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納諫的例子,有成語的更好,越多越好

2021-03-04 08:27:03 字數 6160 閱讀 3797

1樓:匿名使用者

防微杜漸,從善如流,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2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 周文王bai 康熙du

乾隆 雍正 武則天 還有戰國時

古代善於納諫的君王有哪些?

3樓:shine雪瑞

唐太宗 周文王 康熙 乾隆 雍正 武則天 還有戰國時期戰國時最多有許多善於納諫的君王.

舉例:太宗還是封建社會少有的善於納諫的君王。他非常贊同魏徵「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的說法。

太宗主動要求臣下就政事得失發表意見。魏徵就是以直言極諫而著名的大臣,有人統計過,魏徵在貞觀時期進諫多達二百餘次。太宗說: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諫太宗十思疏》《鄒忌諷齊王納諫》

屈原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但由於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

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

4樓:百度使用者

李世民成吉思汗

周文王康熙

5樓:百度使用者

堯、舜、禹、周文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康熙帝、乾隆帝、光緒帝

6樓:匿名使用者

成吉思汗,堯,舜,禹,周文王,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康熙,乾隆,雍正.

古代君王納諫成功的事例

7樓:阿沾

1、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大臣、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

2、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歷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和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4、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

「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矇蔽也矇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5、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

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8樓:純黑的眸子

唐太宗與魏徵

(一)玄武門之變後,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發,東宮有個**,名叫魏徵,曾經參加過李密和竇建德的起義軍,李密和竇建德失敗之後,魏徵到了長安,在太子建成手下幹過事,還曾經勸說建成殺害秦王。

秦王聽了,立刻派人把魏徵找來。

魏徵見了秦王,秦王板起臉問他說「你為什麼在我們兄弟中挑撥離間?」

左右的大臣聽秦王這樣發問,以為是要算魏徵的老賬,都替魏徵捏了一把汗。但是魏徵卻神態自若,不慌不忙地回答說:「可惜那時候太子沒聽我的話。要不然,也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秦王聽了,覺得魏徵說話直爽,很有膽識,不但沒責怪魏徵,反而和顏悅色地說:「這已經是過去的事,就不用再提了。」

(二)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說:「歷史上的人君,為什麼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徵說:「多聽聽各方面的意見,就明智;只聽單方面的話,就昏庸(文言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他還舉了歷史上堯、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煬帝等例子,說:

「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夠採納下面的意見,那末下情就能上達,他的親信要想矇蔽也矇蔽不了。」

唐太宗連連點頭說:「你說得多好啊!」

又有一天,唐太宗讀完隋煬帝的文集,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問淵博,也懂得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麼幹出事來這麼荒唐?」

魏徵介面說:「一個皇帝光靠聰明淵博不行,還應該虛心傾聽臣子的意見。隋煬帝自以為才高,驕傲自信,說的是堯舜的話,乾的是桀紂的事,到後來糊里糊塗,就自取滅亡了。」

(三)一天,唐太宗得到一隻雄健俊逸的鷂子,他讓鷂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來跳去,賞玩得高興時,魏徵進來了。太宗怕魏徵提意見,迴避不及,趕緊把鷂子藏到懷裡。這一切早被魏徵看到,他稟報公事時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時間。

太宗不敢拿出鷂子,結果鷂子被憋死在懷裡。

9樓:恏乄亖

1、李斯《諫逐客書》。

文章先敘述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若無客的輔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然後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說明秦王不應該重物而輕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終圍繞「大一統」的目標,從秦王統一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並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詞勝,雄辯滔滔,打動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2、 觸龍《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戰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並已佔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向齊國求援。齊國一定要趙威後的小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才肯出兵。

趙威後溺愛長安君,執意不肯,致使國家危機日深。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寫的就是在強敵壓境,趙太后又嚴歷拒諫的危急形勢下,觸龍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用「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道理,說服趙太后,讓她的愛子出質於齊,換取救兵,解除國家危難的故事,歌頌了觸龍以國家利益為重的品質和善於做思想工作的才能。

3、伍舉 有名的成語「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于髡的人。

口才很好,以「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激勵齊威王,使其用心治理國家。

4、諸葛亮進諫劉備聯吳。

諸葛亮對劉備這樣說:「曹操軍勢大,難以抵擋,不如求援於東吳孫權,使其南北對峙,我方居中取利。且曹操屯兵於此,江東必定會派人來查探虛實,屆時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要引得他們南北雙方火併,無論勝方為誰,我們皆可趁勢奪取敗方的領地。

」5、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以妻因為偏愛自己、妾因為害怕自己、客因為有求於自己,都說自己比城北徐公美。鄒忌從中悟出自己受到了矇蔽,從而想到齊威王受到了宮婦左右、大臣、百姓的矇蔽,比自己更嚴重,於是建議齊威王廣開言路,最終使得齊國在政治上戰勝別國。

拓展資料

納諫,接受規勸。多指君主接受臣下進諫。丹·錢帕著《納諫》,為領導和董事會提供建議:ceo的更替、持續有效的經營改進和文化變革,以及企業高層如何執行新的戰略。

10樓:小鬼鬼人

1、伍參諫楚王成功

即位近三年以來,他整天打獵、喝酒,不理政事,還在宮門口掛起塊大牌子,上邊寫著:「進諫者,殺毋赦!」這一天,大夫伍參(一說申無畏)進見楚王。

楚莊王手中端著酒杯,口中嚼著鹿肉,醉醺醺地在觀賞歌舞。他眯著眼睛問道:「大夫來此,是想喝酒呢,還是要看歌舞?

