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時期的政治關係體現了怎樣的特點

2021-04-12 09:26:43 字數 5081 閱讀 1043

1樓:匿名使用者

一、國家結構:親族與國家

受秦漢以後大一統社會現實的影響,人們往往把上古時代的國家想象並構擬成一個**集權的國家.司馬遷作《史記》,夏商周三個王國的興衰便被描繪成大一統王朝的更迭.當然,後人的構擬事出有因,上古文獻中早有此種傾向.

《詩·玄鳥》中殷人稱「正域彼四方」、「奄有九有」、「邦畿千里」;《詩·北山》中周人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臣」.其實,商周時代的「溥天之下」「莫非王臣」,與秦漢以後的大一統國家是不同的.

根據近年來學者們的研究,商王國時期的國家是一種方國與方國的聯合體,有的學者把這種聯合體稱為「方國聯盟」,也有學者把這種聯合體稱為「部族國家」或「早期國家」 .所謂「部族」,是指由原始時代的部落組織衍變而來的、以血緣(族姓)聯絡為基礎的社會集團,它是中國國家的早期形式.商王國時代的部族很多,卜辭中大多稱之為「方」.

商部族就是指子姓的殷人社會集團.

從殷卜辭反映的情況看,商邦與其他方國之間的關係具有兩重特徵:一方面是相互並存關係,另一方面商邦又凌駕於其他方國之上.先看並存關係.

殷卜辭中有「比」字,林沄先生指出,這裡的「比」均作動詞用,是「親密聯合之義」 .殷卜辭中常見「王比某方伯」或「王比某伐某」的記錄,如:「貞,王比興方伐……」(《綴合》151)「乎比丹伯?

勿乎比丹伯?」(《乙編》3387)「乙酉卜……令多子族比犬侯撲周甾?」(《前編》5·2·2)林沄先生認為,「卜辭確實反映出商代有許多方國和商王發生聯盟關係,可考知者已有鬼、而、井、昜、丹、犬、暴、攸、望……等方.

絕大多數這類卜辭都明確地涉及征伐,所以說,商代是存在方國間的軍事聯盟的」 . 在此認識的基礎上,再去審讀典籍中的有關資料,就不難發現當時方國聯盟的情形.《詩·長髮》述商湯伐夏桀的過程,「顧、韋既伐,昆吾、夏桀」.

顧、韋、昆吾是夏王國的盟國.同樣,《尚書·牧誓》述周武王伐紂,其中也有「我友邦冢君」.《詩·皇矣》敘述「帝謂文王:

詢爾仇方,同爾兄弟,……以伐崇墉」.「崇」是商的盟國,而「友邦」是周的盟國.另一方面,商邦與盟國間是不平等的.

卜辭資料表明,商邦不僅「比」其他方國,而且有時也「令」其他方國.如:「癸卯卜,賓貞……令沚■■方?

」(《前編》6·60·6)「庚辰,貞,令望■■■方?」(《京津》4386)「癸亥,貞,王令囗侯伐……」(《金璋》368)這裡的「令」,顯然是一種指揮與服從的關係.同時,商王作為方國聯盟的盟主,具有向盟國徵取貢物、巡狩盟國境地、仲裁方國間爭端和懲罰方國的權力 .

王國維早就推測說:「自殷以前……蓋諸侯之於天子,猶後世諸侯之於盟主.」 顧頡剛也說:

「夏商所謂王,實則春秋所謂霸.」 今天看來,這是富有啟發意義的.

周邦推翻殷邦的統治之後,建立了一個新的方國聯盟——周王國.就大局而言,周王國與商王國的國家結構和性質並無根本差異,其不同主要在於「共主」的換替:周由小邦上升為「共主」國,商由「共主」國淪落為普通的邦國.

周邦取得「共主」地位之後,當即與既存的方國確立了聯盟關係,後人將此一過程稱為「褒封」.所謂「褒封」不過是周王以天下共主的名義,與既存的異姓方國建立一種名分,組成新的方國聯盟.其所異者,周代文獻中大多將這些方國稱之為「諸侯」.

