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華什麼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2021-03-04 09:31:43 字數 5222 閱讀 6844

1樓:龍城

中華「中華」一詞,源遠流長,寓意頗深。追溯起來,它是公元300年前魏晉時期鍾信「天人合一」觀念的哲人從「中國」和「華夏」兩個名稱中各取一字複合而成的。「中」側重自然(天),寓意天下之中;「華」側重民族(人),寓意為華夏族群(漢族的前身)。

因此,「中華」是一個自然與人和諧統一的偉大實體,寓意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美好心願。

《辭海》:我國者時多就黃河流域建都,因稱其曰中華。中者,言居四方之中;華者言具有文化之民族,服章之華美也。

其後,疆域日廣,凡其所屬,皆稱中華,亦稱中國。後來,中華逐漸成為我國的稱號。

《現代漢語詞典》:古代稱黃河流域一帶為中華,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後來,經過中華民族的不斷融合,「中華」也就借指「中國」了。

在悠悠的歷史中,「中華」歷經不斷髮展,屹立於世界之林,成為今天舉足輕重的國家之一,傳承著具有悠久歷史而又光輝燦爛的中華文明與中華文化。

相關詞中華民族:中國各民族的總稱,包括五十多個民族,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產和光榮的革命傳統。

新版《辭海》釋曰:「我國各民族的總稱」。

中華民族還有兩個「別稱」,一是「中華兒女」,二是「炎黃子孫」(炎帝與黃帝的子孫,或者只說「黃帝子孫」)。這兩種稱呼有時候可以通用,都是指的中華民族。但是大同之中又有小異,"中華兒女"之稱是近代才出現的,其含義偏重於文化(是共同接受中華文化的群體);「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稱古已有之,其含義偏重於血緣(有共同的祖先)。

因此,有些少數民族可以接受「中華兒女」之說,不願接受「炎黃子孫」(或「黃帝子孫」)之說。

龍的傳人 ,中華民族的另一種別稱,是指中華文化的繼承者、**人。

中華詞義新解

青年學者劉周在《江山如此多嬌》(八股文)一文中認為中華一詞的含義:中即**,華即繁華,中華就是**繁華之地。該文如下:

江山如此多嬌

天地所鍾兮盡美,五洲萬類兮齊雄。洋洋乎盛者,夫謂何也?是則厚德所載共陸海風雲,日月所照皆中外形勝。

此其所以醉美群倫也。若曰:宇宙之靈存乎寰球,寰球之秀在乎中華也。

故謂中華,中曰**,華曰繁華,中華者**繁華之所在也。此非譽美之辭哉?豈但中華之美足堪譽之哉?

極目天籟,嘆宇宙之大,銀河為小,日月星辰,遙乎渺渺,小小寰球,其若無物。遊心地表,念重洋之廣,大陸為狹,江海峰巒,鬱乎蒼蒼,芸芸眾生,斯似浮塵。言洋者而為四矣,十萬類魚蝦以血食焉。

有百千水藻浮游,有無儔鐵艦交通,幾何歲風波,始識驚濤無際。言洲者而為七矣,二百國生靈以棲息焉。有萬計走獸驅馳,有如鷲飛戟橫空,多少回升降,才知方外有天。

噫嘻!瞰萬物之藏於宇宙,而胸懷頓闊。仰珠峰之睥睨世界,即中華彌高。

悵然乎騁目四顧,覽北國之黃河咆哮,無限山川,盡消磨英雄人物。羨南垣之長江逶迤,有情弱水,且付與風流才子。

夫若是矣,今所以慨秦皇遺威,凱撒餘雄者,為其俱已矣乎?後之人亦必有效此以求天下為一世界大同者也,是則不亦紛紛紜紜哉!因歌以志之曰:

堯舜慨興風,國傾盡魘雲,高阜仰明月,笑談共古今。

(注:文末短詩為迴文詩)

2樓:匿名使用者

你去看看。

應該是中國和華夏的合體

什麼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3樓:匿名使用者

中華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

中華文化自然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了,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精髓應該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必須從它的民族精神開始發源和擴散的,才能不斷發揚光大。但文化中的精神本質是不會也不應該改變的。

什麼是中華傳統文化?

