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睛的特點,蜻蜓有哪些特點

2021-07-29 08:20:48 字數 6027 閱讀 5710

1樓:易書科技

1.它的頭部很大,活動自如,兩隻晶瑩剔透的大複眼佔了頭的大部分,就像鑲嵌著“貓兒眼”、“祖母綠”的球形寶石。

2.它的複眼中一共有20000~28000只小眼,構造非常特殊,複眼上半部分的小眼專門看遠處的物體,下半部分的小眼專門看近處的。昆蟲的眼睛大多為近視眼,但蜻蜓的眼睛卻是遠近都能看,不僅最遠能看到6米遠的物像,而且還能測速,當物體在複眼前移動時,每一隻小眼都像一臺小型照相機,依次產生反應,經過加工,形成影象,並根據連續出現在小眼裡的影像和時間,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這樣便可以捕捉到飛翔著的其他昆蟲了。

3.另外,在蜻蜓的頭上還有三隻單眼,是司感覺光線明暗的任務的。複眼和單眼是相互配合、相輔相成的關係。

2樓:是你不配

我覺得就是比較大吧,然後就是其實他的這個視力也不是特別的好的這個樣子的,我也不知道具體的。下面是關於蜻蜓的擴充套件資料,

蜓科 aeshnidae

體大型至甚大型。頭部在背觀,兩眼互相接觸呈一條很長直線。下脣端緣縱裂;雌性產卵器粗大。

翅的中室有或無橫脈;前後翅三角室形狀相似,距離弓脈也一樣遠;在翅痣內端常有1條支援脈,有1條徑增脈。體藍色、綠色或褐色,飛行很快。有的種類單眼很大,多在黃昏飛出,捕吃蚊子;有的種類趨光性頗強。

本科在中國有30餘種。[5]

春蜓科(箭蜓科)gomphidae

體中等大小至大型,體黑色,具黃色花紋;兩眼距離甚遠,下脣中葉完整,不縱裂;前後翅三角室形狀相同,並且距離弓脈一樣遠;雄性後翅臀角呈一個角度(甚少數圓形);基中室無橫脈;臀圈缺如,甚少具少數翅室。雌性無產卵器。幼蟲觸角只有4節,第3節最大,第4節細小,前足和中足的跗節只有2節。

常見於溪邊及池塘邊。早春最為常見。一個甚大的科,廣佈全世界。

我國有春蜓亞科gomphinae、鉤尾春蜓亞科onychogomphinae、林春蜓亞科lindeniinae等亞科。[5]

小團扇春蜓(粗鉤春蜓)ictinogomphus rapax

蜓總科cordulegastroidea

大蜓科(勾蜓科) cordulegastridae

體大型至甚大型。頭部在背觀,兩眼互相接觸呈一條很長直線。下脣端緣縱裂;雌性產卵器粗大。

翅的中室有或無橫脈;前後翅三角室形狀相似,距離弓脈也一樣遠;在翅痣內端常有1條支援脈,有1條徑增脈。體藍色、綠色或褐色,飛行很快。有的種類單眼很大,多在黃昏飛出,捕吃蚊子;有的種類趨光性頗強。

本科在中國有30餘種。[5]

3樓:騎著蝸牛當房車

自然界的昆蟲種類繁多,昆蟲的出現為自然界的平衡起到較為積極的正面作用,促進整個生態得以更穩步快速的發展與進步,蜻蜓是生物界中一種常見的昆蟲,是大自然界中的益蟲,能夠對於進行防治,蜻蜓的眼睛有什麼特點呢?

蜻蜓成蟲的頭部很圓,複眼大。胸部呈箱子形,有兩對的長翅膀,可以通過翅膀的交替振翅飛行,也能在空中定點飛行。休息時翅膀平放垂直合併的。

蜻蜓的幼蟲是生活在水中的,在水中經過多次蛻變才會爬出水面蛻變成蜻蜓,蜻蜓是一種無脊椎動物,常常以蚊蟲、碟娥蜂等為食。

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翅膀相對發達,具有很強的飛行能力和觀察能力,確保了蜻蜓優越的捕食能力。蜻蜓眼睛的特點是視界廣闊,蜻蜓的眼睛是有許多個單眼組成的複眼,內部多由網狀性構成,更大範圍地觀察周圍生物的移動軌跡,對周圍的危險訊號及時作出反應,幫助蜻蜓觀察並準確捕食獵物。

4樓:

