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月亮的詩句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寫月亮的詩句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2021-03-24 04:51:30 字數 5724 閱讀 2649

1樓:百度使用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

2樓:稽芸湛香梅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

這首詩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

「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

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

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

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

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盪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

「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

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1]另一種釋意是插茱萸是一種祭祀活動,每年的驚蟄,穀雨時候在中國大陸各個村莊氏族內舉行,達到祈禱今年風調雨順,祭奠上蒼的作用。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

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藥。整個祭祀活動的主角由村裡抽籤決定,但是僅限男性。被抽選出來的男子要進入一個麻布袋子裡,固定成orz狀,這被稱為茱萸囊。

村裡其他人拿上採下的茱萸,在族長的帶領下插在z字後端,以達到祈禱作用。古人有詩讚道:「遍插茱萸少一人。

」......

詩人常借月亮表達心中的情感請寫出下面古詩中描繪月亮的詩句

3樓:破碎的沙漏的愛

1、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譯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輪明月,此時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長,整夜裡不眠而把親人懷想。熄滅蠟燭憐愛這滿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涼。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給你,只望能夠與你相見在夢鄉。

2、月夜憶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譯文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

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3、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懸掛著半輪秋月。流動的平羌江上,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戀戀不捨去向渝州。

4、霜月

唐代:李商隱

初聞徵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

譯文剛開始聽到遠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鳴叫聲,蟬鳴就已經銷聲匿跡了,我登上百尺高樓,極目遠眺,水天連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爭豔鬥俏,比一比冰清玉潔的美好姿容。

5、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譯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園旁邊。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頭水館前。向著西北怎麼才能看到故鄉在**,向著東南方向看見月亮又圓了好幾次。

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4樓:匿名使用者

《峨眉山月歌》

唐代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註釋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

⑵半輪秋:半圓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

這首詩是詩人出蜀途中,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園之月,此詩意境明朗,語言淺近,音韻流暢。全詩意境清朗優美,風致自然天成。江行見月,如見故人。

然明月畢竟不是故人,於是只能「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見下渝州」依依惜別的無限情思。

5樓:糖侗密

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高潮,高潮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巔峰好多夢好,真嗨。

關於月亮抒發感情的詩句

6樓:傾跡雲端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李白.

表達詩人思鄉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月下有懷》)等,都道出了詩人幾分惆悵或者思鄉之情.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歌頭》蘇軾這首詞通過對明月的讚美與嚮往,表現出詩人積極樂觀的情緒,抒寫了內心的美好情懷.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裡.——《把酒問月》李白表達詩人曠達博大的胸襟和飄逸瀟灑的性格.

7樓:匿名使用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用月亮來表達詩人的感情,一首與月亮有關的詩。 20

8樓:匿名使用者

1、《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月下獨酌》【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9樓:平凡範兒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10樓:匿名使用者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月亮的詩句並指出借月亮抒發了作者什麼感情

11樓:魔仙堡小仙女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2、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3、獨處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白居易)4、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5、夜月一簾幽夢,春風十里柔情。(秦觀)

12樓:匿名使用者

抒發了作者對月亮的喜愛和讚美的情感

13樓:匿名使用者

床前明月光,我是郭德綱

14樓:匿名使用者

借月亮抒發作者內心淒涼的場景

請提供一些描寫月亮的古詩文和表現了什麼情感

15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古代詩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麼樣的感情?思鄉之情.

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觀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總是白的,但今夜更白,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唐人張 九齡《望月懷遠》)、「欲問吳江別來意,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

1.唐代邊塞詩大多與明月有關,明月蘊涵著邊塞詩人的悲愁特質.如: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的悲愴鬱 憤;「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的悲亢幽怨;「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王昌齡《從軍行》)的 悲涼悽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的悲壯雄渾.以上詩句中,月都是作為一種語言形象出現的,起著渲染環境、 突出抒情的作用,同時也實現了邊塞這個空間概念由地理位置向心靈感悟的轉換,從而使讀者在深層的感知維度上產生共鳴.2.

月有陰晴圓缺,月攜帶著人類情感的基因,因而月蘊涵情感無奈的特質.如謝莊「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月賦》)的祈禱和祝福;張九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的希冀和渴盼.深摯纏綿欲見難能的無奈情感,只能化作「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蘇軾《水調頭》)的悽美獨白,飄遊在年年歲歲亙古如斯的皎潔蒼穹.

當然時間也會沖淡和泯滅愛情的甘甜和香醇,倍增淒涼的無奈和憂傷.「同來望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趙暇《江樓感舊》),曾經花前月下的娉婷倩影,伴隨歲月蹉跎而今不知零落何處,只留下絲縷痠痛洶湧在愛情失落的天際.3.

月光的騰跌在生命的時空中輪迴,因而月光蘊涵時空的永恆特質.如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們在詞人眼裡,昔日的歡娛和,只能在花開花謝、月圓月缺的交替與迴圈的現實處境中進行此生無奈的追憶和懺悔.另外,李白從「青天有月來幾時?

我今停杯一問之」的朦朧醉意中追問「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的人生哲理,從而生髮了「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從而把時間對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時間面前的無奈這一永恆的自然規律宣洩得淋漓盡致.參考資料:古代詩意象鑑賞備考大全(2)

寫月亮的詩句,描寫月亮的詩句

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 3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4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7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 8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

表達心痛的詩句有哪些表達月亮的詩句有哪些

1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釋義 淚眼汪汪問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語,紛亂的,零零落落一點一點飛到鞦韆外。2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釋義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兩句,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了。其實,這一句含有兩個意思 花自飄零 是說她...

關於月亮的詩句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寫遠客思鄉之情。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水調歌頭 蘇軾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