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每個時代的茶文化現象,簡述中國茶文化發展史

2021-04-21 10:49:42 字數 5401 閱讀 2775

1樓:匿名使用者

神農時代是中華民族成長史中極為遠古的時期。茶葉的發現及開始應用應看作是整個神農部落時代的歷史活動。有關研究表明:

在中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中,三國以前以及晉代、南北朝時期應屬於茶文化的啟蒙和萌芽階段。大量資料證實,中國西南地區是世界茶樹源產中心,更確切地說在雲南省,但茶文化的起點卻在四川,這是由於當時四川巴蜀的經濟、文化要比雲南發達。大約在商末周初,巴蜀人已經飲茶,公元前2023年,周武王伐紂時,巴蜀人已用所產之茶作為「納貢」珍品;西漢初期(公元前53年),蒙頂山甘露寺普慧禪師(俗名吳理真)便開始人工種植茶樹。

公元4世紀末以前,由於對茶葉的崇拜,巴蜀已出現以茶命人名、以茶命地名的情況。可以說我國的巴蜀地區是人類飲茶、種植茶最早的地方。到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飲茶之風盛行。

並且,這一時期飲茶開始進入文學和精神領域,中國最早的茶詩在這一時期出現,其代表是西晉杜育所作的《賦》。

到了唐代,中國茶文化已基本形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了較豐富的茶葉物質,茶葉生產、加工有了一定的規模:

二是茶葉科學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茶事活動由實踐開始上升到理論;三是飲茶在精神領域有了較完美的體現,如提出茶道、茶禮、茶文化與中國的儒、禪、道哲學思想緊密結合;四是有較多的茶文化著作和茶詩茶畫作品產生等;五是作為上層建築的茶政開始出現。

在這一時期,世界第一部茶葉、茶文化專著——《茶經》問世,它由唐代陸羽所著,成書於公元780年。《茶經》內容十分豐富,是一本茶葉百科全書。它涉及生物學、栽培學、製茶學、分類學、生態學、數理學等;同時,還記載了唐代以前有關茶的不同神話、寓言、史籍、詩賦、傳記、地理、數理等書籍,是中國乃至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珍品。

到宋代至明初,中國茶文化的發展可以說到了鼎盛時期。因此,我們說:「茶興於唐、盛於宋。

」在這一時期,茶葉產品開始由團茶發展為散茶,打破了團茶、餅茶一統天下的局面,同時出現了團茶、餅茶、散茶、末茶。茶區也大面積地進行了南移,使茶業上市提前一個月。這一歷史時期茶文化空前繁榮,宋徽宗趙佶帶頭在大觀元年(公元2023年)親著《大觀茶論》一書。

到元代、明代,中國傳統的製茶方法已基本具備,同時更多的文人置身於茶,像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話》、《陸羽烹茶圖》、《品茶圖》以及唐寅的《烹茶畫卷》和《事茗圖》等傳世作品誕生。

到了清代,中國茶文化發展更加深入,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起來,例如清末民初,城市茶館興起,並發展成為適合社會各階層所需的活動場所,它把茶與曲藝、詩會、戲劇和燈謎等民間文化活動融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茶館文化」,「客來敬茶」也已成為普通人家的禮儀美德。由於茶葉製作技術的發展,清代基本形成現今的六大茶類,除最初的綠茶之外,出現了白茶、黃茶、紅茶、黑茶、青茶(烏龍茶)。茶類的增多,泡茶技藝有別,又加上中國地域和民族的差異,使茶文化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彩。

綜觀中國茶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茶文化內涵極為豐富。概括地說,茶文化是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有關茶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茶文化的結構體系包括有關茶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個層次。

茶文化的物質形態表現為茶的歷史文物、遺蹟、茶詩詞、茶書畫、茶歌舞、各種名優茶、茶館、茶具、飲茶技藝和茶藝表演等;精神形態表現為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養廉、以茶養性、茶禪一味等;還有介於中間狀態的表現形式,如茶政、茶法、茶禮規、茶習俗等屬制度文化範疇的內容。

1,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哪些歷史時期,各有何形態

2樓:廢柴船長

中國茶文化歷史

「茶」字的起源,最早見於我國的《神農本草》一書,它是世界上最古的第一部藥物書。據有關專家考證,該書為戰國時代(公元前5年-一公元前221年)的著作。

我國茶聖一-唐代陸羽於公元758年左右寫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茶經》,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栽茶、製茶、飲茶、評茶的方法和經驗。根據陸羽《茶經》推論,我國發現茶樹和利用茶葉迄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

簡述中國茶文化發展史

3樓:天堂沒有

茶文化在中國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

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又如在漢朝 ,茶葉已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朝,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等等。

中國飲茶開始於漢,而盛行於唐。唐以前飲茶,陸羽《茶經》卷下《六茶之飲》概為言之,謂:「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陸羽《茶經》以為飲茶起於神農氏,然《食經》為偽書,盡人皆知,不足為據。《爾雅》有「苦荼」之句,世以《爾雅》為周公時作品,謬以為飲茶自周公始,不知《爾雅》非作於周公。

