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讀四書五經究竟能學到什麼?難道僅憑這些東西就能治國安邦嗎

2021-03-28 06:12:28 字數 3729 閱讀 2368

1樓:鍾愛山水寫人生

封建王朝推崇的知識永遠是忠君愛國孝順,這絕對不是帝王治國之道。

真正的帝王治國之道是不會廣泛流傳民間的。

誰看過四書五經 看完有何感想 從中學到了什麼 瞎噴的勿擾

2樓:春

本人雖不能對四書五經倒背如流,但大學期間也涉獵其中,讀完四書五經之後,我現在回憶起來,主要有以下一些感想,與你分享。

我認為,一個淵遠流長的民族,必有其賴以立國的優良傳統。四書五經博大精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而其中最突出的內容還是在思想道德方面。

書中倡導的「仁、義、忠、孝、誠」「溫、良、恭、儉、讓」,宣揚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等,時中國千百年來的社會思想文化影響深遠四書五經流傳千年,證明了自身的生命力,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不失為價值較高的道德教材今天,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普通群眾,成年人還是青少年,理應都是中華優良傳統道德的繼承者,因此只要有閱讀能力,都可讀讀四書五經中的格言警句,這時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乃至治學家訓都有益處。可喜的是,傳統道德對以德治國的重要作用,已成為越來越多人士的共識。據報載,北京市25所小學將四書五經引入課堂,一些地方的黨政幹部培訓班也將此作為教材。

以古為鑑,古為今用,千年古訓化為淺顯道理,必定能使人得到啟示,有所稗益。

以上就是我自己讀完四書五經之後的簡短感想。

古代讀書人讀四書五經,就能當官治理國家麼

3樓:北京王嘉化妝學校

根據明史記載(卷六十九志四十五選舉一),選舉之法有四,即學校、科舉、舉薦和銓選. 其中學校教育人,科舉選拔人、舉薦招攬人、銓選提拔人. 作官的,以科舉為最上一等,由學校直接任官的為次一等,其他的最次,屬於雜流.

銓選是做官以後的考核. 學校分為兩種,一種是縣學,一種是國學,只有國學的學生可以做官,國學的學生統稱為監生,但進入國學有幾種方式.舉人(舉監)、生員(貢監)、品級**子女(廕監),捐錢(捐監),以上各類還有細分,這裡就不說了,有興趣可以自己查.

例子這裡提供一個,洪武二十六年,提拔劉政、龍鐔等六十四人為省佈政、按察兩使. 科舉,樓上很詳細了. 舉薦制從開始到最後變化很大,沒有一定的章程,這裡也不細說,但明史中還是記載了很多通過舉薦為官的人,特別是明初.

其中就有劉基. 銓選是官吏選拔,與你問題關係不大,也不說了.

四書五經中關於治理國家的詩句有哪些我有

4樓:立正站好開笑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四書五經中關於治理國家的詩句有哪些?

5樓:木木木

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65633936 威武不能屈.

謹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義.

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首.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是孟子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意思是說,人民放在第一位,國家其次,君在最後。這是因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需要有個「君」。

國家是為民眾建立的,「君」的位置是為國家而設立的。這裡,輕重主次的關係是很清楚的,國家政治,一切以民為本。要說真有什麼「天子」,那麼民眾才是真正的「天子」。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戰國時期,縱橫家流行,他們憑著口才和機智,朝秦暮楚,合縱連橫,遊說諸侯,取得**厚祿。所以有人認為他們是「大丈夫」。

孟子的回答很冷雋,他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意思是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堅定的信念,不為榮華富貴所**,不為貧賤困苦所改變,不為威脅暴力所屈服,這樣的人才稱得起大丈夫。

認真地興辦學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覆講給老百姓聽。

原文如下:「百善孝為先 萬惡淫為源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心中常抱著仁心,孝心,那麼,天下任何不正當的行為,都不忍心去做,所以,孝是一切行為中應該最先做到的。一個人心中一旦起了邪曲的淫惡念頭,那麼,平常很不願做的事,現在做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因此,淫心是一切惡行的開始。

為什麼古人只學"四書五經",而沒有把<道德經>列入學習的範圍?

