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句詩蘊含了什麼哲理

2021-03-13 17:18:06 字數 1809 閱讀 4079

1樓:吊打你需要理由

詩人深深懂得古來悲秋的實質是志士失志,對現實失望,對前途悲觀,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蕭條,感到寂寥,死氣沉沉。詩人同情他們的遭遇和處境,但不同意他們的悲觀失望的情感。他針對這種寂寥之感,偏說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要好,強調秋天並不死氣沉沉,而是很有生氣。

他指引人們看那振翅高舉的鶴,在秋日晴空中,排雲直上,矯健凌厲,奮發有為,大展鴻圖。顯然,這隻鶴是獨特的、孤單的。但正是這隻鶴的頑強奮鬥,衝破了秋天的肅殺氛圍,為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們精神為之抖擻。

這隻鶴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奮鬥精神的體現。所以詩人說,「便引詩情到碧霄」。「詩言志」,「詩情」即志氣。

人果真有志氣,便有奮鬥精神,便不會感到寂寥。這就是第一首詩的主題思想。

作者劉禹錫介紹:

劉禹錫,其祖先為漢景帝賈夫人之子劉勝,七代祖劉亮,事北朝為冀州刺史散騎常侍,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父劉緒因避安史之亂,舉  劉禹錫肖像 族東遷,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其父、祖均為小官僚,父劉緒曾在江南為官,劉禹錫並在那裡度過了青少年時期。

他很小就開始學習儒家經典和吟詩作賦,既聰明又勤奮,在做詩方面,曾得當時著名詩僧皎然、靈澈的薰陶指點。 貞元六年(790年)十九歲前後,劉禹錫遊學長安,在士林中獲得很高聲譽。

貞元九年(793年),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同年登博學鴻詞科。兩年後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不久丁憂居家。貞元十六年(800年),杜佑以淮南節度使兼任徐泗濠節度,闢劉禹錫為掌書記。

後隨杜佑回揚州,居幕期間代杜佑撰表狀甚多。  貞元十八年(802年),調任京兆府渭南縣主簿,不久遷監察御史。當時,韓愈、柳宗元均在御史臺任職,三人結為好友,過從甚密。

2樓:少苒鄺婷秀

春朝即春天,抒發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句詩句蘊含了什麼哲理? 5

3樓:孛旋

人家都說秋天本是悲寂之時,我卻感覺秋天勝過春日

4樓:佳人醉月

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既要客觀,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侷限,才能真正看清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

5樓:熊戰天地

從絕境中看到希望,從失敗中看到成功,比較勵志的一首詩。

6樓:匿名使用者

春朝即春天,抒發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之情

7樓:瘋貓咖啡

讚揚秋,說秋天並不像古人所說的那樣秋天是蕭條,空寂,冷清,傷感的,而是讚揚秋天的美好

8樓:吾乃大帥哥也

寫出了作者對秋的喜愛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體現什麼哲理

9樓:岸裡何以顧

「詩言志」。這首詩是作者第一次被貶

郎州(今湖南常德)時寫的,但他雖被貶謫,卻不悲觀消沉,在這首詩中,詩人通過歌頌秋天的壯美,表達了他的樂觀情緒和昂揚奮發的進取精神。這首詩的可貴,在於詩人對秋的感受與眾不同,一反歷來他人悲秋的情調,以奔放的熱情、生動的畫面,熱情讚美秋日風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揚奮發的勵志之歌。

觀察事物的立足點,就會得到不同的結論,既要客觀,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侷限,才能真正看清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表明了詩人怎樣的觀點?

10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首詩是詩豪劉禹錫寫的。表達了昂揚豁達的人生觀。

杜甫登高悲秋在結構上有何作用,杜甫 登高 悲秋二字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悲秋 是從時令上烘托前詩悲哀之重,秋 字是在前兩聯寫足秋意後,順勢帶出,並應合著 登高 的節候。用秋天的悲涼來引伸出憂國傷時的情操。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

山喃秋悲什麼意思

馬頔的 南山南 歌詞 你在南方的豔陽裡,大雪紛飛 我在北方的寒夜裡,四季如春 如果天黑之前來得及,我要忘了你的眼睛 窮極一生,做不完一場夢 他不再和誰談論相逢的孤島 因為心裡早已荒無人煙 他的心裡再裝不下一個家 做一個只對自己說謊的啞巴 他說你任何為人稱道的美麗 不及他第一次遇見你 時光苟延殘喘無可...

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是頌秋還是悲秋,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是頌秋還是悲秋

郁達夫的 故都的秋 用飽蘸情愫的柔毫,描畫出一幅神韻清絕 典雅質樸 極具個性的北國秋色圖。一切景語皆情語。郁達夫筆下故都之秋的獨特色彩 音響 風姿 無一不是作者豐富細膩 富有個人特質的情感世界的折射。具體表現在以下列四個方面 一 獨特的故都情結 開篇,作者就述說 不遠千里 上北平,只是 想飽嘗一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