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習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2021-03-08 08:15:25 字數 6578 閱讀 7552

1樓:愛濤

習:古義:複習,

今義:學習

。【出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翻譯】

譯文:孔子說:"學習過知識後就去實踐它,使它變為習慣,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拓展】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見解:

1)朱熹在《四書集註》中的見解是: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2)部分小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

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

2樓:井冰雙牽藏

習:古義:複習,

今義:學習。

字詞解釋

(1)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2)時習:時,按時。習,實習,溫習。

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按時」。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

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小鳥振翅的意思,繁寫習是上面一個羽毛的「羽」字下面一個白,其意為小鳥振翅日有所進。另外「習」字在說文解字中意為:

數飛也。從羽從白。凡習之屬皆從習。

(3)說:通「悅」,高興,愉悅。

(4)而:順接作用,並且。

(5)亦(yì):同樣、也是。

(6)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出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處:《論語》學而第一

原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

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時習之習的古義和今義

3樓:愛濤

習:古義:複習,

今義:學習。

【出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翻譯】

譯文:孔子說:"學習過知識後就去實踐它,使它變為習慣,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

【拓展】

孔丘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農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編訂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對歷史人物和事件往往寓有褒貶而不直言,這種寫法稱為「春秋筆法」。指藏在心裡不說出來的言論。據有關記載,孔子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南的南辛鎮魯源村);孔子逝世時,享年72歲,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載於語錄體散文集《論語》及先秦和秦漢儲存下的《史記·孔子世家》。

對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字面上的解釋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見解:

1)朱熹在《四書集註》中的見解是:

學而又時時習之,則所學者熟,而中心喜說,其進自不能已矣。

2)部分小學語文教材的解釋是:

學習並時常複習,不是很快樂嗎?

4樓:harder人

習:古義:複習,

今義:學習。

字詞解釋

(1)學:孔子在這裡所講的「學」,主要是指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典籍。

(2)時習:時,按時。習,實習,溫習。

在周秦時代,「時」字用作副詞,意為「按時」。但朱熹在《論語集註》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習」,指演習禮、樂;複習詩、書。

也含有溫習、實習、練習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小鳥振翅的意思,繁寫習是上面一個羽毛的「羽」字下面一個白,其意為小鳥振翅日有所進。另外「習」字在說文解字中意為:

數飛也。從羽從白。凡習之屬皆從習。

(3)說:通「悅」,高興,愉悅。

(4)而:順接作用,並且。

(5)亦(yì):同樣、也是。

(6)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可譯「嗎」。

出處「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出處:《論語》學而第一原文子曰: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

「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

**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於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

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

「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學而時習之的習今義和古義

5樓:匿名使用者

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6樓:匿名使用者

習古義:1.動詞,鳥拍翅膀屢次練飛。

2.動詞,學習、練習,複習。

3.動詞,熟悉,通曉

4.習慣

5.副詞,經常地

今義:1.學過後再溫熟,反覆地學使熟練

2.對某事熟悉

3.習慣,長期重複地做,逐漸養成的不自覺的行為詳細字義〈動〉

7樓:匿名使用者

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按時

今義:時間

解釋下列加點詞的古今義。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 ,今義:

8樓:博卡維亞基

(1)學而時習之

時,古義: 經常,今義: 時間。習,古義: 溫習,今義: 練習。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古義:每天 ,今義: 日子,天。三,古義:虛數,表次多次 ,今義:數字三 。

(3)溫故而知新

故,古義:學過的東西 ,今義:緣故,原因 。

(4)擇其善者而從之

善者,古義: 好的東西,今義:善良的人 。

(5)可以為師矣

可以,古義: 可以把(他),今義 :允許。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傳**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9樓:匿名使用者

1.時常 時間

2.每天 一天天

3已經過去 過去的,

4,優秀的人 善良的人

5 可以憑藉 能夠

學而時習之的時 古義 今義

10樓:輕微的

1、「時」:古義

: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2、「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3、「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

可能、許可。4、「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

相信。5、「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

數詞,三。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時;今義: ? 習,古義:複習;今義 ? )吾

11樓:雙子假灑脫

太陽 數名 原因 善良之心對待一切 依順 那麼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12樓:富浚丁雪瑤

太陽數名

原善良待切

依順憑藉點做師

論語12章中的實詞,虛詞

13樓:半路遇到狗

虛詞:(主要是語氣詞和介詞)

實詞:主要考古今異義和通假字等。我列的比較多,你寫的時候可以省略點。

【實詞】

慍:生氣,發怒。

惑:迷惑,疑惑。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逾:越過,超過。

堪:能忍受。

篤:堅守

?古今異義

1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一定的時間,今義:時間.

「習」:古義:複習,今義:學習.

2. 吾日三省吾身:「日」古義:每日,今義:一日.

「三」古義:泛指多數,虛數 今義:數詞,三.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義:真誠,誠實,今義:相信.

4.溫故而知新:「故」古義:舊的知識,今義:過去的,老的(此古義變今義是意擴大了範圍).

5.擇其善者而從之:「善者」古義:優點,今義:善良的人.

「從」古義:跟從(學習),今義:跟從(此古義變今義也是意擴大了範圍).

6.可以為師矣:「可以」:古義:可以(憑藉)把,今義:可能、許可.

通假字不亦說乎:「說」通「悅」,愉悅,高興.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 通 又.

【虛詞】

【語氣詞:】

乎———相當於「嗎」

矣——相當於「了」

也——有時相當於「了」,有時無義

焉——有時是「了」,有時無義,文中是「在裡面」

【介詞 】 於:

1、在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2、對於(於我如浮雲)

3、給(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而:「而」字的用法有:錶轉接**折)(可是,但是,卻) 表順接:表並列、表承接(順承)、表修飾

如: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表承接)然後

(2)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錶轉折)可是,但是,卻

(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 (表並列) (

4)面山而居 (表修飾)

判斷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慍 (錶轉折)

(2)為人謀而不忠乎(錶轉折)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錶轉折)

(4)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表承接)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表承接)

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錶轉折)

(7)曲肱而枕之(表修飾)

(8)不義而富且貴 (表承接) (

9)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學而時習之時,古義按時今義習,古義複習今義

太陽 數名 原因 善良之心對待一切 依順 那麼就可以憑藉這一點去做老師了 太陽數名 原善良待切 依順憑藉點做師 學而時習之 習 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習 古義 複習,今義 學習 出處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 學而 翻譯 譯文 孔子說 學習過知識後就去實踐它,使它變為習慣,不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嗎?拓...

初的古義和今義,是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初 字 古義 開始時的意思 今義 原來的,原來的情況 出處 兩小兒辯日 是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一篇散文。原文節選 一兒曰 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譯文 一個小孩說 太陽剛出來時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

古義今義是什麼意思,是的古義和今義是什麼

古意是指古代當時的意思,今義是指現代的意思 一個字或詞語在古代和現代的解釋 相委而去 中的 委 的古義,今義分別是什麼意思 出自 陳太丘與友期 中 與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 古義 丟下,捨棄,拋棄 今義 1 任,派,把事交給人辦 委託。委派。委任。委員。委以重任。擴充套件字形意思 有禾,有女。事業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