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刺史長史官職多大著什麼官服相當於現在的何官職

2021-04-25 10:38:22 字數 3364 閱讀 1047

1樓:

刺史:秦時始置,掌管一州的軍政大權。刺,檢舉不法;史,皇帝所使。不同時期情況不一樣,唐朝時的刺史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到了清代改稱為知府就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長史官名,長史是中國歷史上職官名,其執掌事務不一,但多為幕僚性質的**。長史最早設於秦代,當時丞相和將軍幕府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將軍下的長史亦可領軍作戰,稱作將兵長史,(著名的班超即是將兵長史),除此之外,邊地的郡亦設長史,為太守的佐官。參閱《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後漢書.百官志一》。

其後魏晉南北朝時州郡**底下多設長史。唐代州刺史下亦設立長史官,名為刺史佐官,卻無實職。但大都督府的長史則地位非常高,相當於上州刺史,甚至會充任節度使。

明清時代的長史設於親王、公主等府中,執管府中之政令。參閱《通志.職官六》﹑《清通典.職官十》。

2樓:能愉介信瑞

漢武帝時期設「十三刺史」,刺史的本職為:監察,相當於前朝秦朝時的太尉(行政+監察),隨後隨著朝代的更替,職能略有變動。如果對應當代社會的話,估計是個監察廳的廳長之類的吧。呵呵、

唐朝各個官職名,比如刺史、縣令,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官?

唐朝各個官職名,比如刺史、縣令什麼的,相當於現代的什麼官?拜託了各位 謝謝

刺史 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3樓:卡門kamen之歌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刺」是檢核問事的意思,即監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或者市長,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這個官職隨著朝代不同,含義不同,在宋朝就被廢除。不同朝代有不同的管轄範圍,比如,秦制,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御史(監郡御史)。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

漢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唐初依隋舊制,地方上有州(郡)、縣兩級,州的長官為刺史。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漢代**派到地方的監察官。秦代曾設監郡御史,或稱郡監。西漢初不再設定,文帝時復置監察御史司察諸郡;十三年(前167),以御史不奉法,多有失職,乃遣丞相史出刺諸郡並督監察御史,故稱「刺史」。

漢武帝劉徹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督察和控御,於元封五年(前106)又創部刺史制,即除三輔、三河、弘農七郡外,全國被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益州、涼州、幽州、幷州、交趾、朔方十三部,每部設刺史一人分管幾個郡國,稱部刺史或州刺史。

刺史的主要職務是督察諸侯王、郡守和地方豪強。宣帝、元帝時揚州、冀州刺史曾劾奏昌邑王及廣川王,刺史成為皇帝監視諸侯王動靜的耳目。據東漢人蔡質記述,刺史按照詔書所規定的六條行事。

六條中的第一條是禁止豪強田宅逾制和以強凌弱;其他各條是禁郡守橫徵暴斂、濫用刑罰、選舉舞弊、勾結豪強。刺史於每年秋冬到所屬郡國巡察,當時人稱為「行部」,刺史通過行部以瞭解下情,歲終則赴京師奏事。西漢時刺史對於有過錯的郡國守、相,多所奏免,重者還可置於死地。

刺史之秩僅六百石,而被督察的守、相為二千石,這是為了起到以卑臨尊的制約作用。刺史為監察官,最初無正式官屬,僅有從事之類的辦事人員,而且居無常所,後來才有固定的治所。在隸屬關係上,刺史受御史中丞統轄。

刺史職在司察,故法律不准許他們插手地方具體行政事努。但實際上刺史權力日益增大,西漢晚期,刺史可任命地方官吏和決斷刑獄,造成對守、相職權的侵越。為了使刺史的權位和其秩品相稱,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秩提高到二千石。

後來雖一度仍改為刺史,但州牧之制基本上實行到西漢滅亡。

王莽當政,依《尚書》而設十二牧。東漢初循而未改。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公元42),改州牧為刺史,秩仍為六百石。

和西漢一樣,全國分為十三部,所不同者是除去朔方而添入司隸校尉部。刺史總數由西漢的十三人降為十二人(見兩漢州部)。

漢光武帝劉秀不信任三公,授權刺史可獨自處理郡國事務,所以東漢時刺史權力較西漢時增大,如可以對守、相等躬行賞罰。原來刺史只能督察守、相,而順帝時規定:幽、並、涼三州刺史督察範圍擴大至縣的丞、尉一級。

