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佛思想對古琴文化有何影響,儒道佛 文化對中國文學有什麼影響

2021-03-19 13:44:00 字數 4675 閱讀 2752

1樓:匿名使用者

是寫**用嗎,以下資料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琴美學中的儒道佛思想 古琴是我國最具代表意義的傳統樂器,已經有了至少三千年的歷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古琴不僅有眾多的作品傳世,更有豐富的琴**獻留存。從先秦時的《詩經》、《左傳》到明清時的《溪山琴況》、《琴學粹言》,它們勾勒出了傳統古琴美學思想的發展脈絡。

縱覽這些文獻,可發現古琴美學思想與儒、道、佛思想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先秦時儒、道就各有古琴美學命題提出,魏晉後佛家思想也開始逐漸滲入到古琴領域。此後,儒、道、佛三家思想均對傳統古琴美學思想的發展產生影響,並各有諸多美學命題提出,其中「琴者,禁也」、「琴者,心也」、「攻琴如參禪」等命題更為重要,分別集中體現了儒、道、佛的古琴美學思想。

儒家「琴者,禁也」,是傳統古琴美學思想中最重要的命題。古琴言禁始自漢《新論

2樓:匿名使用者

影響很大 儒家孔子就彈琴 他蒐集了很多的詩詞 還編成曲子 比如幽蘭操很多 不是王菲的哪個佛教 像菩庵咒 寒山蹤僧 這些名曲 說明佛教對古琴 古琴曲影響是很大的道教 我聽過道士彈琴 彈的非常的慢 很平淡 就說秋風詞他彈1多分鐘 道教很有名的琴家張孔山 對古琴影響很大的

古琴的文化內涵

3樓:匿名使用者

細述古琴的

文化內涵之一在凡事講求迅捷便利的今日社會,面臨在文化層面的衝擊與日俱增;當人們期待能放慢腳步,尋求身心各面的調和,怡情養性、休養生息……似乎越來越成為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工商社會的繁忙與競爭壓力中,許多人迷失了自我,忘記曾經擁有的文化傳承,更不清楚將如何面對未來。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瑰寶,並賦予人們許多處世的哲學與智慧。

逐漸被人遺忘的「古琴」就具有這樣的功用。它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修身養性的必修之樂器。

嵇康在《琴賦》中說:「眾器之中,琴德最優」;所謂「士無故不撤琴瑟」(《禮記·曲禮下》),「君子之近琴瑟以儀節也,非以慆心也」(《左傳·昭公元年》) ,可見「琴」在文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的文人撫琴,目地不僅僅是單純將**呈現出來而已,其中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生命觀與道德觀。

一個人若心中有所思,撫琴時,從其琴聲與撫琴的姿勢,就能被瞭解。聽一個人彈琴,如同在讀一個人的心,琴彷佛像一面鏡子,將人內心世界映照出來,藉著琴音的傳達、文人撫琴的姿態與神韻,能瞭解這個人的性情、喜好。許多古籍中提到「琴德」、樂教、撫琴能修身養性等概念,因為文人藉由撫琴可以瞭解自己的情緒起伏,進而瞭解自己的優缺點;進一步從外在撫琴時姿勢的改正,以合乎撫琴時的要求,影響內在心理的調整,久而久之便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琴聲淳厚淡泊,能使人的心靈平和安靜,全身舒暢。所以說一個人養身不如養心,聽琴不如親自學琴,自己親身體會、感受在琴中的各種影響力,那種心靈深處的喜悅與滿足感是隻能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細述古琴的文化內涵之二中國五千年來,承繼儒、道兩家的思想,形成極具特色的歷史、生活與文化內涵。

中國的「古琴」目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本文將以「古琴」為例,說明在久遠文化的傳承中,「古琴」所具備的深遠內涵,藉以明瞭其中蘊含的修身養性之道,並從中體會「清、微、澹、遠」的意境,及面對生命的智慧。 談到古琴,往往相映引出對於「琴德」與「琴道」之**。

