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交友之道是什麼 求答案,論語中的 交友之道 具體什麼意思?

2021-05-05 18:40:16 字數 3617 閱讀 6080

1樓:亞沫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柔善,友便佞,損矣]

論語中的 交友之道 具體什麼意思?

2樓:大

論語》中的交友之道。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這一句人人耳熟能詳的話裡無不滲透著朋友對於一個人的社交生活的重要意義。然而也顯示著我們對朋友的選擇也應有著一定的原則。

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孔子說,交友有三益亦有三損。只是暗記在心裡了,竟不知它卻是處於《論語》。而原句是這樣: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這是我無形之中所熟悉的話,因而並不難以理解。

所謂「益者三友」即:友直,友諒,友多聞。其一「友直」,是指講直話,做正事,正直不阿能夠正確判別是非的朋友。

然而在生活中這樣的「益友」便也依稀地不分曉了罷。即便列舉一個小的例子:與好友一起橫穿馬路時,是否注意紅綠燈了呢。

倘若自己牽著朋友違反了交通規則闖過了紅燈,他是否能夠以身作則直面指出錯誤而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想必這類的朋友該是不多確屬「珍品」了吧,交到則甚善矣。其二「友諒」,是指個性寬厚的朋友。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以寬容之心對待他人,可減小交往障礙,使人與人之間保持一個坦然相對的距離。與這類人交朋友,不僅自己的人格得到保護,尊嚴得以完整,心境也能開闊預約,無形中更能夠漸漸學會真誠待人,而獲得更多的朋友。

其三「友多聞」,顧名思義,即「擁有多的見識」指知識淵博的朋友。這類朋友,可謂「上品」!與這樣的人結識相交,以其長補己之短,多多學習多多討教,自身也得以提升進步,何樂不為?

且曾子云: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目的也更是在與彼此輔助,達到行仁的目的。

因而結交「益友」潛移默化中也美化了自己的人格,並在自身表現出來,因此人們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便也是這樣來的。

所謂「損者三友」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第一「友便辟」。

就是有怪癖脾氣的一類人,亦或者可說喜好諂媚逢迎善於言辯,使人對他覺得有動輒得昝之難的朋友。與之相處久了怕是自己也會變得毫無原則。其二「友善柔」,即個性非常軟弱,依賴性極重。

甚至,一味依循迎合而無自我見解與個性,說要向東,他也好,說要向西,也無異,說要犯法,他雖然感覺不對,卻也不反對,跟著照做不誤。用現代語而言,等於是嬌妻型的朋友,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亦不足。其三「友便佞」即善於花言巧語,而言不符實的一類。

更可以說是專門逢迎湊合的拍馬屁能手,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若交了這樣巧舌如簧的人當了朋友,那豈不入了虎穴?

因而「損友」應少交而更宜不交!是可謂惹不起還能躲得起吧。

孔子說要想交好朋友:一是意願,二是能力。第一是要有仁愛之心,願意與人親近,有交朋友的意願;第二,要有辨別能力,即正確的擇友之道。

這樣才能交到品質好的朋友,這就是所謂,你交什麼樣的朋友,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的朋友正像一面鏡子,從它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差距。交好朋友不僅可以修身養  性,還可以在生活中新增光彩。所以多交朋友吧,多交益友把!在交往中提橫自己!

3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結交朋友的方法和應該注意的方面,就是說交友要謹慎

交友之道講的是什麼?

4樓:易書科技

朋友有兩種,一種是有益的,另一種則是有害的。

孔子曾經提出過「益友」的三個條件。首先是直。直不但是心裡不拐彎(正直),而且是嘴上也不拐彎(直率)。

一般人,做到「正派」並不難,做到「正直」就難一些了。而要能夠看到別人的缺點、錯誤就說出來,尤其是敢於對自己親近的人(如朋友)直統統地說出來,做到「直率」,就非常之難。難之一在於礙於情面,很難說出口;難之二在於顧忌功利,很難下決心。

於人有損(傷了對方的面子),於己無利(自己並無好處),便很難會有人去做這種「蠢事」。然而直言雖然難聽,卻是出於「真愛」。故如能得一「直友」,實乃人生之大幸。

其次是諒。朋友犯了錯誤,自己能夠「諒解」;或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自己能夠「原諒」,這並不算很難。但是,要真正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予以「體諒」,就不容易了。

尤其是他幹了公認「不仁不義」的事,直接損害了自己又沒有道歉,還能不顧自己背上黑鍋而予以「曲諒」,那就真是其難無比!一個看重名譽的人,為了名聲而「直」,還不難;一個追求實利的人,要他不顧名聲而「曲」,也不難;而要一個人既不顧名聲又不顧實利地去「曲諒」朋友,就幾乎難得「不合情理」。但只有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朋友。

