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學國學經典,為什麼要學習國學經典

2021-03-27 09:31:58 字數 6000 閱讀 3489

1樓:徽小藝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祝你學業成功

為什麼要學習國學經典

為什麼中國人必須要學習國學經典

2樓:匿名使用者

1、學了國學後 孩子更懂禮貌

益謙文化的老師稱孩子學國學,強調的是孝道、禮儀,一些孩子從原來的不太懂禮貌變得有禮貌了。孩子們通過學習經史子集,以讀經為主,平時給孩子講孝道的故事,培養孩子的禮儀,培養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學國學後,都變得有禮貌了。

2、學會了孝順父母

一些家長說起學國學後孩子們的變化,有家長說孩子有禮貌了,也有家長說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記憶力增強了,還有家長說孩子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學會了體貼父母,尊重他人。

3、學習經典的主要方式是誦讀,學習過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進智力的多方面發展,同時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國學是一個不易下定義的概念。只能大體理解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簡稱。

文化從最寬泛的意義上來界定,文化既包含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也是資訊、知識和運用工具

的載體。其實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文化最重要的特質是民族精神的載體,文化是一個生命體,一代代的國民從文化中獲得自己的民族意識獨特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又向文化體系中不斷注入時代的資訊。如果用空氣比喻文化是再貼切不過了,正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不僅接受了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將環境的資訊不斷地注入於原有的文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歷史中沉澱出具有了環境特色的文化。

在現在看來,這種特色文化可能在很早以前就已形成和成熟完善,對現代的人來說只是在享受著傳統的獨特的生活方式,形成了與環境相適應的思維方法,而成為這一方土地的主人。

文化它是社會生活環境的映照。有了民族的文化,我們才對祖國有認同感,文化它給予人們民族感、歷史感和自豪感,我們才真正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義和人在世界各民族之中的地位。作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它又是全世界總文化的一個部分,文化作為人類認知世界和認知人類自身的生命體,它包含了人類社會實踐的一切成果。

如果能從文化、民族和地域(國家)的層次來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就會明白文化才是民族的生命!這在歷史上是有例證的。

古印度是由於外族的入侵帶來了外族的文化,外來文化的入主,本民族的原有文化被擱置不用,原有文化失去了生命力而在歷史上迅速消亡,雖然種族還在,但民(種)族隨著文化的變遷而發生了轉變,為了區分這個變化,只能把外來文化入主以前的印度稱之為古印度,以區別現在的印度民族,是「亡族先亡史」的例證。

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民族烙印!我們的孩子為什麼要學國學?因為他們是中國人。

3樓:艾德教育

這個國家的文化,一個民族的精神食糧。理解自己祖國的靈魂是一個國人的驕傲

4樓:匿名使用者

國外把我們的文

物當寶研究,而後我們照學,但我們更重要的是把文物做利益!我們的文化精髓比文物更有價值,僅海國圖志,孫子兵法等!當今我們僅是拿來主義,只重視物質,國人一個個沒有信仰,沒有氣節,被物質腐蝕的昏昏沉沉,外國精華我們更拿不到,照搬美國等最終是失敗,民族強大不是靠他國,更不是高層掌握了核心,來控制國人。

國民文化強大,素質提高,開花結果,國自強。

為什麼要學國學經典?有什麼目的和意義嗎?

5樓:安曼華宋雲

國學,首先是漢字,單個漢字意思,一連串的漢字意思。

國學主要是指古代傳承下來的學問。

國學的經典主要是系統思考,是在考慮事情的過程中,既要考慮現在的狀態,也要考慮過去的歷史,還要考慮將來的結果。系統思考是可以考慮到可持續發展的思想。

現在的文化以西方文化為主,多數處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也是一種一蹴而就的解決方式。屬於治標不治本的方法,也是一種支離破碎的思考方式。在現在的發展中出現了眾多的問題,人們在思考的過程中也發現了中國古代文化的偉大和光輝的亮點,所以現在鼓勵大家學國學經典。

比如,一個男人,不去成家是不行的,對自己不負責任,對家庭不負責任,對社會不負責。

另一個男人,有家庭還有二奶,自己受累不說,對家庭產生問題,造成社會不穩定。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是在迷中。古代的先人們看到了這些,提出了修身齊家漢國平天下的思想,還提出了中庸的問題,都可以幫助人們解開心中的迷,讓這個社會更加和諧。

為什麼要學國學經典

6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處在記憶力最佳狀態的孩子,即使不引導他們記住有價值的經典作品,他們也會去背誦廣告詞,流行歌曲。因為重點不在理解,而在記憶,而前者對孩子的成長會更有意義。

最最重要的是,現在小學、初中的教材把國學內容增加到30-35%了,考試也大大增加了國學知識的比重,所有孩子從小學開始,不學也得學了!