與此同時,周人還「封建」了一批同姓諸侯國.周人為什麼分封同姓諸侯國?傳統的說法是「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這種解釋雖可說通,但也有問題.因為周人的分封制度實際上一直延續到春秋時代而不衰,不但王室行分封,諸侯也行分封,甚至「大夫有貳宗」.單純用「藩屏」之說作解,顯然缺乏說服力.

誠然,分封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但從商周歷史的巨集觀過程看,分封也與部族人口的不斷衍生相關,是部族殖民的政治化.它源於氏族時代的氏族組織制度.

大體說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末年,周人分封呈現為兩個階段:西周時代是「天子建國」;春秋時代是「諸侯立家」.從部族人口分衍的角度看,「諸侯立家」是「天子建國」的下延和再版.

然而,在當時「王土」、「王臣」觀念下,王國、侯國、大夫之傢俱有大致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宗族政權特徵.

天子王國,是以王族為核心構建的最高政治實體或國家.名義上,王統治天下;實際上,王主要統治「王邦」.這種「王邦」與「王天下」的政治格局被人們稱為「內服」(王畿)和「外服」(畿外)制度.

周代的「內服」、「外服」秩序展現為一個逐漸衰變的過程.西周前期,王朝對外服諸侯具有較強的控制力量.在周初的誥命中,周王對諸侯百般教誨,指示他們服從王的指揮,「勿替敬,典聽朕告」(《尚書·康誥》).

周康王在即位典禮時就訓示道:「庶邦侯甸男衛,惟予一人釗報告.」(《尚書·顧命》)當時,許多諸侯國君都參加了康王的即位大典,表示堅決服從周王的調遣,稱:

「一二臣衛,敢執壤奠!」(同上)到春秋初年,此種盛世已不復存在,「周鄭交質」乃一顯例.其原因,自其表言之,是諸侯坐大;自其裡言之,是宗族組織的成長壯大.

宗族政治的基礎是宗族組織.在氏族制度下,一個氏族的人口發展到一定數量,就會從中衍生出新的氏族,原來的母氏族則成為胞族 .宗族組織作為氏族組織的次生形態,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著氏族組織的這一特徵.

周初,王邦強大,新封的侯國力量微弱.後來,諸侯國力量不斷壯大,而王邦卻由於不斷的分封發展較慢.當諸侯國與王邦力量相互制衡的時候,彼此間的衝突在所不免.

「諸侯爭霸」與王國代興有相似的一面.從宗族政治的內部結構看,政權的主體是宗族貴族,在王邦是王族.在王族內部,又進一步凝聚到「宗主」身上.

在周王室內部,對國家政權的廝奪直接體現為對「宗主」身分的爭奪.春秋時期王室的內亂多導因於此.宗族政治的主要物件是庶眾,是貴族對庶族的統治,宗主對庶民的統治.

《詩·國風》中的一些詩篇展現了庶民對貴族的怨忿情緒和依存關係.對異族來說,周王族與他們雖無血緣聯絡,但卻有宗教倫理關係.在商周宗教信念體系中,王被認為是上帝的嫡系子孫,而普天下的人們都被認為是上帝的子民(等級身分較低).

因此,自上帝的角度而言,王族與異族、王與異族人民之間有一種神授的「準」血緣紐帶.它建立在這樣一種信念上:王族是上帝的「選民」,代表上帝統治天下.

周王國所謂「內服」,實質上就是王邦——以王族為核心的政權和國家.

夏商周時期的兵器都有什麼特點?

2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夏代是我來國青銅時代的開始

自,但這一時期青bai銅兵器的數量du不多,主要仍zhi使用石?骨?木製dao等原始的兵器?

商周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人們對兵器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保護自身,還用青銅製造了各種防護裝備?

這一時期青銅兵器的出現,不僅是我國古代軍事技術上的重要成就,也反映了我國古代青銅冶煉業的輝煌?

青銅兵器

夏商周時期的政治思想特點

夏商周時期的共同特點

3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點:

1、政治上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生產方式方面是奴隸制,社會階級分版明,大範圍的以權奴隸為主要生產者;

3、生產力水平方面是都處於青銅時代,以青銅器為主要生產工具.(戰國時代鐵器逐漸普及.)