第三就是「多聞」了。博學多聞的人,當然也是「益友」。相反則是「損友」。

「損友」也有三個特點。第一,外表堂堂正正,但說的都是官話、套話、場面上的應酬話,表面上無可挑剔,內心卻並不正義,所以是「不直」;第二,只知逢迎討好對方,甚至不惜附和錯誤,「指鹿為馬」,表面體貼諒解,內心卻並無真誠,所以是「不諒」;第三,誇誇其談,言不及義,表面上能言善辯,內心卻胸無點墨,當然不能算作「多聞」。這三種人,頗具迷惑性,其實最害人,所以是「損友」。

因此,君子的交友之道,就有以下幾項原則:

第一是「尚自然」。不強交(不強迫別人交朋友),不苟交(不隨便和別人交朋友)。真正的朋友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你可以去尋找機遇(尋師訪友),但不能製造機遇。輕率就更不好。「生死之交一碗酒」,爽則爽矣,其實靠不住。

第二是「超功利」。因「利」而勾結者,不能叫「朋友」,只能叫「朋黨」(狐朋狗黨)。這種人,因為唯利是圖,所以利相一致時,便狼狽為奸;無利可圖時,便作鳥獸散;一旦利害衝突,便反目為仇,互相廝咬,**還有「情誼」可言?

只有因「義」而結交者,才既可為正義而並肩戰鬥,也才可能在一方有過時,敢於直言而成為「直友」,或因大義而曲諒其小過,成為「諒友」。

第三是「去嫌疑」。朋友之交,貴在忠信,一有狐疑,便生嫌隙。故曰「識人不可不真,疑心不可不去,小嫌不可不略」。

這裡最難做到的是「小嫌不可不略」。因為正派人都難免清高甚至孤高,常自詡為「眼裡容不得一粒砂子」。對自己固然要求嚴格,對他人(尤其是那些被認為「有資格」和自己交朋友的人)要求也不會低,而且往往認為那不過是「起碼」的要求。

於是,小有不滿,便課以大罪名,一心只想關係正了又正,友誼純了又純。結果,「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最後只能孤立自己。真正的「君子之交」,誠應「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著眼大處,不拘小節,求同存異,才是長久之計。

第四是「多寬容」。寬容是雙向的。既要對朋友寬容,也要對自己寬容。

不能因為自己做得到,就指責他人有過失;也不能因為自己做不到,就覺得沒臉見人。金無足赤,人非聖賢。每個人,都有力所能及者,有力所不能及者,總有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

所以,既不必苛求於人,亦不必苛求於己,以免失去了朋友之間的平等。

第五是「有肝膽」。能不能「去嫌疑」而「多寬容」,全在於有無「肝膽」;而有沒有「肝膽」,又全在於「超功利」。實際上,君子因為重義輕利,個人的進退榮辱成敗得失都無所縈懷,自然胸懷坦蕩;小人因為重利輕義,或害怕所求不可得,或害怕所得不能保,或害怕所保不能全,自然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這就叫「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與人交往時,君子襟懷坦白,安詳舒泰,從不以強凌弱,仗勢欺人;小人則衿己傲物,惟恐失尊,難免盛氣凌人,不依不饒。這就叫「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同理,君子求義,只須反躬自省;小人逐利,勢必趨炎附勢。這就叫「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求諸己者,相互之間沒有利害關係,衿而不爭,群而不黨,自然淡泊寧靜;求諸人者,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少不了吃吃喝喝,拉拉扯扯,說些甜言蜜語,給些蠅頭小利。

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益友與損友,豈非正是君子與小人之別?

求論語中的處事之道心靈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的句子每個

處事之道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無求備於一人!心靈之道 苟志於仁矣,無惡也。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交友之道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

論語的意思,《論語》的「論」是什麼意思?

原文 1.3 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孔子說 巧言令色 也能做到孝弟 很少是真正的仁。所謂巧言,就是不說真話 不說自己真正想說的話,而是順著別人的話去說話,也就是說好聽話 所謂令色,就是不自我表態,不反映自己真實的想法,而是根據別人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態度。巧言與 循循然善誘人 中的誘相類似,都是說好聽...

履行做人之道的道指的是什麼,履行做人之道中道指的是什麼?

履行做人之道。指的是什麼呢?他知道生而為人。善良,厚道,真誠。言而有信重承諾。旅行做人之道,這裡面的道,指的是道路道義或者是做人的道理等等,一定要遵循一定的規律來辦事。他只要是讓你做人的時候要履行做人之道,讓自己生活變的更加好一些 可以理解為是方法。也可以理解為要走的路。這個樣子就是說做人的道理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