4樓:高小清清

中華傳統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中華傳統文化還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

5樓:淺藍豆丁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

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2023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佈廣闊,被稱為「漢文化圈」,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包含內容:

1、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人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生活的,人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2、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曆)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參考

6樓:山海軒

傳,是神傳,統是包羅萬有,貫穿一切,無遠弗屆,無所不包,是宇宙真理在生命生活的各個層面的共通準則的不同表達與智慧圓容的揭示。

長期以來,由於對中華傳統文化認識的模糊,許多人把傳統認為是文言文字身,以為弄來古代的服飾、器皿、儀式、建築等就是傳統,那只是傳統文化的載體,傳統文化的真正實質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返本歸真的生命價值觀、忍辱待人與和諧天尚的人際觀、敬天命盡人事的人生觀在文學藝術建築社會管理等方面通過一定的儀式或形象表達出來。如果沒有這些內涵,任何人假任何名義所談的「傳統」,本身不過如將茅臺酒瓶裝的假酒甚至工業酒精兌水的有害品,乍聞之似有酒氣,其實完全是在利用人對傳統的喜愛而滲雜其私意。更甚的是把衣服當本質,把形式當目地,這樣所謂復興文化的做法,越是熱鬧,可能人們離傳統精神越遠。

真正中華傳統的精神是直接與人們意識相關的,是鮮活的生活指導和意識態,而不是遊離於人生之外或拿來供著的偶像,或拿來裝璜的東西。孔子說:「道不可須臾離,可離非道也。

」如果一個談傳統的人卻沒有傳統的思想和合乎傳統道德的行為,那麼他所說的傳統不過是他掩蓋自己目地的一張華麗遮布而已。

傳統文化就是要究「道」,就是要歸「真」。除了世俗生活的繁榮在技術上的傳承發展體系之外,傳統文化有非常豐富的文學、**、舞蹈、美術、建築、雕刻等等載體,但載體的本身並不是傳統的心魂和根本。孔子有一次就射箭講道理說:

「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射箭**是根據箭頭嵌入靶中深淺來判斷一個人射擊的高明與否呢?「射有似乎君子,不中正鵠,反諸自身」,他是大成儒家拿來修養自己品德的一個訓練心法的東西,意思是有了問題,要反過來找自己的不足,才能提高。

射箭是如此,農民種莊稼也是如此,舉凡道家、法家、陰陽家等等,其層面有不同,核心旨歸也都是就他們所認識的宇宙真理和規則而衍繹出的學說。所以,孔子進一步延伸說,一切學科,也都是上古聖賢傳下來可資生命覺悟之道。這才是實質。

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古書大都是用文言文寫下來的。其實這個文言是中國人應該非常自豪的書面語言,概括和表達乃是令人歎為觀止的。

舉例來說,一曲《楓橋夜泊》二十八個字,可是內裡包含的歷史滄桑和對人性人生的領悟,敷衍出百萬言的**也不一定說得透徹。臺上一幕劇短短几十分鐘,可以讓人讀懂人世幾千年的風雲。文言的表達力之豐富,乃是本次人類了不起的瑰寶,可是由於近代以來白話**制性的成為主體語言表達形式,人為地生成了一個文化斷層與鴻溝,主體是白話文的教學使中國這幾代人再也讀不懂祖先留下的博大精深的傳統文明內涵,而考據古書成了專門人士乾的事,又攝於一種殘暴的淫威,而不敢研究經世致用和天人合一返本歸真的真髓,遂將傳統的研究變成了故紙堆的尋章摘句與庸俗化,由他們帶著低下觀念和恐懼心態咀嚼後吐給中國人民的所謂「傳統」,已經被舛改得面目皆非,使人誤認為傳統已經無用,一切以西方為高,從而腰斬了中華神傳文明,使我們民族的道德水平一落千丈,民族的自信心完全隳墮,民族的尊嚴掉入塵土。

