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比喻句什麼是比喻句?如何正確辨別比喻句?

2021-03-07 18:17:57 字數 5382 閱讀 6820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最近的一次學習指南中,發現學生在判斷比喻和擬人句中出現了錯誤,那如何更

好地指導學生分辨呢?我仔細查了些理論知識.

擬人,就是根據想象把物當做人來敘述或描寫,使『物』具有人一樣的言行、神態、思想和感情。一句話,擬人就是用寫人的詞句去寫物。」

「擬人句的識別,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當作人來寫,給它賦予了人的行為、表情、動作、思維等特徵,只要所描寫的事物具有了人的這些特徵,那麼這個句子就是擬人句。

比喻句和擬人句這兩者之間的確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但是要想去分它們也不是難事。比喻句必須出現想象體,而擬人句有三個特點:1)所寫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

2)不能出現比喻詞。(如:好像、好似、如同、猶如等)3)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

好好比較一下就能很輕鬆地去分了。

比喻是本體象喻體,本體與喻體間相似,但不能是同一事物!

擬人是把某物當人寫,且具備了人的某些特點!

物比作人也是比喻!「

《比喻和比擬的區別》一文中,搜尋到這樣一段話: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這個句子是比喻兼擬人。「春天像小姑娘」是比喻,「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是擬人。『笑、走』都是寫人的動詞。

『花枝招展』是寫人的形容詞,形容婦女打扮得十分豔麗。形容詞也有描寫人和描寫物之分。」

比喻和擬人儘管是兩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但它們之間的關係卻十分密切。請看下面兩個例句:

①每條嶺都是那麼溫柔……(《林海》)

②興安嶺多麼會打扮自己呀……(同上)

例①②是用描寫人的詞語(「溫柔」和「會打扮自己」)寫興安嶺,因此都是擬人。如果把上面兩例改寫一下,就可變成比喻:

③每條嶺都像慈母那樣的溫柔……

④興安嶺多麼像少女那樣會打扮自己呀……

從例①~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比喻和擬人的關係。擬人實際上暗含著一個比喻,比喻省略去了比喻詞和喻體,讓描寫喻體的詞語直接同本體發生關係,就成了擬人。反過來說,擬人補上比喻詞和喻體之後,也就轉換成了比喻。

但是,比喻和擬人又是有著明顯區別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比喻是用喻體同本體作比(明喻和暗喻),或用喻體替換本體(借喻);擬人用描寫擬體(實際上是暗含的喻體)的詞語去直接描寫本體。

(2)在比喻裡,喻體必須出現,本體可以出現(如明喻和暗喻),也可以不出現(如借喻);在擬人裡,本體必須出現,擬體並不出現,只是拿適用於描寫擬體的詞語(即適用於描寫人的詞語)來描寫本體(即事物)。

(3)在比喻中,喻體是確定的:在擬人中擬體(人)沒有出現 ,是虛指,可據描寫擬體的詞語去推斷,所以擬體往往是不確定的。如性情「溫柔」的,不一定是慈母,還可以是別的人。

又如,「會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還可以是年輕婦女或小夥子或其他什麼人。

「棗紅馬全身肌肉結實得像拳擊運動員,一塊一塊地凸出來。」很顯然,「棗紅馬全身在肌肉」是本體,「拳擊運動員(的肌肉)」是喻體,比喻詞是「像」,這是英武的比喻(明喻)。用上述比喻和擬人的三點區別來審視,它在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上,都符合比喻的條件,而沒有哪一點符合構成擬人的條件。

在仔細研究了教學理論後,我對學生進行了實踐教學,效果明顯.

2樓:匿名使用者

比喻就是通常說的打比方,即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一個事物或情境來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變抽象為具體,深奧為淺顯,還能使人產生聯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詞,如「像······似的」「像······一樣」「好比」「是」「變成」「彷彿」「真象」·····等.

一句話:有本體、喻體、喻詞的句子叫比喻句。

3樓:匿名使用者

……者……也

此乃……

都是判斷句的標誌,樓上的胡說八道

文言文判斷句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句式有如下幾種表示法:

第一、「......者,......也。」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後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

「陳涉者,陽城人也。」(《史記.陳涉世家》)——陳勝是陽城人。

第二、「......,......也。」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如:

「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鑑》)

第三、「......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後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第五、「......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如: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戰國策.齊策》)——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

第六、無標誌判斷句。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誌,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

「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

「劉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第七、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加強判斷的語氣,往往在動詞謂語前加副詞「乃、必、亦、即、誠、皆、則、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例如:

「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蘇洵《六國論》)

「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功。」(《廉頗藺相如列傳》)

「翩翩兩騎來是誰?」(《賣炭翁》)

第八、用動詞「為」「是」表判斷。需要注意的是,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要注意和用作代詞的「是」的區別。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張溥《五人墓碑記》)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司馬遷《鴻門宴》)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並。」(司馬光《赤壁之戰》)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是,代詞,這樣。)(蘇軾《石鐘山記》)

第九、肯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副詞和否定判斷謂語前加的否定副詞「非」,都不是判斷詞。35

4樓:樊馥芳

第一步,看有無「如」「像」「似」之類的比喻詞;

第二步,看有無本體和喻體。「本體」就是比喻裡被比方的事物;「喻體」就是用來打比方的事物。

第三步,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是性質不同的兩種事物,利用它們之間某一方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了比喻

什麼是比喻句?如何正確辨別比喻句?

