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對我說 “吃虧是福。”吃虧真的是福麼

2021-06-16 01:56:13 字數 4656 閱讀 2654

1樓:冥心寶貝

“吃虧是福”這句老話流傳已有很多年了,我以為無所謂對錯,只看你怎樣理解。 “吃虧是福”的老話在今天是否還有現實意義?還有廣泛針對性?

傳統未必都僵化死板,亦可時尚化。老話“吃虧是福”便如此。然而,都在說、都會說,便一定真懂嗎?

“吃虧是福”是修煉 清晨,當你走進停車場,突然發現自己那黑光鋥亮的車身上竟被十分觸目地拉開了一道長長的劃痕,你惱火不?辦餐館,競爭有多激烈!可是,在你最需同心協力的當口,有的“骨幹”卻帶著關鍵客戶、技術、人員一走了之“另立**”了,你惱火不?

讀廖莎著《紅塵道場》,即知其金莎苑酒樓在成長途中曾屢屢吃虧,甚至也有這般傷筋動骨的瞬間雷震。但“以慎至福”是其一向恪守的基本信念及態度,並堅信“小人不去,君子不來”,於是,決不陷入追究或糾纏漩渦,反倒更注重檢討自己,加強和優化內部管理,著力完善企業文化,致使企業品牌因禍得“福”而更為強盛了。我想,這應是修煉到了“吃虧是福”之真諦的,誠如書中所悟:

“凡成功與富有者,若未修煉到家是承載不了大福報的,必釀成禍患。”“吃虧是福”,原本就是一種修煉、一種涵養! “吃虧是福”也“經濟” 由此來看,奉行“吃虧是福”,實際上是很有經濟學之講究的:

一是吃虧乃開竅增智之成本,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是也。沒有人偏好吃虧,同樣,也沒有人能保證永不吃虧。做企業、幹事業,不吃點虧(有時甚至是大虧),就等同於沒有打足成本。

而不支付足夠的成本,人怎能成長?企業怎能成長? 二是折射出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人們對競爭的感受越來越具體、越來越真切。

而競爭,從經濟學的本質看,無非就是特定利益的驅動、生產與分配。競爭中的失利者(人人都有失利之時、失利之事)不得不調整或配置相應的精神文化資源,從而有了“吃虧是福”隱含著的不可排遣的幾分無奈和慰藉,是對競爭生態的某種反應與適應。 三是利益驅動決定行為取向。

若沒完沒了地計較、清算、折騰,其成本不如以忽略不計的方式消化掉,並由此能避免吃更大更多的虧!對企業家而言,至少是判斷力的檢驗,包括對謀定長遠利益、實現長期目標是否堅守和心無旁騖的測試。 在很大程度上,對於吃得起的虧,無論大小,不在意比在意更經濟、更符合利益最大化原則。

所謂“吃虧是福”,一定有個利益邊界,有個承受能力的權衡。於是,才有了“吃虧是福”的老話新說,以及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廣泛針對性。 “吃虧是福”的現代版 但是,奉行“吃虧是福”,還有一個道德邊界。

一般的虧可以不在意,如果太過分、太離譜,也仍要人們以此為信條,那就無異於縱容作惡或者養虎遺患了。比如日軍入侵,中國人民肯定虧大了,能以此為“福”嗎?又如製售有害食品,消費者虧損了健康,能以此為福嗎?

有句箴言:“對於惡人,沒有和平”。法國藝術家安格爾在引用此語後進一步闡發自己的立場說:

“不管發生什麼情況,我將加倍努力,為的是有朝一日給我那些卑鄙無恥的敵人以回擊”。 可見,“吃虧是福”並不適用於一切道德行為主體和範疇。對於那些專以損人利己為能事的惡人、敵人,就不能安於吃虧,因為這隻會助長其變本加厲。

一個真正以人為本的社會,恰恰應表現在決不能以專讓老實人或守信企業吃虧的人為本。同時,只有明確指出“造孽是禍”、“侵人非福”並確立嚴正的懲戒機制,才能使“吃虧是福”多一點和諧尚善的積極意味。 “吃虧是福”的現代版,不該是行惡者擾亂市場秩序的可乘之機,而應是積善人的確保幸福指數豁朗之門。

從社會論,“吃虧是福”的廣泛流行暗含著對一個完善的法治環境、**環境,特別是道德約束機制的強烈預期;而從個人論,“吃虧是福”的倫理價值又可從另一句古訓找到註解:“人為善,雖福未至,但禍已遠離。”

2樓:匿名使用者

吃虧 是福

要懂得,我們要家庭和睦,眾生沒有爭鬥,實際上靠的就是無我。沒有“我”,怎麼跟人家打官司啊?沒有“我”,怎麼跟人家吵架?

