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遊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5-05 09:19:56 字數 3906 閱讀 1693

1樓:左岸的紅舞鞋

。「始」,開始。「得」,原義獲得,引申為發現。字面意思是,開始發現西山的奇特,獲得宴遊之樂的遊記。筆者看法,始得」可能有三個意思:

一是這篇遊記是「永州八記」的第一篇,所以「始得」作為八篇的開頭。表達了第一次尋訪到永州山水之美的意思;

二更重要的在於作者遊覽永州並不是從遊西山開始的。在遊西山之前,他曾經到過一些地方,並且也寫過一些記載遊覽的文章。如遊西山之前,他曾遊過一個祠廟「八華寺」,並發動在那裡建造了一個西亭。

他還寫了一篇《永州八華寺新作西亭記》的散文。但柳宗元覺得只有在遊覽了西山之後,他才算真正的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特別之處。並且在遊覽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感受。

這種感受是他過去遊覽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到的,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就把遊覽西山看成是遊覽永州山水的真正起點。那麼「始得」這兩個字就非常鄭重的標明瞭遊覽西山以前的和這次遊覽西山的分界;

三對作者有特殊意義。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從遊覽本身看,這之前,因遊心境壓抑而無樂趣,從這兒才開始真正的遊覽。

我認為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佈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係。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所以需要我們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仔細加以體會。

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

2樓:匿名使用者

《始得西山宴遊記》表達了作者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心態以及其高潔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懷。

3樓:我的一些細節

和你的瀏覽器有直接的關係,最好重置你的ie

始得西山宴遊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9點說史

表達了作者被貶永州後寄情山水、聊以忘憂的心態以及其高潔的人格和傲世的情懷。

原文節選:自餘為僇人,居是州,恆惴慄。其隟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

譯文: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閒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遊玩。

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而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方休。

醉了就互相枕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裡有嚮往的好境界,夢裡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

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遊過了;可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出處:《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柳宗元因參加王叔文革新運動,於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貶到永州擔任司馬。到永州後,其母病故,王叔文被處死,他自己也不斷受到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心情壓抑。

永州山水幽奇雄險,許多地方還鮮為人知。柳宗元在這漫長的戴罪期間,便到處遊覽,搜奇探勝,藉以開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記》就是這種心態之下的遊歷結晶,這篇文章寫於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

這篇文章它的立意也好,佈局也好,都和題目「始得」二字有密切關係。全文五次或明或暗點出「始得」之意。文章內容是寫發現並且宴遊的經過,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感受。

具體安排是,先寫遊西山的情形,再寫遊西山的經過和感受。這樣文章自然而成兩段。

5樓:悽琪

柳宗元覺得只有在遊覽了西山之後,他才算真正的發現了永州山水的特別之處。並且在遊覽過程中,獲得了一種獨特的感受。這種感受是他過去遊覽的時候,從來沒有體會到的,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他就把遊覽西山看成是遊覽永州山水的真正起點。

從心境上看,它破解了作者被貶永州後「恆惴慄」的心情,取得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審美感受;從遊覽本身看,這之前,因遊心境壓抑而無樂趣,從這兒才開始真正的遊覽。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作者描寫西山遊宴,表露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6樓:很開心幸福

獨闢蹊徑,少提西山,卻是一切為了「西山」。鑑於作者「人」內身份,才有閒暇容,內心憂懣,便需宣洩排遣,這好似給作品悲涼的基礎進行了定格。遊覽的方式便也順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這表現出的是隨意,無目的性的特點;其二,「披草而生,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覺而起,起而歸「。

苦中覓樂,亦體現出散漫放任性的特點。文中由抑到揚的方法,鮮明地表現了作者貶謫永州後憂懣的心態。為集中筆墨描繪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見聞感受,一概捨棄,尋道登山的過程,艱難而表現的空間較多,但也只是「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楱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輕輕帶過。

7樓:萌如神姬

依據文章表達意旨,選材別具一格,獨闢蹊徑,少提西山,卻是一切為了「版西山」。鑑於作者「人」身份權,才有閒暇,內心憂懣,便需宣洩排遣,這好似給作品悲涼的基礎進行了定格。遊覽的方式便也順理成章,其一「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這表現出的是隨意,無目的性的特點;其二,「披草而生,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覺而起,起而歸「。

苦中覓樂,亦體現出散漫放任性的特點。文中由抑到揚的方法,鮮明地表現了作者貶謫永州後憂懣的心態。為集中筆墨描繪西山,作者把沿途的山光水色,見聞感受,一概捨棄,尋道登山的過程,艱難而表現的空間較多,但也只是「遂命僕過湘江,緣染溪,斫楱莽,焚茅,窮山之高而止」輕輕帶過。

。。。。自己抽取精華吧。。。。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的主題和中心思想是什麼?

8樓:杜卡迪等等

主題和中心思想:此文記敘了作者發現和宴遊西山的經過,描寫了西山的怪特。抒發了對懷才不遇憤懣和現實醜惡的無奈之情。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為《永州八記》的第一篇。這篇遊記語言清麗,結構完整,景和情完全融為一體,寫景重在寫意抒情深沉而含蓄。

全文(節選)如下:

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遊,遊於是乎始。

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如下:

(登上山頂)然後才知這座山的特別突出,與小土丘不一樣。遼闊浩渺啊與天地間的大氣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邊際,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遊而不知它的盡期。

(於是我們)拿起酒杯斟滿酒,喝得東倒西歪地進入醉態,不知太陽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遠而至,直到看不見什麼了還不想返回。(我只覺得)思想停止了,形體消散了,與自然界萬物不知不覺地融為一體了。

(遊過西山)然後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遊賞過,真正的遊賞是從這裡開始的。所以我把這次西山之遊寫成文章以記載下來。這一年是元和四年。

9樓:匿名使用者

輸入漢字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篇章結構分析

10樓:依依流水哦

主題:第1段寫遊西山前,自以為永州的奇山異水自己都遊遍了,面對幽泉怪石飲酒娛樂自然灑脫。第2 段寫遊西山,通過望而見其異,登高知其隱,醉而忘歸突出西山之怪特,及作者始得勝景的喜 悅。

第3段點明遊西山的時間。

中心思想:文章開始寫以往遊覽「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覺而起,起而歸」, 記敘之中流露出被貶失意抑鬱不平的心態。

而後文寫遊西山則表現出偶識西山之喜,沉醉之樂, 借西山的高峻氣勢,表現自己高潔的人格,所記遊山水景物無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 世情懷。

《始得西山宴遊記》 抒發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感受

11樓:

寄情於景,託物寓志。本文敘事寫景,都飽含著作者的感**彩,表現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

始得西山宴遊記 節選 習題答案,《始得西山宴遊記》閱讀答案

原文 始得西山宴遊記 唐 柳宗元 自餘為僇 l 人,居是州,恆惴 zhu 慄 l 其隙 x 也,則施施 y y 而行,漫漫而遊,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 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

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 我想 以兒童的視角。抒寫了兒童春天裡的想象,表達了兒童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因為春天給人帶來溫暖與美麗,而桃樹的枝葉是春的使者,最早感受到萬物甦醒 春光迴歸.表達了作者對成長的渴望,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哈哈哈這是你的作業吧!嚮往自由!走進教室,坐在座位上,等待著老師進來給我們上課。老師走進教室,教室...

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絕句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杜甫的 絕句 通過一句一景的生動描繪,表達了作者面對春意盎然的景象時愉悅 爽朗的心情。絕句 唐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絕句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心情 表達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 欣欣向榮的歡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