僰這個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請問 「僰」字怎麼讀,組詞,什麼意思?

2021-05-22 19:10:52 字數 5921 閱讀 5515

1樓:匿名使用者

僰 bó

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僰bó 1.逼迫。 2.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僰人之稱最早見於《呂氏春秋》,為「西方之戎」,屬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國,位於今四川宜賓地區。

滇(今雲南滇池地區)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區)兩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稱滇僰和邛僰,與當時川東的濮族民出一源。漢代,其聚居區稱僰道(王莽改為僰治),是秦漢時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點。主要從事農業,除水稻個,還載植各種經濟林木。

本族奴隸主常向外輸出奴隸,稱僰僮或僰婢。曾發動過反抗東漢統治者的鬥爭。後一部分漸與漢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遷移,到南北朝時成為僚族的一部分。

在漢末以後,僰的名稱不見於記載。宋代大理國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繼續稱為僰人或白人。

明、清以後稱民家。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元以後也稱傣族先民白夷為僰夷,最早見於《元史·泰定帝紀》。

僰最早見禮記王制篇作"棘"所謂"屏之遠方,西方曰棘" , 鄭注"棘"當作"僰"。呂氏春秋侍君覽始作"僰",稱"僰人野人,篇笮之間,多無君" 。後來史記西南夷傳,有所謂"僰僮 " 。

說文解字" 僰, 犍為僰蠻也" 。(摘自黃現璠著《廣西僮族簡史》 )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惰怠。」《史記.

西南夷列傳》:「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笮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張守節正義:

「今益州南戎州北臨大江,古僰國。」段玉載注:「接楗為郡有僰道縣,即今四川敘州府治也。

其人民曰僰。《王制》:『屏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僰道縣,在南安東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後六年城之。

治馬湖江會,水通越雋。本有僰人,故《秦紀》言僰童之富,漢民多,漸斥徙之。」清陸次雲《峒溪纖志.

僰人》:「僰人號十二營長,玀鬼、猉狫言語不通,僰人為之傳譯。披氈衫。

女吹篾,有悽楚聲。六月二十四日祭天過歲,朔望日不乞火。性悍好鬥,盧鹿同聲。

又好佛,手持數珠。善誦梵咒,有禱輒應。」

2樓:匿名使用者

僰bó 1.逼迫。 2.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僰人之稱最早見於《呂氏春秋》,為「西方之戎」,屬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國,位於今四川宜賓地區。

滇(今雲南滇池地區)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區)兩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稱滇僰和邛僰,與當時川東的濮族民出一源。漢代,其聚居區稱僰道(王莽改為僰治),是秦漢時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點。主要從事農業,除水稻個,還載植各種經濟林木。

本族奴隸主常向外輸出奴隸,稱僰僮或僰婢。曾發動過反抗東漢統治者的鬥爭。後一部分漸與漢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遷移,到南北朝時成為僚族的一部分。

在漢末以後,僰的名稱不見於記載。宋代大理國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繼續稱為僰人或白人。

明、清以後稱民家。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元以後也稱傣族先民白夷為僰夷,最早見於《元史·泰定帝紀》。

僰最早見禮記王制篇作"棘"所謂"屏之遠方,西方曰棘" , 鄭注"棘"當作"僰"。呂氏春秋侍君覽始作"僰",稱"僰人野人,篇笮之間,多無君" 。後來史記西南夷傳,有所謂"僰僮 " 。

說文解字" 僰, 犍為僰蠻也" 。(摘自黃現璠著《廣西僮族簡史》 )

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惰怠。」《史記.

西南夷列傳》:「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笮馬、僰童、髦牛,以此巴蜀殷富。」張守節正義:

「今益州南戎州北臨大江,古僰國。」段玉載注:「接楗為郡有僰道縣,即今四川敘州府治也。

其人民曰僰。《王制》:『屏之遠方,西方曰僰,東方曰寄。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僰道縣,在南安東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後六年城之。

治馬湖江會,水通越雋。本有僰人,故《秦紀》言僰童之富,漢民多,漸斥徙之。」清陸次雲《峒溪纖志.

僰人》:「僰人號十二營長,玀鬼、猉狫言語不通,僰人為之傳譯。披氈衫。

女吹篾,有悽楚聲。六月二十四日祭天過歲,朔望日不乞火。性悍好鬥,盧鹿同聲。

又好佛,手持數珠。善誦梵咒,有禱輒應。」

3樓:久久

僰 [bó]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也指僰人所居今川南及滇東一帶。

請問:「僰」字怎麼讀,組詞,什麼意思?

4樓:後厹惠

僰僰 《名》

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名

僰bó 1.逼迫。 2.

