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滿族人如何看待中國漢服呢?比旗袍和馬褂都好看多了

2021-03-23 11:28:49 字數 6824 閱讀 1942

1樓:匿名使用者

漢服確實比亞洲所有民族服裝都要好看!旗袍馬卦都自嘆不如!漢族的漢服體面大方、飄逸、華麗!看到穿著漢服的人就羨慕!雖然我是滿族,卻熱愛漢族文化!

2樓:大漢南遷之人

本人為漢人,支援自己民族服裝

3樓:暮雪↘茹風

喜歡漢服的也有滿族人,喜歡旗袍馬褂的也有漢族人。一樣米養百樣人,沒辦法概括。

4樓:匿名使用者

/水.卜廊廊廊坊子了嗎你的時候的人都沒有

為什麼穿旗袍馬褂的人比穿漢服的多

中國人穿馬褂沒人反對穿漢服一大堆人反對

5樓:大崩哥

樓上那個漢奸,爹來一點一點反駁你,1,漢服也可以用各種材質做成,沒有規定漢服只能用絲綢做!2,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的姓氏都有上古淵源,何況漢服多種多樣,我們的祖先可能沒穿過深衣或者其他莊重的衣服,但我們的祖先在清朝絕對沒穿過上檔次的馬褂!因為清朝漢人都是次等公民!

3,前人做事難免有遺漏,我們就要把被剝下的漢服穿回來,我們還要改良她,讓她成為我們民族的標誌,並以此為紐帶凝聚我們堂堂華夏漢族!

——2023年10月25

6樓:固是一鳳

旗袍,是滿族女人的服裝。

馬褂,是滿族男人的服裝。

誰見過 「漢服」 是什麼樣子呢?是不是古畫上面的樣子呢?

是誰穿了 「漢服」 呢?你是不是 「只把杭州當汴州」 啦?

滿族韃子可不是中國人的祖先,他們是征服者、佔領者、殖民者。就實質來講和日本鬼子沒有什麼兩樣。

7樓:意若青竹

旗袍馬褂這東西是清朝傳下來

的東西,請恕我不能認為是我漢族祖先傳下來的,大部分人對穿漢服不理解是他們還沒瞭解到,畢竟漢服從滿清實行剃髮易服斷絕了將近300年,二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先生根據西式服裝改之為中山裝,漢服文化未得以改正。從此中國著裝普遍西方化。

8樓:不繫腰帶

豈曰民族無衣,曾經國有殤。脫他異人服,著我舊時裝。骨裡藏正氣,心中系炎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忙。悠悠三百年,不知同是漢家郎!男兒當奮進,女兒亦英裝。

同心齊協力,安不復我如漢唐!華夏曾有衣,襟天而帶地!!!

9樓:皇漢必勝

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飾。

10樓:殷明月離

沒有不能穿。只是隔得有點久了,大家接受度低一點。穿出來,走出去,影響身邊的人。

11樓:匿名使用者

1、首先呢,你要知道奇裝異服的基本概念:與社會上一般衣著式樣不同的奇異服裝,不是漢人的服飾,或是滿人的服飾,也不是什麼祖先不祖先的服飾。通常用呢料、棉料的馬褂、旗袍與夾克和連衣裙的接近程度,遠比通用布料的交領的漢服高得多。

2、受周朝的禮樂制影響,歷朝歷代不同階級的服飾,在配色、材質、形制上區別很大。你穿過的所謂的漢服,你祖宗可能真沒穿過。但我敢說你祖宗絕對穿過另一種服飾:

獸皮。卻未見「祖宗穿過我就要穿」的你趨之若鶩。

3、我已經查閱了幾個月的服飾史資料了,明明白白告訴你:就沒有一個資料中有「漢服」兩個字,有的只有五個字:「漢人的服飾」,這是理論。

現實是建國來大陸的郵票、港澳臺的傳統服飾郵票、國慶60週年民族團結柱漢族服飾、各國語言中「中國xx服」中基本就是中山裝、旗袍、唐裝,頂多加個長衫。在陽光下,你所謂的「漢服」越來越接近一個偽概念。

漢服和旗袍馬褂,誰應該代表中國?

