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直道指的是什麼意思秦朝的直道是什麼意思?

2021-03-05 09:13:44 字數 5295 閱讀 2975

1樓:殺了佛祖我成佛

秦直道,陝北俗稱「皇上路」、「聖人條」,是秦始皇於公元前212至公元前210年命蒙恬監修的一條重要軍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陽軍事要地雲陽林光宮(今淳化縣涼武帝村,武帝乘涼之意),北至九原郡(今內蒙古包頭市西南孟家灣村),穿越14個縣,700多公里。路面最寬處約60米,一般亦有20米,它在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秦直道是中國勞動人民在距今2023年前,用落後的生產工具,沿著山嶺和沙漠草原修築出的長達700餘公里、寬50米左右的車馬大道。而且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選線、改線、施工、建築驛站、郵亭等任務,其速度之快,工程之艱鉅,在中國乃至世界築路史上可謂奇蹟!直道修成以後,除在軍事上收到威懾的效果以外,對於南北政令統

一、經濟開發和文化交流,也起到極為重要的作用。

據《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一書中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見證》一文稱,2023年至2023年對內蒙古奈曼旗沙巴營子古城進行清理髮掘時,發現刻有秦始皇統一度量衡的詔書銘文陶量器殘片,字型系秦隸。內蒙古赤峰市蜘蛛山遺址也出土有印著秦始皇統一度量衡詔書的陶量器、衡器,赤峰寺三眼井和敖漢旗老虎山出土有秦代鐵權,重量在30公斤以上,三眼井鐵權並有秦始皇詔書鑄文。證明秦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的政策,通過秦直道,也強力推行於秦長城沿邊的郡縣。

2樓:匿名使用者

秦直道是我國境內儲存下來的為數極少的古代交通要道遺址之一,秦直道專指南起秦都咸陽,北至抗擊匈奴的軍事重鎮九原郡的一條軍用道路。此道路供秦軍騎兵使用,若始皇帝嬴政接到邊郡的軍事快報,發兵抗擊匈奴的話,秦騎兵最快一個星期就可到達戰場,投入戰鬥。秦步兵及大批輜重可在半個月到達。

由秦始皇下令30多萬大軍歷時兩年半修建而成。全長700多公里,基本保持南北走向,故稱「直道」。 秦直道是抵達長城的「高速公路」,同時還兼具**等功能。

現存路面一般寬23米-26米,最寬處達47米。直道坡度平緩,相當於今天的二級公路標準。

3樓:匿名使用者

秦直道: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中國的秦始皇就已經修建了一條全長700多公里的直道,秦直道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古代高速公路。時至今日,在遼闊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這條被史學界稱為奇蹟的秦直道殘存下來的痕跡仍然依稀可見。

4樓:匿名使用者

秦直道就是軍用高速公路,是國家斥資修建的高標準的官道,一般用於行軍。

5樓:小狗豬

秦朝的直道......

"秦朝的直道"是什麼意思?

6樓:mai小生

秦直道又名直道,秦馳道之一,為秦朝修建的軍事交通工程,從秦始皇三十五年開始修築,歷時兩年半。

秦直道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阻止和防範北國匈奴貴族的侵擾,令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一條軍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的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故稱「直道」。

秦直道比聞名西方的羅馬大道還要早200多年,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享有世界公路鼻祖的美譽。秦直道目前已審報世界文化遺產,被國家列為大遺址保護工程。

秦朝的「直道」指? 10

7樓:喵喵喵

秦朝的「直道」指從雲陽修造一條通往九原郡的道路,全長700餘千米。

秦直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陝西省境內,是一條秦代修築的交通幹道。該道路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沒有具體的建成日期。

建成之後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時逐漸廢棄。2023年,陝西延安市境內的秦直道透過考古發掘確認,至此關於秦直道的走向幾乎已全部確認。

2023年和2023年,秦直道遺址、秦直道起點遺址和秦直道遺址延安段、秦直道遺址慶陽段分別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擴充套件資料

直道修築的戰略意義:

匈奴是興起於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遊牧於陰山山脈的南北。遠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它的奴隸主貴族就經常向南進攻,秦國和以東的趙、燕諸國都飽受侵略,尤其是秦國所受的危害更為劇烈。匈奴控制的地區,南邊達到朝那、膚施一線,朝那和膚施都是秦國北邊的縣城。

朝那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膚施在今陝西榆林縣南魚河堡附近。這就是說,匈奴的勢力已經擴張到今陝西隴東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端。這不僅使秦國北邊受到巨大威脅,就是國都所在地的咸陽也經常感到不安。

據後來漢朝初年的人們說,匈奴控制的朝那、膚施一線以北各地,距長安最近的只有七百里(約合今五百餘里)。匈奴奴隸主貴族如果發動侵略,它的輕裝騎兵一日一夜就可達到長安城下。長安和咸陽只隔著一條渭水,可以想見當時咸陽所受到的威脅是何等的嚴重。

