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二知識點,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2021-03-25 05:01:13 字數 3603 閱讀 2547

1樓:趙千超

第一章 人口與環境

第一節 人口增長模式

1、人口增長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2.某個地區人口自然增長速度的數量受生物學規律的制約和經濟發達程度,文化教育水平,醫療衛生條件,婦女就業狀況,婚姻生育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戰爭,自然災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長模式特點

人口模式 特 點 時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極低自然增長率 原始社會

傳統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較低自然增長率 奴隸,封建,資本主義初期

過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發達國家18世紀中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

發展中國家20世紀中期-

現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發達國家

發展中國家的部分發達地區

人口增長的快慢取決於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第二節 人口合理容量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生活資料的主要**

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土地。礦產資源。森林

環境人口容量的制約因素:資源(成正比)、科技發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費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個特點:臨界性。相對性。警戒性。

第三節 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的判斷:空間位移;變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遷移的型別(按是否跨越國界):國際遷移、國內遷移

遷移原因 特 點 遷移路線

二戰前 1.殖民主義擴張和資本主義發展

2.地理大發現和新航線開闢 1.從舊大陸到新大陸

2.從已知開發國家到未開發地區 1. 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

3.東亞、南亞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戰後 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 1.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

2.定居移民減少,流動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亞、南歐、非洲人到西亞打工

3.南歐、非洲人到西歐

人口遷移對遷入地和遷出地的影響

對人口遷出地:減少遷出地人口密度、緩解人口對環境的壓力

有人才、勞動力的流失

對人口遷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於經濟發展

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對環境的壓力增加

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自然:氣候,土壤,水源,地形,資源

經濟:發展水平,交通通訊發展

政治:政策。戰爭,政治中心變更,

社會:教育。家庭婚姻。宗教

遷移原因 特點 遷移方向

20世紀80年代中期前 1.計劃經濟體制

2.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 1.國家從東部城市抽調各種人員支援西部、內地和邊疆地區的建設

2.大量農村人口從東部人口稠密區遷往西北和東北

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 改革開放政策 自發遷移 1. 內地到沿海

2. 山區到平原

3. 貧困地區到發達地區、「民工潮」

第二章 城市與環境

第一節 城市空間結構

城市區位因素

自然:地形 平原,高原,山谷

氣候:中低緯(溫度)。沿海(降水)

河流,供水,運輸,軍事

人文:礦產。交通。旅遊。政治。宗教。科技。

城市等級越大,數目越少,服務範圍越大,服務種類越多,級別越高。

第二節城市化過程與特點

城市化的標誌: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逐漸轉移。城市用地規模擴大

發達國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開始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發展中國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發展快,

城市化的一般規律:城市化——郊區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第三章 區域產業活動

第一節 產業活動的區位條件和區域聯絡

生產協作聯絡:工序—協作(布)工業聚集

部件—生產(車)工業分散

商貿聯絡:區域**。國際**

第二節 農業區位因素與農業地域型別

農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氣候:熱量,光照,降水量。

地形、土壤,河流

科技:勞動力,科技裝備,生產技術,種植方式,耕作制度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

種植水稻區位條件: ①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②地形:平原地區,地勢低平

③人口: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④科技特點: ①小農經營,人均耕地少。

②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

③機械化和科技水平較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第三節工業區因素與工業地域聯絡

原料指向型工業 製糖業、水產品加工業、水果加工業 所需工業原料豐富的地區

市場指向型工業 瓶裝飲料業、傢俱製造業、印刷工業 接近產品消費市場的地區

動力指向型工業 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化學工業 能源**充足的地區

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 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工業 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區

技術指向型工業 積體電路、航天、航空、精密儀表 高等教育和科技發達的地區。

工業佈局:1.遠離河流上游2.分佈在盛行風下風向3.盛行風垂直郊外4.最小風頻上風向

工業聯絡(1)投入——產出(工序)(2)輕,薄,短,小(部件)

第四節 交通運輸佈局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運輸方式 優點 缺點

鐵路運輸 當代最重要的運輸方式之一。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受自然因素影響小,連續性好 修築鐵路造價高,消耗金屬材料多,佔地面積廣,短途運輸成本高

公路運輸 發展最快、應用最廣、地位日趨重要的運輸方式。機動靈活,週轉速度快,裝卸方便,對各種自然條件適應性強 運量小,耗能多,成本高,運費較貴

水路運輸 歷史最悠久的運輸方式,運量大,投資少,成本低 速度慢,靈活性和連續性差,受航道水文狀況和氣象等自然影響大

航空運輸 速度快,運輸效率高,是最快捷的現代化運輸方式

運量小,能耗大,運費高,且裝置投資大,技術要求嚴格。

第四章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第一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環境問題

環境汙染問題 大氣汙染、水汙染、土壤汙染、生物汙染

由環境汙染演化而來的問題 酸雨,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

生態破壞問題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物種的減少資源的枯竭、

自然資源衰竭問題 森林,草原,礦產等資源的減少和破壞

部分資源短缺趨於枯竭,人均資源擁有量減少

生態破壞,生物多樣性受損

環境汙染,人類生存環境質量下降

第二節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

古代 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定勝天→天人合一

現代 地理環境決定論→可能論→適應生態和和諧論→可持續發展論(20世紀80s)

第三節、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

可持續發展: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發展的觀念,公平的觀念,環境的觀念,權利的觀念

第四節協調人地關係的主要途徑

1. 控制人口規模

2. 轉變發展模式

3. 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 協調人地關係,從我做起

2樓:慈聽貴永福

如果你是選修地理的,把天體運動,區域地理,自然地理這三個好好學好;如果是必修的,為應付會考,好好把天體運動,水迴圈,洋流那幾章學好就行了,會考嘛,簡單的很!

地理必修三知識點。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扭擺的青春 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1.1區域的基本含義1 區域的概念 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2 區域的基本特徵 特徵 區域具有一定的界線。區域內部表現為明顯的相似性和連續性,區域之間具有顯著的差異性。區域具有一定的優...

尋求高中地理知識點,高中會考地理知識點彙總

高一地理的知識點具體的總結 第一單元 宇宙環境 一 考試內容分析 高中會考地理知識點彙總 初中地理的學習技巧,你都知道多少?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需要有專業的方式,認真瞭解,瞭解所學的知識,明確各部分的知識點及其相互關係之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的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的初中地理成績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

歷史必修二重點知識點梳理圖,高中歷史必修二每課知識點框架圖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 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這個怎麼給啊 自己對著課本列一個不就成了 還有助於記憶基礎知識。自己列 比看別人給的效果好 高中歷史必修二每課知識點框架圖 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王 的出現 早期國家 的產生 帝 的傳說 中國 早期 夏的政治 家天下 世襲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