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品行不好的人做十件一百件壞事,大家認為很正常,從不

2021-04-22 11:03:48 字數 5936 閱讀 2282

1樓:匿名使用者

1、這是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緣故。

2、好事本身就是人應該做的正常的事情,壞事卻不是,所以就會出現這種情況的。

2樓:蘇厚子

是的。現實生活的確如此。

這是因為,在正常生活當中,做好事才正常,做壞事就不正常,那是法律所不容忍的。

所以壞事讓人們容易記住,好事不容易讓人們記住就是這個道理。

3樓:o超級棒棒糖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善百善事,不及一惡過!

原因:因為一般人都有這樣的天性。相對於「發現和宣揚別人的優點」來說,人們往往更樂於「揭發和宣揚別人的短處」。

因為這樣就似乎能夠使自己顯得比別人更加「崇高」,從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4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深刻!

做事的順序有著直接的影響。如果一個人先做了九件好事,大家都認為他是好人,而後他做了一件壞事,大家發現這個好人也會做壞事,那他可能是個假好人,實際上是個壞人,這樣的人比壞人還可怕,所以大家會更加關注他的一舉一動。

相反,如果他做了一件壞事後,又做了九件好事,人們大多會原諒他,認為他是浪子回頭、迷途知返。

人們容易原諒壞人變成好人,但不會輕易放過欺騙自己的人。

5樓:美噠好煩躁

一個大家心目中的好了,做了壞事大家就會失望,認為他是一個假好人

一個壞人 做了好事,大家就會覺得,這個人也有善良的一面

6樓:末流離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判斷:一個壞人總做壞事,但當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們對他的看法可能馬上會改變,會原諒他過去的種種,並對他做的這件好事大大讚賞,以至於認為他就成為好人了。

相反,一個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我們往往就只看到他的這件壞事,而對以往的好事視而不見,認為他原來是個壞人,甚至會認為他原來做的好事都是有預謀的。舉個例子,**《天龍八部》中的吐蕃國師鳩摩智和少林方丈帶頭大哥。大家都知道前者幾乎是一個大魔頭,無惡不作。

作為出家人,本應六根清淨,一心向佛才對,可他卻帶著一批手下到處找人挑戰,弄得江湖上不得安寧,大理段氏的天龍寺因他而再無寧日。可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在一個枯井中,鳩摩智武功盡失,而不再有爭強好勝的念頭,回去好好念他的經了。

段譽就此原諒了他,大家也原諒了他,認為他改邪歸正了。以前的事情一筆勾銷,既往不咎。我們再看看帶頭大哥的故事。

33 年前,帶頭大哥得到訊息,遼人要進攻大宋。俗話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更何況是少林的高僧呢。於是帶頭大哥就帶領一幫江湖豪傑,守在雁門關,等待著遼軍的到來。

可當時等來的只是普通的契丹百姓。我們知道,當時的情況,各種資訊閉塞,中原的人很可能從來沒有見過遼人。於是悲慘的一幕就發生了,這也造就了喬峰悲劇的一生。

這是錯事其一。其二,帶頭大哥犯了佛教中的戒律之一,與葉二孃有了私情,生下虛竹。我們姑且不看他做這些事情的原因,就算是他做的壞事。

他一生做了兩件壞事。可是他做的好事呢,**中沒有直接提到。可是單從少林方丈這一頭銜來看,他應是好人中的好人。

那他的結果是什麼呢?少林方丈被杖責**而死。簡單說來,一個壞人,做了好事,他的一切壞事不但不被懲罰,反而因這件好事,贏得了很多的表揚。

而一個好人,做了壞事,他的所有好事不但不被承認,反而因這件壞事,得到的懲罰遠遠比壞人做同樣的壞事得到的懲罰嚴厲得多。這樣看起來很不公平。同樣是好事,為什麼壞人做了效果就不一樣?

