時設立總理衙門(大體相當於宋元時的中書省)取代軍機處樞密院,唐、五代、宋、遼、元等朝代的官署名稱,長官稱樞密使,主要掌管軍政。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內廷,用宦官為樞密使,執掌機要事務。

五代後梁建立崇政院,後唐改稱樞密院。宋代沿置,主要管理軍事機密及邊防等事,與中書省並稱「二府」同為最高國務機關。遼設北樞密院(相當於兵部)、南樞密院(相當於吏部)及漢人樞密院(掌漢族地區兵馬)。

元代樞密院主要掌軍事機密、邊防及宮廷禁衛等事務;戰爭時設行樞密院,掌一方軍政。明清廢。在近現代君主制國家中,也設有樞密院作為君主的顧問機構,如日本的樞密院、英國的女王陛下樞密院。

太師椅最早是在哪個朝代出現的,太師椅最早使用於什麼朝代,太師椅發展史

宋代 太師椅的由來 在中國古典傢俱中,有一種以官銜命名的傢俱十分特別,這就是 太師椅 太師椅興於北宋,以後在宋元明清的史書 名人筆記以及現今流行的幾部有影響的辭書中均有記載和描述。到底什麼樣的椅子才叫太師椅?太師椅的名稱又從何而來呢?有關太師椅名稱的最早記載見於宋代張瑞義的 貴耳集 書中提到 今之校...

甘姓最早是在那個朝代出現的, 甘「姓的由來??

三皇五帝時期。甘氏之先,黃帝第十三子,名中,封於甘,子孫以國為氏。純粹的討論一下,貼主勿怪。我看史書中最早提到的就是甘盤了,是商代國君武丁的老師。因為從武丁起就有文字記錄了 和後代推斷的編年 所以應該是比較可信的。這應該是最早記錄的甘姓人了。不過他的後人就沒有記錄了,所以不好判定是不是已經形成甘姓。...

利用水力壓鑄技術在哪個時代出現的

b 試題分析 東漢時期杜詩發明水排,是鼓風冶煉鐵的工具,故選b。水排是水力鼓風的工具,不能直接用來冶鐵,因此a錯誤 cd項明顯錯誤,這不是灌溉工具,更不是舂米的工具。點評 中國古代的冶金業在春秋時期主要表現為青銅冶煉業,因此,春秋以前也被稱為青銅時代。在春秋以後得到很大的發展,到了東漢時期杜詩發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