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時期戶籍改革的主要內容隋文帝改革內容

2021-03-05 09:13:44 字數 4962 閱讀 7821

1樓:天下的大路

(一)確立三省六部制:

**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

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

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祕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臺,負責監察和水利。

記這樣不僅加強了**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二)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定過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

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三)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四)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

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強貴族兼併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

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五)設定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定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

並在黃河沿岸設定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裡,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五六十年之用。

義倉又稱社倉,設定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裡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饑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饑民。

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準:「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2樓:匿名使用者

隋文帝時期戶籍改革的主要內容是實行「大索貌閱」。

「大索貌閱」是隋朝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中一項用以整頓戶籍和賦役的措施。

隋初,農民隱漏戶口、詐老詐小的現象極為嚴重,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和對勞動力的控制。 為了查實應納稅和負擔徭役的人口,隋文帝於開皇三年(585年)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閱」,即按戶籍上登記的年齡和本人體貌進行核對,檢查是否謊報年齡,詐老詐小。如有不實,保長等要辦罪。

通過檢查,大量隱漏戶口被查出,增加了**控制的人口和賦稅收入。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大索貌閱」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

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共計164.15萬口。

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3樓:彼岸的暗夜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

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

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能不能簡略的概括一下,隋文帝稅制和戶籍改革的重要內容。

4樓:匿名使用者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

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

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隋文帝改革內容

5樓:匿名使用者

確立三省六部制、簡化地方官制、修訂開皇律、領均田令、設定糧倉、改革貨幣、府兵制度、太陵、大興城

隋文帝改革時間為581年至605年,在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為加強**集權而採取的一系列強化措施。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以利於加強**

7樓:匿名使用者

(一)確立三省六部制:

**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是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製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六部。

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判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判度支、都官、工部三部事。尚書令與左、右僕射及六部尚書合稱「八座」。

開皇三年(583),改度支為民部;都官為刑部。除三省外,又設祕書和內侍二省,負責圖書修撰及宮內供奉等事。另設御、都水二臺,負責監察和水利。

記這樣不僅加強了**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政治體制的新階段。

(二)簡化地方官制:

隋初,楊堅在確立了三省六部制的**機構後,又對地方機構進行了改革。南北朝以來,由於郡縣設定過漤,形成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局面。隋初沿北齊、北周制設州、郡、縣**地方機構,開皇三年,楊堅從河南道行臺兵尚書楊尚希的建議,廢郡,改為州、縣二級制。

州設刺史,縣設縣令。

(三)修訂「開皇律」:

修訂「開皇律」。對前代八十一條死罪、一五零條流罪、千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都一概廢止。同時,又減輕了許多法律的內容,如「流役六年,改為五載;刑徒五歲,變從三祀;其餘以輕代重、化死為生。

」對犯人處置採取審慎態度,而不是草菅人命,有效地防止了冤案的發生。文帝對法律的改革,使法律減輕了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為了使隋朝早日繁榮富庶,隋文帝大力發展社會經濟。

(四)領均田令:

隋初,在北齊、北周均田制的基礎上,繼續實行均田制,均田令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榖)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奴婢5口給1畝。

永業田不歸還,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對一般農民,採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強貴族兼併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以保證農民的正常生產。從而提高了農民勞動生產的積極性。

均田制實行後,國家可以控制更多的勞動力,增加賦稅收入。

(五)設定糧倉:

文帝時所設的倉,可分兩種,即官倉和義倉。官倉的糧儲,用以供養軍公人員。設定官倉的目的,即是在增加關東漕運的效率;也就是把原來關東各州對京師個別直接的輸糧辦法,改為集中和分段運\輸的辦法。

並在黃河沿岸設定米倉,先把關東各州的食糧集中在這些倉裡,然後利用黃河及廣通渠運到京師。因此時間及人力物力,都節省不少。據唐人的估計,文帝末年諸倉所存的食糧,已可供**五六十年之用。

義倉又稱社倉,設定於鄉間,其儲糧由人民捐納,以備饑荒時賑濟災民。百姓軍人,捐出的糧食,存入當地的社倉裡由「社司」專管賑目和儲存等事宜。如遇某地收成不好發生饑饉之時,便以某地社倉中的儲糧賑濟饑民。

並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準:「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鬥,下戶不過四鬥。」義倉之設,對人民的生活來說,自是一項有力的保障。

隋朝戶籍改革意義

8樓:匿名使用者

隋朝戶籍改革不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還打擊了豪強地主,加強了**集權,同時減輕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可謂一舉三得。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大索貌閱」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

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共計164.15萬口。

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

」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隋文帝將北朝的均田和租調製略作改動,推行到全國。接著,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了大規模的「刮戶運動」,「大索貌閱」,挨家挨戶地檢查戶口,不遺漏一人。為了更好地配合「刮戶」,還根據高熲的提議,實行「輸籍之法」,即由**提前定好賦稅徭役數目(低於地主所收的稅役)及早頒佈天下,使豪強地主的附屬戶看到作國家的編民更好,自動脫離豪強地主,成為國家的納稅戶。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背景和特點,分析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意義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關鍵措施,是把軍人戶籍編入州縣,同樣分到田地。隋朝改革後的府兵制帶來的效果 一 有利於生產 二 增加 的賦稅收入 三 擴大了兵源 四 清除了胡漢分治的遺蹟。最後概括為 有利於國家的統一 富強和民族的融合 特別強調,隋朝府兵制的基礎是均田制。分析隋文帝改革的主要意義 隋文帝致力於鞏固...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怎樣

措施 實行管理俸祿制 頒佈均田令 遷都洛陽 革除舊俗,接受中原先進文化。意義 有利於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促進了北方各族社會的進步 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程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歷史作用怎樣 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 要內容是漢化運動,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戶調製,變革官制和律令,遷都洛陽,改易漢俗等...

國企改革的主要內容,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和方向

1 推進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從總體上增強國有企業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對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關注國企改革制,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鞏固社會主義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實現國家的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