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以」什麼時候表修飾,文言文中「而」字 什麼時候表修飾?

2021-05-23 16:17:30 字數 4930 閱讀 9898

1樓:匿名使用者

以,作連詞時,有時是表修飾的,比如表目的、表原因時,它往往具有介詞或動詞的特點,與所結合的詞一起作狀語。以身殉職、以捕蛇獨存等即是。

但更多的時候是表並列、表承接,相當於「和」、「而」。比如《遊褒禪山記》中的「夷以近」;《芋老人傳》中的「載以來」;《聊齋志異·促織》中的「徑進以啄」。

當然有時它還表條件等,相當於則,那麼。

擁火以入中的「以」,應該是表承接,它的作用是把動作「擁」和「入」前後連線起來。

2樓:

古漢語中的有些詞,尤其是虛詞,有時是很難確定其義的。個別時候專家也有不同意見。比如:《愚公移山》中

「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與《古漢語虛詞詞典》的解釋從讀音到含義都有差別。那麼以什麼為標準?——權威的、大多數接受的、新近研究出的科學結論、約定俗成的就是標準。

具體到這一句,我基本同意按「承接」講。因為這一句的兩個動詞「擁」和「入」很突出,先拿上火再進入,「擁火以入」即「擁火而入。若按修飾講也並非沒一點道理,因為這樣考慮是強調了「入」的方式與條件。

但一般 還是按「承接」講。

3樓:熱情的咪咪

修飾原指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表修飾這個說法常常出現在語文文言文虛詞知識結構當中,是一種術語,指的是這個字在語句中起到修飾潤飾的作用,稱為表修飾.

表承接就是接連上一個動作,你可以簡單理解為.怎麼樣然後就怎麼樣了.

「以」作為連詞時,有時候可表示修飾和被修飾關係。

現代漢語的修飾關係中,修飾與被修飾詞之間,可以用「的」、「地」,如「五色的旗子」、「愉快地交談」。也可以不用,如「五色旗子」、「愉快交談」。在古漢語中,修飾與被修飾詞之間一般需要加一個虛詞,承擔這個語法功能的,一般是「而」字。

「以」在表修飾時,其作用與「而」同。

如:《歸去來辭》:「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這裡的「以」表修飾,同而。

其實表示並列關係時,以和而也可以通用的。如:「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句中的以,都是而的意思。

4樓:

我覺得以還是表示帶有一定的因果關係的承接句是正解

文言文 而 一共有幾種用法?怎麼分辨什麼時候表承接什麼時候表修飾

5樓:地獄死使

而有4個意思: 1 並列 2 修飾 3 承接 4 轉折「而」字用法

黑質而白章

表前後並列關係

得而腊之以為餌

表前後承接關係

哀而生之乎

表前後並列關係

而鄉鄰之生日蹙

表前後承接關係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對後的修飾關係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表前對後的轉折關係

譁然而駭者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恂恂而起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弛然而臥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關係

時而獻焉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關係

熙熙而樂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聞而愈悲

表示承接關係

文言文中「而」字 什麼時候表修飾?

6樓:匿名使用者

當「而」連線狀語與中心詞時表修飾,可譯為「地」也可不譯。

7樓:匿名使用者

連線狀語和動詞,表示修飾關係。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勸學》)

8樓:匿名使用者

而有4個意思: 1 並列 2 修飾 3 承接 4 轉折「而」字用法

黑質而白章

表前後並列關係

得而腊之以為餌

表前後承接關係

哀而生之乎

表前後並列關係

而鄉鄰之生日蹙

表前後承接關係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表前對後的修飾關係

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表前對後的轉折關係

譁然而駭者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恂恂而起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弛然而臥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視其缶,而吾蛇尚存

表示承接關係

時而獻焉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退而甘食

表示承接關係

熙熙而樂

表前對後的的修飾關係

聞而愈悲

表示承接關係

怎樣辨別古文中「而」字表修飾和表承接的用法?

