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項羽本紀》分析項羽失敗的原因

2021-09-22 04:12:24 字數 4476 閱讀 3999

1樓:新蘭

一、項羽在推翻秦朝統治以後,目光短淺,策略錯誤,企圖恢復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貴族政治,封立十八個諸侯王,搞**割據,把統一的中國倒退到割據**的舊時代裡去,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趨勢。

二、項羽殘暴無比,多次屠城,濫殺無辜,失掉民心。尤其在鉅鹿大戰中獲得大勝後,於新安用狡詐的辦法把已經投降的二十多萬秦軍全部活埋。激起了關中秦民的憤慨,他們怨恨項羽殘暴,更堅決擁護劉邦,惟恐項羽得勢。

項羽雖然在軍事上大勝,但政治上卻大敗了。

三、項羽在一些戰鬥中暫時取勝,全憑自己的勇力,不會用人,更輕視貧寒出身的人。項羽發怒時,大喝一聲,在他旁邊的上千個人,都會被他鎮懾得不敢動彈,但他不會懂得如何使用有才能的謀士良將,這只不過是匹夫之勇。

四、項羽待人仁慈有禮,言語溫和,但獎罰不明。有人生了病,他會同情得流下眼淚,會把自己的飲食分給這個人;但是等到他所用的人立了戰功,應當封賞時,他卻把已經刻好的印信拿在手裡,捨不得給人家。

五、項羽沒有建立鞏固的後方,在戰略上處以被動地位。如他滅秦後就往東走了。有人勸他留在關中這個地方,可以建都成就霸業。

但他不但不聽勸,反而還說:「人富貴不回故鄉,就如同穿了錦繡衣裳而在黑夜中行走,別人誰知道呢。」給果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失卻了關中這塊寶地。

2樓:承諾_**說的

劉邦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高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

項羽不會用人,而劉邦有自知之明,項羽有范增,出謀劃策,但是項羽瞧不起他,劉邦自知不如其他人,手下3名大將,蕭何,韓信,張良,這才是真正的原因.

3樓:匿名使用者

終然歷史重來 我還是如此選擇

讀《史記·項羽本紀》論項羽功過及失敗原因 5

4樓:匿名使用者

當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鋒刃的湛藍。我看到鮮紅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面,烏騅悲鳴。

一.情意綿綿的偉丈夫

在項羽被困於垓下時,他長歌當哭,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垓下歌》。英雄征戰沙場,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淚,更不可等閒視之。項羽的淚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後人讀到這裡,無不為之涕泣。

正如鄭板橋所嘆:「何以英雄駿馬與美人,烏江過者皆流涕。」與劉邦為了逃命而把親生兒女推於車下的殘酷無情相比,項羽是一個富於人性的和人情的偉丈夫,硬漢子。

二.氣蓋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國的國王

「吾起兵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天下。然今遂困於此。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這段話不僅表現了項羽英勇善戰,叱吒風雲;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他的自信和自愛。

看到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氣概?怎不使人想起他鉅鹿戰中萬夫莫當的英姿和彭城叱吒風雲的氣勢?

項羽從始到終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國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總是處於自然舒展的狀態而很少受倫常的約束。

三.忠厚豁達的男子漢

烏江亭長要渡他東去,並說楚地還有十萬人,足可以東山再起。項羽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不忍殺之,以賜公。

」項羽的坦率豪爽,氣度豁達,忠厚誠實而又善良不忍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寧願慷慨悲壯地去死,也不願屈辱慚愧地苟活。正如鄭板橋所嘆:

「相王何必為天子,只此快戰於古無。」

項羽既是勝利的勇士,又是失敗的英雄;他勝得漂亮,敗得悲壯;活得痛快舒展,死的慷慨豪爽。它既**殘暴,又善良不忍;既剛愎自用又輕信多疑;既爆裂急躁又優柔寡斷;英勇剛烈的山巒上開放著情意綿綿的花朵;豁達寬厚的海洋中盪漾著幾道狹隘滯澀的漣漪。一個真實的人應是多種性格因素的統一,項羽無疑是文學史上不朽的豐碑,它將牢牢地屹立於歷史長河中,雖經千年沖蝕,滌盪,依然歷久不衰,魅力無窮。

我們不能單以是否成就了帝業來評價項羽的是非功過,而要按他的歷史實績來評價。項羽固然沒有成就帝業,但他順應人民的心願和歷史發展的潮流推翻了暴秦統治;又自刎而死,結束了內戰,使漢統一了全國。這在客觀上不能不說他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偉大功臣。

項羽是一座金鑄的豐碑,將永遠矗立在歷史的戰車上,供後人瞻仰。

史記.項羽本紀 與項羽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項羽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對我們有哪些啟示?