12樓:慕浮裳

旗:滿族的意思

漢:漢族的意思

漢族佔全國人口的94%,是主體民族,而且「漢語」就是「中文」。中國有56個民族,如果要找出一個最能代表整個國家的東西,首選自然是佔主體漢服。

13樓:匿名使用者

有個紀錄片叫《國服旗袍》...漢服控還是一如既往的狗嘴吐不出象牙+一廂情願他說是就是。

還有個會議叫做apec,普京、布什穿的都是唐裝,網上**多的是。在春晚、春節上成龍、劉德華穿的也都是唐裝,甚至是旗裝該來的服飾。

有一個手語動作叫做中國,像旗袍那樣由左向右下畫一條「廠字線」。

不管某些人多麼一廂情願,總之中國就是被這兩種衣服代表的。瞎子們說西方人喜歡漢服多過旗袍,這個「西方人」是誰,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好萊塢演員有旗袍照的多了去了,我還見過「以興復華夏為己任(某人神語)」的日本明星穿過旗袍,穿過漢服的一個沒有,謝謝。

看了樓主拿辛亥革命書說漢服我真笑了...**定的:旗袍、長衫是國民禮服;孫中山說的:

想要復興中華先打倒四書五經。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下次上廁所別把智商沖走了...

為什麼旗袍比漢服認可度更高?

14樓:淪陷

十年前,如果有人問中國的民族服飾是什麼,那麼會有大多數的人會認為是中山裝和旗袍。如果再問中國古代人都穿什麼衣服,那很多人都會說古代人穿著長袍馬褂,留著辮子。顯然以上的看法或者觀點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是片面的。

只能反映一定歷史時期中國人的裝束,然而中國卻有五千年的歷史。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和影視劇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思到中國古代不僅僅有旗袍馬褂,相反旗袍馬褂只是存在與清朝和**,甚至現在還有很多人再穿旗袍。在整個**時期都是女性的主要禮服,隨著改革開放,旗袍又成了中國女性的代表性的禮服。

但是在滿清入關之前中國人的衣服以前被稱為什麼?歷朝歷代的史書中並沒有明確說明,只成為中華衣冠,或者直接用衣冠一詞表示。然而最近幾年,隨著漢文化熱的上升,為了明確區分漢族衣冠與旗袍馬褂,我們稱古代漢人穿的衣服為「漢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漢服才是中國人的民族服飾,這幾年出現了很多漢服日常黨,穿著漂亮,樸實,方便的漢服工作學習生活。

走在街上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回頭率,但是卻在現在人們的思想中並不是太接納,甚至發生過吧漢服認成日本和服或者韓國服飾的烏龍事件,國內出現反日遊行時有些喜歡漢服的日常黨也不敢穿漢服出門。雖稱烏龍,但是卻讓很多有著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人深感憤怒。但是如果穿著旗袍出門卻跟穿著時裝一樣,人們並不覺得奇怪。

這讓我們不禁在想這是為什麼?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漢服概念出現在人們思想中的時間很短,很多人不能很快的接受。雖然漢服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是卻已經斷代很多年,很多人已經從來沒有聽說過。同時,對一些老年人或者中年人來說,他們認為漢服只不過是年輕人的玩具,年輕人喜歡完全因為好看,而不瞭解其歷史和文化內涵。

第二,和服與漢服很像,很多人以為穿了和服,認為是漢奸,是哈日哈韓,崇洋媚外。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國曆來強盛,中國文化影響周邊國家上千年,尤其是離中原比較近的韓國,朝鮮,日本。同樣,很多中國古代的風俗依然保留在這幾個國家。

他們的服飾文化也受中國影響,跟漢服的風格以及理念很相近,都提現這東方文化的韻味。

第三,穿漢服完全是作秀,為了賺回頭率,畢竟在日常生活中,漢服略顯拖拉,不適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但是穿漢服是否有作秀的嫌疑完全無法證明,誰能證明穿旗袍不是賺眼球。雖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漢服已經不能適應,但是懂得漢服的人都知道,有些漢服依然能以其方便,簡單應用於現代生活,例如?