另外,國學經典有益於人格智慧的培養、對歷史文化的瞭解和對文學造詣的訓練。讓孩子自小就接觸有價值的書,這些內容不僅會存入大腦記憶,而且會烙印在潛意識裡,能直接地、自然地影響人類的思維和行為。

所以孩子看國學書,選擇古代聖賢的智慧精華是正確的。因為假以時日,讀經的人多少都會受到經典的潛移默化,陶冶性情,使心性向善、向上。

如果是小學生看,我推薦三字經、**規,還有(小學生小古文200課)系列,四冊書內涵蓋所有經典的古文、詩詞,**並茂的形式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加強記憶,孩子也真的喜歡看。

7樓:棋盤上的小棋子

當代教育家,著名國學專家、讀經教育實踐家、累積式教育法創始人、育心經典讀經教材主編、全家踐行經典的楷模賴國全老師認為:

學習經典的目的是單單為了修心養性、完善人格、和諧社會嗎?怎麼才是完善的人格?怎麼才能和諧社會?

我們來看一段《易經》的文字,大家仔細思考一下。「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幹,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佔,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什麼叫富有?很多人說,精神充實就是富有。這正是近千年知識份子的誤區。

近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學四書,認為精神充實就是富有,其實大錯特錯。精神要不要充實?當然要。

但是不要忘了,你首先要解決的,是安身立命。所以《孝經》上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

」如果只是精神充實,自以為是,如何能夠做到立身行道?千百年來,知識分子滿足於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上乃至於窮困潦倒,不以為憂,反以為喜。《易經》上說:

「舉而錯諸天下之民,謂之事業。」你一個人精神充實,**算事業?!舉天下皆精神充實,庶可謂之事業。

而要實現舉諸天下,沒有一定的物質、經濟基礎,你做得到嗎?大軍未動,糧草先行;大業未舉,先明大義。而所謂義者,《易經》上說:

「井以辯義。」為什麼是井,而不是杯呢?因為杯水車薪,不足道也。

而往來井井,則可以無窮也。所以真正的義,不是一個人的義,乃是天下人的義。

什麼是德,什麼是大德?日新之謂盛德。日新,《尚書》中有「日新其德」。

《大學》裡也有云:「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什麼叫「新」?

我們好好看一看太陽,每天出來一次,就叫新。日日都新,久成盛德,這不就是累積法嗎?太陽也不是每天都能見到,因為會有烏雲,也會偶爾擋住太陽。

每一件事皆如此,讀經也是,日日都讀,就是新,日新其德,日積月累,乃成盛德。

什麼是「生生之謂易」呢?易就是變化的,是自然萬物的必然規律。第一個生,是動詞,變化出,實現。

第二個生,是名詞,新的,新鮮的東西,事物,包括思想。我們每天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考,也每天不斷地努力,編寫新的教材,錄製新的錄音,這就是生生不息。太陽,她的陽光,是生生不息的,是萬物生長的動力,是成就萬物的源泉,所以「成像之謂乾」,成就萬物,就是乾,「效法之謂坤」,坤是效法,不是生生,如同月亮,她是把太陽光反射過來,不是自身生髮的,太陽的生生不息,與井水的源源不斷,是真正的大義,是利萬物而不絕的大義。

回到千百年來的讀書人,自己都養不活,還自我安慰,說是精神滿足?這樣是自欺欺人的大話。真正的讀書人,是能夠做到大義,生生不息,善利萬物,富有天下,這才是大業,而不是小家子氣。

讀的書都停留在嘴上,不能實現生產力,不能做到自強不息,那個不是大義,乃是小義,甚至是偽義。這個就是我們學習經典,要學到的基本智慧。如果我們的孩子通過學習經典,將來一貧如洗,我相信沒有人願意我們的孩子讀經典,讀出這麼個狀態。

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富有天下,但不為物質所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善利天下,自身不絕,才是真正的大義!

8樓:葭萌關下客

1、文化傳承。

2、啟發思維,國學基本上都是哲學經典,各派的世界觀都不一樣,對事物的看法各異,然後都有道理。

9樓:想你的

做中國人,學中國文,不是應該的嗎?