古代西南少數民族名。僰人之稱最早見於《呂氏春秋》,為「西方之戎」,屬氐羌族群。秦以前有僰侯國,位於今四川宜賓地區。

滇(今雲南滇池地區)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區)兩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稱滇僰和邛僰。在漢末以後,僰的名稱不見於記載。宋代大理國是僰人(白人)建立的。

元、明繼續稱為僰人或白人。明、清以後稱民家。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

元以後也稱傣族先民白夷為僰夷,最早見於《元史·泰定帝紀》。

僰最早見禮記王制篇作"棘"所謂"屏之遠方,西方曰棘" , 鄭注"棘"當作"僰"。呂氏春秋侍君覽始作"僰",稱"僰人野人,篇笮之間,多無君" 。後來史記西南夷傳,有所謂"僰僮 " 。

說文解字" 僰, 犍為僰蠻也" 。(摘自黃現璠著《廣西僮族簡史》 )

5樓:天傲凌虛

僰,讀音(bó)。

「僰人懸棺」位於四川省珙縣境內,系根據《珙縣誌》「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而命名。早在2023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

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歷代僰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於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存懸棺160多具。距麻塘壩10多公里的曹營鄉蘇麻灣,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佈著懸棺48具。

懸棺離地面多數為26至50米,高者達100米。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懸棺及巖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帶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實物材料。

已成為世界懸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時吸引著無數的旅遊者。 這個景區充滿古老而神祕的色彩。

僰人懸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徵。

共儲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儲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為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託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

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採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屍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說、僚人說。

其時代,上限未知,下限為明代。

麻塘壩懸棺

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在珙縣洛表鎮西南麻塘壩。壩東西寬300米~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岸東西對峙著21座連綿起伏的山崖,懸棺就分佈今絕壁上。

現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達100多米。絕壁上還有密如蜂眼的樁孔遺蹟和紅色彩繪巖畫200多幅。

巖畫內容豐富,有騎射、舞蹈、雜技和各種動物、**、幾何圖形等,形象古樸生動。其餘懸棺葬遺蹟也有類似巖畫。麻塘壩懸棺相對集中在棺材鋪、獅子巖、九盞燈、大洞口。

鄧家巖、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巖等處。

蘇麻灣懸棺

在曹營鄉海棠村鄧家河北岸。山巒重疊,上築有不少古堡山寨,懸棺即位於與之對峙的蘇麻灣巖壁。現存懸棺42具,其中7具置於天然洞穴和巖墩上。

僰,讀音(bó)。

「僰人懸棺」位於珙縣境內,系根據《珙縣誌》「珙本僰地,僰人多懸棺」而命名。早在2023年就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僰人懸棺被稱為世界之最、巴蜀一絕。

懸棺葬是古代少數民族的一種葬制。珙縣、興文與雲南接壤,為古西南夷腹地,漢武帝開夜郎,置犍為郡時屬僰道縣。

歷代僰人等少數民族聚居於這一帶,故遺存的懸棺多,但現在最多和最集中處,當首推珙縣洛表鄉的麻塘壩和曹營鄉的蘇麻灣。珙縣麻塘壩南北狹長,東西兩側奇峰挺拔,險拔峻峭的巖穴之間,許多棺木半懸山崖,在懸崖峭壁上現存懸棺160多具。距麻塘壩10多公里的曹營鄉蘇麻灣,陡峭的石灰岩壁上分佈著懸棺48具。

懸棺離地面多數為26至50米,高者達100米。懸棺的崖壁上有許多紅色彩繪壁畫,內容豐富,線條粗獷,構圖簡練,形象逼真。懸棺及巖畫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觀賞價值,也是研究川南一帶少數民族歷史發展的實物材料。

已成為世界懸棺葬研究者注目的中心,同時吸引著無數的旅遊者。 這個景區充滿古老而神祕的色彩。

僰人懸棺

明代以前的古代崖葬墓群,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主要集中在麻塘壩和蘇麻灣兩地。以將死者的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為特徵。

共儲存有懸棺265具,是目前門內儲存數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置棺高度,一般距離地表 10米~ 50米,最高者達100米。置棺方式,一為木樁式,即在峭壁上鑿孔2~3個,楔入木樁以支託棺木;二是鑿穴式,即在巖壁上鑿橫穴或豎穴,以盛放棺木;三是利用巖壁間的天然洞穴、裂縫盛放棺木。

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採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屍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懸棺葬的族屬,學術界爭議頗大,比較集中的有僰人說、僚人說。

其時代,上限未知,下限為明代。

麻塘壩懸棺

珙縣僰人懸棺的核心部分。在珙縣洛表鎮西南麻塘壩。壩東西寬300米~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溪岸東西對峙著21座連綿起伏的山崖,懸棺就分佈今絕壁上。

現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米~60米,高者達100多米。絕壁上還有密如蜂眼的樁孔遺蹟和紅色彩繪巖畫200多幅。

