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書有感這首詩,前兩句描寫了什麼景色 採用了什麼和什麼的修辭手法,後兩句以什麼入室採用了什麼的修

2021-03-29 04:45:38 字數 2957 閱讀 6171

1樓:最愛

觀書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 詩人: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一) 這是一首極其有藝術哲理性的小詩。人們在品味書法作品時,時常有一種神采飛揚的藝術感覺,詩中就是以象徵的手法,將這種內心感覺化作可以感觸的具體形象加以描繪,讓讀者自己去領略其中的奧妙。所謂「源頭活水」,當指書寫者內心的不竭藝術靈感。

觀書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 詩人:朱熹

昨夜江邊春水生,

艨艟鉅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衝」)

(其二)這也是一首藉助形象說理的詩。它以泛舟為例,讓讀者去體會與書法藝術有關的道理。詩中說往日舟大水淺,眾人使勁推船,也是白費力氣,而當春水猛漲,自由自在地飄行在水流中。

詩中突出一夜春水的重要,意在強調藝術靈感的勃發,足以使得藝術創作流暢自如。也可以理解為創作藝術要基本功夫到家,則熟能生巧,駕馭自如。

《觀書有感》二詩所蘊含的道理屬於美學原理範疇,其一首的說理角度是欣賞美,其二首的說理角度是創作美,這種美學原理是帶有一定普適性的。例如:如果我們拋開詩歌本身的描述物件,完全可以把這種道理引申開來。

比如,如果將『書』理解為『書本』,而且書本的內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諸如醫書、哲學書、史書、科技書等等,而是僅僅就文學內容諸如詩詞曲賦散文等等體現文學藝術美的方面,那麼,也可以認為『源頭活水』表達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則表達了『文思勃發』等等。

2樓:匿名使用者

前兩句詩描繪的景象是?

3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不知道了!其實知道, 就不告訴你。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真是笨。

《觀書有感》這首詩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通過寫池水清如許是因為有什麼

4樓:

朱熹的《觀書有感》一詩主要運用借喻的修辭手法,把書比作「半畝方塘」,比作「鑑」.

寫池水清如許是因為源頭不斷有活水來,知識在不斷地增長

5樓:匿名使用者

《觀書有感》 [ 宋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 賞析 ]

朱熹(1130.9.15~1200.

4.23) 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

這首詩是朱熹訪問佔儀之時所寫的。佔儀之是浙江人,南宋紹興二十一年考取了進士。他後來在瀛山書院(今浙江省淳安縣)讀書研究學問。

朱熹與佔儀之很友好,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研究學問。詩中所說的方塘在瀛山腳下。這口塘是方形的,面積有半畝大,所以人們稱它為「半畝方塘」。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朱熹,還在「半畝方塘」邊建了一個亭子,叫「得源亭」。

有一年秋天的一個傍晚,朱熹站在屋簷下,望著飄落的梧桐葉子,想到自己頭髮都白了,還有很多書沒來得及讀,很多事沒來得及做,不禁感慨萬千,惋嘆人生易老,歲月流逝。這時,院外突然傳來一陣少年打鬧的嬉笑聲。「年輕人太不懂得珍惜時間,不知道認真讀書了。

」朱熹十分嘆息,自然詩興不禁油然而生。他低頭沉思片刻,接著吟道:「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朱熹吟罷,連忙回到書房把詩記在紙上。

朱熹不只寫詩勸喻人家要珍惜時間,認真讀書,事實上他自己平時就很抓緊時間讀書,每有心得體會還寫詩著文加以記述,《觀書有感》就是詩人用詩的形式所寫的一篇讀後感。

《觀書有感》這首七言絕句就字面來看,作者寫的是池塘、藍天和白雲,給我們描繪的是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秀麗風景圖畫。詩的意思是說:藍天白雲及其在水中的倒影互相映襯,飄忽移動。

要問池塘為什麼會有這樣清澈見底,只因為源頭有活水不斷地向池塘時流來。詩中的「鑑」即鏡子;「開」古代的鏡子不用時用布蓋上,用時才開啟。詩中用一「開」字,指池塘像開啟的鏡子;「徘徊」意思是來回移動;「渠」詩中指方塘;「那得」怎麼會的意思 ;「清如許」即這樣清澈;「為」因為。

其實,就《觀書有感》的內容來說,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只是活潑潑的流泉、清亮亮的池水,以及藍天白雲與其在水中的倒影,而是採用比興的手法,意在表達自己看書之後的感受,說明一個讀書學習和做學問的哲學道理。在詩中,詩人是用「半畝方塘」來比喻所讀的書,用水中的「天光雲影」來比喻書的內容精彩和形式的完美,那不斷流來的「源頭活水」則象徵著書的作者的思想和造詣,明確地指出自己所讀的書之所以內容和形式都很精美,其根源就因為書的作者有著精湛的思想和高深的造詣。

《觀書有感》一詩表達了詩人對所讀之書及其作者的讚美,說出了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深刻感受,強調要寫出好的著作,就必須有深厚的基礎。《觀書有感》一詩關於池水和源頭關係的比喻,除了能使人們領會到讀書學習與做學問的關係,還能啟示人們:源頭活,則池水清;根本固,則枝葉榮。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從根本「源頭」上解決問題,切記正本清源的道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既有詩情又富有哲理的詩,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不朽佳句。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就《觀書有感》的內容來說,作者所要表達的不只是活潑潑的流泉、清亮亮的池水,以及藍天白雲與其在水中的倒影,而是採用比興的手法,意在表達自己看書之後的感受,說明一個讀書學習和做學問的哲學道理。在詩中,詩人是用「半畝方塘」來比喻所讀的書,用水中的「天光雲影」來比喻書的內容精彩和形式的完美,那不斷流來的「源頭活水」則象徵著書的作者的思想和造詣,明確地指出自己所讀的書之所以內容和形式都很精美,其根源就因為書的作者有著精湛的思想和高深的造詣。

《觀書有感》一詩表達了詩人對所讀之書及其作者的讚美,說出了自己在讀書過程中的深刻感受,強調要寫出好的著作,就必須有深厚的基礎。《觀書有感》一詩關於池水和源頭關係的比喻,除了能使人們領會到讀書學習與做學問的關係,還能啟示人們:源頭活,則池水清;根本固,則枝葉榮。

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從根本「源頭」上解決問題,切記正本清源的道理。「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兩句既有詩情又富有哲理的詩,是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不朽佳句。

觀書有感前兩句詩是什麼意思,《觀書有感》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半畝大小的方形池塘裡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開啟的鏡子,藍天和白雲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彷彿悠閒自在地來回走動。它怎麼會這樣清澈?因為發源處不斷有活水流下來。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俳徊。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展現在...

涼州詞前兩句描寫了什麼,《涼州詞》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描寫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唐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白話釋義 黃河好像從白雲間奔流而來,玉門關孤獨地聳峙在高山中。將士何須哀怨那柳樹不發芽,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外。寫作背景 根據王之渙墓誌銘可知,唐玄宗開元十四年 726年 王之渙辭官,過...

《遊園不值》這首詩前兩句寫了什麼?後兩句寫了什麼?全詩抒發了

前兩句寫 環境,後兩句寫 事物。全詩擰發 作者對觀園的戀戀不捨!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表達了作者的遺憾和高興 遊園不值 詩的前兩句表達出了詩人的什麼之情?頭兩句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交代作者訪友不遇,園門緊閉,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但寫得很幽默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