9樓:伊蓮夏荼

1、「而」字表修飾的用法:「而」字表示修飾關係時,充當連線狀語,相當於「地」的意思。

古文示例:

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

譯文:我小心翼翼地起來,看看我的瓦罐,我的蛇還在,就放心地躺下了。

2、而」字表承接的用法:「而」字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才」的意思。

古文示例:

(1)宋·蘇軾《石鐘山記》:「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譯文:我正心驚想要回去,就有巨大的聲音從水上發出,聲音洪亮像不斷地敲鐘擊鼓。

(2)先秦·佚名《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譯文:(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擴充套件資料

「而」字表修飾和表承接的用法時都是作為連詞,可以連線詞、短語和分句,此時可不翻譯它的意思。除了表修飾和表承接關係,「而」字的其他連詞用法:

1、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

譯文:永州的野外出產一種奇特的蛇,(它有著)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紋。

2、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譯文:君子廣泛地學習,而且每天多次檢查反省自己。

3、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譯文:靛青是從藍草裡提取的,卻比藍草的顏色更深;冰是水凝結而成的,卻比水還要寒冷。

4、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唐·杜牧《阿房宮賦》:「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譯文:久久站立,倚門遠眺,盼望著皇帝來臨。

5、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春秋魯國·孔子《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譯文: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

6、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先秦·荀況《荀子·勸學》:「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譯文:寶玉埋在深山,所以草木會很潤澤,珍珠掉進深淵,崖岸就不會乾枯。

7、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春秋戰國時期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的《論語·顏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譯文:實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難道還在於別人嗎?

10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而」的用法:

修飾:頰毛,凡鱗毛之下垂者也稱而。

象形。小篆字形,象鬍鬚形。上面的「一」表示鼻端,「|」表示人中;下面分內外兩層,外層像兩腮的鬍子,內層像生在嘴下的鬍子。漢字部首之一。本義:頰毛。

承接:從古沿用下來的連詞,可連線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可不譯1、表示並列關係,相當於「和」、「與」。

2、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而且」。

3、表示承接關係,相當於「就」、「才」。

4、表示轉折關係,相當於「卻」、「但是」。

5、表示目的關係,相當於「來」

6、表示假設關係,相當於「如果」。

7、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相當於「地」

8、表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所以」。

9、表示反問,語氣強烈,相當於「難道」「豈」。

擴充套件資料:古文修飾的用法簡介:

修飾,指整理;裝飾;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

1. 修改潤飾,使文字生動。

2. 梳妝打扮,修整裝飾使儀容漂亮、衣著美觀。

3. 指修整裝飾建築物或各種器物等。

4.修養品德。

5. 指有道德修養,不違禮義。

6. 指講究外表、形式。引申指矯飾造情以取悅於人。

古文承接的用法簡介:

釋義:是指承前接後;承受;接受。例如,承接訂貨 承接來料加工。

交接。2. 連線;銜接。

3. 接受。如:承接來料加工。

(文言文中常用「而」字表承接。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中的「而」 表順承。)

11樓:不隨意

古文中「而」字表修飾和表承接的用法的區別就在於看其前後所連線的詞:

1、「而」字表修飾時,「狀語+而+動詞(動語)」。

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2、「而」字表承接時,往往用在兩個動詞之間。

如:日出而林霏開(「出」和「開」是兩個動詞, 《醉翁亭記》)願對你有所幫助!

12樓:匿名使用者

看而字前後詞語的詞性

文言文「而」的解釋,什麼時候錶轉折*表承接*表修飾*表並列等

13樓:

你把他帶到具體語境裡看一下,翻譯出來是「但是」的意思的,就是表示轉折(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如果「而」連線兩個名詞或形容詞的,也就是相同詞性,就是表示並列(而人民少禽獸多)。如果「而」之前的詞用來修飾後面的詞語,就表示修飾(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表承接,就是「而」可以解釋為「接著」,像:餘方心動欲還,而大水發於水上。

文言文中,以在什麼時候可以翻譯為憑藉

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名師指導 一 基本方法 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 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 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文言翻譯中,以 字什麼時候是 用 什麼時候是 憑藉 ...

文言文中以的意思是什麼,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 因為,由於 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 而,來 有好事者船以入.3 把,拿,用 貧者內 自南海還容,以告富者.以,讀音 y 基本釋義 用,拿,把,將 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依然,順,按照 時啟閉。物 類聚。因為 人廢言。勿 善小而不為。不 物喜,不 己悲。在,於 指時日...

什麼是文言文中的「表」

構成古代漢語判斷句的基本條件是名詞性詞語直接充當謂語。並且,可以在謂語後面用語氣詞 也 加強判斷語氣。還可以在主語後面用代詞 者 復指主語。這樣,根據用不用 者 也 的各種情況來看,古代漢語的判斷句共有四種基本形式。1 主語,謂語 也 制,巖邑也。2 主語 者 謂語 也 兵者,凶器也。3 主語 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