你連“我”都沒有了,跟誰吵架啊?對方跟自己去吵架啊?所以,無我就沒有爭鬥。

佛 陀講過一句話,佛教本身就是無爭的。學佛人學佛 學到後來,絕對不能跟人家爭,如果有爭議爭鬥,那你不是學的正 法。其實無爭的宗 教就是從無我當中產生的,因為沒有自己,才不會產生爭鬥,你沒有自己了,你會去跟人家爭鬥嗎?

不會。媽媽沒有自己,永遠不會跟孩子去爭鬥,因為是她生出來的孩子啊。不為自己的人,就不會有爭執,這個人良心很好,整天為別人,從來不為自己, 這種人一定是無我的人, 他跟誰去爭執啊?

你一為自己,馬上就會有爭執了,“我吃虧了,我難過了,我煩惱了,他欺負我了,我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我這口氣咽不下來,我、我、我……”就開始爭鬥了,一有“我”字,你就有爭執,人人為自我,所以你就爭執不休。

為什麼**說這個世界有共業?因為人的自私心在這個世界上已經造成了共業,這個共業比原子彈的威力還大。因為這個共業是人人自私,就知道為自己,所以人人都會為自我而爭執,這個世界只要不停地爭執,它就不停地結成惡 果,善良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惡 果離我們越來越近。

打仗就是爭執而起,兩伊戰爭打了幾十年,不就是因為大家有爭執嗎?

人和人在一起,如果整天地為自我所爭,實際上他就在我執當中。**講了半天,就解釋了佛法的一個常用語“我執”,你們現在知道什麼叫“我執”了吧?我認為,我覺得,這個事情我不想 做,我執著,我就是認為這個事情一定要這麼做……這就叫“我執”。

**告訴你們,有我執,整天講“我”,你就可能跟人家合不來,人和人合不來,都是因為有“我執”。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整天笑嘻嘻的,沒有我,就聽人家的,你說這個人會跟人家有爭執嗎?“你憑什麼叫我啊?

我為什麼要跟你好啊?”這種人就愛跟人家爭執,對不對?

所以,人和人之間用無我來相互對待,就會用慈悲造就圓 滿。“我對你好,我尊敬你,你也尊敬我,大家沒有自己,我想著你,你想著我”,這不就是慈悲嗎?夫 妻在一起,他想著你,你想著他,對不對啊?

佛友在一起,我想著你,你想著他,這不就是慈悲的圓 滿嗎?怎麼會有爭吵呢?

你們今天一起在電視臺工作,主持人想著儘量不要念錯,唸錯了,要其他攝製人員在那裡陪半天。腦子裡老替人家著想,就不會念錯,下面的人老想著他,多給他一點機會,“沒關係的,我們無所謂”。大家怎麼會有矛盾呢?

如果攝像的人員覺得他總是念錯很討厭,好了,心中有芥蒂,矛盾就出來了。主持人說:“你這麼沒耐心,還做什麼攝像師啊?

誰會不念錯啊?”**的白話 佛法就是講你們生活當中的這些事情,大家明白嗎?

人間所謂的是是非非,什麼叫“是”,什麼叫“非”啊?“是”是根據特定環境你個人的理解和所有人對當時這個環境的理解認為是對的,可能就是“是”,它是沒有根據的。“非”也是你個人或者眾生、所有人的理解這個事情是錯的, 那就形成了在特定環境當中的 “非” 。

中世紀被 判死刑的人,現在根本不該死,那麼你說說看,當時是“是”,現在就是“非”了。過去皇帝可以娶那麼多的女人,那個時候是合理合法的,那麼現在看起來就是觸犯法 律了,就是“非”。那麼這些東西就是依靠特定環境來制 造的一個人心中的是非,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假相體。

**講給你們聽,人間所謂的是是非非就是我執的緣故。因為我認為對的,你就產生“是”了;我認為不對的,你又產生“非”了,這不就是因為你認為而產生的因緣、而產生的果報嗎?**有什麼是非啊?

爸爸媽媽鬧離 婚,在法庭上,爸爸講的話,法 官說對,很有道理;媽媽講的話,法 官也說對。到底是誰對啊?有是非嗎?

