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漢字有幾種字型 哪種,中國漢字字型分為哪幾種?

2021-05-04 01:30:37 字數 5783 閱讀 4616

1樓:志丹收藏

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

2樓:cbree清風

根據時間角度,從早期到晚期,書法上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後面是從隸書同時演變而來,是楷書,草書,行書,等等,還有行楷,行草等,印刷方面上,有很多,楷體,宋體,仿宋,黑體,微軟新雅,華文新魏等,但是書寫上標準說法是楷書(舉的例子)而我們生活中寫規範的字一般由楷書為主,有些寫的比較像草書 生活中寫規範字楷書就是標準。

3樓:匿名使用者

從書法的角度講,一般分為行、草、隸、楷、篆五種字型,當然每種字型內部還有各自的分支。另外常見的還有宋體字,但它屬於印刷體範疇。

4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大篆,小篆,柳體,顏體,象形字等

5樓:**丹語冰

甲骨文,大篆,小篆,柳體,顏體等

6樓:漣漪輕風

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

①篆體:分大篆和小篆。②隸體:

結構扁平,筆法奇縱,有自然渾厚之風,也有古樸感,但比篆體穩重、秀麗③楷體:形體方整、端正,筆劃平直清晰,筆調靈活、書寫簡便④行體:接近手寫體,是介於楷體、草體間的一種字型,有如行雲流水,生動活潑⑤宋體:

字型方正、稜角分明、結構勻稱。具有典雅工整、安穩靜穆的風格⑥仿宋體:為宋體的結構,楷體的筆法,筆劃粗細一致,結構勻稱,筆鋒顯露,字形清秀。

⑦美術字型:是經過藝術加工而產生的造型新穎、表現力和感染力都很強的新型字型

中國漢字字型分為哪幾種?

7樓:繁華人世

①篆體:分大篆和小篆。

②隸體:結構扁平,筆法奇縱,有自然渾厚之風,也有古樸感,但比篆體穩重、秀麗。

③楷體:形體方整、端正,筆劃平直清晰,筆調靈活、書寫簡便。

④行體:接近手寫體,是介於楷體、草體間的一種字型,有如行雲流水,生動活潑。

⑤宋體:字型方正、稜角分明、結構勻稱。具有典雅工整、安穩靜穆的風格。

⑥仿宋體:為宋體的結構,楷體的筆法,筆劃粗細一致,結構勻稱,筆鋒顯露,字形清秀。

⑦美術字型:是經過藝術加工而產生的造型新穎、表現力和感染力都很強的新型字型。

8樓:藍調的塗鴉

中國的文字源遠流長,種類繁多,博大精深,字型結構經過數千年不斷創造、改進而成,有較強的規律性。它的演進過程大致是:**—象形—甲骨—鐘鼎—石鼓—古文—秦系—隸書—楷書—魏碑—草書—行書—宋體—仿宋體—黑體—圓黑體……

1圖畫文字、象形文

2甲骨文

3鐘鼎文

4石鼓文

5古文6秦篆

8大篆9小篆

10隸書

11魏碑

12楷書

13草書

14行書

15宋體

16仿宋體

17黑體

18圓黑體

19現代美術字

9樓:很多很多

現在中國大陸使用的是簡體中文,臺灣使用的是繁體中文。

1、篆書。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筆法瘦勁挺拔,直線較多。起筆有方筆、圓筆,也有尖筆,手筆「懸針」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儲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

2、草書。

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3、燕體。

燕體,也叫燕書、燕書體,是中國書法的一種新書體,是當代書法家馬永安所創。燕體如筆露鋒,收筆出鋒,中鋒用筆,右下取勢,既繼承了傳統書法,又和傳統書法有區別,呈現一種鮮明的新的書法書體個性風格。

4、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5、隸書。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10樓:葛欣雨

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宋體等

①篆體:分大篆和小篆。②隸體:

結構扁平,筆法奇縱,有自然渾厚之風,也有古樸感,但比篆體穩重、秀麗③楷體:形體方整、端正,筆劃平直清晰,筆調靈活、書寫簡便④行體:接近手寫體,是介於楷體、草體間的一種字型,有如行雲流水,生動活潑⑤宋體:

字型方正、稜角分明、結構勻稱。具有典雅工整、安穩靜穆的風格⑥仿宋體:為宋體的結構,楷體的筆法,筆劃粗細一致,結構勻稱,筆鋒顯露,字形清秀。

⑦美術字型:是經過藝術加工而產生的造型新穎、表現力和感染力都很強的新型字型

11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象形,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12樓:纞r族mm丫頭

1:甲骨文

2:金文

3:篆書

4:隸書

5:楷書(行書、草書)

13樓:wo靠起個名真難

1 。甲骨文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

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在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莊、侯家莊等地。這裡曾經是殷商時代後期**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

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瞭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準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

甲骨文裡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型系了。

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裡,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

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2.金文

金文是指鑄刻在殷周青銅器上的文字,也叫鐘鼎文。商周是青銅器的時代,青銅器的禮器以鼎為代表,樂器以鍾為代表,「鐘鼎」是青銅器的代名詞。所以,鐘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鑄在或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

