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有什麼生活習俗飲食文化,白族的飲食習慣

2021-08-25 23:28:05 字數 5111 閱讀 4405

1樓:

白族風俗習慣

白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兒子成婚後即行分居,父母一般從幼子居住。在地主階級中,有少數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婚姻一般由父母包辦,要門當戶對。有女無兒的可以招贅,無兒無女的也可以抱養同族弟兄的子女(過繼)或養子。

贅婿和養子要改名換姓,才能取得財產繼承權。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後,因受漢族的影響而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平壩地區白族人民主食稻米、小麥,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於醃製火腿、弓魚、油雞棕、豬肝酢等菜餚,又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還喜喝烤茶。

白族服飾,各地略有不同。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頭纏白色或藍色的包頭,身著白色對襟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肩掛繡著美麗圖案的掛包。大理一帶婦女多穿白色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絲絨領褂,下著藍色寬褲,腰繫綴有繡花飄帶的短圍腰,足穿繡花的「百節鞋」,臂環扭絲銀鐲,指帶琺琅銀戒指,耳墜銀飾上衣右衽佩著銀質的「三須」、「五須」;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於後或盤辮於頭,都纏以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臥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2樓:

白族基本上實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兒子成婚後即行分居,父母一般從幼子居住。在地主階級中,有少數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有女無兒的可以招贅,無兒無女的也可以抱養同族弟兄的子女(過繼)或養子。贅婿和養子要改名換姓,才能取得財產繼承權。

白族在元代以前盛行火葬。元代以後,因受漢族的影響而改為土葬。喪葬儀式一般比較隆重。

平壩地區白族人食稻米、小麥,山區的則以玉米、養子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口味,善於醃製火腿、弓魚、油雞棕、豬肝酢等菜餚,又喜吃一種別具風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將豬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絲,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白族人民還喜喝烤茶。

白族的飲食習慣

白族生活的習俗

3樓:粒下

白族的習俗主要有傳統節日、住屋形式、日常禮儀、娛樂活動、飲食習慣這幾類生活習俗。

1、傳統節日

三月街,又名「觀音市」,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佳期。農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點蒼山腳下舉行。最初它帶有宗教活動色彩,後來逐漸變為一個盛大的物資交流會。

火把節,農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舉行。

繞三靈,農曆四月下旬,為期三四天;

石寶山歌會,農曆七月末的在石寶山石鍾寺舉行三天;

朝雞節,農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賓川雞足山舉行;

耍海會,農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舉行;

葛根會,農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內舉行。

2、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臥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

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3、日常禮儀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

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起床後的第一杯早茶要先敬給老人。

吃飯時要讓老人坐上席,由老人先動筷子。在老人面前不說髒話,不準蹺二郎腿。

4、娛樂活動

白族民間娛樂活動豐富多彩,種類繁多,有賽馬、盪鞦韆、耍麒麟、潑泥賜福、跳花盆、跳山羊等。

盪鞦韆:白族山區森林密佈,藤條縱橫林間,農民與山民平時採蕎伐木,砍柴取暖,常於藤條蔓枝過手,練就蕩藤攀索的本領,極喜愛盪鞦韆的活動。

每年春節,山區,常在大榕樹下**篾索以成鞦韆;壩區,則在寬敞的壩坪立起三四丈高的杆架綁紮鞦韆。最精彩的莫過於青年男女雙雙同蕩,這時常贏來圍觀群眾的戲耍逗趣。

5、飲食習慣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

如春節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

端午節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無節吃羊肚菌和檢魚包肉;中秋節吃白餅和醉餅;重陽節吃肥羊;冬至節吃炒養粒和羊肉場。

4樓:曲靖印象

白族的習俗我覺得還是蠻好玩的,我瞭解的不多就知道多少說多少吧,喝茶好像有個什麼三道茶,好像是甜茶苦茶還有個不知道了,然後就是結婚辦酒席的時候,新朗揹著新娘子在婚禮現場一路走著一路讓來參加婚禮的賓客掐新娘。。。。。知道的只有這些了,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想更瞭解的深刻些就到雲南大理玩上幾天就知道了。。。。

5樓:普陀阿狸

不知道答案,過來學習一下的

白族的生活習慣

6樓:地下水汙

一,語言

白族有本民族語言,中國民族語言學界一

般認為白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語言相比,白語的方言總體上看差別不大。各地白語的語法系統基本一致,詞彙大部分相同,只是在語音上有一定的差異。

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

二,服飾

白族人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為尊貴。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男子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上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下穿白色、藍色長褲。洱海東部白族男子則外套麂皮領褂,或皮質、綢緞領褂,腰繫繡花兜肚,下穿藍色或黑色長褲。

出門時,常背掛包,有的還佩掛長刀。

女子服飾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帶多用繡花布或彩色毛巾纏頭,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藍色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右襯結紐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繫繡花短圍腰,下穿藍色寬褲,足蹬繡花鞋。已婚者挽髻,未婚者垂辮於後或盤辮於頭,都纏以繡花、印花或彩色毛巾的包頭。

三,住宿

白族住屋形式,壩區多為"長三間",襯以廚房、畜廄和有場院的茅草房,或"一正兩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臥室、廚房、畜廄俱各分開。山區多為上樓下廄的草房、"閃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覺的地方常連在一起。

四,婚俗

白族家庭裡,兒子成婚後即與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白族青年男女的戀愛活動比較自由,他們通常利用勞動、趕集、節日活動及趕廟會的機會談情說愛,通過山歌試探對方,抒發感情,尋覓自己的意中人。

白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禮隆重、熱烈。

五,日常禮儀

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後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就是白族的待客禮。

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你)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

