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會盟碑上的話 喜兵革之不作,惟親好是崇,豈不盛歟 是什麼

2021-03-27 20:07:29 字數 5178 閱讀 6412

1樓:大米蓋澆飯

長慶會盟,發生在唐穆宗時期,當時唐蕃勢均力敵,雙方互相妥協以維持短暫的和平。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偃武修文,和平共處,豈不是很好的事情嗎?說白了就是以後不想打仗了

2樓:江橋青年

人民都以沒有戰爭為快樂,都推崇有好和睦,這樣子不是很好的嘛?

3樓:畫骨小生

這句話表達了和同為一家」的甥舅親誼,決心今後「社稷如一」,永遠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達了藏漢兩族人民要求友好相處的共同願望

請問「猗嗟盛歟」是什麼意思?

4樓:手機使用者

猗yī 歟yú 「猗歟」一詞在現代漢語中過於生僻。「猗歟」是嘆詞, 表示讚歎,如「猗歟盛哉」的意思就是」多麼盛大/隆重啊,又如「猗歟休哉」是說「多麼快樂啊」。

唐穆宗時唐蕃會盟,該盟約中的內容是?

5樓:毛毛魚的糰子夢

自八世紀中葉起bai,吐蕃社會內部的各du 種 矛 盾日趨激 烈。zhi

在各種dao矛盾的衝擊下內,吐蕃王朝由極盛轉向容衰落。處於衰落之中的吐蕃王朝,為了鞏固王室的統治,急欲與唐朝建立新的友好關係。盟雙方重申了歷史上「和同為一家」的甥 舅親誼,決心今後「社 稷如一」,永遠和好,互相援助,充分表達了 藏 漢兩族人民要求友好相處的共同願望。

822唐蕃會盟的漢地石碑在哪兒?

6樓:一中理科班

長慶三年在長安、惹剎(即大昭寺)和唐蕃交界處(藏文史書記載為內「梅如」地方)容樹立三塊同樣的石碑。唐朝派杜載為使臣,率領使團來到拉薩參加了長慶三年二月十四日在大昭寺前舉行的該碑落成典禮。其他兩塊同樣的石碑已經湮滅,今只餘該碑。

所以說漢地的長安一塊,梅如一塊。

歷史上的「唐蕃會盟」有幾次?分別發生在哪一年?主角為誰?

7樓:gentle丶

一共八次,706年。733年 765 767 783 787 821

8樓:王仕節

唐朝公主與和親對唐朝的影響

9樓:李鑫

碑上漢盟如下: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渝替!神人俱以證治,世世代代,使其稱讚。

是以盟文節目,題之於碑也。文武教皇帝與可黎可足都贊陛下二聖舅甥,睿哲鴻被,曉今永之屯,亨矜愍之情,恩復其無內外。商議葉同,務令萬姓安泰,所思如一,成久遠大善,再續舊親之情,重申鄰好之義,為此大和矣。

今蕃漢二國所守見管州鎮為界,已東皆屬大唐封疆,已西盡是大蕃境土,彼此不為寇敵,不舉兵革,不相侵謀封境,或有猜阻,捉生問事訖給與衣糧放歸,今社稷山川如一,為此大和。然舅甥相好之義,善信每須通傳,彼此驛騎,一任常相往來,依循舊路,蕃漢並於將軍谷交馬,其綏戎柵已東,大唐祗應;清水縣已西,大蕃**,須合舅甥親近之禮,使其兩界煙塵不揚,罔聞寇盜之名,復無驚恐之患。封人撤備,鄉土具安,如斯樂業之恩,垂諸萬代,讚美之聲,遍於日月所照矣!

蕃於蕃國受安,漢亦漢國受樂,茲乃合其大業耳。依此盟誓,永久不得移易。於三寶及諸國賢聖,日月星辰,請為知證,如此盟約。

各自契陳,刑牲為盟,設此大約,倘不依此誓,蕃漢背約破盟,先之者來其災禍也!仍須仇對反為陰謀者,不在破盟之限。蕃漢君臣並稽告立誓,周細為文,二君之驗,證以官印,登壇之臣,親署姓名,手執如斯誓文,藏於玉府焉。

」藏盟如下:「神聖贊普鶻提悉勃野化身下界,來主人間,為大蕃國王,於雪山高聳之**,大河奔流之源頭,高國潔地,自天神而為人主,德澤流衍,建萬世不拔之基業焉。此王曾立善教善律,以王慈恩,內政鹹理,此王又深諳兵事,外敵調伏,開疆拓土,強盛莫比。