現在的複眼照相機,一次能拍出千百張相片來,也是模仿蜻蜓的眼睛的構造所發明出來的。蜻蜓的眼睛別具一格,它們的每隻眼睛幾乎都是由成千上萬只六邊形的小眼睛緊密排列結合而成。而每隻小眼睛又都自成體系,各自具有居光系統和感覺細胞,而且都有視力,這種奇特的眼睛,在動物學上叫做“複眼”。

蜻蜓的複眼在昆蟲界要算最大最多的了,佔頭部分面積的2/3,最多可達2.8萬左右的是一般昆蟲的10倍,而且構造非常奇特:上部分看遠處,下部分看近處。

這樣它在空中捕捉小蟲時,便能得心應手,百發百中,從不落空。

蜻蜓有哪些特點

5樓:匿名使用者

1、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蜻蜓的眼睛又大又鼓,佔據著頭的絕大部分,且每隻眼睛又有數不清的“小眼”構成,這些“小眼”都與感光細胞和神經連著,可以辨別物體的形狀大小,它們的視力極好,而且還能向上、向下、向前、向後看而不必轉頭。

2、蜻蜓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咀嚼式口器發達。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

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複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

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一般為5公分 蜻蜓在荷葉上舞蹈從最小的1.8公分(0.7寸)到最大的19.

3公分(7.5寸)。

3、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都不一樣,它的卵是在水裡孵化的,幼蟲也在水裡生活,所以它點水實際上是在產卵。雌蜻蜓產卵到水裡面,多數是在飛翔時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我們常見的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它產卵時的表演。

蜻蜓的卵是黃色的。

擴充套件資料

蜻蜓是無脊椎動物,昆蟲綱,蜻蜓目,差翅亞目昆蟲的通稱。

後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翅脈也稍有不同。休息時四翅,平放於兩側。稚蟲短粗,具直腸鰓,無尾鰓。

包括蜓總科aeshnoidea、大蜓總科cordulegastroidea、蜻總科libelluloidea等3總科,共11科。蜓科和蜻科最為常見,廣佈於我國各地。

蜻蜓是食肉性昆蟲。他們捕食蒼蠅、蚊子、葉蟬、虻蠓類和小型蝶蛾類等多種農林牧業害蟲。蜻蜓是有益於人類的一類重要天敵昆蟲。

“蜻蜓點水”是蜻蜓將卵產在水中的生物學特徵.其幼蟲(稚蟲)生活在水中,生活期因種類而異,蜓類一般為2年,有的長達了3至5年。

6樓:汪現和

蜻蜓是害蟲之一,但它可以提醒我們要下雨了,蜻蜓飛矮的時侯說明要下雨了

7樓:匿名使用者

外形特徵

蜻蜓目(odonata)所有昆蟲的通稱。包括人們熟悉的蜻蜓、豆娘。成蟲有兩對等長的窄而透明的翅,脈序網狀,翅前緣近翅頂處常有翅痣。

胸部斜列,前胸小,能活動。足接近頭部(以便於捕食)。腹部細長。

複眼突出,觸角小而不明顯。

幼蟲稱為稚蟲,完全水生,形態與習性與成蟲完全不同。各種的稚蟲形態差異極大。

成蟲的構造雖頗一致,但大小差別懸殊,翅展從最小的1.8公分(0.7吋)到最大的19.3公分(7.5吋)。

[編輯本段]分佈

常見的蜻蜓如藍面蜓多分佈於浙江、四川等省;長痣綠蜓分佈在華北一帶;黃蜻全國多省有分佈;玉帶蜻僅產於我國,主要分佈於北京、江蘇和福建等省市。

[編輯本段]生活習性

蜻蜓一般在池塘或河邊飛行,幼蟲(稚蟲)在水中發育。捕食性,成蟲在飛行中捕食飛蟲。食蚊及其他對人有害的昆蟲,但食性廣,所以不能靠它專門防治某種蟲害。已知種不超過5,000種。

幼蟲以鰓呼吸。常靜息不動,獵物靠近時方射出能纏卷的脣以捕捉之。發育過程中蛻皮8∼15次,蛻皮次數在種內與種間均有所不同,無蛹期。

從卵孵出後數分鐘,第一齡稚蟲的鞘狀表皮即裂開,釋出蜘蛛狀的第二齡稚蟲,早齡稚蟲取食小甲殼動物和原生動物等水生動物;後期稚蟲食搖蚊幼蟲、水生甲蟲和螺類,甚至小魚。翅芽在早期出現,隨著蛻皮次數的增多而長大。稚蟲到最後一齡時,體內已形成成蟲的器官。