同樣是壞事,為什麼好人做了結果又不一樣?佛教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對於十惡不赦的人,有了向佛之心,便可成佛。鳩摩智算是要立地成佛了。可是佛教的清規戒律又說了,犯了戒是要受懲罰的,甚至要受非常嚴厲的懲罰。

少林方丈這樣的高僧看來是成不了佛了,可能還要下地獄也說不定。我們常有成語,「一著不慎,全盤皆輸」,「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再好的東西,只要有了一點點瑕疵,它便不再是完美的了,甚至還不如一樣不好的東西。

生活中的種種跡象都表明了我們的這種看似很奇怪的,很不公平的傾向。也許有人說,人性本惡吧,或是人就是自私的吧,或人都是追求完美的吧。實際上,當我們去掉這些主觀的因素,將好與壞當作是同樣的東西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實際上並不注意好還是壞,我們注意的是從好到壞,或是從壞到好。

也就是說,我們注意的是好與壞之間的變化,而不是好與壞本身。和一堆散落在地上的卡片相比,堆疊成形的卡片能帶來更大的資訊量。這樣的一個事實實際上可以用夏農的資訊理論來解釋。

假如一個事物有 2 個狀態 。當它長時間處於某個狀態 s 1 時,那麼它下一時刻處於 s 1 的概率 p(s 1) = p 1 就會很大(不妨設為 0.9),而處於狀態 s 2 的概率 p(s 2) = p 2 就會很小(p 2 = 0.

1)。事件 s 1 給人帶來的資訊量就為 i 1 = -log(p 1) = 0.152(取 2 為底),s 2 的資訊量為 i 2 = -log(p 2) = 3.

322。顯然 i 1 遠遠小於 i 2 。也就是說,當這個事物下一時刻仍然處於 s 1 時,它所帶來的資訊很少,因而它的影響就很小,因而也就有很少人會在意這件事。

相反,當其處於 s 2 時,由於資訊量極大,它的影響就很大,因而大家都會很注意這件事情。回到上面的故事,鳩摩智變好的概率很小,所以一旦這個小概率事件發生,他就帶來了轟動效應,於是人們把他以前的所做所為都忽略了,還對此次行為大加讚賞。而帶頭大哥呢,他做壞事的概率也很小,所以當他做了所謂的壞事之後,他所受的懲罰遠比一般壞人所受的懲罰嚴厲得多。

所以,我們乍一看很沒有道理,甚至很不公平的事情,其實內在是很符合自然界規律的。懂了這些,便不再會被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所迷惑。如今網路時代的各種事情,不過是為了得到轟動效應而做的一些小概率事件罷了,比如輟學開公司而成為世界首富,比如怎麼怎麼一夜成名????

大多數人是不會這麼幹的。好好生活才是真的。

7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你兩句話:

一、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

二、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8樓:星期9的夜

因為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9樓:earth文曲星

我不知道舉童養媳這個例子能不能說明問題。如果一件壞事的效果,超過了九件好事,那怎麼說?如果做九件好事是為了做一件壞事,那怎麼說?

道德是不能形而上學地從數理和經濟交易角度去衡量的。

10樓:hy瀟月

可能因為之前大家都習以為常,偶爾變了,大家就記住了

11樓:春秋暖

人們和其它人交往時,對好的方面的記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二被其他事清除,而人的大腦皮層對對方的不好不容易被出去。

12樓:百度使用者

三天變環,十年變好!一個在眾人心中都是大好人的人,忽然做了壞事,從此變成了壞人,因為你變壞演蓋了你的好,所以給眾人留下了壞人一面

而一個十惡不釋的壞人,有一天做了一件驚人的好事,而一般人無人能對,所以在眾人心裡就是,大惡人做了一件他們無法完成的事,看來壞人已改過自新,自然而然他們心裡就印記了這個好人

13樓:眼花了眼花了

這是人們習慣使然。大家都痛恨做壞事的人及事,所以印象深刻

14樓:考研之艱

因為他打破了自己的常規,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15樓:匿名使用者

在正常生活當中,做好事才正常,做壞事就不正常,壞事讓人們容易記住,好事不容易讓人們記住。

16樓:陝西鋼構網

這是因為: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釋義】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壞事卻傳播得又快又廣。

【例句】 自古道:「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才幾天時間,街坊鄰舍都曉得這件事情了。

原文出處:

乘船走馬,去死一分。

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

17樓:

喜歡一個人會愛屋及烏,討厭一個人的時候往往會覺得看一眼都是多餘,所以才會有這種反應

18樓:一把大粗炮

。。。你說這個本身有點站不住

19樓:匿名使用者

白紙上一個黑點,顯眼的是黑點。黑紙上一個白點,顯眼的是白點

20樓:匿名使用者

從vbnmbnvcbcvxvb

為什麼說品行不好的人無論做什麼壞事情都可以被原諒?品行好的人只要有一點缺點就不應被原諒?