自此缽教護持之王以後,南若孟族、天竺,西若大食,北若突厥、涅牟,莫不畏服,爭相朝貢,俯首聽命。東方有國曰唐,東極大海,日之所出,與南方泥婆羅等諸國異教善德深,足與大蕃相匹敵。唐以李姓得國,當其立國之二十三年,王統方一傳,神聖贊普棄宗弄贊與唐主太宗文武孝皇帝通聘和親,於貞觀之歲迎娶文成公主。

此後神聖贊普棄隸縮贊與唐主(中宗)聖文顯武皇帝重結姻好,景龍之歲,復迎娶金城公主,永崇甥舅之好矣。中間邊將開釁,棄好尋仇,兵爭不已。然當此憂危之際,吾人於歡好之念終未斷絕,以彼此近鄰而又素相親厚也。

重尋甥舅之盟,何日忘之?父王贊普棄獵鬆贊陛下,睿智天成,教興政舉,受王慈恩者,豈有內外之隔,遍及八方矣!四方萬國皆來盟來享,況唐國誼屬近親,地接北鄰,甥舅商議和協,欲社稷如一,與唐主神聖文武皇帝結立大和盟約,舊恨消泯,更續新好!

此後贊普甥一代,唐主舅又傳三葉,嫌怨未生,歡好不絕,信使往還,頻見書翰之通傳,珍寶之饋遺,然未遑結立大和盟約也。夫甥舅和協,掃彼舊怨,泯其嫌隙,喜兵革之不作,惟親好之是崇,豈不盛歟!神聖贊普可黎可足都贊陛下,聖明睿哲,代天行化,恩施內外,威震四方,與唐主文武孝德皇帝甥舅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於唐之京師西王會寺前,時大蕃彝泰七年,大唐長慶元年,即陰鐵牛年十月十日也。

又盟於吐蕃邏些東哲堆園,時大蕃彝泰八年,大唐長慶二年,即陽水虎年(壬寅)五月六日也。其立石於此為大蕃彝泰九年,大唐長慶三年,即陰水兔年(癸卯)二月十四日事也。樹碑之日,唐使太僕寺少卿杜載……等參與告成之禮,同一盟文之碑亦樹立於唐之京師雲。

」對於此次聯姻,唐中宗非常重視,他親自為年幼的侄孫女送行,一直送至始平縣(今陝西興平)才停下車輦,目送金城的車隊遠去。將始平縣改為「金城縣」,分手之地為「鳳池鄉」「愴別裡」,並免金城縣百姓徭賦一年。

——然而中宗在此時犯了一個絕大的錯誤。不知出於何種因素考慮或者是他確實對金城公主依依不捨,一個月後竟主動提出將唐王朝的河源九曲之地贈予吐蕃,追加為金城公主的陪嫁。這個不知輕重的決定成為後來唐蕃之間頻頻爭戰的重要導火索。

假若說從前唐蕃之戰只是為其它邦國而起的摩擦的話,此後卻成了雙方直接的對陣。

唐玄宗開元二年,吐蕃大倫坌達延取得了一場大勝,唐王朝不得不做退讓,正式將河源九曲割給吐蕃。此後直到天寶十三年,才由哥舒翰收復。

河源九曲雖然收復,此事卻成了唐蕃之間的一個心結,以至於安祿山之亂髮生之後,吐蕃又趁亂頻頻起兵,吐蕃將領論悉諾(漢名馬重英)更於廣德元年(公元763)攻入長安。

這位論悉諾倒也有些意思,居然找來了金城公主的弟弟廣武王李承巨集,將其立為大唐皇帝。只可惜李承巨集的皇帝只幹了15天,吐蕃撤退後他就倒了黴,被怒火中燒的唐代宗流放去了華州。

然而常言道,盛極必衰,在大唐王朝遠離開元盛世之後,吐蕃國勢也一年不如一年,武功最盛的時期也一去不返。

唐穆宗時期,即赤德祖贊與金城公主曾孫墀祖德贊時期,吐蕃開始尋求與唐王朝止息干戈之途,接連三次派使臣前往長安要求會盟並祝賀唐穆宗即位。

公元821年九月,唐穆宗派宰相為首的大臣十七人,首先與吐蕃使團於長安西郊談定盟約,隨後再派專使於次年四月抵達拉薩設立盟壇,達成了最終的協議。

唐長慶三年(吐蕃王朝彝泰九年,公元823)二月十四日,唐蕃會盟碑正式落成。唐王朝的專使杜載參與了典禮。此碑一共三塊,其中一塊至今屹立在大昭寺前,旁邊有一棵據傳是文成公主手栽的「公主柳」。

