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紡織的布料名稱和各自對應的等級

2021-03-05 08:33:57 字數 5525 閱讀 5210

1樓:蟲心菜

古代紡織的布料有錦、綾、綢、緞、麻布、粗布。

第一等級、錦:蠶絲紡織布料,採用重組織,用多色絲線織成的絢麗多彩的色織提花絲織物。錦是負有盛名的提花綢,古有"織採為文,其價如金"之說。有蜀錦、宋錦、雲錦之分。

第二等級、綾:蠶蟲自織布料;採用斜紋組織或斜紋變化組織,織物表面具有斜向織紋的絲織物,質地輕薄。早期織物表面呈疊山形斜紋,「望之如冰凌之理」,故稱綾。

第三等級、綢:絲麻混紡布料;採用平紋組織或變化組織,經緯交錯緊密的絲織物。綢是絲織品的總稱。其特徵為:綢面挺括細密,手感滑爽。無其他明顯特徵的絲織品都可稱為綢。

第四等級、緞:細麻絲紡織布料;採用緞紋組織或緞紋變化組織,外觀平滑、光亮、細密的絲織物。

第五等級、麻布:粗麻絲紡織布料;麻布是以亞麻、苧麻、黃麻、劍麻、蕉麻等各種麻類植物纖維製成的一種布料。麻布製成的產品具有透氣清爽,柔軟舒適耐洗、耐晒,防腐、抑菌的的特點。

第六等級、粗布:棉絲紡織布料;粗布又稱「土布」,它是淳樸的勞動人民以純棉為原料,用原始的紡車,木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曆史。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古代紡織同樣經歷了漫長而輝煌的歷史,原始的葛麻、質樸的棉、奢華的絲一一粉墨登場,演繹了一幕幕精彩絢爛的錦繡畫面。從傳說中養蠶、取絲的鼻祖--嫘祖到改良紡織機械的馬鈞,到傳播棉紡技術的農婦---黃道婆,到傳世鉅著《天工開物》,中國古代紡織史不斷被改寫,成就了異彩紛呈的輝煌成就。

不同於質樸無華的傳統農具史,不同於造福於民的水利工程史,也不同於六畜興旺的畜牧史,中國古代紡織史更多了些色彩和絢爛,更多了些華美和溫暖。

原始先民從最初的手經指掛到學會用葛麻纖維、石刀、骨錐等進行原始的簡單編織來製成遮羞蔽體的原始服飾,這是最早的紡織雛形。

隨著原始紡織雛形的形成,紡織工具應運而生。在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不少石制,陶製、木製,骨質的原始紡織工具和木製的織機部件。

夏商時期出土的一些青銅器上面留有明顯的織物痕跡,此外還有少量的服裝殘片出土。這些痕跡和實物說明這一時期的紡織纖維原料主要是以絲麻為主。**、苧麻和葛成為主要的植物纖維原料。

精妙絕倫的絲綢就在新石器中後期誕生了,滎陽青臺村出土的仰韶文化絳色羅、吳興錢山漾出土的絹片、絲帶和絲線是最有說服力的物證。此後,家蠶已進入室內飼養,絲的產量和質量、絲綢的數量和品種都增加了,絲織品在中國紡織歷史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從此確立。

春秋戰國時期,繅絲工具從最初的手工繅絲也發展為手搖繅絲車和腳踏繅絲車。三國時期著名的機械工程師馬鈞繼西漢陳寶光後再一次對提花織機進行重大改革,把50躡(niè)改為12躡,成為我國紡織科技史上的又一大革新,提高了生產能力。

明清時期,蠶桑絲綢儘管受到了棉花的衝擊,但是杭嘉湖一帶的蠶桑生產依然比較發達。考古發現證明明清兩代在絲綢織造、印染緙(kè)繡的紡織工藝和紋樣風格上較前代繼續創新。

漢代時傳入中國的棉花,到宋代時仍然侷限在西南和南方的一些偏遠地區。宋元交替時期棉花生產迅速在內地普及,成為元明以後人們最基本的服飾原料。隨著棉花種植的推廣,中國的棉紡織技術得到進一步發展。

