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 喻老》翻譯(完整版,韓非子 喻老《自知之明》古文翻譯

2021-05-05 16:33:57 字數 1145 閱讀 4184

1樓:鑽石蟑螂

發動兵力在徐州擊潰了齊國,在河雍戰勝了晉國,在宋國與各地諸侯結盟(可能是聯合或者統治的意思~但當時恐怕不會這麼容易稱帝的。),才稱霸於天下~楚莊王不因為好事太小而不做,這樣就有了高的名望。不把沒意義的東西拿出來顯擺張揚(也可能是說楚莊王有巨集圖大略、有遠大目標。

這句「不蚤見視」意思比較模糊。。。)所以有大的功勞。

所以說:「大器晚成,大音希聲。」這話取自《道德經》就是有大成就的人總是需要長時間磨鍊~大音希聲就是說這一切將人籠罩住~讓人不知身在其中~有點「身在此山中」的意思~並不是具體得說大聲音會讓人聽不到~那是被震聾了。。。

大致就是這意思~就是那不蚤見視的意思不太好理解~「不會因為事小而不去理睬」?應該是這句意思更貼切一點~能符合上句的。

2樓:三好學生升級版

譯文:楚莊王執政三年,沒有釋出過命令,沒有處理過政事。右司馬侍座,用隱語對莊王說:

「有一隻鳥棲息在南邊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飛不鳴,默然無聲,這鳥該怎麼稱呼?」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用來長羽翼的;不飛不鳴,是用來觀察民眾的習慣。

雖然沒有起飛,一飛必定沖天;雖然沒有鳴叫,一鳴必定驚人。您別管了吧,我已經知道了。」

韓非子·喻老《自知之明》古文翻譯

3樓:匿名使用者

《韓非子·喻老》"楚莊王欲伐越,杜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

"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

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蹺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

"自見之謂明。"

翻譯: 楚莊王想攻打越國,杜子進諫說:「大王為什麼攻打越國?

」楚王說:「越國政亂兵弱。」杜子說:

「愚臣我常常擔心人的智慧好比眼睛,能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眼睫毛。大王您的軍隊曾被秦、晉打敗,喪失了數百里的土地,這是兵弱;莊蹻在境內造反,官府卻不能加以禁止,這是政亂。大王兵弱政亂,並不在越國之下,反而想去攻打越國,這就是智慧如同眼睛,見遠不見近啊。

」莊王就停止了行動。因此對事物瞭解的難處,不在於看清別人,而在於看清自己。所以說:

「能自己認識自己就叫做明。」望採納

韓非子的短篇寓言故事原文,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韓非子 五蠹 記載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白話文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裡勞動。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裡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

莊子韓非子商鞅墨子簡介

墨子,名翟,戰國時魯國人 或說宋國人 墨家學派創始人。據孫詒讓考證,墨子生卒年在公元前468 公元前376年。他出身低微,上無君子之子,下無耕農之難 可能是一個接近手工業勞動者的讀書人。因而養成了注重節儉 勞身苦志的作風,量腹而食,度身而衣 吃的是 藜藿之羹 穿的是 短褐之衣 足登 跋蹺 他注重實踐...

簡答韓非子法術勢思想的含義

在韓非之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兼採三家學說之長,加以融會貫通,所謂法,就是商鞅在秦國所推行的新法。他認為,要完成統一全國的事業,加強君主的絕對政治,必須有一個公佈於全國 臣民共同遵守的法令。法包括 賞 罰 兩個方面的內容,這兩個方面乃是君主鞏固統治地位的權柄,必須牢牢掌握。所謂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