六,飲食習慣

白族注重節慶,幾乎每節都有一至數種應景食品。如春節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齋飯;三月街吃蒸糕和諒粉;清明節吃涼拌什錦和"齋筵香"(炸酥肉);端午節吃粽子和雄黃酒;嘗新節吃新豆、嫩瓜和陳谷摻新米飯;火把節吃甜食和各種糖果;中無節吃羊肚菌和檢魚包肉;中秋節吃白餅和醉餅;重陽節吃肥羊;冬至節吃炒養粒和羊肉場。

7樓:匿名使用者

白族就是漢族的一個分支,其所謂的節日都是漢族被遺忘的節日。

由於地處偏僻,不可否認歷史上民家母系中南方各族的血液較多。

其所謂白族的服飾,是在滿清禁漢服後形成的帶襟服飾。

白族舞蹈就是漢族舞蹈的遺存 歷史上漢族是個非常喜歡跳舞的民族解放前白族被稱為 民家 就像客家 一樣 都是遷徙的漢族的一枝 語言都是漢語 但和普通話發音不一致 古音較多 但語法根底都是漢語的 解放前 根據國家的民族劃分政策 劃分為所謂的白族 其實土家族也是這樣劃出去去的 當時客家也是準備劃分為少數民族的 但客家人太多 而且客家人堅決反對把自己劃分出漢族 他們強烈的漢族意識讓民族學家放棄了單獨劃分為一個民族的計劃。

還有個穿青族,所有成分都是標準的漢族,但當時和當地的土著漢族有矛盾,堅決要求劃分為少數民族。雖然沒有明確,但穿青族的名稱卻也流了下來。 其實在雲南 民家的文化水平比周圍的任何一個民族都高的多 高門大姓的族譜都是些來自中原 民家的姓都是標準的漢姓 其大姓和漢族大姓完全一致 實際上國家從確定基諾族以後,已經非常實事求是。

不在確認新的民族。實踐證明,來自於蘇聯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劃分是和中國復興的目標相悖的

8樓:大圓餅子臉

白族人住房以土木結構的瓦房為主,住在壩區的白族人以稻米為主食,兼小麥面,山區白族以玉米、蕎麥麵為主食。

白族人穿的衣服很漂亮,以白色衣服為貴,男人一律穿對襟衣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

白族人死亡後一般實行土葬,他們也有很多民族自己的節氣,主要節日有年節、三月節、繞三靈、火把節、魚譚會。

如果去白族人那裡旅遊的話,最讓人難忘的就是白族的三道茶,為什麼叫三道茶呢?因為有三種味道,第一道是苦茶,第二道是甜茶,第三道是回味茶。苦茶是純烤茶,甜茶裡有核桃片、奶片和紅糖。

回味茶裡含有蜂蜜和幾顆花椒,白族人的三道茶是迎接遠方尊貴客人的最高禮遇。待客非常熱情,奉上茶以後,美麗的的白族姑娘和健壯的白族小夥會為大家獻上十分精彩的民族歌舞,讓賓客們大開眼界,流連忘返。

9樓:劉錦棠

白族的婚姻共有三種形式:一是嫁女兒到男家,這種形式佔大多數;二是招姑爺上門,這種情況主要是女方父母沒有兒子,即使有也是痴憨病殘等,所以才招姑爺上門。上門的姑爺必須改換為女方的姓氏,再由女方長輩重新取名;三是卷帳回門的形式,即男女雙方結婚後七日,妻子帶著丈夫攜帳子、被褥回女方家居住。

因為女方家雖有兄弟,但年齡太小,父母年邁,只好「卷帳回門來贍養老人和照顧年幼的弟妹。等弟弟長大結婚後,男方這才帶著妻子回到男方家生活。這三種婚姻形式由來已久,至今沿用。

但不管屬於哪一種婚姻形式,婚期和婚禮的過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過招姑爺上門是女娶男,而不是男娶女,雙方的角色互換而已。兒子成婚後,一般都與父母分居,另外組織小家庭。

父母和誰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選擇,一般選擇與幼子一塊生活的居多。

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組織形式。  按白族的習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終身守節,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時不得帶走前夫的家產。在個別地區,還有轉房的習俗,兄死後,嫂可以嫁給弟弟,稱為叔就嫂,但這種現象已不多見。

越南飲食文化越南飲食文化有哪些?

原發布者 維普網 文化永珍 和精緻豐富的中國菜或法國菜比起來,越南菜實在是 小巫見大巫 但傳統的越南菜卻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值得食家們好好品嚐一番,這也是為什麼胡志明市現今,雖然各式各樣的餐廳林立,但傳統的越南餐廳仍然能獲得許多外國遊客青睞的原因。越南菜是中南半島國家中最具特色與美味,可以提供多樣化...

我國飲食文化有什麼地域差異,中國飲食文化地域性差異的自然環境因素有哪些?(以南北方的地理條件為基礎簡述)

在我國東部平原地區,大概以秦嶺 淮河為界,以南是水田,種植水稻 以北是旱田,種植冬小麥或春小麥。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而北方人則以小麥麵粉為主食。在氣候方面,北方的氣溫比南方低,尤其冬季十分寒冷,因此,北方人的飲食中脂肪 蛋白質等所佔比重大,尤其在牧區,牧民的飲食以奶製品 肉類等為主。南方人飲食以植物...

廣東飲食文化習俗,廣東人的飲食生活習慣

廣東飲食習俗在博採眾長的同時,能逐漸摒棄外地飲食中的某些陋習,形成不尚奢華 講究實際的風格。廣東人的飲食,講究少而精,即使宴請賓客,也絕不鋪張浪費,以吃飽 吃好為原則,這與北方的某些地方的大吃大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北方人的鋪張,正是由於禮儀上的拘泥,這固然有其豪爽可愛的一面,但更應看到,飲食上的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