此碑被唐王朝稱為長慶碑,而吐蕃則稱其為「祖拉康多仁」,意為大昭寺前之碑。通高4.78米,上有盝頂寶珠石蓋。

雖然唐蕃文字的碑文表述方式各有差異,但是重申唐蕃從此「社稷如一」的主旨卻是一致的。

雖然戰事不斷,但自文成公主之後,吐蕃贊普一直以唐王朝外甥自稱的情形卻一直沒有變過,因此這塊碑也被稱為「舅甥會盟碑」。

這塊巨碑的樹立,終於在根本上止住了唐蕃之間的時和時爭的局面,開始了和好之途

10樓:匿名使用者

蕃和親吐蕃(bō播)是今藏族的祖先。公元六世紀後期,在今**西南部建立奴隸制國家,其王稱讚普。七世紀初,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高原,都於邏些城(今拉薩)。

他數次遣使向唐求婚。貞觀十五年(641年),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入吐蕃和親,嫁與松贊干布。唐高宗時,又封松贊干布為駙馬都尉、西海郡王,從此確立了吐蕃對唐朝的臣屬關係。

景龍元年(707年),唐中宗又以金城公主嫁吐蕃贊普尺帶珠丹。唐蕃「遂和同為一家。」①

高宗總章三年(670年)以後,吐蕃與唐時戰時和。長慶元年(821年),吐蕃遣使請求會盟。於是雙方在長安會盟,約定各守境土,不相侵犯。

次年,唐穆宗又遣使到吐蕃,與之會盟於邏些。長慶三年,吐蕃贊普為紀念這次會盟,建立「唐蕃會盟碑」。②此碑至今尚存於拉薩大昭寺前。

自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了許多書籍、精緻的手工藝品、藥物以及菜種等。唐高宗時,又給吐蕃送去蠶種,並派去了許多會造酒、碾、磑、紙、墨等的工匠。內地的歷法、算學、醫學、文學、**、佛教等在吐蕃傳播,茶葉等也大量輸入吐蕃。

這些都對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吐蕃的馬匹、金器、藥材等也輸入內地。長安的不**女喜歡模仿吐蕃人在臉上塗赭紅色,稱「吐蕃妝」。

11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民族交流交往 促進民族融合

促進經濟發展 文化交流

有利於國防

食物,技術交流等

12樓:匿名使用者

使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更加密切

促進了民族間的融洽,使得戰爭減少。

13樓:守候我的小王子

促進了民族間的融洽,使得戰爭減少。

14樓:匿名使用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本來不認識的人,後來有機會認識,之後結了婚,於是兩個人成了一家人,兩個本來陌生的家庭也成了一家人,就這麼簡單。

15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來說,那是為了促進周邊少數民族的關係和諧,促進國家繁榮,促使周邊的民族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安定。

16樓:匿名使用者

使唐朝和吐蕃的關係更加密切

"惟親好是崇〃的說法有哪些依據?

17樓:的人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

親。這是《唐蕃會盟碑》碑內文,發生在唐穆宗長慶年容間,當時唐蕃勢均力敵,雙方互相妥協以維持短暫的和平。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偃武修文,和平共處,豈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惟親好之是崇」中的「親好」在唐朝時期最早的舉動是指哪一件事?

18樓:匿名使用者

公元641年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和親。

這是《唐回

蕃會盟碑》碑文答,發生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當時唐蕃勢均力敵,雙方互相妥協以維持短暫的和平。這幾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偃武修文,和平共處,豈不是很好的事情嗎?

從大昭寺門前的會盟碑中可以看出,唐蕃之間希望建立一種什麼樣的

唐朝 和吐蕃 會盟 是在 和親的基礎上建立的!唐朝希望和吐蕃建立成為兄弟盟友!概括唐蕃之間的關係,唐番會盟碑 有何歷史價值 西面 碑陽 依據王堯的 唐蕃會盟碑疏釋 一文錄入西面的漢文碑文 大唐文武孝德皇帝與大蕃聖神贊普舅甥二主商議社稷如一,結立大和盟約,永無淪替,神人俱以證知,世世代代使其稱讚,是以...

古碑上的字,是書法大家先寫在碑上,然後石匠把字周圍的石頭刻掉嗎

多數是先寫上,然後交由工匠進行雕刻,所以以前的工匠水平都很高,就像咱們的國畫大師齊白石老人家,以前是個老木匠,但是雕刻工藝相當了得的老木匠。樓上的這位zgymxs說得很準確很全面了,我只想補充一點 多數字碑都是把筆畫覆蓋的石頭刻掉,這叫陰文 但也有少數是把筆畫周圍的石頭刻掉的,這叫陽文。是的,大部分...

我國最高的紀念碑是什麼,世界上最高的紀念碑是什麼

人民英雄紀念碑 紀念碑從地面到碑頂總高達37.94米。碑基佔地面積 3000 平方米,是我國最大的一座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紀念自1840年至 1949 年在歷次革命鬥爭中犧牲的烈士而興建於1958年4月正式落成,5月1日在國際勞動節那天隆重揭幕 人民英雄紀念碑,建築面積為3000平方米,紀念碑分碑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