幾天後稚蟲爬出水面,蛻皮而露出成體(羽化)。最大的蜻蜓通常在日落後離水,日出前起飛,所以很少見到其羽化。較小的種類在白天羽化。

剛羽化的成蟲體軟,生殖系統不成熟,色澤尚未完善。其最初的活動之一為飛離水域。成蟲的生活分兩個階段∶一為生殖前期,約2天∼2周,隨種類和氣候而異;另一為生殖期,約1∼6周。

在第一階段時積極取食,遠離水域。第二階段開始於性成熟時期,此時蜻蜓飛到交配的場所(通常是可以產卵的池塘、河流)。雄體到達稍早,沿著河岸或水面佔據一定位置,並如鳥類一樣保衛其領域,驅逐其他侵入的雄體。

若有雌體飛近或飛入該領域,則雄體便試圖與之交配。少數種類在交配前先有求偶炫耀。

交配的姿勢獨特。雄體用腹部末端的抱握器握住雌體的頭或前胸,通過它的動作誘引雌體將其腹部前彎,接觸到雄體腹部基部的交尾器。交配時多降落地面,但亦可在空中進行。

交配時間數秒至數小時。交配後雌體立即產卵,或經數小時、數天後產卵。產卵方式有兩種。

產卵器發達的種類把卵產在水中或水上的植物組織內或其上,有的爬到水面下去產卵,可浸在水中達1小時以上。無產卵器的種類把卵從腹部末端洗落在水面上。有幾種產卵在流水中,但有黏附或纏結裝置,可防止被衝往下流。

成蟲需有溫暖的氣候、食物和適於產卵的水體才能生殖。魚、鳥會捕食蜻蜓幼蟲,幼蟲間也互相殘食。羽化時可能被鳥和小型鱷類捕食。

但成蟲在離開羽化場所後幾無敵害,飛行迅速靈活,差不多能避開所有敵害。溫帶地區的種類多以幼蟲越冬,幼蟲期可達1∼5年,成蟲期壽命僅數週。

羽化的成蟲顏色各異,色度從金屬色到粉色不等。和其他昆蟲相比,其體型龐大,有些翼展達到16公分(約6吋),甚至最小的種類翼展也有2公分(0.8吋)。

除了是極端敏捷的飛行動物以外,它們也是速度最快的昆蟲之一。蜻蜓翅膀肌肉在溫暖時才能發揮最佳功能,而若有涼意,這種昆蟲常在真正起飛前鼓翅生熱。蜻蜓的速度和敏捷性使它成為最有效率的飛行捕食者。

獵物通常是飛行的小蟲,但有些蜻蜓經常吃掉本身體重60%的獵物。

年幼的蜻蜓——稱為幼體,有時稱為若蟲——是水生動物,和成蟲在空中的情形一樣,是水中專門的捕食者。功能上無翼的幼體在顏色方面通常是斑駁或黯淡的,與生活環境中的沉澱物或水生植物顏色一樣。它們的突出雙眼類似成蟲,但擁有成蟲所無的驚人解剖結構。

這稱為「面具」,是幼體第三對口器的融合體。面具大得不成比例,不用時收在頭部和喉部之下。面具尾端是一組牙狀的夾子,用來抓住蠕蟲、甲殼動物、蝌蚪、小魚等獵物。

不同種類的蜻蜓幼體分別稱為趴蟲、穴蟲、隱蟲或夾蟲——其身形、代謝、呼吸端視所在的微小生境而定。

幼體從水中或水libellula forensis,蜻蜓的一種。邊的卵子爬出,而卵的生產方式有3種。有些種類把卵產在植物組織中,有些把卵黏附在表水的底層或上方。

卵也可能從腹部掉落或被衝至水中。幼體利用直腸內的鰭,從水中吸取氧氣。腹部把水吸入,再經由**壓出。

水可能以此方式大力排出,產生一種噴射推進的逃生方法。固體廢物亦以這種方式排出。隨著幼體長大,它把皮蛻掉,未來的翅膀在幼體成長期間約有一半先變為明顯。

接著,這些翅鞘在隨後的蛻皮過程中快速增大。終於,幼體爬出水面(有時在夜間),進行最後一次蛻皮,變為成蟲,留下一張皮(蛻殼),也就是以往身體的外殼。

蜻蜓的交配也在飛行中進行。雄蜻蜓用腹部末端的鉤狀物抓緊雌蜻蜓的頸部;雌蜻蜓腹部由下向前彎,把生殖孔接到雄蜻蜓腹部第二節下面的貯存精子器官,而後雄蜻蜓進行授精。

蜻蜓為什麼用尾巴點水?蜻蜓和其他許多昆蟲都不一樣,它的卵是在水裡孵化的,幼蟲也在水裡生活,所以它點水實際上是在產卵。雌蜻蜓產卵到水裡面,多數是在飛翔時用尾部碰水面,把卵排出。