巖畫內容豐富,有騎射、舞蹈、雜技和各種動物、**、幾何圖形等,形象古樸生動。其餘懸棺葬遺蹟也有類似巖畫。麻塘壩懸棺相對集中在棺材鋪、獅子巖、九盞燈、大洞口。

鄧家巖、三仙洞、珍珠傘和老鷹巖等處。

蘇麻灣懸棺

在曹營鄉海棠村鄧家河北岸。山巒重疊,上築有不少古堡山寨,懸棺即位於與之對峙的蘇麻灣巖壁。現存懸棺42具,其中7具置於天然洞穴和巖墩上。

「僰人」,一名,始見於《呂氏春秋》,主要聚居在地處川南邊陲的珙縣。僰人以膘悍、善騎、勇武、善戰著稱;周朝時因助武王伐紂有功,被冊封為「僰侯」,率先在「無君」的西南建立了「僰侯國」。此後,儘管歷經興衰沉浮,始終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

僰人長於漁獵,種植發達,僰道荔枝、葡萄聞名於世。僰文化獨特,以懸棺為代表的神祕文化,雖歷千載,令人不解。明朝萬曆年(2023年),在這銷煙瀰漫的日子裡,僰人被明朝十四萬大軍剿殺殆盡,消失於歷史,但那些高掛的僰人懸棺似乎一直在向人們訴說著他們向興盛與悲哀。

珙縣洛表麻塘壩和蘇麻灣是僰人懸棺最集中的地方,僅在縱深4km長的麻塘壩懸崖絕壁上,現存上萬個棺樁棺孔;數百具懸棺,是世界上懸棺分佈最集中,儲存最完好,數量最多的地區,被譽為「世界一絕」、「天然懸棺葬的博物館」。其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說,神祕的文化,獨特的葬式,耐人尋味,千古難解。同時,隨棺而作的數百幅巖畫,色彩鮮豔,栩栩如生;形象地再現了僰人時代的自然環境、社會生產、民風民俗、宗教信仰,令人折服。

入口處的「九盞燈」,因傳說三根橫木上共放有九盞「長命燈」而得名,它前有點將臺;右有石船。形如斧砍的石灰岩絕壁上,分佈了二十四具懸棺、六十二幅巖畫。懸棺神奇絕妙,府瞰萬眾;巖畫題材廣泛,內容豐富,牽馬放牧,垂鉤釣魚、舞蹈、球戲、踢鍵娛樂。

雖然構圖簡練,線條粗獷,卻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民族風格。而最遠,最高的當數老鷹巖;14具懸棺懸置在110餘米的峭壁上,為懸棺精華。而蘇麻灣山勢巍峨;奇巖崢嶸,河水澄澈清瑩,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優美迷人,在距水面50餘米的懸崖峭壁上重重疊疊的放有50具懸棺,並留有大量樁孔,給人以奇異神祕的感受。

另外,麻塘壩謝家灣,留有一**建築一何家大院,已有180多年的歷史,佔地15畝,全為木質結構,有三座院落,一個花園,二座石碉樓;雕刻精美,巧妙絕倫。

2023年,僰人懸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僰人懸棺在京展出,更使懸棺之謎迷住了首都觀眾。得到了**領導及各界人士的極高讚譽。

這個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這個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樓上 富來集團 知友的回答是正確的!中石頭上刻的這個字是 福 字的甲骨文寫法,見下圖 希望能幫到你。這個字怎麼讀,是什麼意思?兩種讀法,一種是ru n,一種是nu ru n 形 軟弱,弱 耎,弱也。廣韻 僕雖怯耎欲苟活。漢書 司馬遷傳 師古曰 耎,柔弱也。坐耎弱不勝任免。漢書 王尊傳 鄭魏者,楚之耎...

淦這個字讀什麼,請問,淦這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淦,讀作g n,基本字義1.水入船中 2.河工稱起伏很大的激浪 3.姓 淦原本是水滲入到船中的意思,不過因為它的發音和 幹 很像,所以就和 幹 一樣,成為了語氣用詞,用來表達自己的強烈情緒。比如一個人在玩遊戲的時候,被對手一路碾壓最後輸掉了比賽,這時他就會說 淦,這局匹配的對手也太強大了吧。請問,淦...

請問「幢」這個字是什麼意思,請問這個字讀什麼?幢

幢 名 chuang 形聲。從巾,童聲。本義 古時作為儀仗用的一種旗幟 垂筒形 飾有羽毛 錦繡的旗幟。古代常在軍事指揮 儀仗行列 舞蹈表演中使用 pennant or streamer used in ancient china 如 幢幡 佛前所立的旌旗。後泛指一般旌旗 幢隊 行軍時,舉旗幟作先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