10樓:戈墨徹春辛

一般來說,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範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

祝你學業成功

成年人為什麼要學習國學經典

11樓:匿名使用者

生存壓力這麼大,不學點教人謙遜知禮的國學,那還怎麼繼續生活下去……

孩子為什麼要學習國學經典

12樓:山香教師

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培養提高孩子的人文素質,也對後期的文化學習打基礎。

13樓:遙遠的抵達

如果從幼年開始,便注重孩子的國學教育,不僅僅能培養孩子擁有的氣概,還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

一有利於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中華傳統美德的18個德目中,有三分之一是關於行為習慣的,如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勞節儉、誠實守信、謙虛禮貌等待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既要靠家長和老師的正面引導,也要靠國學知識的薰陶。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是小太陽,兩代人四顆星圍繞著太陽轉,衣、食、住、行都以孩子的需求為中心,極易養成孩子自私、任性、驕傲、脆弱等不良習慣,生活中類事例比比皆是。對孩子進行國學教育,可以讓孩子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得到薰陶。如孩子讀了《**規》中「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床」後,便會產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態,為以後孝敬父母打基礎;而當讀了「惟德學,惟才藝,不如人,當自勵。

若衣服,若飲食,不如人,勿生戚」,就會引導孩子關注修德育才,少些與別人攀比吃穿的想法。

2有助於開發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力是人生學習和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智力因素,記憶力好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高人一籌,即使是在交際場合,想要談吐文雅、引經據典也需要有較強的記憶能力。

心理學認為,人的記憶能力在兩週歲前就已經開發了65%,到6歲時開發至80%,所以孩子的記憶力是非常驚人的,千字有餘的《**規》,整整千字的《千字文》,經過幾天時間的誦讀,孩子們能從頭到尾全篇背誦,而入學後的記憶力開發便很有限。因此,有效利用學前時間,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開發孩子的記憶力是很必要的。

幼兒時期熟記的知識是最牢固的,在以後的學習中很有用處。有人做過研究,幼兒時期誦讀過國學經典的孩子,到了初高中學習古文比沒誦讀的孩子上路快,理解深刻。同時,對寫作文有極大的幫助。

很多孩子上初中後不會對聯,每年中考對聯的2分都有部分孩子得不全,如果將《笠翁對韻》、《聲律啟蒙》或者《訓蒙駢句》作為孩子誦讀內容,到了初中對聯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有利於幫助孩子識記和理解文字

江蘇輔延小學曾經做過國學教學實驗,這個教學實驗證實了,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識字量基本達到了4000多個字,大家可知道,現在我們小學六年的語文教育,孩子也只能認識2450個字而已。所以,讀了三年國學的孩子的語文程度已經達到了高中生水平,甚至一些聰慧肯用功的孩子已經達到大學中文系的水平。

四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是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做到聲音動聽,發音標準,是每個人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追求。孩子們在誦讀國學經典的過程中,能夠一邊走著舞步一邊背誦,把握讀經「一心二用」的特點。通過背誦,也鍛練了幼兒的記憶能力,並隨著年齡增長和對經典的進一步理解,大大提升孩子們的分析判斷能力。

誦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也可以積累大量的優美語句,作文水平提高。

所以,作為家長,一定不能錯過孩子的國學教育,唯有從小讓孩子與經典同行、與聖人為伴,才能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什麼要學數學,為什麼要學習數學??

數學,作為人類思維的表達形式,反映了人們積極進取的意志 縝密周詳的邏輯推理及對完美境界的追求。它的基本要素是 邏輯和直觀 分析和推理 共性和個性。雖然不同的傳統學派可以強調不同的側面,然而正是這些互相對立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綜合起來的努力,才構成了數學科學的生命力 可用性和它的崇 值。可以簡單...

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數學

說起數學,我小學和初中的時候數學很好,但是上了高中我感覺我的數學就再也沒好過。以前還覺得數學很容易,上了高中之後就再也不覺得了 反而覺得數學很難。當時心裡還有一個念頭,我們學數學有什麼好處?我們為什麼要學數學?之後經過自己的一番研究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要學數學以及學數學的好處。為什麼學數學 2 數學...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禮儀知識,為什麼要學禮儀?

幸福的小性子 禮儀知識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好的禮儀習慣可以在人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給對方留下好的印象,間接的促成了事情的成功。好的禮儀習慣可以給自己帶來很愉悅的心情,你尊重別人的同時,別人也會尊重你,這樣的相互關係可以給人帶來好的心情。由此可知,禮儀知識是特別需要我們學習的。 學會禮儀知識能讓我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