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知秋金秋十月賞圓月求下聯

2021-04-10 21:31:34 字數 1866 閱讀 3838

1樓:匿名使用者

下聯,萬蓮迎夏盛夏千塘觀碧荷。

2樓:從燎歸思菱

萬梅報春陽春二月品香茗

對聯與對聯文學

對聯是漢語特有的文學形式,它實用性強

對聯的常識 與對聯有關的文學常識

3樓:匿名使用者

楹聯習俗源於我國古代漢語的對偶現象,西晉時期(290年左右),出現合律講究的對句,可視為其形成的重要標誌。在一千七百餘年的歷史傳衍過程中,楹聯與駢賦、律詩等傳統文體形式互相影響、借鑑,歷北宋、明、清三次重要發展時期,形式日益多樣,文化積澱逐漸豐厚。楹聯有偶語、儷辭、聯語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肇始於明代。

楹聯以「副」為量詞,一般以兩行文句為一副,並列豎排展示,自上而下讀,先右後左,右邊為上聯,左邊為下聯。楹聯屬格律文學,有種種講究,但無字數和句數的限制,少則一字,多至千言。上下對舉、字數相等、詞性相同、平仄相對、辭法相應、節律對拍、形對義聯是其文體特性,其中尤以聲律的平仄與詞性的對仗為關捩。

楹聯言簡意賅,雅俗共賞,人稱「詩中之詩」。

對聯的特點,主要分四個方面:

一是形式對稱,

二是內容相關,

三是文字精練,

四是節奏鮮明。

也有人將其稱為對聯四美,即建築美、對稱美、語言美和節律美。

劉太品:對聯的文學性與文學類對聯

4樓:匿名使用者

如同三原色可以組合成五光十色的七彩世界一樣,我們若用還原法來解構表象紛繁的對聯文化現象,可以得出文學性、實用性與諧巧性這三個最基本的層面,也即對聯的三種本質屬性。只有從這種三元論的視角,才有可能全面把握對聯文化的整體面貌與內部結構,若僅從其中一元或者二元的角度分析問題,必會得出偏頗的結論。如「對聯本身是一種遊,以此娛樂而已」的觀點,是僅從諧巧性出發的結果,「聯語,小道也,然社會應酬,文人雅士都用之,其聲價亦高於一般禮品百倍」的觀點,是僅從實用性出發的結果,「對聯是詩中之詩」的觀點,則是僅從文學性出發的結果。

樑章鉅《楹聯叢話》的基本觀點是立足於對聯的文學性兼及實用性,而一些現代學者視對聯為「俗文學」或「民間文學」的觀點,則是主要針對了對聯的實用性與諧巧性。

單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對聯的三種特性之間似乎應是等價的,但聯絡到我們的文化傳統及現實的價值取向,從文藝學和美學的角度來審視這些特性,對聯文學性的地位便馬上被凸現了出來:文學性強的對聯無疑佔據了對聯文化的高階、體現了對聯藝術的精粹。這裡所謂的文學,主要指狹義的純文學概念,這種文學性的對聯,是用「**性、形象性、含蓄性與情感性」的語言,通過「題材的選煉、主題的開掘、意境的營造、結構的安排和語言的修飾」等過程,達到了一定「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的文學作品,這樣的作品傳承了中華詩歌的風雅傳統,是真正的語言藝術。

。。。。。。

對聯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學樣式

5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又稱楹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

求文學對聯,越多越好

6樓:筆有千秋業

為你奉上一部分,請參考:

沾墨才題梅似雪

揮毫又賦柳如煙

珠樹自繞千古色

筆花開遍四時春

指點江山春光滿目

激揚文字綵筆生花

刪繁就簡三秋樹

領意標新二月花

遺失慕莊周,睡去能為蝴蝶夢

學詩類高適,老來始作鳳凰鳴

絢言朱藍文約為美

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一葉知秋怎麼解釋網名一葉知秋怎麼解釋,

一葉落知天下秋。意識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解釋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因為有了第一片落葉,所以知道了秋天的來臨。y y zh qi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

一葉知秋的意思是什麼?一葉知秋什麼意思

一葉知秋,漢語成語,意思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成語用法。作定語 指從區域性推知未來。白話釋義。淮南子 說山訓 從一片樹葉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來。比喻個別的細微的跡象。一葉知秋什麼意思 一葉知秋是一個成語,讀音y y zh qi...

關於一葉知秋的作文怎麼寫,一葉知秋描寫秋天的什麼

這是描寫秋天來了,需要所見所聞點來敘述 秋天點景向!一葉知秋描寫秋天的什麼 一葉知秋 描寫秋天的到來。一葉知秋 本義是從一片樹葉的凋落,後比喻通過個別的細微的跡象,可以看到整個形勢的發展趨向與結果 一般在句中充當定語。一葉知秋 拼音 y y zh qi 是一則漢語成語,出自 淮南子 說山訓 嘗一臠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