那麼,恢復傳統文化就要是復活文化求道的根本與實質,通過明道而後得到自己生命深處那份神性的復活,返本歸真。以傳統的儒釋道西(**天主教)而言,形式和裝束不一,目地是相同的。不同的覺者就是告訴給你如何脫出人的愚昧屬性的執著和功利屬性的貪痴,通過修養心性,達到提升,進而使自己開智開慧,最終圓成靈性本我的生命自在境界。

當然他們各自的體系有自己特殊的存在與表達,也是不可相混的。在許多寺院都可以看到「到此門須得腳跟站定方許入不二法門」的話,就是選擇一條正道,然後依教奉行,不可以「二三其德」。這樣才能有功成的一日。

儒:「大學(生命大成功的學問)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方法:

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致知在格物。欲誠其意,先致其知,知者,生命原始之能,非書本知道也。

蓋空氣陽光水山河雲霧之特性,其無私普覆之美好得而用之以心智之修為,則得真知矣。此為格物致知。而心法即以孝、仁義禮智信中庸為要求。

佛家:釋迦佛講戒定慧。即從淨土念阿彌陀佛,如沒有戒定慧實修的功夫,其實一點作用也不起。

凡屬釋教,不管其衍出多少個法門,雖然修法不一,但根本都要遵從戒定慧才行,這是(一以貫通的)。當然,釋迦牟尼佛講如來如恆河沙數,那是非常之多的佛陀,各個佛陀的方法又是不同,但佛家的突出表現,都是要修善的。

道家:悟真為本。人既為宇宙一靈物,則是宇宙質料生成的,不管他墮落到那裡了,如果推根究始,他與宇宙的根本本性一定有一個層面是一致的,是共通的,也就是可以迴歸的。

而道的修煉,就是要完全破除後天的一切沾染,達到根本的與宇宙真性一體同化,為此舍盡一切的牽連與執著,也是其必須的。而達到這樣一個境界,則太極為用,正反亦不復再為其繩索。

所以,真正中華傳統文化,大矣哉,妙矣哉!

啟嘉春秋因曰:「傳統,天道也。大成教化講究誠意正心為本,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用,內外雙得雙成。

其至也,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此實學也,智慧、胸襟、涵養、能耐在是,安得不識哉!斯人云:『斯為我學。

』誠哉斯言,苟能由傳統而道問學,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乃蕩蕩大道,聖賢可得而至,學佛學道者亦可由此而立基,實生命大成之正途也!」

內聖外王的人生,你願意擁有嗎?那麼,不要嫌晚,從當下就做起,一起迴歸傳統!那怕晚上你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早上你已經得到了真理也無所懼了。

孔子云:「朝聞道,夕死可也。」因為你得到真理的那一部分,已經獲得不朽。

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應為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中華民族精神蘊涵於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是中華民族之魂。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什麼 c.民族精神 中華文化自然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了,它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精髓應該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為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必須從它的民族精神開始發源和擴散的,才能不斷發揚...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對中華文化的發展有什麼重要意義

1 中華文化的突出特點 源遠流長 博大精深 1 從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上看,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之一。統一的漢字成為中華民族代代傳承 綿延不絕的重要文明標識。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不斷髮展的重要原因。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

中華文化的特點,作用 影響和作用中華文化的重要性為什麼要增強文化

中國文化的特徵 中國文化的特徵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華傳統文 化是中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寶貴財富 我覺得增強文化就是對祖先文化的一種傳揚和繼承,是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手段。用政治 文化生活 說明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 兩個基本特徵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希望對你有幫助,我高二剛學完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