東漢中期以後,刺史還常率領郡縣兵鎮壓各族人民的反抗活動。東漢晚期,刺史的監察作用日益消失,形成為凌駕於守、相之上的地方行政長官,靈帝中平五年(188),下令改刺史為州牧。不少地方的州牧變成擁兵自重的地方軍閥。

5樓:匿名使用者

刺史這個官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大致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或者市長,是一郡或一州的最高行政長官。

」刺史「一職,最初是作為地方監察長官而設定的,其源於秦朝的監御史制度。"刺"是檢舉不法的意思,"史"是皇帝所使的意思。大家都知道,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實行郡縣制,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各轄若干縣不等。郡的長官稱為郡守,漢代改稱太守。為了加強集權、鞏固政權、保證穩定,就必須要對地方長官進行監督。

於是秦始皇在設定長官時,"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監"。除了郡守外,還設定了郡尉(地方軍事長官)和監御史。 上面所說的監就是指的監御史,其地位和郡守、郡尉並稱,而其主要職責是"掌監郡",「掌」是執掌、「監」即監督,也就是負責監察本郡的各級**。

所謂:"秦時無刺史,以御史監郡。」

漢初,一度省監御史,有丞相派員監察地方。到了漢武帝時,元封五年(公元前106),武帝將全國分為十三個部州,每州下轄若干郡國,各州設刺史一名。但當時的刺史並不管轄地方行政事務,而主要是負責按"六條問事"督察郡國吏治。

大致說來,刺史的職責可以概括為"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十二個字。顯而易見,這個階段的刺史一職相當於省級檢察院院長一職。

從東漢起,刺史權力逐步的擴大,開始干預地方行政事務,州也由監察區變為行政區,刺史也逐漸變成了地方最高行政長官。當然,這是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如漢成帝時,改刺史為州牧,光武帝時複稱刺史。

而到了漢靈帝時,又複稱州牧,更是位居太守之上,成為實際上掌握了一州軍政大權地方行政長官。

自三國至隋唐,各州也多設刺史,一些重要的州郡更是有都督兼任刺史。宋代起, 地方長官不再稱刺史,而稱知州,刺史僅為虛銜,不是實職。元代以後,刺史之名廢。

到了清代,刺史僅是知州的別稱。

刺史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唐朝的刺史是個什麼官職

6樓:叔叔教你造人

唐朝刺史相當於現在的市長。

刺史,又稱刺使,職官。漢初,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始置,「刺」,檢核問事之意。

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刺史制度在西漢中後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對維護皇權,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興局面的形成起著積極的作用。孝成帝時期刺史改稱州牧,職權進一步擴大,由監察官變為地方軍事行政長官。

秦每郡設御史,任監察之職,稱監察院御史(監察御史)。漢初省,旋復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職,命丞相另派人員出刺各地,不常置。

武帝元封初,廢諸郡監察御史。繼之,分中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後通稱刺史。

紀曉嵐在清朝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紀曉嵐在清朝是翰林院編修,就是專門負責修理四庫全書的。所以這個官職其實是沒有多少的實權的。這個官職在現在大概就相當於教育廳廳長。書記,很有威望的一個人,級別非常的高。可以出書,也可以給皇上出主意,是有見解有能力之人。紀曉嵐的主要工作就是編著四庫全書,放到現在來說就是文化部的部長。我認為紀曉嵐他在清朝...

宋代的都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罪犯臉上刺的字是怎樣刺的

大名府都監聞達 李成 相當大名軍區少將副司令,副軍級 從五品 州府兵馬都監黃信 董平等 相當軍分割槽上校副司令 副師級 從六品 黥 又稱墨刑,其法是以刀刻鑿人面 體 再用墨塗在刀傷創口上,使其永不褪色。漢以前,墨刑主要施於犯人面 額之上,適用於較輕罪犯 以後,墨刑間或有之,主要用於選奴 竊盜和輔助刑...

清朝的州司馬相當於現在什麼官位,唐代司馬相當於現在的什麼官職

清朝沒有州司馬 唐宋時州司馬相當於副市長 明清沒司馬,但大臣稱兵部尚書 侍郎為大司馬 少司馬 司馬是副參謀長,州相當於現在的鄉鎮 清朝沒有司馬.司馬內同今軍區司令員,州司馬就是軍分割槽司令員 州司馬是一種稱呼,而對應州司馬稱呼的有2種官職,州判和州同,州判屬文職外官,也就是地方官,在清朝之位階約為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