棉紡織最早是在雲南和海南島等地興起,這裡的少數民族很早就積累了一套棉紡織加工技術。元代初期黃道婆把從海南黎族人民那裡學到的先進的棉紡織技術傳入內地,並改進了擀、彈、紡、織等工具,極大地提高了紡紗效率。

此外,她用錯紗、配色、綜線等技術,織製出有名的烏泥涇被,推動了松江一帶棉紡織技術和棉紡織業的發展,使松江在當時一度成為全國棉紡織業的中心。由此可以看出,黃道婆在中國棉紡織發展史上的影響可謂舉足輕重、影響深遠。

2樓:建立者孫

錦——蠶絲紡織布料,最高等級

綾——蠶蟲自織布料,

綢——絲麻混紡布料。

緞——細麻絲紡織布料。

麻布——粗麻絲紡織布料。

粗布——棉絲紡織布料。最低等級

3樓:匿名使用者

我的解釋比較詳細,自己慢慢看吧:服裝的組成

古代服飾的顏色 和 古代布料的名字 5

4樓:將士隨風

布料在古代稱呼 (綢,綾,緞,布,絹,棉,縑 ,綃,綈,紡)~~~~~~綺,紈,綈,絲,羅,紗)

綢:絲織物的一個大類。指採用基本組織或混用變化組織或無其他類絲織物特徵的、質地緊密的絲織物。

按原料分有綿綢、雙宮綢,採用柞蠶絲的鴨江綢、滌綸綢。習慣上把綢與起緞紋效應的緞聯絡起來作為絲織物的總稱——綢緞;有時也用絲綢用為絲織物的代稱。絲綢起源於中國。

綢出現於西漢,當時寫作「 」,專指利用粗絲亂絲紡紗織成的平紋織品。兩晉南北朝時期,綢開始有粗、細之分。絲綢 :

一種紡織品,用蠶絲或合成纖維長絲織成.漢唐時期,中國絲綢即已通過絲綢之路,遠銷中亞、歐、非各國。明清以來綢成為絲織品的泛稱。

綢按原料分,除採用桑蠶長絲的以外,還有用絹紡落棉的棉綢,使用柞蠶絲的鴨江綢,用雙宮絲的雙宮綢,用化學纖維長絲的滌纖綢等。綢可分為生(白)織和熟(色)織,又可分為不提花的素綢和提花的花綢。綢屬中厚型絲織物,其中較輕薄的品種可做襯衣和裙;較厚重的可做外套和褲。

近代以來,習慣把緊密結實的經向支援面平紋絲織物稱作綢,如塔夫綢。具有上述特點的棉織物也常被稱作綢,如府綢。

綾:斜紋地上起斜紋花的中國傳統絲織物。是在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始產於漢代以前,盛於唐、宋。綾光滑柔軟,質地輕薄,用於書畫裝裱,製作襯衫、睡衣等。用作裝裱圖畫、書籍以及高階禮品盒等的稱裱畫綾。

綾類絲綢按原料分為有純桑蠶絲織品、合纖織品和交織品。綾類織物的地紋是各種經面斜紋組織或以經面斜紋組織為主,混用其它組織製成的花素織物,常見的綾類織物品種有花素綾、廣綾、交織綾、尼棉綾等,素綾是用純桑蠶絲做原料的絲織品,它制裁地輕薄,用於裱表裱圖,其它綾類織物色光漂亮,手感柔軟,可以做四季服裝。

中國傳統絲織物的一類。最早的綾表面呈現疊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故名。綾有花素之分。

《正字通:系部》:「織素為文者曰綺,光如鏡面有花卉狀者曰綾。

」綾採用斜紋組織或變化斜紋組織。傳統花綾一般是斜紋組織為地,上面起單層的暗光織物。綾質地輕薄、柔軟,主要用於書畫裝裱,也用於服裝。

綾在漢代以前就有了,漢代的散花綾用多綜多躡機織造,三國時馬鈞對綾機加以改革,能織禽獸人物較複雜的紋樣,唐代綾得到了很大發展,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詩:「紅袖織綾誇柿蒂,青旗酤灑趁梨花。」唐代的**們都用綾作官服。

在繁多的品種中,浙江的繚綾最為有名,宋代在唐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狗蹄、柿蒂、雜花盤雕和濤水波等名目。並開始將綾用於裝裱書畫,元、明、清時期產量漸減。