匈奴向來是從事遊牧生涯的。遊牧地區多良馬,匈奴人善於騎馬射箭,所以匈奴的騎兵是相當強大的。騎兵的特徵是行軍便捷,來去迅速。

而匈奴人在作戰中,有利時都爭著向前,失敗後卻又不以退走為羞恥。

秦國則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經濟的諸侯之國,論起馬匹來就先輸一著。在受到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略時,不要說人民被**,財產被掠奪,就是農田的禾苗被匈奴騎兵踐踏,也是一場難於補救的災難。

秦始皇以前的秦國,對於匈奴奴隸主貴族不斷的侵略,一般採取消極的防禦戰略,甚至發動廣大勞動人民從事長城的修築。雖然花費這樣大的力量,由於戰略是消極的防禦,並沒有能夠完全阻遏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略。朝野上下和廣大人民都希望有一種新的力量來扭轉這種不利的局面。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是扭轉這種局面的契機。就在完成統一事業的第五年,秦始皇派遣將軍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征,把匈奴驅逐到陰山山脈以北。

秦軍渡過黃河,控制了陰山山脈上的高闕要塞(今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後旗北),並在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十四座縣城(一說是四十四座)。由內地遷徙人民到這些新縣,從事種植。為了管理這些新縣,還另設了一個九原郡(郡治在今包頭市西)。

匈奴奴隸主貴族侵略成性,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失敗而放棄向南侵略的意圖。秦始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底蘊,所以除設定郡縣,遷徙人口等項措施外,還在陰山山脈上修築了長城。那裡本有趙國長城的舊址,加工繕修是比較容易的。

這時又修築長城是不是意味著仍然繼續採取消極防禦的戰略?不是的。秦始皇對匈奴的戰略不是消極防禦,而是積極防禦,而是積極防禦。

「消極防禦實際上是假防禦,只有積極防禦才是真防禦,才是為了**和進攻的防禦。」

直道的修築就是具體的說明。直道修築於驅逐匈奴後第二年,全長一千八百里(約合今一千四百餘里),是當時由咸陽至九原郡的最為捷近的道路。如果匈奴奴隸主貴族膽敢再次發動侵略,秦王朝的援兵就可由咸陽循著直道直抵九原郡,登上陰山山脈,打擊匈奴奴隸主貴族的侵略。

8樓:匿名使用者

秦直道,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和陝西省境內,是一條秦代修築的交通幹道。該道路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但沒有具體的建成日期。建成之後的秦直道在清朝之前都有使用,至清朝時逐漸廢棄。

20世紀70年代時,考古學界重新了關於秦直道的研究,關於秦直道的走向問題成為學界爭論的焦點。2023年,陝西延安市境內的秦直道透過考古發掘確認,至此關於秦直道的走向幾乎已全部確認。2023年和2023年,秦直道遺址、秦直道起點遺址和秦直道遺址延安段、秦直道遺址慶陽段分別列入第六批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歷史: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從雲陽修造一條通往九原郡的道路,是為秦直道,全長700餘千米。關於建造秦直道的目的存有多種說法,其中較為流行的說法包括「為了出巡便利」、「作為運兵通道」和「作為交通線路」等。該工程由蒙恬負責修造,由於該路線地形複雜,道路險峻,工程進展緩慢。

直至蒙恬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被賜死時,秦直道仍尚未完全修通。

秦二世即位後繼續興建秦直道,但史料並未記載秦直道的建成時間,同時也沒有記載秦直道的具體路線。秦朝滅亡後,秦直道至隋唐時期依然繼續提供交通服務,有觀點認為昭君出塞時所走的路線即為秦直道。清朝年間,秦直道逐漸荒廢,失去了作為交通幹道的作用。

2、現存遺蹟:

(1)內蒙古段:

現存的秦直道中,內蒙古段已確定路段北起達拉特旗吳四圪堵村東,穿過鄂爾多斯高原中部區域,南至伊金霍洛旗的掌崗圖四隊,兩端直線距離近100千米。此段全程很少有彎道,途經的丘陵均有不同程度的開鑿,所經的山谷則有不同程度的墊土。遺蹟受到雨水的嚴重侵蝕,但仍可分辨路基痕跡。

在該段秦直道遺蹟東側分佈有城樑、苗齊圪尖和大順壕3座同時期古城,根據其中的出土文物分析應為秦直道的附屬建築。

(2)甘肅段:

甘肅境內的秦直道總長290千米,全部位於慶陽市境內。其中最南端位於正寧縣,從劉家店、黑馬灣沿陝甘兩省分界線抵達調令關後向北出正寧縣境,全長長約70千米,寬度在4米至6米之間。以調令關為界,南側為慢上坡,北側為慢下坡。