褐,圓領袍。

對於旗袍來說,真正成型不過一百年,但是卻是近現代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在國家的禮儀場合屢次出現,並且以其華麗,修身展現了中國女性的美,成為眾多女性喜愛的禮服。但是,至於漢服能否成為中國女性的代表性服飾,能否成為中國的代表性服飾,也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許只能等著時間去驗證了。

漢服與旗袍,哪個更能代表中國

15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都可以代表中國。但如果說「更能代表」的話,還是漢服。

漢服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服裝,從先秦到明朝,中國人穿了兩千多年。現在的韓服、和服等,都是從漢服演變來的。

旗袍**於滿族的旗裝,是中國清朝才開始普遍穿著的。雖然旗裝男女都有,但作為與現代樣式基本相同的旗袍,是清末到**時期才出現的,且僅限於**。**則是長袍馬褂了,比較難看。

兩種服裝的風格不同,各有優缺點,各具特色,不過漢服應該更能代表中國,而且男女都能穿著。

為什麼中國人不穿漢服?

16樓:隨朵六飛雙

漢服本來一直是漢民族一脈相呈的服裝,但在300多年前清軍大局入侵,佔領了漢人的土地,並對任何抵抗瘋狂**,奪的政權後,為了鞏固統治,頒佈了民族的壓迫政『』策——"剃髮易服令",禁止漢人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叫「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於是乎,漢服就在一片血腥中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

說起來可真是可惜,就因為統治者的任性,使漢族成了中國唯一沒有民族服飾的民族。

現在各種儀式,漢族人大都穿旗袍,其實漢服才是我們的民族服裝…………

17樓:匿名使用者

漢人不穿漢服主要是因為滿清的剃髮易服政策漢服不

是指漢代的衣服 就像漢人不是指漢代的人一樣 漢服是漢族的民族服裝 胡服騎射只是軍事上的 目的是保護華夏百姓樓上那個辮子的例子也是錯了 漢人留辮子也是因為滿清 留辮子根本就是錯的阿拉伯人穿長袍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也就剩漢族沒有民族服飾了其實有很多人都想穿 只是在意別人的目光 比如上次成都有人穿漢服 結果別當成和服 硬是被逼脫下燒掉

18樓:小崇明王

漢服是漢朝皇帝來劉邦開創的自,但劉邦的孫子劉阿知的後代與日本皇室成親,劉阿知成為日本八大貴族的開創者。

漢服也已經成了和服。

當然中國人就沒必要再穿漢服(即和服)。

穿漢服就是漢奸。

中國漢族的民族服飾是唐裝。中國的國服是中山服

19樓:中繫友好大使

很多人都忘記了曾經的漢服文化,因為清朝的統治。種種原因淡忘了自己的漢服文化,說起來我也喜歡漢服。

20樓:匿名使用者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

21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漢服穿上猶如仙女下凡 很漂亮 現在大街上有看到一些人穿漢服走來走去 但不是很多

22樓:赧杏富察綺玉

旗袍明顯是滿族人的服裝!樓上的不好!因為漢服穿起來太麻煩,不適合現代人的需要!

