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的第一句是什麼,所有佛經的開篇第一句話是什麼

2021-05-28 10:31:31 字數 2642 閱讀 2632

1樓:

大家知道,將來一定把釋迦牟尼佛一生所說的、所教的,我們把它用文字記錄下來傳給後世。那這個**前面,第一句話要用什麼?世尊指導,用「如是我聞」。

這是佛滅度的時候,阿難向釋迦牟尼佛問的四個問題。這是四個問題裡頭的第四個問題,「一切經首,當置如是我聞、佛在某方等六事」。如是我聞,佛在什麼時候,在什麼地點,與哪些人在一起,就是前面講的六樁事,就是六種成就。

「如是我聞」,這個「我」字就是阿難。阿難一開口告訴大家,如是是指我所聽的,佛陀的教誨,就是這一部經,佛講這一部經的時候,是我親自聽佛說的。「表如是法門乃我阿難所聞於釋尊者也。

此正可破當時之疑」。因為結集經藏的時候,阿難尊者復講,把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重複講一遍。復講這是大事,佛法才能夠流傳於十方三世,這功德是無量無邊!

所以阿難升座,不但釋迦牟尼佛加持,一切諸佛都加持他。所以阿難在臺上那個相就像成佛的樣子,所以大家懷疑,是不是阿難成佛了?或者是他方佛來了?

所以第一個是疑佛,釋迦牟尼佛再來了,又來了,第二個是疑阿難成佛,第三個懷疑他方佛來了。阿難一說「如是我聞」,這個疑問就解決了,就曉得臺上是阿難尊者。所以同學們常常聽經,有時候你會能夠發現,講經的人在講臺上講經都有佛菩薩加持,沒有佛菩薩加持他講不出來。

所以在講臺上,他的威儀,他的相貌神情,跟在臺下不一樣。細心去觀察能夠發現,這就是真的是有三寶加持。

2樓:無量光無量壽

“如是我聞”,或“聞如是”

所有佛經的開篇第一句話是什麼

3樓:宇宙外的三道題

佛法有五類身份說,分別是“佛說、佛**說、天仙說、神鬼說、變化說”。五種身份的所說,經過佛陀的認證,都可以視之佛法。例如著名的《般若心經》,就是由觀世音菩薩對舍利弗所說;《地藏經》內,也並非全由佛說,有地藏菩薩說,也有鬼神說;《阿含經》裡,也有許多是由舍利弗等說。

由佛所說,**整理記錄的開頭就有“如是我聞”四個字,這是因為,在佛陀入滅之前,阿難前去向佛請教了四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阿難問佛:“佛入滅後,佛法要流傳後世,應該怎洋讓後人生起信心?”佛告訴阿難:

“當佛入滅後,宣說佛經時,在一切經首均加上‘如是我聞’四字來證信此經是佛所說,而不是外道人所說。”所以,在佛入滅之時,五百大阿邏漢在王舍城外結集佛經時,阿難宣說經藏,開口便說“如是我聞”了。

為什麼每部佛經的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

4樓:荒誕不經

遵循佛陀的遺教,在佛經的開頭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如是”,就是“如此”,“是這樣”;“我聞”,就是“我聽到”。這一句話是說:

“我聽佛是這麼說的。”表示經的內容是阿難親自聽聞佛說,非從他聞,真實無謬。阿難的誦經得到了五百位大羅漢的讚賞和認同,“如是我聞”四字在弘傳佛法上無上珍貴。

為什麼好多佛經開頭第一句都是“如是我聞”

5樓:莫文靈雲南

在所有佛經的開頭都是“如是我聞”四個字,這是因為,在佛陀入滅之前,阿難前去向佛請教了四個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阿難問佛“佛入滅後,佛法要流傳後世,應該怎樣讓後人生起信心?”佛告訴阿難“當佛入滅後,宣說佛經時,在一切經首均加上‘如是我聞’四字來證信此經是佛所說,而不是外道人所說”。所以,在佛入滅之時,五百大阿羅漢在王舍城外結集佛經時,阿難宣說經藏,開口便說“如是我聞”,這樣,所有佛經的開頭都是“如是我聞”四個字了。

佛滅之後,五百大阿羅漢強結集佛經,阿難登座重宣經藏,首先說出“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標明瞭阿難下面所要誦出的**都是阿難親耳聽佛所說的,是佛親自宣講的,在佛陀在世的時候,阿難是佛的侍者,也是佛陀的堂弟,一直到佛陀入滅,阿難隨侍在佛的身邊,而且阿難是諸大**中是多聞第一,過耳不忘,另外,在阿難出家之前,沒有聽到的經教,佛陀又重新為阿難宣講了一遍,所以阿難開口“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一出,底下的人就相信了,這確實是佛曾經說過的,不是阿難自已所說的;又因為阿難是佛陀的堂弟,相貌與佛陀非常相似,當阿難登座之後,許多人懷疑佛陀沒有入滅,所以當阿難“如是我聞”四個字一出口,大家都知道了,在法座上的是阿難誦說佛所講的經教,而不是佛陀再現。另外,“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放在經首,還可以與外道的典藉分開來,大家一看到“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就知道,這是佛陀當年所宣說的經教,不是外道的典籍,只有佛教的經典才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

在佛經的開首,都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主要就是起了一個證信(證明是佛所說,使學佛的人信服能依教奉行)的作用。所以註釋家們都將這幾個字稱之為“證信序”(證明讓人信服是佛經的序言)。

一偈一句佛經裡什麼意思

6樓:潛川

1、一偈,也就是

抄一篇偈語。襲

所謂“偈語”,就是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佛經是是佛法之本,偈語是其末,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葉片與花朵。

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一個故事,而成為僧人或信徒的美談。

最著名的偈語莫過於唐代高僧惠能大師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等。

2、一句,也就是佛經裡的一句話,往往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

3、一偈一句:經咒真言,皆為佛菩薩加持,正能量是如此的巨大,所有的經咒真言,都有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和累積福報的功用,因此,哪怕你沒有唸完全篇,哪怕只念一個短短的偈語乃至一句話,都會產生效果,都能讓我們和對方得到益處。

佛經中為什麼一句話要說三遍

樓主,這些問題屬於基礎,買一本佛教字典,就都明白了。學習一部佛經,不只一句不明白,很多現代漢語中明白的文字和單詞重複出現在梵文翻譯過來的文言文 中,不能等同對待。例如 現在漢語解釋 如 字 1依照順從 願。意。法炮製。2像,相似,同什麼一樣 此。是。同。故。初。遊人 織。3比得上,及 百聞不 一見。...

佛經裡所說的「中國」是什麼意思,佛經的「智慧」是指什麼意思?和平常我們所說的智慧,是一個意思嗎

瑜伽師地論 裡面有很詳細的解釋,第一個 常生中國有佛法處 這就是第一個問題,云何得生處具足 答這個問題。這個地方講的中國,不是我們現在的中國,千萬不要搞錯了。這個中國它的對面叫邊地,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說,這個中國就是文化水平很高的都會,是這個意思。尤其這裡面特別一定要具足佛法,如果這個地方沒有佛法,就...

出師表第一句,出師表的第一句是什麼啊?

看三國志原文,第一句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與語文課本相同。附 三國志 三年春,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五年,率諸軍北駐漢中,臨發,上疏曰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在中學的語文課本中 第一句是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