寧縣境內的秦直道全長60千米,寬5米至6米,從正寧縣進入寧縣的五里墩,經蘆邑莊、吊莊、七裡店等村落至到合水縣境內。全段山勢起伏不大,路面平坦。

合水縣內的秦直道自午亭子與寧縣內的秦直道相連,並由南向北穿過合水縣境,全長約50千米,寬6米,部分路段受現代公路破壞嚴重。從青龍山起,秦直道進入合水、華池兩縣交界處的分水嶺並向西北方向沿伸,到華池縣的麻芝峽後貫穿華池縣境,進入陝西定邊縣,全長約110千米,寬約6米,儲存情況相對較好。沿途在調令關、高莊、艾蒿店、午亭子等地發現大量建築遺址,以及17個烽燧遺蹟。

(3)陝西段:

①、起點段:

秦直道起點段位於淳化縣境內,自漢甘泉宮遺址宮牆北門起向北,至北莊子村處開始收窄,上行1千米後拓寬至17米,其後向北延伸至還把1769米處的鬼門口,此處寬約為20米,再向北進入旬邑縣境內。

②、旬邑段

旬邑縣境內的秦直道平均寬20至30米,由於有植被覆蓋,儲存較為完好。其路線從淳化、耀縣、旬邑三交界的箭桿樑下盤頭坡,過姜姬河、上大草溝樑高地,繞樑直到石門關石門處下坡,沿子午嶺主脈至大店村。從大店下坡到馬欄岔溝過馬欄河,直從馬欄革命舊址窯洞處上坡,沿子午嶺至雕靈關。

從雕靈關東南300米處轉向直北慢坡下山,從石底子水庫西邊進東溝上子午嶺支脈,與黃陵縣境內的秦直道相連,全長約90千米。山脊和高地部分塹山痕跡非常明顯。轉彎處彎道很大,上下坡道部分路面寬敞平緩。

在石門關段殘留有三處秦漢建築遺址,此外沿途還有兩座烽燧遺址。

③、延安段

黃陵縣境內的秦直道全長60千米,道基寬10-60?米不等,途經艾蒿店老蘆堡、五里墩、沮源關等村莊。老蘆堡、艾蒿店一帶還儲存有多處高達6米的烽火臺遺蹟。

直道遺蹟兩側還儲存有6處埡口,3處兵站和1處驛站遺址。富縣段長125千米,其路面一般寬30—40米,最寬處達58米。該段遺蹟出現了大量相互疊壓的車轍印和腳印,靠河、靠山和靠溝的一側均建有夯土護坡。

在道路最窄的一段遺留有關卡的大量建築遺蹟。

整段道路出現了3處人工毀壞的痕跡。甘泉縣秦直道從墩樑西北再轉東北方向,在安家溝下山,過洛河後,從方家河龍咀溝上山,北端與志丹縣段相連,全長34千米。道路呈西南東北走向,修建方式為鏟削山體的一側以開路,然後在路面上填土以平路。

山體一側有溝谷的用夯土填平以增加路面寬度。志丹縣境內的秦直道經永寧鎮、雙河鄉、杏河鎮進入安塞縣,全長105千米。境內殘存路面最寬處50米,最窄處5米,有明顯的車轍痕跡。

秦朝的直道是什麼意思,秦朝的直道指的是什麼意思?

秦直道又名直道,秦馳道之一,為秦朝修建的軍事交通工程,從秦始皇三十五年開始修築,歷時兩年半。秦直道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阻止和防範北國匈奴貴族的侵擾,令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用兩年時間修築了南起陝西林光宮,北至今內蒙古包頭九原郡的一條南北長達700多公里的一條軍事通道,秦直道是由咸陽通往北境陰山間最捷近...

秦朝滅亡的原因,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統治者殘暴 這是最主要的原因 1.統治者殘暴 2.統治者無能!有一篇文章叫 過秦論 看看就知道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最後因為兵力匱乏,抵擋不住項羽和劉邦的進攻,最終導致了滅國,而且他們當時修長城也很不得民心,民眾抵制他們,最後他們滅國了。秦朝為何會滅亡?主要是因為這五...

秦朝為什麼這麼短,秦朝的時間為什麼很短?

因為秦朝皇帝不知道體恤民力。秦始皇在位時,修長城,戍北塞,征伐百越,建宮室,起驪山墓,為了鎮壓豪傑,巡幸天下。這都是耗費民力的事情,而二世繼位,延續了這些政策,大大透支了民力,加上始皇帝去世,六國貴族力圖復國,陳勝不過一介戍卒,但起義後,天下豪傑響應,秦人應接不暇,所以導致了秦人亡國。而劉邦草根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