夏、商、西周是我國奴隸社會三個重要的王朝,它們的興衰反映了我國奴隸社會由興起走向鼎盛的歷史軌跡

4樓:匿名使用者

1都是奴隸制的國家

2都實行世襲制

3都有青銅文明

4農業手工業有了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但是,經過戰爭,各民族之間的交往增多,經濟交流加強,諸侯國減少,客觀上有利於國家統一.

5樓:仲珊雨亭

大量使用青銅器————————。

6樓:匿名使用者

共同特點就是離現在好遠好遠

中國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具有什麼特點

7樓:註冊不上氣人

1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2神權與王權結合,形成了一套從**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形成了完備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鞏固奴隸主統治。

8樓:__尛路

夏商時期的王位世襲制,特點為「家」天下

西周時期的分封制,特點為層層分封,等級森嚴西周時期的宗法制,特點為依據父系血緣關係的親疏,分配政治權力和規定等級秩序

總的來說,特點是:血緣,**

9樓:淺斟輕啜

1。以宗法血緣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2.形成了開創性,繼承性和發展性相結合的特點3.宗法制度與分封制度相結合,互為表裡

若每點還需詳細闡述,可追問哦~

10樓:迷失在北緯

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最高權力尚未形成統一。實行宗法制和分封制

中國古代早期夏商周政治制度有哪些特點

11樓:衡水游龍

1、中國古代早期夏商周都是奴隸社會,這是它們共同的

特點之一。

夏、商、西周時代,都是奴隸制時代,奴隸多產生於戰爭,從敵方俘虜的平民成為奴隸,也有因犯罪被貶為奴隸的,有官奴和私屬之分。春秋中期,秦國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變法結束了這個體制,使國民(自由民)與奴隸獲得了平等的民權地位。

2、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世襲或世襲制度是指某專權一代繼一代地保持在某個血緣家庭中的一種社會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這是王位世襲制的主要特點,是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基本特點的權力分配製度。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標誌著中國氏族社會基本瓦解,奴隸制社會已經確立。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隨著王位世襲制的確立,以國王為中心的國家機構體制也隨之建立起來。

3、神權與王權結合,形成了一套從**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人類社會早期生產力水平落後,人們對大自然的無知促生了其對於鬼神的敬畏。所以在商朝幾乎所有人都信奉天地鬼神和遠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傳說神話,因此人們就極度依賴占卜、祭祀、禱告等與神靈溝通的手段,而這些活動需要消耗極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只有統治者才具備組織這些活動的能力和手段(例如利用文字記載占卜也就是後來王室專用的甲骨文、設定史、卜、祝等一大批專司祭祀占卜祈禱的官吏、鑄大鼎來做祭器等),在這個過程中宣揚君權神授的理論,給王權渲染上一層神權的色彩,一定程度上將神權和王權結合到一起,便可以有效將民眾對於鬼神的敬畏信仰和服從轉嫁到王權上,從而達到強化王權的目的。

4、形成了完備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緣關係為紐帶,鞏固奴隸主統治。

分封制與宗法制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宗法制是分封制實行的基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體體現。它們互為表裡,相互依存,成為維繫統治階級內部關係,加強奴隸主貴族世襲統治的工具。

簡述夏商周時期玉器如何體現禮儀等級

分封制與宗法制 的復聯絡 1 宗法制制和分bai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du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zhi主體,對中國社dao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 宗法制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相輔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體現,宗法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紐帶,它維繫了分封制,維護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它們體現了西周政治...

什麼是政治關係,什麼是政治 如何理解政治的含義

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基於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強制力量和權利分配為特徵的社會關係。它是政治角色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是現實政治的屬性,也是一種客觀存在。它是階級社會中人類政治活動的必然產物,社會的特定政治關係一經形成,就反過來規約人們的政治行為。社會的政治關係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政治網路系統,...

遼 夏 金各王朝政治制度的特點,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特點

這三個朝代都是從遊牧政權向農耕政權過度,所以其內部可以說是矛盾重重,具體表現 遼國的政權有北院,南院,北院就是自己祖宗傳下來的那一套,南院就是模仿中原政權設立的控制漢族地區政治機構,不過一般講北院說了算。西夏國雷同,李元昊的死,內部沒藏家與野力家的權利爭鬥都是。金國在入主中原後曾經歷了熙宗的改革,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