6樓:天都紫陌西

你就不瞭解歷史了吧?唐宋時期,科舉考試把《道德經》《南華經》《淮南子》也列為學習書籍。唐時的反科舉思潮很強,儒的影響在唐朝是最小的。

盛唐時期對各種開放文化包容的魄力是很強的。而且唐代的人事工作基本程式叫做「三唱三注」,儒只是用來考試和教育,打破了人才培養和人才選拔的合為一體,所以儒沒有更多市場!

7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是道家經典,道家哲學

思想的重要**。漢代儒家思想成為正統思想,漢武帝時五經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註》則成為科舉考試依據的教科書。簡單說,科舉考的是儒家的四書五經,又不考人家道家的東西~~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所以,科學道理。要想知道,快來這裡

9樓:銀輝獨以柳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經典的書籍。至於道德經為什麼不被列入五經之中,可能是並不被儒者所推崇,這是因為它的超脫"出世"的思想和儒家積極入世思想格格不入.所以道德經不被儒者列入四書五經.

學習治國之道 可以看哪些書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代君王史 還有孔孟著作 古相國著作 現代大政治家思想方面著作

11樓:龍行vs無跡

建議看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亞當.斯密的《國富論》

古人是如何學習四書五經的

12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教導加背誦。我國從春秋時就有了私學,孔子就是當時私學中影響最大的之一。自那之後,儒家學習四書五經都有先生教導,在孩童儒學之初如果直接學習四書五經,先生講的再細緻,六七歲的孩子也聽不懂。

所以在啟蒙階段學習的內容是所謂「蒙學」——「三百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入門書籍。其實這些書籍除了教孩子識字外,其中也包括豐富的自然與人文知識,特別是其中有著濃厚的儒家思想。這就為以後學習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著作打下了基礎。

今天的人們讀四書五經,要真正理解其中的思想內容是比較困難的。在古代,如果沒有經過啟蒙教育,直接讀這些經典也很困難。經過啟蒙教育後,任然需要先生的講解。

畢竟,古文的歧義很多,沒有名師,對經典的解讀就會誤入歧途。

當然,古代讀書人學習過程要比今天的學生更枯燥。基本上要讀的書籍都需倒背如流。

13樓:匿名使用者

熟讀成誦,主要是背誦,從小開始背。其實背書是一種啟蒙教育很好的方法,理解不理解的不重要,尤其是四書五經,誰能讀一遍就能理解呢,主要是從小背下來,以後慢慢理解,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14樓:頑童

十的如一日,十個時辰雷打不動,兩耳不聞窗外室,一心只讀聖賢書

15樓:匿名使用者

死記硬背 他們不認識的字 就亂讀 第一人個亂讀 第二個人就問第一個人,第一個人就教 從而導致第二個人也讀錯 周而復始 讀錯的人佔了大多數 裡面還有大名人 所以大家想了個點子 「通假字」就誕生了!

古人為什麼讀四書五經,為什麼只有四書五經會成為古代文人的必修課?

四書五經 翔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 軍事 外交 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及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哲學思想。歷代科興選仕,試卷命題無他,必出自 四書五經 足見其對為官從政之道 為人處世之道的重要程度。時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 論語 孟...

四書五經是指哪四書和五經,四書五經中四書指什麼?五經又指什麼?

四書五經,是指 四書 與 五經 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指的是 論語 孟子 大學 和 中庸 而五經指的是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和 春秋 簡稱為 詩 書 禮 易 春秋 在之前,還有一本 樂經 合稱 詩 書 禮 樂 ...

四書那四書五經那五經,四書五經是指哪四書和五經?

四書五經 簡介 四書五經是四書和五經的合稱,是中國儒家的經典書籍。四書是指 論語 孟子 大學 和 中庸 而五經是指 詩經 尚書 禮記 周易 春秋 簡稱為 詩 書 禮 易 春秋 其實本來應該有六經,還有一本 樂經 合稱 詩 書 禮 樂 易 春秋 但後來亡於秦末戰火,只剩下五經。四書五經 是南宋以後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