我們常見的所謂“蜻蜓點水”,就是它產卵時的表演。

[編輯本段]種群現狀

蜻蜓可分為蜻蜓類的差翅亞目和豆娘類的束翅亞目(均翅亞目),另有將日本大綠和在印度發現的一種蜻蜓等僅二種劃為間翅亞目的。大型昆蟲,也是有翅亞綱裡的最原始的昆蟲。翅發達,前後翅等長而狹;頭部可靈活轉動,觸角短,複眼發達,有三個單眼,咀嚼式口器強大有力。

雄蟲交配器位於腹部

二、三節腹板上。不完全**,幼蟲“水蠆”生活在水中,用極發達的臉蓋捕食。無論成蟲還是幼蟲均為肉食性,多食害蟲。

約有5000餘種,在我國約300種,最常見的蜻蜓有3種:碧偉蜓、黃蜓和豆娘,這3種蜻蜓基本上代表了蜻蜓目的各個科,即代表了大型、中型和小型蜻蜓。

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狀翅脈極為清晰,飛行能力很強,每秒鐘可達10米,既可突然迴轉,又可直入雲霄,有時還能後退飛行。休息時,雙翅平展兩側,或直立於背上。前翅和後翅不相似,後翅常大於前翅。

翅的前緣,近翅頂處,各有1個翅痣,呈長方形或方形,可保持翅的震動規律性,並可防止因震顫而折傷。頭部能靈活轉動,複眼1對,較大,約佔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隻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視覺極為靈敏,單眼3個;觸角1對,細而較短;咀嚼式口器。

腹部細長、扁形或呈圓筒形,末端有肛附器。足細而弱,上有鉤刺,可在空中飛行時捕捉害蟲。下雨前喜低空往返飛行。

雌雄交尾也在空中進行。多數雌蟲在水面飛行時,分多次將卵“點”在水中,也有的將腹部插入淺水中將卵產於水底。稚蟲水蠆,在水中用直腸氣管鰓呼吸。

一般要經11次以上蛻皮,需時2年或2年以上才沿水草爬出水面,再經最後蛻皮羽化為成蟲。稚蟲在水中可以捕食孑孓或其他小型動物,有時同類也相殘食。成蟲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哪些動物名稱的偏旁和蜻蜓相同,蜻蜓還有哪些名字

蜘蛛,蝴蝶,蜈蚣,螳螂,螞蟻,蜥蜴,蚱蜢,蝽螄,蚰蜒,蚊蚋。和蜻蜓偏旁相同的動物名稱有 蚯蚓 螞蟻 蜈蚣 蛐蛐 螞蚱 蝌蚪 蝙蝠 蟋蟀 蟑螂等。螞蟻 蝙蝠 蚯蚓 蛐蛐 蟈蟈 蜘蛛 蚰蜒 螻蛄 螞蚱 蚱蜢 有很多,如蝴蝶 蜈蚣 蠶蛹 蜥蜴 蜘蛛 蛐蛐 螞蟻 蟈蟈 蝌蚪 蟑螂 蟋蟀 蟾蜍 蚯蚓等等。蝴蝶...

描寫蜻蜓的作文有哪些

描寫蜻蜓的作文如下 1 蜻蜓的腦袋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一對突出的 綠寶石似的大眼睛和一張鐵鉗似的嘴巴。黃蜻蜓的身子,在陽光下,發著赤金一般的顏色。它們透明的翅膀在快速的振動中,看上去朦朧得像一片影子,一團霧氣。蜻蜓的眼睛碧綠碧綠的,像兩顆亮晶晶的綠寶石,他的眼睛是由二萬多隻小眼睛組成的,一部分小眼睛看...

形容蜻蜓在水上飛的成語有哪些

蜻蜓點水 讀音 q ng t ng di n shu 釋義 指蜻蜓在水面飛行時用尾部輕觸水面的動作。比喻做事膚淺不深入。造句 一 做學問要靜下心來深入研究鑽研,蜻蜓點水是不會有所收穫的。二 他的檢討只是蜻蜓點水。三 美麗的小燕子一會兒蜻蜓點水般掠過湖面,一會兒像離弦的弓箭飛向遠方,一會兒停留在碧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