中國的「古琴」除了演奏外,更具備修身養性、教化天下、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等意義。本文試以古琴的「琴德」來**一個社會應具備的文化內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老一輩的人總是告訴下一代:

要積德行善!究竟「德」是什麼?這是個很嚴肅的課題。

在儒家思想的傳承中,中國人從家庭倫理開始,將「德」溶進修身養性、待人接物等相關事物之中;也從中教導晚輩重視禮節。儒家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告訴人修身的方法。

除了儒家之外,道家與佛家的思想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細述古琴的文化內涵之三在各種樂器中,古琴特別引起我的注意,因為古琴強調「琴德」,而且在學琴前有一些規矩,這些道理與儒、釋、道三家的教導互相呼應,非常值得**介紹。 蔡邕的《琴操》記載:

「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宋史·樂志》:「伏羲作琴有五絃,神農氏為琴七絃。

」桓譚的《新論·琴道》文曰:「琴神農造也,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神農作琴。

昔神農氏繼伏羲而王天下,上觀法於天,下取法於地,於是始削桐為琴,練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神農氏為琴七絃,足以通萬物而考理亂也。」因此伏羲氏 、神農氏 作琴,周公制禮作樂,古代的聖王以「德」教化人民,順應天道與人心。

古代治國者把樂作為獎勵臣下的手段,通過不同形式的**歌舞,可以看出其治民的功績,說明古人十分重視樂的教育作用。在《樂記·樂施篇》中記載:「昔者舜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風》。

夔始制樂,以賞諸侯。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時熟,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

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諡知其行也。」此外,在《史記·樂書》中有一段話:「凡音由於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

故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與之以殃,其自然者也。故舜彈五絃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驩心,故天下治也。

」 細述古琴的文化內涵之四在《史記·田敬仲完世家》中也有相關的記載,騶忌以琴見齊威王,受到了齊威王的重用,騶忌獲得「三月受相印,一年封於下邳」的禮遇。騶忌面見齊威王時,以四時、政令作為比喻,陳明治國之道都在古琴以德教化的思想中。 《史記》這一段寫到「……故曰琴音調而天下治,夫治國家而弭人民者,無若乎五音。

」 由此可知:騶忌藉古琴比喻在上位者,必須以「德」教化人民的思想,從個人的修身養性,推及到治理天下國家的方法。 《禮記·樂本篇》中有一段話,闡明實現「王道」的重要措施必須以禮樂教化為主,輔之以刑法、政令。

「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禮記·樂記》中談到:

「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者;」德是人的天性,樂是德之光華。這樣,就把**與道德品行等溝通起來了。 桓譚《新論·琴道》:

「琴七絲足以通萬物而考至亂也。八音之中惟弦為最,而琴為之首。琴之言禁也,君子守以自禁也。

大聲不振華而流漫,細聲不湮滅而不聞。八音廣博,琴德最優。」 〔明〕蔣克謙《琴書大全》記載劉向所說的:

「凡鼓琴有七例:一曰:明道德,二曰感鬼神,三曰美風俗,四曰明心察,五約制聲調,六曰流文雅,七曰善傳授。

」 細述古琴的文化內涵之五在《紅樓夢》中林黛玉描述彈琴的環境與內心的準備之配合,有一段話:「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養性情,抑其淫蕩,去其奢侈。

若要撫琴,必擇靜室高齋,或在層樓上頭,或在林石裡面,或是山巔上,或是水崖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時候,風清月朗,焚香靜坐,心不外想,氣血和平,才能與神合靈,與道合妙。所以古人說:

知音難遇。若無知音,寧可獨對著那清風明月,蒼松怪石,野猿老鶴,撫弄一番,以寄興趣,方為不負了這琴。還有一層,又要指法好、取音好。

若必要撫琴,先須衣冠整齊,或鶴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儀表,那才能稱聖人之器。然後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將身就在榻邊,把琴放在桌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兒,對著自己的當心,兩手方從容抬起,這才身心俱正。還要知道輕重疾徐,卷舒自若,體態尊重方好。