5樓:匿名使用者

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破釜沉舟,霸王別姬,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失敗主要是輕信劉邦,忘記兵不厭詐,逆商太低,不能經歷挫折~~~~~~~~要有勇有謀、要厚顏無恥才能成功。

6樓:傻笑極度

【不勝杯杓】

杯杓bēisháo:杯,古同「杯」,酒具,借指飲酒。謂酒量有限,不能再飲。《史記·項羽本紀》:「張良入謝曰:『沛公不勝杯杓,不能辭。』」

【才氣過人】

才能與氣魄超過一般人。《史記·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雖吳中子弟皆己憚籍矣。」

【破釜沈舟】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後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決心。有進無退幹到底。

。衝冠眥裂】

形容憤怒到極點。眥裂,睜裂眼眶。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盡裂。

【錦衣行晝】

謂富貴須歸故里。語本《史記·項羽本紀》:「(項王)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棄書捐劍】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

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後因以「棄書捐劍」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細事。

【取而代之】

排除別人或別的事物而佔有其位置。語本《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樑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比喻別人掌握生殺大權,自己處於被宰割的地位。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四面楚歌】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

『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後以比喻處於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困境。

亡秦三戶】

《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後因以「亡秦三戶」指不畏**,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無面目見江東父老】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項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後以「無面目見江東父老」為羞見故鄉人之典實。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史記·項羽本紀》:「范增起,出召項莊,謂曰:『君王為人不忍,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項莊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莊不得擊。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後用為典故。比喻說話或行動表面上雖有正當好聽的名目,實質上卻別有用心地把矛頭針對某人或某事。

【政由己出】

政令由一己發出。指把持大權,獨斷專行。語本《史記·項羽本紀》:「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彘肩斗酒】

語本《史記·項羽本紀》:「噲遂入,披帷西鄉立,瞋目視項王……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

』則與鬥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

『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於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

項王曰:『壯士,能復飲乎?』樊噲曰: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後因以「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壯之氣。

【作壁上觀】

《史記·項羽本紀》:「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在局外旁觀,不表示意見或態度。

\項羽屠咸陽,殺秦王子嬰,燒宮室,收寶貨略婦女,準備回關東。可見項羽此時,沒有想過自己做關中王。但韓生對項羽說,都關中可為伯主,項羽似有動心的跡象,只是因為秦宮室已燒殘,又想回老家,才沒有定都關中。

那麼這就是說,項羽的謀士,包括范增,都沒有提出要項羽定都關中。這有兩種可能,一是沒有想到要項羽定都關中,二是想到了不能幹,因為懷王約定誰先入關,誰就王其地,項羽不是先入關,不能做關中王。但不論哪種可能,都證明項羽謀士的短見和不忠心。

范增既然提出可以殺劉邦,那麼項羽王關中,也就不是問題了。

項羽攻下被彭越佔領的外黃,準備坑殺十五歲以上的外黃人。而外黃縣令舍人的兒子,只有十三歲,去見項羽,並說彭越是強劫外黃,外黃人恐,所以降,以等待大王。而現在其它被彭越佔領的樑地,就因為駭怕被坑殺,就不會跟隨大王了,項羽竟採納了,而且外黃以東至睢陽的樑地都爭著歸順項羽。

但就是這樣的一個策略,項羽手下卻沒人給項羽提,可見項羽手下,實在少有能為其謀劃的參謀人士。而項羽,應該說還是能聽進別人的建議的,只要他認為可以接受。

項羽本紀的翻譯,史記項羽本紀白話文簡短翻譯

字數超過最大限制了,我把 給你吧 史記 項羽本紀 中的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乃自刎而死。的翻譯 項羽想度江,但又不渡了自殺了 項羽本紀翻譯 這時候,廣陵人召平為陳王去巡行佔領廣陵,廣陵沒有歸服。召平聽說陳王兵敗退走,秦兵又快要到了,就渡過長江假託陳王的命令,拜項梁為楚王的上柱國。召平說 江東之地已...

出自《史記 項羽本紀》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四面楚歌 s mi n ch g 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出自 史記 項羽本紀 常用程度 常用 感 彩 貶義詞 語法用法 作定語 含貶義 成語結構 偏正式 產生年代 古代 成語正音 楚,不能讀作 c 成語辨形 楚,不能寫作 觸 成語辨析 見 腹...

項羽敗於劉邦的原因,項羽敗給劉邦根本原因

1 項羽滅秦後沒有順應歷史潮流,採取措施繼續加強國家的統一,而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恢復分封制,這就使得他分封諸王后不久就到處發生叛亂。正在他窮於應付時,劉邦的勢力很快強大起來。2 項羽的軍隊比較殘暴,秦軍已經投降,他還擊殺活埋了20萬降兵。佔領咸陽後火燒秦宮室。又不注意安撫百姓,廢除秦朝嚴刑苛法,百姓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