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讀帖,怎樣讀帖

2021-07-14 03:06:03 字數 3593 閱讀 9789

1樓:關關關門門

讀帖就是看帖,看帖不是光看看就算了!看帖要看懂帖中每個字的結體、筆法、墨法,還要看其謀篇佈局(章法),這是一般的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看懂其韻味、氣勢(看草書帖一定要看)!

2樓:來自白鷺湖的錦鯉

一,觀所謂精察。

唐代孫過庭在其所撰《書譜》中寫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說觀察一定要精細。一般地說,初學者應該把“讀”和“臨”這兩個環節同步起來。臨什麼,讀什麼。

可按臨寫的順序,先點畫後結構地對所要臨習的字逐個“相面”,從組成字的基本“細胞”看起。先看點畫的形態、走向、質感和輕重,然後再看每個點畫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

沈尹默先生在其所著的《書**叢》中,談到對起筆的觀察時說:把身邊攜帶著的米老七帖**,時時把玩。對於帖中“惜無索靖真跡,觀其下筆處”一語,若有領悟。

就是他不說用筆,而說下筆,這一‘下’字,很有分寸。

非如此,筆鋒就不能夠中;非如此,牽絲就不容易對頭,筆勢往來就不合。明白了這個道理,去著手隨意遍臨歷代名家法書,細心地求其所同,發現了所同者,恰恰是下筆皆如此,這就是中鋒。不可不從同,其他皆不妨存異。

沈老讀帖的經驗之談,仔細琢磨起來很有味道。

在讀帖時,還可以把點畫比較著看。比如在一個字中,相同的點畫是如何處理的,不同的點畫在虛實、粗細上,到底有多大的差異,要進行比較、分析。字中的某一個點和某一畫的粗細,常常有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異,看得不細,就會將本來粗細反差很大的點畫忽略,那麼臨寫起來也必然點畫不分,學得“像”這一關就過不去。

在觀察結構時,首先分清哪一畫是這個字的主筆,點畫之間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位置,是如何銜接、呼應的,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

觀什麼:

觀其字的各部分關係,看清疏密與停勻

觀其字的整體,看清正側與大小比例

觀其筆墨神采,領悟字的精神氣勢

觀其章法佈局,認清各自的位置擺佈

觀其落款鈐印,部位是否妥當

由以上“五觀”可知,讀帖、臨帖,精思細研,是十分必要的。

所有的書事都在於用筆,核心就是把筆控鋒的上下左右輕重緩急。還有肥瘦筋骨得勢與失勢等。

漢字表情達意,準確簡潔,十分講究“優化組合”,還要“顧全大局”,講究“避讓”。根據組合需要,有疏有密,有長有短,有鬆有緊,有粗有細,有大有小,有寬有窄,有方有扁……這種組合,漢代書家蔡邕說:“凡落筆結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勢遞相映帶,無使勢背。

”二,讀高效讀帖方法:

讀帖時所要做的功課不少,想把帖子“讀”好有沒有祕訣?

回答是:“絕對有。”

1.拆字讀

就是把字拆開了讀,先看各筆畫的起、行、收,再看各筆畫之間是如何搭配,如何穿插避讓、和諧安排的。

2.單字讀

即只看某一個字,主要看它的間架結構,形態神韻諸方面,並能通過對逐個字的賞讀把握該帖的結字規律及整體風格。

3.連字讀

就是把幾個字或幾行字連起來看,主要是揣度字與字之間如何行氣,如何伸縮揖讓,如何統一中求變化的。

4.相似字比讀

把帖中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找出來,比較實際用筆、結字等方面有何異同,特別是它們對相同筆畫是如何作不同處理的。

5.特殊字強讀

每一本帖中總有一些字在結體上獨具匠心。對此類字應當強加記憶,以便在創作時可以順手拈來,為己所用。

記一定要強記。

在精察的基礎上,要強記一些字的造型和章法,把讀帖的成果記在心裡。

潘之綜在《書法離鉤》中有這樣的說法:“取古人之書而熟觀之,閉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後舉筆而追之。字成而以相較,始得其

二、三,既得

四、五,然後多書以極其量,自將去古人不遠矣”。

一言蔽之:心中的東西積累得越多,用起來也就越方便。

現代書法家黃綺先生在其所著《書中五要》中也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讀書還要求背誦,**碑帖,比做讀書,是要求把**與記憶結合起來,不能過眼即忘。

宋高宗學《楔帖》,他說:“詳觀點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懷也。”觀帖達到成誦不忘的程度,可以說是使**變成了記憶。

“成誦”是讀的結果。讀書成誦,誦上口頭;觀帖成誦,誦上筆端。所謂“上筆端”,是把成誦的'內容’表現於自己的書寫中—這是觀的目的。

關於如何記憶,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應該強調的是這種記憶不是死記,而是理解基礎上的一種意識的儲存,消化式的吸收。

