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螳螂捕蟬這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如

2021-05-04 08:35:39 字數 4428 閱讀 4764

1樓:v白晝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二虎相爭 必有一傷

坐山觀虎鬥

1、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成語典故

原文趙①且伐燕②,蘇代③為燕謂惠王④曰:「今者臣來,過易水⑤,蚌方出曝(暴)⑥,而鷸⑦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⑧。鷸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⑨之為

鷸蚌相爭(8張)漁夫⑩也。故願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節選自《戰國策·燕策二》

譯文趙王將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為了燕國,去勸趙惠王說:「臣這次來的時候,(我)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張著殼晒太陽。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

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

』河蚌也就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

打漁的人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厲害。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成為鷸蚌相爭中「漁父」那樣的角色。

所以(我)希望大王好好地考慮考慮。」惠王聽了,說:「對啊!

」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

2、坐山觀虎鬥

出處《戰國策·秦第二》:有兩虎爭人而鬥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

「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人而鬥,小者必死,大者必傷。子待傷虎而刺之,則是一舉 而兼兩虎也。

無刺一虎之勞,而有刺兩虎之名。」   譯文:   有兩只因為爭吃一個人而打鬥的老虎,管莊子想要刺死它們。

管於是阻止他說:「老虎,是凶猛暴戾的動物;人,是它們(指老虎)的美食。現在兩隻老虎因爭吃人而互相爭鬥,小的一定會死,大的一定會受傷。

你等這兩隻老虎受傷後再刺死它們,一次行動就同時殺死兩隻老虎,不用費殺死一隻老虎的力氣,就一下子獲得殺死兩隻老虎的名聲。」

有一年韓國與魏國打仗,很長時間,不分勝負。秦惠王打算派兵援助,他想聽聽大臣們的意見,陳軫說:「從前有個叫卞莊子的人,看見兩隻老虎,就想舉劍刺殺它們。

旁邊的人勸他說:「你不必著忙,你看兩隻老虎在吃牛,一會兒把牛吃光了,它們必然會爭奪,由爭奪而引起搏鬥,結果大虎受傷,小虎死亡。到了那時候,你再將那隻受傷的大虎刺殺,豈不是一舉而得到兩隻老虎嗎?

」   「哦」秦惠王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說,先讓韓國和魏國打一陣子,等著一個大敗,另一個受損時,我再出兵討伐,就可以一次打敗 他們兩個國家,就與那卞莊子刺虎一樣,是吧?」 陳輕點點頭,說:「正是這樣!

」 秦惠王採納陳軫的意見,真的獲得了勝利。

2樓:梨小諾

守株待兔。。。。。。。。。。。。

哪些如螳螂捕蟬之類寓言故事的成語

3樓:偶只想

揠苗助長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濫竽充數 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

對牛彈琴 畫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盜鈴 葉公好龍 鷸蚌相爭

黔驢技窮 東施效顰 杞人憂天

狐假虎威 買櫝還珠 畫餅充飢

自相矛盾 量體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亡羊補牢 人面獸心

無價之寶 曲高和寡 自作聰明

囫圇吞棗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擾 隨聲附和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 痴人說夢

《螳螂捕蟬》這個寓言故事演變成的一個成語是?

4樓:靈ya薔薇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卻沒想到有人卻在暗算自己。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螳螂捕蟬: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黃雀在後: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5樓:ac南山南

黃雀在後.......

6樓:匿名使用者

指一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隱患的人。

中國成語中有哪些如,螳螂捕蟬之類的寓言故事的故事,成語你還能舉2

7樓:瘋狂的王老闆

寓言故事有

寓言成語:

1.井底之蛙2.刻舟求劍2.

投鼠忌器4.拔苗助長5.守株待兔6.

望梅止渴7.囫圇吞棗8.愚公移山9.

開卷有益 10.博而不精 11.百發百中12.

捕風捉影13.必恭必敬 14.百感交集 15.

兵貴神速16.杯弓蛇影17.不寒而慄 18.

不合時宜 19.不自量力 20.不拘一格21.

不可多得 22.不堪回首23.不可救藥24.

別開生面25.不可同日而語26.不倫不類27.

伯樂相馬28.班門弄斧29.白面書生 30.

八面威風 31.不名一錢

螳螂捕蟬這篇寓言故事講述的時間()

8樓:寶格格

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並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後,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幹什麼,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後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

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

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準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正在它的背後。螳螂伸出兩隻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

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後面 。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下面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它。

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還有個樹樁子。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害的表現呀!

寓意:目光短淺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後面隱藏著的危險。

中國成語中有哪些如螳螂捕蟬之類寓言故事的成語

9樓:匿名使用者

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須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響環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增加空氣溼度等. a、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用來比喻大的事情要從第一步做起,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的.人要走路,必須要穿鞋.鞋是人們為了保護腳部免受帶稜帶刺的硬物傷害、便於行走和禦寒防凍而穿用的兼有裝飾功能、衛生功能的足裝,這是不言而喻的.故不符合題意 b、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吃蟬、黃雀吃螳螂,體現了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故不符合題意 c、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白蟻在大堤內挖洞影響了大堤的牢固性,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故符合題意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每種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故不符合題意故選:d

與螳螂捕蟬寓意相近的寓言故事至少3個

10樓:

葉公好龍

掩耳盜鈴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長

打草驚蛇

囫圇吞棗

狐假虎威

螳螂捕蟬

對牛彈琴

鄭人買履

緣木求魚

刻舟求劍

雪中送炭

望梅止渴

亡羊補牢

黔驢技窮

井底之蛙

邯鄲學步

班門弄斧

東施笑顰

毛遂自薦

完壁歸趙

懸樑刺股

11樓:巨集淑敏頻雀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成語諷刺了那些只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這類人提出警告;也比喻有人一心想暗算他人,卻沒想到有人卻在暗算自己。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螳螂捕蟬: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

黃雀在後: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

螳螂捕蟬這則寓言故事出自於**? 5

12樓:匿名使用者

《莊子·山木》 :「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ì)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說苑·正諫》:「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而不知黃雀在後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

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此皆貪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

《說苑·正諫》:「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漢·韓嬰《韓詩外傳》:

「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

成語故事大全寓言故事的成語螳螂捕蟬

螳螂捕蟬 蟬 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拼音 t ng l ng b ch n 例句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故事,我們應該牢記在心。螳螂捕蟬這則成語故事所蘊含的道里 告訴我們在考慮問題 處理事情時,要深思熟慮,考慮後果,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螳螂捕蟬 螳螂...

螳螂捕蟬這個故事強調什麼的重要,螳螂捕蟬給了我們什麼啟示

1 啟示 說明有的時候人往往只抓住了事物的一面,造成對事物本質的錯誤認識。如果想正確地認識事物本質,就應該多角度分析問題。提醒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不考慮後果。2 解釋 螳螂捕蟬 螳螂想捕捉蟬,卻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沒有遠見。黃雀在後 比喻等待時機從後面襲擊。也比喻有後顧之憂。螳螂捕蟬給了我...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故事的背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寫作背景100字

六年級下冊第十課自己看 吳王欲伐荊 告其左右曰 敢有諫者 死!舍人 有少孺子 者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 於後園,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吳王曰 子 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 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 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後也 螳螂委身曲附 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 也 黃雀延頸 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