5樓:demon陌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淺顯、具體、生動的事物來代替抽象、難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結構分為三部分: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詞(表示比喻關係的詞語)和喻體(打比方的事物)。

1、本體和喻體不是同一類的事物。

舉例:①小明長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類事物,是將小明與爸爸作比較,不是比喻句。

2、這二者之間有相似之處 把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

舉例:①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這裡將平靜的湖面比作一面碩大的銀鏡。

相似點:形態。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這裡將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圓球。

6樓:匿名使用者

一、什麼是比喻句 2、這二者之間有沒有相似之處(即:它們的相似點又是什麼?)

。 一種事物比作另一種事物。舉例:

①平靜的湖面,猶如一面碩大的銀鏡。這裡將平靜的湖面比作一面碩大的銀鏡。相似點:

形態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這裡將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圓球。相似點:

形成、顏色。 ③小明長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類事物,是將小明與爸爸作比較,不是比喻句。

一種情境比作另一種情境。舉例: ①我得到了諸葛先生,就像魚兒得到水一樣啊!。

這裡將劉備得到諸葛先生,比作魚兒得到水。相似點:重新煥發生命活力。

②青的草、綠的芽、各色鮮豔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爛漫無比的春天。這裡將春天的花草競相開放比作眾人約好了去趕集。相似點:

熱熱鬧鬧。 ③阿聯酋的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著這些花草樹木。將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比**護孩子。

相似點:都很精心。 有五種「像」字句並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較 1、江上的輪船像一葉葉扁舟。(《南京長江大橋》) 句中的「輪船」和「扁舟」是同一類事物,通過比較,突出長江水的浩大。 2、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

(《賣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現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的比較。

二、表示舉例 1、「你騙誰,像你這樣的大官會沒有錢?」(《「你們想錯了」》) 句中用「像」字引發方誌敏作為例子,說明凡是當官的一定有錢。 2、「像您這樣的高個兒幹不了這重活兒……」(《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為例子,說明「高個兒」當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測 1、珊迪聽了,目不轉睛地看著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後不涉及兩項事物,只是表示猜測。 2、小麗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愛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測,是為了加強語氣,說明估計的準確性。

四、表示聯想 1、皮鞋匠靜靜地聽著,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產生的聯想。 2、雞……咯咯地叫著,用嘴啄著木板,好像說:「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

」(《今天我餵雞》)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雞的「咯咯叫」、「啄木板」,聯想到對小主人的說話。

五、表示說明 1、獵人微笑著說:「在大森林裡,你不能像個客人,得像個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來直接闡述某一道理。 2、狼連忙半閉著眼睛,說:

「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會搖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來指出某種情況。 那麼,怎樣識別「像」字句是否比喻句呢?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時具備了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像」字前後要有兩個不同類的事物;二是這兩個事物要有相似點。如果同時具備了這兩個條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則,那就不是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結構,一般應由三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係的標誌)。構成比喻的關鍵:

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不能成立。比喻句通常用「像」、「好像」、「好比」、「如同」、「像……一樣」、「彷彿」等比喻詞連線。 如:

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見《秋天的雨》) 注意:1)有「像」、「好像」等的詞語,不一定就是比喻句,要看是否具備本體和喻體。

2)本體和喻體必須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事物。 3)要求指出比喻句中的「把什麼比作什麼」或「用什麼比喻什麼」時,它們的寫法是「把本體比作喻體」「用喻體比喻本體」。例如:

鄧媽媽的關懷像一股暖流,流進我們心田。本體是「鄧媽媽的關懷」 喻體「是一股暖流」 比喻詞是「像」。

造句(比喻句),用「比喻句」造句

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也變得模糊了,遠遠望去,像駝背的老人,像正要起身的獅子,又像是伸手幫忙的婦人,過了一會兒,這些都淡去了。夜幕四合,周圍的群山顯得更生動了,像可愛的大熊貓,像憨厚的駱駝,像可怕的老虎,像膘肥的大象。美極了,讓我歎為觀止!打扮一下,他似乎年輕了十歲。這是一個比喻句 我成了一隻美麗的白...

燕子頭的羽毛有什麼比喻句,什麼是比喻句,比喻句

1 一身烏黑的羽毛,一對剪刀似的尾巴,一對剛勁輕快的翅膀,湊成了那樣活潑可愛的小燕子。2 小燕子又黑又亮的羽毛像是抹了油,白肚皮就像是穿著一件白襯衣。3 燕子一身黑裝十分美麗,還仿照它做成了一種禮服 燕尾服。你看,燕尾服的前面,那領結就是燕子脖子前面的那塊黑斑。4 燕子一身燕尾服,腹部的羽毛像白色的...

寫10句比喻句寫10句比喻句

1.他的臉像紅蘋果 2.月亮像一塊玉盤浸在水中 3.天上的雲朵一會像兔子,一會想獅子,千變萬化4.萬里長城像一條巨龍在山上蜿蜒 5.老師像園丁,無私的澆灌著祖國的花朵 6.溪水聲像風鈴,吹奏出美麗的樂章 7.如牛毛般的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 8.友誼如溫暖的火爐,溫暖我們的心 9.鳥兒在樹上叫著,好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