」操琴的理想環境,藉由外在超塵脫俗的氣氛,焚香、靜心、淨身、淨手,並且把自己的心全然安定下來,非常悠閒且有自信,泰然自若,與天地間調和,不疾不徐,全身的精氣神是調和的,和宇宙中的太和之氣相通。操琴的姿勢有些類似靜坐的姿態,全神貫注,眼觀鼻、鼻觀心、心下丹田,氣息調勻,端坐於琴的第五徽位前,手放在弦上,將自己內心的心絃與古琴的琴絃相融合;操琴者的氣息、性情、思慮、想傳達的琴趣與意念…,透過手在琴絃與琴身的接觸與駐留,隨著樂句的起伏與意境,在虛實間展現出超凡脫俗的意境,求得弦外之音,趣外之趣,體會心靈與琴絃契合的妙趣,親手操縵能更深切體會琴樂的樂趣。由此可知古人修身養性之道,合乎天地自然的「道」,同宇宙萬物生成之理,在「琴、棋、書、畫」中所能呈現的意境,若細細品察、學習,將能深刻體察,得知精髓。

儒道佛 文化對中國文學有什麼影響

儒、道、佛哲學思想對學習生活有什麼影響

4樓:匿名使用者

神既bai道,道法自然,如來。通du俗點說讓zhi

你更加淡定,生老病死看的dao更透徹,名專利權位等於過眼雲煙屬,做到這些難如登天,需要修行。導人向善為國家社會眾生行大義大愛,一切都需要知識,好好學習,做個父母官好官等於是修行的另一種最高境界。

5樓:夏霂莯

它會整個影響你的身心,讓你對整個社會以至於整個世界的看法和感官完全與之前的你不同。

6樓:快樂科學大師

呵呵,用處可大啦復

!至制少淫慾可以大大減弱了,呵呵!

所以,宋朝很多思想家(如程頤、朱熹等人)就提出要「強天理、滅人慾」!

他們的意思是,如果人人都愛上了儒、道、佛的哲學思想,像淫亂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概率就會大大地減少了。呵呵!而至於其他方面的好處就更不用說了

7樓:

1、儒是一種由內而外的修養。理解和習

得儒家的仁義之道,做人做事就有了一條準繩。

2、道比之

專儒更重視個屬人的修養,生活上講究的就少了。

3、佛也許比道更加出世。

其實,不論學儒、道、佛任何一門學問,只要學得正,對學習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可以更加了解自已、懂得別人、善學善問、明辨是非......

8樓:匿名使用者

所以老式的,你到

看來你知道太少的歷史

現代歷史知道得太少不唯書

什麼是古琴文化

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道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已經融為一體了!嚴格的說,中華民族的文化是儒釋道合一的文化,古人有云,紅花白藕青荷葉,三教原本是一家 就是這個意思。根據南懷瑾老師的闡述,共同形成了類似於金字塔的文化結構 1 儒家文化是塔基,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內容,核心思想是 格物 致知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化用到生活當中,就是聽幾乎所有父...

孔孟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由孔了開創的儒安學派,以 仁 為學說核心,以中庸辯證為思想方法,重血親人倫,重現世事功,重實踐理性,重道德修養。守舊而又維新,復古而又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在正在消逝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封建大一統宗法社會之間架起了橋樑...

花木蘭這部電影對中國文化的傳播有什麼影響

華花木蘭這部電影對中國文化起到的作用我想應該從這幾個方面說 第一點影響,讓中國傳統的文化走向全世界,我們都知道 花木蘭 這個電影的故事是以我們古代真正的人物背景流傳下來的,其中蘊含著屬於我們中國特有的文化人文特色,花木蘭 在全球的上映,會是我們國人向世界介紹我們傳統文化,傳統風格習俗以及傳統中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