2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服裝愛好。也就不能都穿漢服。

24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中國人不都是漢族,當然不能都穿漢服;其次,現在已經不是漢代,所以不再穿漢服,就像現在不是清朝,男人不再梳辮子一樣;再次,即便在漢代,也不都穿那樣的「漢服」。比如自從趙武靈王下令胡服騎射以後,河北一帶就開始穿更加靈巧的上衣褲子了。第四,漢服是好看,我也喜歡,但在現代不可能大家都穿,因為現在的價值觀多元化,你喜歡這個,他喜歡那個,無法實現統一。

比如,我們現在穿的很多衣服,如西裝、牛仔等其實是來自西方的,但我們很喜歡穿,而且很少再認為這不是中國人的衣服了。

25樓:匿名使用者

時代變了呀眼光不一樣了

26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不出人的身材美,穿戴不方便,設計歧視女性,被歷史淘汰。

漢服和唐裝的區別?它們之間到底什麼關係?

27樓:匿名使用者

漢服和唐裝的區別:

1、兩者包含的範圍不同。漢服的範圍比唐裝大。

2、兩者的歷史不同,漢服的歷史要比唐裝悠久。

3、概念不同。漢服是漢民族穿的衣服,包括先秦漢服、秦漢漢服、魏晉南北朝漢服、隋唐五代漢服、宋明漢服和當代漢服。唐裝屬於漢服的一種,指唐朝風格的漢服。

漢服和唐裝的關係:

唐裝一定是漢服,漢服卻不一定是唐裝。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

漢服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繡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唐裝分為兩種:唐制漢服和滿式唐裝。

唐裝是中國的一種服飾,指唐制漢服,為漢族服飾系統中一種款式,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無扣或佈扣。代表有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等。

唐裝(滿式服裝),是根據馬褂為雛形,加入立領和西式立體裁剪所設計的服飾。

擴充套件資料:

關於漢服的記載數量繁多,僅列出部分:

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簡牘:「簡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漢服』。」

《漢書》:「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

《蠻書》:「裳人,本漢人也。部落在鐵橋北,不知遷徙年月。初襲漢服,後稍參諸戎風俗,迄今但朝霞纏頭,其餘無異。」

《新唐書》:「漢裳蠻,本漢人部種,在鐵橋。惟以朝霞纏頭,餘尚同漢服。」

《遼史》:「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后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漢服,黃帝始制冕冠章服,後王以祀以祭以享。

會同中,太后、北面臣僚國服;皇帝、南面臣僚漢服。乾亨以後,在禮雖北面三品以上亦用漢服;重熙以後,大禮並漢服矣。」

《東京夢華錄》:「諸國使人,大遼大使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

《清稗類鈔》:「金天命己酉,太宗禁民漢服,令俱禿髮。」

漢服基本結構:

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前襟無衽即為直領對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衽,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前襟後裾的中縫稱為裻,即督脈、任脈,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裾的長度分為腰中,膝上,足上。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 、裋 、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

現在滿族人的名字是和漢人一樣還是有姓愛新覺羅什麼的

部分依然保留了滿族姓氏,有的已經選擇漢姓 以愛新覺羅這個姓為例,後來也有了簡化,有的改為 肇 有的為 羅 等等。愛新覺羅氏後裔在全國分佈廣泛,其生活狀態多種多樣,對待 愛新覺羅 姓氏的態度也各不相同,但有些依然保留了愛新覺羅姓氏 以下列舉一些愛新覺羅氏現代名人 愛新覺羅 溥傑 1907年4月16日 ...

你如何看待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制度

只要存在就有相應的價值,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的 現在的教育制度或許不適合某些人或大部分人,但它可能是現在最適合中國的發展制度.畢竟是這種制度讓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需要幾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太老套了,學生都整天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作業多,學習壓力大,為了升學而學習,為了進入名牌大學而學習。走上...

如何看待現在私塾的迴歸,你是如何看待中國古代私塾的?談談你的認識?

分析私塾教育的迴歸,並痛批私塾教育的迴歸是倒退,是不合時宜的。對於結論我頗有同感。私塾教育不可能完全迴歸,但時間本身卻反映了社會上的部分家長和教育人士對現有教育方式的徹底失望。私塾教育,讀史誦經至少樹立了百姓最為淳樸的道德觀念和為人處事的規範和常識,這是現有教育體系最讓人失望的部分。無法樹立相對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