21樓:藍色冰非

有句話說得好:壞人只要有一點點好就可以感動別人,而好人如果有一處壞就令人不能容忍。

22樓:*****[光

你把他歸結到聖人的高度,當然覺得他不是凡人,不能犯錯。就像有個笑話所說,小朋友在廁所碰到老師,他說:老師也上廁所啊。過一會兒說:老師也抖啊。

23樓:航氏白話

因為那是給低階人的寬恕,

請懂佛教的朋友來給我解釋一下,做惡的人,不做懺悔,天天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可以嗎, 20

24樓:定安心

佛陀教導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以後身不再做惡事,口不再講惡事,意不想惡事,老實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

25樓:匿名使用者

從凡夫至佛的究竟果位 修行的路上 會因無明所造諸業 黑業(惡)白業(善)無記(如睡眠)

對於惡業而言是需要發心懺悔的 這和念南無阿彌陀佛並不相違背 可以結合起來的 因為一聲「南無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遇善知識,以大慈悲,即為贊說阿彌陀佛,十力威德,廣贊彼佛,光明神力,亦贊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此人聞已,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地獄猛火化為清涼,風吹諸天華,華上皆有化佛菩薩,迎接此人。」--《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對於唸佛懺悔的根據 又可見《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的十大願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和諧)輪。

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那樣的大菩薩也在發心懺悔 併發願歸於淨土 所以懺悔罪業是學佛路上必須的要做的 但同樣重要的一點也是「普皆迴向」 這是淨土宗修行的關鍵

具體的修行竅訣 可以學習一下近代的幾位大德夏蓮居 黃念祖 淨空法師 以及密宗的《極樂願文》

祝願您法喜圓滿!

26樓:

可以不可以要看你的目的

。是求得心理安慰,還是真的想解脫,往生極樂。

佛菩薩大慈大悲,也很平等,看六道的眾生都很同情憐愛,不論行善、造惡,其實都是因果。在人間做人事(修五戒),下輩子投生為人,做天人的事(修五戒、行十善),下輩子為天人;而做鬼事(不能光明正大、見不得人得事),下輩子就去鬼道了。

念阿彌陀佛是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方法,阿彌陀佛是無量光、無量壽,唸佛就像在跟佛接氣,身口意相應,向佛的境界靠近。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西方極樂世界是諸上善人的居所,什麼樣的人能去,請好好思量!

唸佛已經在八識田裡面種下瞭解脫的種子,但種子能不能今生開花結果,還要看土壤是否能生長佛果,有沒有每天澆灌打理。有人聽說業力打不過願力,只要誠心念佛,就能帶業往生。可唸佛也要身口意相應,口裡聲聲唸佛號,身體力行做佛事,心中清淨思佛國。

阿彌陀佛願力廣大,但很多人還沒有搞清楚,既然誠心念佛了,為什麼還會作惡呢,誠心在**,自心與佛心沒有相應,能花開見佛嗎?

佛學講因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惡果,而佛菩薩從來不改世間因果,死後一剎那進入中陰身的時刻,意識模糊,若被強大的惡業所牽引,**還能分得清誰是佛,**還能看得明要去**。須知善事是不能抵消惡業的,只有真心懺悔,用功德迴向怨親債主,方能洗刷惡業,才能有機會往生極樂。

談些個人的看法,如有不對的地方還請觀者見諒。希望眾生都能在極樂世界團聚。

一件錯事低不過很多好事的成語,做十件好事也抵不過一件壞事的成語是什麼?

瑕不掩瑜 微小的瑕疵掩蓋不了美玉的光彩 呃.應該是瑕不掩瑜.之前看錯了.做十件好事也抵不過一件壞事的成語是什麼?前功盡棄 解釋 功 功勞 盡 完全 棄 丟失。以前的功勞全部丟失。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費。出自 清 曹雪芹 紅樓夢 第十三回 如何肯又回家染了紅塵,將前功盡棄呢?示例 皇上叫你去帶兵,或是...

為什麼有的人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好,還是要去做呢

因為有的人拒絕不了 因為有的人沒有原則性,隨波逐流,因為有的人只看重利益,而不顧其它一切,因為有的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管事情的好壞,因為有的人心裡只有慾望,而拋棄了事非對錯,因為有的人只是認為事情不好,其實他並不真的明白。首先從辯證的方面來說凡事都有兩面性!也許這事你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而人家看...

為什麼有的人對你好,有的人對你不好

因為有的人喜歡我,有的人討厭我。不可能全喜歡或全討厭,人是各有所好的,比如劉亦菲這麼靚女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她,我卻一直很喜歡她,這就是因人對一件事或一個觀點的看法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想法。人就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品味的不同,給人類帶來了這麼多的疑問 在現實面前,我們只有勇敢面對,在現實中,再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