所謂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製造十分發達。因為周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1200多年。金文的字數,據容庚《金文編》記載,共計3722個,其中可以識別的字有2420個。

銅器上的銘文,字數多少不等。所記內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內容大多是頌揚祖先及王侯們的功績,同時也記錄重大歷史事件。

如著名的毛公鼎有497個字,記事涉及面很寬,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3 . 大篆

代表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文時的太史籀所書而得名。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因刻於石鼓上而得名,是流傳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為石刻之祖。

起於西周晚年,春秋戰國時期行於秦國。字型與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構形多重疊。

4.小篆

也叫「秦篆」。通行於秦代。形體偏長,勻圓齊整,由大篆衍變而成。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稱:「秦始皇帝初兼天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李)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愛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

5. 隸書

隸書基本是由篆書演化來的,主要將篆書圓轉的筆劃改為方折,書寫速度更快,在木簡上用漆寫字很難畫出圓轉的筆劃。

隸書也叫「隸字」、「古書」。是在篆書基礎上,為適應書寫便捷的需要產生的字型。就小篆加以簡化,又把小篆勻圓的線條變成平直方正的筆畫,便於書寫。

分「秦隸」(也叫「古隸」)和「漢隸」(也叫「今隸」),隸書的出現,是古代文字與書法的一大變革。

隸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於秦朝,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也有說法稱隸書起源於戰國時期。

隸書是相對於篆書而言的,隸書之名源於東漢。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國的 書法藝術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是漢字演變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奠定了楷書的基礎。隸書結體扁平、工整、精巧。

到東漢時,撇、捺等點畫美化為向上挑起,輕重頓挫富有變化,具有書法藝術美。風格也趨多樣化,極具藝術欣賞的價值。

隸書相傳為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字形變圓為方,筆劃 改曲為直。改"連筆"為"斷筆",從線條向筆劃,更便於書寫。"隸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 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隸書被叫做"佐書" 。

隸書盛行於漢朝,成為主要書體。作為初創的秦隸, 留有許多篆意,後不斷髮展加工。打破周秦以來的書寫傳統,逐步奠定了楷書的基礎。

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思想統一下,是漢代隸書逐步發展定型,成為佔統治地位的書體,同時,派生出草書、楷 書、行書各書體,為藝術奠定基礎。

6 。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

始於東漢。楷書的名家很多,如「歐體」(歐陽詢)、「虞體」(虞世南)、「顏體」(顏真卿)、「柳體」(柳公權)、「趙體」(趙盂附)等。

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

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唐代的楷書,亦如唐代國勢的興盛局面,真所謂空前。書體成熟,書家輩出,在楷書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中唐的顏真卿、晚唐的柳公權,其楷書作品均為後世所重,奉為習字的模範。

7 。草書

草書:漢字的一種書體。形成於漢代,是為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筆劃省變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國吳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筆勢流暢,代表作如晉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

狂草出現於唐代,以張旭、懷素為代表,筆勢狂放不羈,成為完全脫離實用的藝術創作,從此草書只是書法家臨摹章草、今草、狂草的書法作品。代表作如張旭《肚痛》帖、懷素《自敘帖》。草書為書寫便捷而產生的一種字型。

始於漢初。當時通用的是「草隸」,即潦草的隸書,後來逐漸發展,形成一種具有藝術價值的「章草」。漢末,張芝變革「章草」為「今草」,字的體勢一筆而成。

唐代張旭、懷素又發展為筆勢連綿迴繞,字形變化繁多的「狂草」。

8. 行書

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可以說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它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筆勢不象草書那樣潦草,也不要求楷書那樣端正。

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大約是在東漢末年產生的。

中國漢字結構分哪幾種,漢字的結構有哪些

漢字的結構 1 左右結構,如 掙 偉 休 妲 明 沙 2 上下結構,如 志 苗 字 胃 歲 軍 3 左中右結構,如 湖,腳,濺,謝,做,粥 4 上中下結構,如 奚 髻 稟 褻 鶯 宴 5.半包圍結構 1 右上包圍結構,如 句 可 司 式 戎 蝨 2 左上包圍結構,如 廟 病 房 尼 眉 歷 3 左下...

中國漢字有多少,中國漢字一共有多少個字

藝述史 漢字有將近十萬個,漢字的起源要追溯到龜甲或者獸骨上,而這些甲骨文合計有4055個,發展到東漢時期 說文解字 有9353字,三國 廣雅 18150個,北宋類編33190個,清朝著名的 康熙字典 有47035個漢字,而到了1994年出版的 中華 機哈 漢字的數量多得驚人,在古代每個朝代都會新出很...

介紹中國漢字演變,中國的漢字演變過程

中國漢字的演變大致走過了1 象形 2 指事 3 會意 4 假借 5 轉註 6 形聲 六大歷史階段。其中 1 象形 2 指事 3 會意 三階段發生在上古時期距今大約有 六 七千年,其特點是字元表示字義 4 假借 大量發生在中古時期,距今大約有 三 四千年的歷史,其特點是字元表示字音,是漢字從意化向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