因為在這個環境當中,媽媽所處的環境媽媽所講出來的話肯定是對的,因為她老公這個時候所處的環境當中,他講出來的話也對。你拿對的和對的來促成一對矛盾,那什麼叫對、什麼叫錯啊?不就是因為你的執著——“我認為”才造成的這個是非嗎?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連法 官都判不了。所以為什麼現在要有一個陪審團,因為法  官不能判斷這個事情怎麼樣,只能靠陪審團,陪審團如果有三十個人,就有三十個人的智慧,大家投票看誰是對的。其實這個也是一種不合理的東西,這個世界有什麼對錯啊?

懂佛法佛理的人為什麼不爭?因為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對錯,有什麼好爭的。

菩薩跑到人間來弘 法,看看你們不開悟還爭什麼?在農村,你們看見家裡養了一窩雞,看見其中兩隻雞在打架,結果小雞跑到主人那裡,圍著主人的腿在轉,有時候還“咯咯”地叫,這主人就知道它受委屈了,剛剛被老雞趕出來了。 那你說, 菩薩看我們不就是這樣的嗎?

人爭鬥到最後,問菩薩:“菩薩啊,你說我錯了嗎?他為什麼欺負我?

”就像我們現在看小雞一樣,小雞打了半天,跑到主人邊上說:“你救救我,你看這隻老雞欺負我。”你看誰對啊?

你說你會不會笑?菩薩看我們就是這樣的。人為什麼搞不清楚啊?

人間沒有對錯,明白了嗎?

必須去除我執,沒有什麼我執著的東西,才能活在當下。去除我執是什麼意思啊?就是什麼事情都沒有我的觀點,什麼事情都沒有我的意見。

去除我執,你才能活在當下,你才能活得好。你嘴巴今天說你是對的,明天說他不對,過兩天你就被人家罵你是錯的,你活得了嗎?你的煩惱就來了。

如果你不去講別人的不好,誰來講你啊?你不就活在當下了嗎?你今天講老婆“你做錯了” , 明天老婆一定找理由來講你錯了, 你還活得了嗎?

這就叫道理,學佛人要學道理啊。

去除我執,才能看破,才能放下。看穿了,“你別跟我講,你都是對的,我都是錯的”,對方就沒話講了。如果老婆跟你吵架,你說“我都是錯的,我活了幾十年,我現在學佛,我知道我都做錯了,你對”。

如果你不講你是對的,你的境界就更高了。如果你說老婆是對的,她馬上就說:“你看,諷刺我。

”你又錯了,你最好就是一副很沉痛的樣子,覺得自己怎麼做錯了,說不定老婆還衝著你的臉說:“你看,假惺惺的。”你還是錯。

所以,說也錯,做也錯,表情都錯。我什麼都沒有,發呆了,實際上就是看穿了,看穿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回事,老婆娶回來總歸要被她罵的,不罵的話就不叫老婆了,好了,放下了。錢丟 了,被人家騙了,想想,總歸被騙的,哪個人不被人家騙錢?

頭髮掉了,想想年紀大了,頭髮總歸要掉的;眼睛看不見了,想想眼睛總歸要壞的,看破了,放下了。為什麼我找的這個男人欺負我?你以為人家的老婆不被老公欺負啊?

那你反過來想想,哪個老婆還不欺負男人啊?現在陰陽顛倒,誰欺負誰都不知道的,想穿一點,看破放下。

吃虧是福,這句話對嗎,吃虧是福,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是老祖宗說的,應該是一代一代人經驗總結出來的,跟易經 中醫一樣,具有大哲理!從巨集觀的角度看,絕對沒錯。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不在意眼前的雞毛蒜皮,人的生活就會出現大境界。要知道,中國人是講究實用哲學的,這句話也絕不例外,不會是矯情之語。我能說的就這麼多了。吃虧是福!人這一輩子,功名利祿,皆為...

吃虧是福 這句話對不對?吃虧是福的下一句

這要看你在什麼時候遇到什麼事情怎樣理解了,有時候吃虧了可是到最後還是害了自己還做了一些無益的事情,那吃虧就不一定是福。當然 得必先失,失終必得 有時候吃點小虧,得到教訓,那是不打緊的,放寬心,不用太在意,你就會活得快樂。而吃虧,有時候會為我們積累經驗,使我們通向成功之路。但不要一味地退讓,那會使自己...

鄭板橋吃虧是福全文

吃虧是福 不是鄭板橋的詩詞,只是一個關於他和他弟弟的故事,裡面有一首詩詞,向他弟弟說明這個意思。以下是全文 鄭板橋的弟弟鄭墨在家務農,忽然有一天,鄭板橋收到了弟弟一封來信。弟兄倆經常通訊,然而這一次非同尋常,原來,鄭家與鄰居的房屋共用一牆,鄭家想翻修老屋,鄰居干預,說那牆是他們祖上傳下來的,不是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