中國茶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4樓:松鼠

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

」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裡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

」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已經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

5樓:薰紫兒

[編輯本段]【茶文化的定義】

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

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6樓:釣魚老大

茶最早並非單純是生津解渴的飲料,還是一種富含營養生理作用和藥理功能的保健飲品。它既曾作為治病的良藥,也作為佐餐的菜餚,還當過祭天祀神的供物。茶作為飲料,由藥用時期發展至飲用時期,當在春秋戰國至秦代之時期。

明代以前人們是將茶葉乾燥後製成粉狀,飲用時將茶粉投入沸水中煎熬後濾出茶湯飲用。明代隨著茶葉加工方式的改革進步,成品茶已由唐代的餅茶宋代的團茶改為炒青條形的散茶。飲用方式也改為沸水沖泡直接飲用。

7樓:花劫狼

在「唐聖西安」的**上看見過這類資訊,**一定會有你需要的東西~!那是一個綜合型的門戶**。

介紹一下中國的茶文化50字

8樓:蝶依戀芯

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9樓:往事v現實

茶道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

中國茶道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兩種: 煎茶。 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

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

工夫茶。清代至今某些地區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流風餘韻。清代工夫茶流行於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廣東的潮州。工夫茶講究品飲工夫。

在中國茶道的發展歷程中,佛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唐代《封氏聞見錄》載:"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伽,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

"又 唐詩人杜牧的:"今日鬢絲禪塌畔,茶煙輕揚落花風"生動描寫了老僧煮茶時閒靜雅緻的情景。

飲茶在大小寺廟的風行,僧人加強對茶葉採製的研究,於是出現歷代名山大川寺廟出名茶的現象。

如碧螺春,產自江蘇洞庭山的碧螺峰,原名"水月茶",首先又洞庭山水月院山僧製得。武夷巖茶,為武夷寺禪僧製作的最佳。君山銀針產於君山白鶴寺。

飲茶與佛教的結合,極大的推動了茶文化的發展,古書記載唐宋的古寺都設有"茶堂"、"茶寮",僧人們都在這裡討論佛理禪道,切磋經論,招待施主賓客,啜飲香茗。

寺院崇尚飲茶、種茶的同時,將佛家清規、飲茶讀經與佛學哲理、人生觀念融為一體,"茶佛不分家"、"茶禪一體"、"茶禪一位"由此產生。

茶與佛有相通之道,均在主體感受,非深味而不可。飲茶需心平氣靜,講究井然有序地啜飲,以求環境與心境的寧靜、清淨、安逸。

中國茶道的發展歷程中,湧現了許多茶葉著作。自唐代陸羽《茶經》到清末程雨亭的《整飭皖茶文牘》,專著共計100多種 。包括茶法 、 雜記 、茶譜 、茶錄 、茶經、煎茶品茶、水品、茶稅、茶論 、茶史 、茶記 、茶集 、茶書、茶疏、茶考、茶述、茶辯、茶事、茶訣、茶約、茶衡、茶堂、茶乘、茶話、茶莢、茗譚等。

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為唐代陸羽的《茶經》。陸羽,名疾,認真總、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完成創始之作《茶經》。因此被尊為茶神和茶仙 。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製和飲用經驗,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開中國茶道的先河。

自陸羽著《茶經》之後,茶葉專著陸續問世,進一步推動了中國茶事的發展。代表作品有宋代蔡襄的《茶錄》、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明代錢椿年撰、顧元慶校《茶譜 》、張源的《茶錄》,清代劉源長《茶史》等。

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茶不但對經濟起了很好的作用,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漸形成了燦爛奪目的茶文化,成為社會精神文明的一顆明珠。

茶文化的出現,把人類的精神和智慧帶到了更高的境界。茶與文化關係至深,涉及面很廣,內容也很豐富。這裡既有精神文明的體現,又有意識形態的延伸。

無疑,它有益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和藝術欣賞水平。

中國茶文化與西方咖啡文化的對比,中國茶文化與西方咖啡文化的對比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 茶 回德 茶精神 茶聯 茶書 茶具 茶畫答 茶學 茶故事 茶藝等等。咖啡 一詞源自希臘語 kaweh 意思是 力量與熱情 咖啡作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醒腦藥物,不論從其精細的準備工序,還是其不為人知的歷史,都在文化上擁有磁石般強大的吸引力。等中國茶文化和...

中國的茶道有哪些,中國茶文化有哪些?

中國茶道的表現形式有哪些?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鬥茶。古代文人雅士各攜帶茶與水,通過比茶麵湯花和品嚐鑑賞茶湯以定優劣的一種品茶藝術。鬥茶又稱為茗戰,興於唐代末,盛於宋代。最先流行於福建建州一帶。鬥茶是古代品茶藝術的最高表現形式。其最終目的是品嚐,特別是...

摘自茶世界,茶的起源,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它地方的飲茶習慣 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