想讀到深處自然“聯想”。

聯想是讀帖的重要環節。通過讀帖,可波及到與書寫有直接關係的一些其它問題。比如,可以聯想到書寫者所使用的工具,筆是硬毫還是軟毫的,紙是生的還是熟的,是大筆寫小字還是小筆寫大字等等,這對臨帖有直接影響。

其次可以聯想作者在書寫過程中的外界條件和心境,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王羲之等貴族攜子邀朋,在春遊活動中飲酒作詩,王羲之乘酒興所為,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從唐人臨習的作品看,文意書法相映成趣,興之所致神采飛揚,充滿了超脫、瀟灑、盡興的意境。

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稿》,則是為了平叛,在其兄和其侄為叛軍所害,又得不到朝廷表彰的情況下,悲痛之極而為亡侄顏季明寫的悼詞。觀其書法作品,彷彿聽到了作者悲憤、深情的傾訴。從而對作品中反映出來的雄渾遒勁、豪邁激盈的悲壯之氣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則可以通過讀帖,聯想作者用筆用墨的書寫過程。

姜夔在《續書譜》中說:“餘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畫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尤其是看碑刻作品時,讀者可在頭腦中還原成墨跡的形象,然後再聯想到如果要讓我去寫,我將如何去寫、如何吮墨、如何換鋒、如何提按。

通過這種聯想,再臨帖心裡就有數得多了。

寫毛筆字讀帖的步驟

3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說到“讀帖”,古人有古人的說法,今人有今人的說法。時過境遷,各人的情況又千差萬別。我只是僅就我這個業餘書法愛好者是怎樣“讀帖”的,說出來供同我一樣條件的書友學習時參考。

首先是選帖。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墨寶”,字型不一,章法不一,千姿百態,各有千秋。一踏進“書法殿堂”,真有點頭暈目眩,不知東西南北的感覺。

我覺得:你如果是初入門,而且是自學,那在學習“中國書法史”的同時,你就應該隨著歷史的發展進展,對不同時代、不同的書家、不同書體的帖,都要有個基本全面的瞭解。第二步,當你選擇準備主學什麼書體後,再著重去選擇什麼帖。

當你選準了帖後,則進入瞭如何讀帖的階段。我在開始學書法時,選擇的是墨皇本《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和《唐摹蘭亭序三種》兩個帖。選好帖後,我首先把這兩個帖本用影印機進行了加工。

一是放大,放大到能掛到牆上,坐在一米開外,能欣賞的程度就行了。再就是縮小,把這兩個帖本縮小到能時刻隨身帶著走,到**都方便拿出來看的程度。這樣,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很方便的“讀帖”了。

古人講:學習要用“三餘”。我呢,則效法行之。

一是早上入廁,坐在馬桶上看;二是上下班的通勤車上看,每天上下班有一個多小時。中午午飯後,有半小時休息時間。我就抓緊看。

下了班或是星期天,只要家裡沒客人了。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了。坐在書房裡,把大帖掛出來去看。

那種“美”是語言無法形容的。那時的我,可以說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啊!看帖、讀帖,不能不動腦,更不能不動手。

動腦,就是要琢磨“帖”,也就是專業術語裡講的“形質”,在帖上,點畫、結構、章法,都是看得到的。對於“字”,看它提按、頓挫、疾徐、藏露、方圓的用筆技巧。著重要體會書家的“筆力”。

古人對此又叫“骨力”或“骨氣”。但是,“三餘”動手在宣紙上“臨”有困難,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著畫。體會每個字的用筆。

二是看每篇的章法,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首尾相應,上下承接,左右顧盼,遞相映帶,

求王羲之澄清堂帖釋文,王羲之草書都有什麼帖

王右軍copy帖卷一,適太常司州領軍諸人廿五六書皆佳司州比為。數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恆憂慮餘粗平安知足下情至,適重熙書如此果爾乃。熙得勉此一役當可言淺見實不見今時兵任可處理,二謝在此近終日不同同此。嘆恨不得方回知春後問令人怛怛,旦夕都邑動靜清和想足下使還具時州將桓公告慰。耳,吾頃無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夏...

佛教中的金剛帖是什麼意思用的帖畫

金剛石乃是堅硬的礦物質,比喻修行者修行成金剛不壞身,這個身體是金剛堅固不破,任何力量都不能破壞,對外是無堅不摧。佛就是金剛之身,佛的經典之作也是如此。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堅硬而能摧伏一切,卻不能被摧伏。佛教中常用來比喻佛法。樓上的都是正解,樓主如果要完全理會理解,建議閱讀 金剛經 多看多想,不懂就多看...

貼木兒是哪個國家的,關於帖木兒帝國與帖木兒?

帖木兒是突厥化的蒙古人跛子帖木兒 又譯貼木爾 帖木爾 帖莫爾,1370年 1405年在位 自認為是成吉思汗的正統繼承人,而後統一了由察合臺汗國和伊兒汗國所統轄的部分地區,開創的一個大帝國,以今天的烏茲別克為中心,帖木兒本人信仰伊斯蘭教,除武功顯赫,還特別注重文教建設,在撒馬爾罕,創立大學,取代巴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