」伍參話中有話地說:「有人讓我猜一個謎語,我怎麼也猜不出,特此來向您請教。」楚莊王一面喝酒,一邊問:

「什麼謎語,這麼難猜?你說說。」伍參說:

「謎語是『楚京有大鳥,棲上在朝堂,歷時三年整,不鳴亦不翔。令人好難解,到底為哪樁?』您請猜猜,不鳴也不翔。

這究竟是隻什麼鳥?」楚莊王聽了,心中明白伍參的意思,笑著說:「我猜著了。

它可不是隻普通的烏。這隻鳥啊,三年不飛,一飛沖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等著瞧吧。

」伍參明白了楚莊王的意思,便高興地退了出來。

2、晏子諫齊景公成功

齊景公特別喜歡鳥。有一次他得到了一隻漂亮的鳥,就派一個叫燭鄒(zhúzōu)的人專門負責養這隻鳥。可是幾天後,那隻鳥飛跑了。

齊景公氣壞了,要親手殺死燭鄒。晏子站在一旁請求說:「是不是先讓我宣佈燭鄒的罪狀,然後您再殺了他,讓他死得明白。

」齊景公答應了。 晏子板著臉,嚴厲地對被**起來的燭鄒說:「你犯了死罪,罪狀有三條:

大王叫你養鳥,你不留心讓鳥飛了,這是第一條。使國君為一隻鳥就要殺人,這是第二條。這件事如果讓其他諸侯知道了,都會認為我們的國君只看重鳥而輕視老百姓的性命,從而看不起我們,這是第三條。

所以現在要殺死你。」說完,晏子回身對齊景公說:「請您動手吧。

」 聽了晏子的一番話,齊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乾咳了一聲,說:「算了,把他放了吧。

」接著,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說:「若不是您的開導,我險些犯了大錯誤呀!」 這就是晏子用自己的智慧規勸國君的一個故事。

3、鄒忌納諫齊威王成功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

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

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

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

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4、范雎納諫秦昭王成功

秦昭王聽取了范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把進攻的矛頭先對準了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

5、李斯納諫秦王成功

戰國末期,秦王政發現韓國間諜利用為秦開掘水渠企圖耗費秦的國力,遂下逐客之令,驅逐在秦任官的外國人。當時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書秦王,列舉秦國曆代任用外國人所取得的業績,並陳說「逐客」的害處,篇中大量運用鋪陳排比手法,辭采華麗,富有說服力。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諫逐客書》。

秦王閱罷,幡然醒悟,於是取消逐客令,復李斯官

6、張良納諫劉邦成功

劉邦納張良諫入咸陽後與當地名士約法三章

7、晁錯納諫漢文帝成功

上書文帝《言兵事三章》(後人稱為《言兵事書》)分析自高皇后以來對匈奴一直消極抵抗,片面求和的危害性,提出了「募民徒塞屯田」的主張,文帝採取了這一主張,「絕匈奴不與和親」。令大批內地人遷往邊疆屯田。晁錯又在《論貴粟疏》中建議,全國百姓向邊塞輸納糧食,以換取一定爵位或用以贖罪,這叫納粟授爵。

對晁錯提出的移民實邊、寓兵於農的政策,文帝立即付諸實施。這個政策不僅在當時起到防禦匈奴的作用,而且開了歷代屯田政策的先河,對後世影響很大。漢武帝時趙充國實行軍屯,三國時曹操的屯田政策,都是晁錯移民實邊政策的繼承和發展。

8、董仲舒納諫漢武帝成功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家,表彰六經」的主張。

9、魏徵納諫唐太宗成功,這個是最著名的

《諫太宗十思疏》、《十漸不克終疏》

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君王納諫的故事,古代君王善於納諫的故事

有個典故叫一鳴驚人,就是講納諫 淳于髡是齊國的一個入贅女婿。身高不足七尺,為人滑稽,能言善辯,屢次出使諸侯之國,從未受過屈辱。齊威王在位時,喜好說隱語,又好徹夜宴飲,逸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沒有一個敢...

與飛天有關的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有成語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 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逼無奈吃下了仙藥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與 飛天 有關的中國古代神話與傳說 三個 夸父逐日 八仙過海 嫦娥奔月 牛郎織女 精衛填海 天衣無縫 女媧補天 海市蜃樓 大禹治水 天女散花 鑽木取火 百鳥朝鳳 開天闢地 女...

我國已經發現的古代君王陵墓有多少

關中唐十八陵 高祖 李淵 獻陵 三原縣東20公里的徐木原上太宗 李世民 昭陵 禮泉縣東北20多公里的九鬃山上高宗 李治 武則天合葬墓 乾陵 乾縣西北的梁山主峰上中宗 李顯 定陵 富平縣被10公里的龍泉山上睿宗 李旦 橋陵 蒲城縣西北15公里的豐山上玄宗 李隆基 泰陵 蒲城縣東北15公里的金慄山上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