緞子,一種比較厚的正面平滑有光澤的絲織品:綢緞|錦緞。

利用緞紋組織的各種花、素絲織物。緞類織物俗稱緞子,品種很多。緞紋組織中經、緯只有一種以浮長形式佈滿表面,並遮蓋另一種均勻分佈的單獨組織點。

因而織物表面光滑有光澤。經浮長佈滿表面的稱經緞;緯浮長佈滿表面的稱緯緞。緞類織物是絲綢產品中技術最為複雜,織物外觀最為絢麗多彩,工藝水平最高階的大類品種。

我們常見的有花軟緞、素軟緞、織錦緞、古香緞等。花軟緞、織錦緞、古香緞可以做旗袍、被面、棉襖等。其特點:

平滑光亮、質地柔軟。古香緞、織錦緞花型繁多、色彩豐富、紋路精細、雍華瑰麗,具有民族風格和故鄉色彩,多數唐裝以此類織物為面料。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乃服》:

「凡倭段……經面織過數寸,即刮成黑色。」本作「段」字,《元典章》工部有段匹條,段,即今「緞」。

布是棉、麻、苧、葛等織物的通稱.在古代通常指麻布.常用:

布衣(平民,老百姓。古時老百姓穿麻布衣服,所以稱平為「布衣」);布槽(布制的馬槽);布褐(粗布衣服;又指平民);布總(古代喪服,以麻布束髮)

絹:絲織品的通稱 [silk]。如:

絹布(泛指絲麻織物);絹綢(以柞蠶絲織成的平絹);絹頭(方言。手帕).絹類織物為平紋組織,質地輕薄,堅韌挺括平整,一般常見的有天香絹、篩絹等。

天香絹可以做婦女服裝、童裝等,它的緞花容易起毛,不宜多洗

縑 jiān 《名》本義:雙經雙緯的粗厚織物之古稱。《釋名·釋採帛》:

「縑,兼也,其絲細緻,數兼於絹,染兼五色,細緻不漏水也。」《說文》解釋,縑就是雙絲的繒。漢以後,多用作賞贈酬謝之物,或作貨幣。

唐制布帛四丈為匹,亦謂匹為縑。同本義。古時多用作賞贈酬謝之物,亦用作貨幣或紙張縑,並絲繒也。

――《說文》縕為翁須作縑單衣。――《漢書·外戚傳上》。注:

「縑,即今之絹也。」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古詩《上山採蘼蕪》又如:

縑囊(密不漏水的絹袋);縑素(供作書畫用的白色細絹;指書冊);縑彩(泛指珍貴的絲織物)用縑做的衣服披單縑來。――清·袁枚《祭妹文》縑jiān細密的絹。

縑帛書縑帛書是簡策裝書以後的一種用絲織品書寫成的書。《墨子》中提到「書於竹帛」,就是指在用竹簡的同時又有用縑帛寫書的了。縑帛的幅面不定,可隨意裁之,文章小、文字少可以用小塊縑帛,文章大、文字多可以用大塊縑帛。

縑帛書出現和使用在竹簡、木牘盛行的時期。《墨子》中寫到「書於竹帛」,就是指寫在竹簡和燃帛上。縑帛書要比竹簡方便得多,因為縑帛柔軟而光滑,而且書寫時易著墨,幅面大小也可以根據文字多少任意裁切。

《字沽》上說:「古之素帛,依書長短,隨意裁絹」,意即如此。帛書的形態,一般是一篇文章為一段,每段疊成一疊或捲成一束,稱作「一卷」。

如今的圖書稱「卷」,就**於此。後來發展為在縑帛的下端或左瑞裹上一根木軸,作為支撐,既挺括又易查詢。縑帛書實際上是卷軸裝的前身,也是卷軸裝的一種。

綃: 生絲織物.~頭(古代束髮的頭巾)。

綈 tí〈名〉形聲。從糸,弟聲。本義:

古代一種粗厚光滑的絲織品綈,厚繒也。――《說文》魯樑之民俗為綈。――《管子·輕重丁》取綈袍賜之。

――《史記·范雎蔡澤傳》赤綈綠繒。――《漢書·匈奴傳》衣綈履革。――《漢書·貢禹傳》身衣弋綈、綈錦。

――《漢書·文帝紀贊》又如:綈幾(鋪上綈錦的几案);綈衣(粗厚的繪衣);綈阜(黑色粗厚的繪衣);綈紈(厚薄絲織物的統稱);綈袠(亦作「綈帙」。繒制的書卷封套。

因亦作書卷的代稱);綈繒(粗厚的絲織品)〈名〉絲織物類名綈tí〈古〉一種厚實而光滑的絲織品:~袍。綈(ti)tì絲線做"經",棉線做"緯"織成的紡織品,比綢子粗糙厚實。

粗綢。質地厚實、平滑而有光澤,色彩多樣。秦漢以來常作袍料。

唐人謂之絁。《管子·輕重戊》:「魯樑之民俗為綈。

」《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

」司馬貞索引:「綈,厚繒也,音啼,蓋今之絁也。」唐元稹《酬樂天得稹所寄紵絲布白輕庸製成衣服以報之》:

「湓城萬里隔巴庸,紵薄綈輕共一封。」《宋史.趙珣傳》:

「綈氈居龕谷無所屬,珣與書招之,遺以綈綿,綈氈聽命。」

一、古代絲織物名。《急就篇》卷三顏師古注:「綈,厚繒之滑澤者也。」《管子·輕重戊》:「魯樑之民俗為綈。」

二、現代指用有光粘膠長絲作經、用棉線或蠟紗作緯以平紋組織交織的絲織物。質地粗厚縝密,織紋簡潔清晰。緯絲採用絲光棉紗的稱為線綈,又分素線綈、花線綈;採用蠟棉紗的稱為蠟線綈,提花線綈稱花線綈。

其中大花紋的線綈用於作被面,其他一般用作衣料。

紡:將絲麻纖維製成紗或線綾羅綢緞全是絲織品種,現代絲綢沿用舊名的很多,如縐、綾、綈、絹,也使用了一些外來語,如喬其(ge***ette)、塔夫綢(taffeta)等。根據組織結構、採用原料、加工工藝、質地、外觀形態和主要用途的不同而分類。

人們常用綾羅綢緞來形容一個人穿著的華麗與富貴,那麼到底什麼是綾羅綢緞呢?實際上綾羅綢緞只是絲綢品種的4個種類。絲綢織物是這樣分類的,根據織物組織結構、經緯線組合方式、加工工藝、綢面的外觀形態及質地分為14大類和34小類。

14大類包含綾、羅、綢、緞、紡、縐、紗、絨、綃、錦、呢、葛、綈、絹。

布料中的PA是什麼成分啊,紡織面料中,PU,PA是什麼意思

pa就是俗稱的尼龍,如插頭內膽之類的製品 布料中的pa是什麼成分啊 關於pa可以參考這裡 你所說的布料中的pa成分應該是指面料表面塗的一層pa膠,面料有一種後整理加工叫塗層,就是在染好色的成品面料上塗一層膠水 膠水有很多種,常見有pa膠 pu膠等等 目的是讓面料起到防水 比如 雨衣之類的 防絨 比如...

古代長桌的名稱,古代桌子的種類和叫法?麻煩各位拉!

條案,是一種古老的漢 族傢俱,案面為窄長的條形,寬度約為長度的四分之一,屬於長方形的承具,與桌子的差別是因腳足位置不同而採用不同的結構方式,故稱 案 而一般不稱 桌 條案也是各種長條形几案的總稱。如書案 平頭案,翹頭案,架几案等。古代桌子的種類和叫法?麻煩各位拉!一 炕桌 炕桌是在炕上 榻上使用的矮...

怎麼樣把古箏譜子和各自對應的指法一起記住呢?彈一首曲子的時候既要看音符又要看上面所對應的指法怎麼記

多加練習,不要單獨背譜子,通過指法記琴譜。指法熟練了曲譜自然就記住了。此乃本人經驗只談。你可以試一試,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但我用這種方法沒背過譜子,只是多談就記住了。目前我已經考過九級,十級暫時還沒有學。指法不是固定的,不需要你刻意按書上的走,指法是為了提升你的速度,你怎麼用順手,就怎麼用,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