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這篇文章中作者對不求甚解的態度是

2021-05-08 14:11:17 字數 4376 閱讀 3592

1樓:檾茗蔏菏荼

作者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

分段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擺出批駁的靶子。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作者首先擺出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著作者明確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沒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

第二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證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第3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

首先,要養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

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

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瞭解大意。

第三部分(第5---6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並以古人事例證明。

第5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6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四部分(第7---8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指出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整體。

第7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第八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第五部分(第9段):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的正面主張。

因為書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讀懂的,所以作者在文章結尾又提出「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覆閱讀」的主張,給讀者以有益的建議。

作者簡介

鄧拓(1912-1966),原名鄧子健,又名鄧雲特,福建人,當代著名的思想理論家和散文作家。60年代初,以「馬南邨」(cun1)等筆名,創作了一批引人入勝、啟人心智的雜文,其中最著名的是《燕山夜話》。「文革」中,遭受殘酷**,於2023年5月18日含冤去世。

《不求甚解》是《燕山夜話》中的一篇代表作,被收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上冊(第十五課《短文兩篇》)。同時此文還被收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二期課改的八年級第二學期上冊,為第十課。

不求甚解表達了作者什麼態度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求甚解的意思:原指讀書只求領會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現多指學習或工作不認真,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深刻的理解,淺嘗輒止。

不求甚解出自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

舉例: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刻苦鑽研,深入領會,不能粗枝大葉,不求甚解.

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不求甚解 鄧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3樓:不野雲

1.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不求甚解也是好的。回)

2.舉例論證。文章舉了陶答淵明、諸葛亮、陸象山等古代名人不求甚解讀書的例子,說明讀書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或「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或「不死摳字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區域性而放棄整體」)的道理,增強了說服力。(意思對即可)

3.①讀書要會意;②養成「好讀書」的習慣;③要虛心;④要活讀;⑤要反覆閱讀。

閱讀題不求甚解中作者認為什麼原因使人們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

4樓:詩雨汪

因為不求甚解以現在的意思看來有些敷衍,不認真,有囫圇吞棗的含義;但在《五柳先生傳》一文中的意思是陶淵明本人在讀書的時候不過分苛求每一字一句的意思,正是體現了陶淵明的那種人生態度,安貧樂道,悠然自得。

《不求甚解》的分段並概括

5樓:暴走少女

第一部分(第1段):擺出批駁的靶子。

這篇雜文是一篇駁**,作者首先擺出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著作者明確提出自已的看法:「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沒有充分的理由」。

第二部分(第2---4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指出「不求甚解」的兩層含義。

第二段,從「不求甚解」的出處入手,證明人們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第3段,全面分析陶淵明的讀書態度。

首先,要養成「好讀書」這個習慣。只有「好讀書」,才能談到「求甚解」這個問題。

其次,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而「會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淵明每有「會意」,就十分高興。第四段,說明因為「會意」不易,所以陶淵明只好說「不求甚解」。

指出「不求甚解」有兩層含義,一是表示虛心,因為書不一定都能讀懂,就承認「不求甚解」。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固執一點,而是瞭解大意。

第三部分(第5---6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並以古人事例證明。

第5段,提倡虛心的「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以普列漢諾夫為例,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實際上做了許多曲解,因此被列寧批評。今天我們讀經典著作,一定要虛心讀,理解經典著作的精神實質。

第6段,介紹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態度讀書的。舉了諸葛亮的例子。諸葛亮讀書是「觀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於精熟」高明,知識面更廣,瞭解問題更全面。

第四部分(第7---8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指出讀書不要固執一點,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整體。

第7段,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從反面說,「不求甚解」不是馬馬虎虎,很不認真,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區域性而放棄了整體。第八段,緊接上一段的意思,說明陸象山的語錄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與「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不求甚解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讀書只抄領會精神,不在一字襲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功夫。現在則指學習不認真,不會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瞭解情況。

【出 處】晉·陶潛《五柳先生傳》:「不慕名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主張讀書要會意,而真正的會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說不求甚解了。可見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義,有兩層:一是表示虛心,目的在於勸戒學者不要驕傲自負,以為什麼書一讀就懂,實際上不一定真正體會得了書中的真意,還是老老實實承認自己只是不求甚解為好。

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這兩層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們好好體會。

7樓:匿名使用者

原意是讀書只領會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多花功夫。現在則指學習專不認真,不會屬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瞭解情況。比如: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刻苦鑽研,深入領會,不能粗枝大葉。

近義詞有:囫圇吞棗、淺嘗輒止、食古不化

反義詞有: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8樓:卑世巫憶遠

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不求甚解》中陶淵明的讀書態度是什麼?

9樓: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許多人喜歡斷章取義,只說「不求甚解」,其實,這句話重點在後半句上,讀書應「會意」,就是,要真正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非穿鑿附會,比如,紅樓夢,個人覺得,許多愛好者過於注重某些字啊,句啊,,反而影響對整個書的理解,雪芹先生也只是一個人,寫作時,應該不會吧上下五千年的東西都考慮周詳了吧!

10樓:脛下逆鱗

陶淵明讀書是: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所以,陶淵明是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當作一種愛好。他讀書,能獲得巨大的樂趣,但讀完了也就完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只求領悟其中心思想與文章大意而不侷限於一字一句從而阻礙對文章 的理解

《不求甚解 馬南邨》中怎麼理解「不求甚解」

12樓:暴走少女

不求甚解這句話最早是陶淵明說的。他在《五柳先生傳》這篇短文中寫道:「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人們往往只抓住他說的前一句話,而丟了他說的後一句話,因此,就對陶淵明的讀書態度很不滿意,這是何苦來呢?他說的前後兩句話緊緊相連,互動闡明,意思非常清楚。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13樓:沐雨蕭蕭

《不求甚解 馬南邨》中怎麼理解「不求甚解」?

答:馬南邨在《不求甚解》中講的是另一種讀書方法。他認為,讀書主要在於「會意」,就是領會書的精神,而不要去做繁瑣、牽強的解釋。

像讀經典著作,就是要領悟它的精神實質,而不能只死摳它的一些字句。

不求甚解的故事,不求甚解的成語故事

不求甚解 b qi sh n ji 釋義 晉陶潛 五柳先生傳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說讀書只領會精神實質,不咬文嚼字。現多指只求懂得個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出處 晉 陶潛 五柳先生傳 好讀書 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 便欣然忘食.晉代有一個豪放不羈的詩人,他叫陶淵明。他不慕名利,雖然...

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么,不求甚解的意思是什麼

甚 很,極。只求知道個大概,不求徹底瞭解。常指學習或研究不認真 不深入。簡單的那種 陶淵明在 五柳先生傳 裡以盛情讚頌的筆調,生動地描述了五柳先生讀書的態度與方法 好讀書,不求甚解 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美談。然而五柳先生讀書的方法是否對頭?這種方法是否可取?時至今日,仍然臧否不一...

不求甚解書後閱讀題的第一題

常常 不是所有 任何 所有的 都 無一例外 盡然 不是全部這樣 不必 沒有這個迫切的需要 盲目的 有目的有針對性 指向明確的反對是可以的 充分的 理由可能會有,但是不完整 不嚴密 不科學 沒有說服力是這樣嗎?1.我們雖不必提倡,但也不能盲目反對 2.雖然,但是,盲目,同樣,充分 3.語氣委婉,語言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