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春節叫過年,這是為什麼

2021-03-26 08:45:04 字數 1319 閱讀 1440

1樓:~一路諸侯

相傳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凶猛異常。「年」一直深居海底,在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大家都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直到有一年除夕,大家像往常一樣逃離村莊的時候,有位白髮老人留了下來。當「年」準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一陣爆竹聲,「年」混身顫慄,再也不敢進村了。然後那位白髮老人身披袍出現在「年」的面前,「年」竟然倉惶而逃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以後,每到除夕,家家戶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最後轉變成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正月十五日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其中卻有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原來這節日的來歷與漢初討平「呂雉之亂」有關。

漢高祖劉邦的皇后是呂后,她是當時皇朝貴族中一個居心狠毒而又淫蕩的女人。漢高祖一死就殺盡一切從前跟高祖打天下的功臣,起用外戚呂氏兄**侄輩,篡奪權位。呂后臨朝不久,諸呂終被劉氏舊臣誅滅。

漢文帝登基,覺得天下重享太平,極是難得,因而在歲首找一個好日子與民同樂。聽說當年討平「諸呂之亂」是在正月十五日,恰好這一天是一個晴朗的日子,所以就決定每年正月十五日出宮遊玩,所以名為「元宵節」。從此以後,代代相傳,每年正月十五日便成為民間一個普天下的歡樂節日。

元宵是一年中的頭個滿月日,又叫「元夕」、「元夜」。這一天的節目以花燈為主,所以也叫「燈節」。另外有個名字叫「上元節」,這是根據道教「天官當令是上元」的說法。

道教所稱的三官大帝,是主管人間禍福的三個神靈,他們各有當令輪值的日期,天官當令是「上元節」,地官當令是「中元節」,人官當令是「下元節」,其中以天官為首,所以人們非常重視這個「天官賜福」的日子。

「上元」,又叫「燈節」。據說是由於元月觀燈的風俗,起源於漢朝。

原來漢朝在這一天,徹底舉行太一神(北極星)的祭典,張燈結綵,通宵達旦。另處一說是與唐太宗和升學燈有關。傳說,唐太宗李世民鼓勵讀書風氣,民間都把小孩送上學。

入學的第一個節目叫「開燈」,那是把先做好第一隻精巧的花燈,帶到學校去,請一位博學的老先生替他點起來,象徵前途光明。從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日稍後開學,因此開學的花燈,便成為「上元節」的點綴。

湯圓又叫湯糰、粉果,因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圓子。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渴望團圓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寫《元宵煮浮圓子詩》是我國最早描繪湯圓的詩:

「今夕知何夕?團圓事事同。

湯官尋舊味,灶婢詫新功。

星燦烏雲裹,珠浮濁水中。

歲時編雜詠,附此說家風。」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時大臣,平時整肅軍政,勵精圖治。這首短詩裡已經流露出他舉碗盼望全國人民團聚的思念,連灶下生火的丫頭都為大家煮食湯圓時浸沉在思念故鄉那種深沉的情緒裡感到詫異呢!吃湯圓,憶親人,這個習慣就一直傳到現在。

我們也把春節叫做「過年」,這是為什麼呢

現在的春節有兩個意思,一是過春節,二是迎接新年,合起來後,就是 過年 你得給多點懸賞分!謝了!趕走 年 這頭怪獸嘛,我們也把春節叫做 過年 這是為什麼呢?春節是春天開始的節日,簡稱春節。古時候,人們認為有兩個怪獸,一個叫 夕 一個叫 年 前者是個壞獸,專幹壞事,後者是好獸,專幹好事,這兩個獸,前者喜...

春節回家過年嗎,為什麼要回家過年?

春節親人團聚是中國世代相傳的傳統,春節回家是炎黃子孫順應的一種古老傳統。春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所表達的內涵之一,就是閤家團圓,共享天倫。同時,又是辭舊迎新的節日,一元復始,永珍更新。在春節來臨時,背井離鄉的遊子,都紛紛趕回家,盼望與親人團聚。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有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春節的時...

春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春節的習俗 過年為什麼要吃湯圓 湯圓的來歷

湯圓一般在春節和元宵節吃,各自的寓意有所不同。吃湯圓是漢族人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寧波湯圓 是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 意味著 團圓 圓滿 節慶時間吃湯圓,象徵家庭和諧 吉祥,故至湯圓又叫 浮元子 民間有 吃了湯圓大一歲 之說。古人有詩云 寧波家家搗米做湯圓,知足常樂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