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立德中德的主要內容,修身立德詳細講解一下。

2021-03-04 07:55:24 字數 5407 閱讀 7655

1樓:伊凡

修身立德指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純潔。養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

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個人修身不僅飽含了為人、修身、處世的智慧,還包含著始終要有一顆平常心去應對日常的煩惱和不幸。

一、修持內容

1、戒生氣

古人云:「氣大傷身。」生氣是人類負面情緒中的一種,一個人如果經常生氣,就會使身心受到損害。

2、戒自卑

自卑可以輕而易舉地摧毀一個人,也能使人因自強而崛起。

3、戒嫉妒

與其將有限的精力消耗在嫉妒他人的成功上,不如抓住時機做一些實事。

4、戒小人

小人不但對我們的人生之路毫無幫助,反而會成為一塊在關鍵時刻讓你跌倒的絆腳石。

5、戒**

我們要力戒權力、金錢、美色等各種**,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加強個人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同時保持一份健康平和的心態。戒暴怒:暴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所以,一定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6、平和心

靜坐當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

能受苦乃為志士,肯吃虧不是痴人。

敬君子方顯有德,避小人不算無能。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7、修身立德之要一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

有事斬然,無事修然;

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思之坦然,為之善然。

8、修身立德之要二

一身浩然氣,二袖清白風,

三分傲霜骨,四時讀寫勤,

五穀吃得香,六神常安定,

七情有節制,八方廣結緣,

九有凌雲志,十足和善心。

9、古人修身養性

中國封建社會的個人修養,主要是灌輸儒家的修身思想,所謂「三綱五常」就是個人修身的核心內容。「三綱」指「君臣義、父子親、夫妻順」;「五常」指「仁、義、理、智、信」。「三綱五常」實際上就是一種個人修身養性的衡量標準。

二、修身立德 教育之本

宋代史學家司馬光說「正心以為本,修身以為基」。自古以來,國人都將修心立德放在首位。

先哲們認為,天人合一的本質是「疾敬德」,正所謂「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尚書·蔡仲之命》)。天子受命於天,然而只有有德者方能受此天命。

同時,先哲們根據對人的地位和本性的認識,認為對人的管理應實行「仁者愛人」的「仁政」,把「道之以德」作為管理的主要手段。「以天為宗,以德為本」(《莊子·天下》),思想家們的眼光更多地專注於倫理政治問題,形成了趨善求治的倫理政治型文化。

《易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儒家提出「三綱」、「八目」,三綱即「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八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儒家倡導的「仁義禮智信」五常倫理,成為中華傳統美德核心價值觀,與「忠孝廉恥勇」共同構成了中華傳統美德體系。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士」,而「士」的標準是「君子」或「君子儒」。孔子對「君子」的要求是:「修己以安人」;君子應有「智、仁、勇」三方面的修養: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要追求「盡善盡美」,應「文質彬彬」。道德是通過「心」向裡向內追求,以達到內在力量對人的充實和完善。

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自省就是通過自我意識來省察自己言行的過程。

孟子要求受教育者將先天就有的「良知」、「良能」加以擴充,發展成為仁、義、禮、智等內心道德。理學家認為「革盡人欲,復盡天理,方始是學」、「盡我之心,便與天同,為學只理會此。」張載提出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成為很多知識分子的奮鬥目標。

林則徐有十條格言:「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妄取人財,佈施無益;不惜元氣,醫藥無益;不為百姓,做官無益。」陶行知認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主張教育就是要追求真理,教育學生學做真人。

很多諺語、俗話、順口溜也蘊含著心靈脩煉的哲理,如「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看海聽濤增度量,尋梅賞竹長精神。」「清正公慎勤為官,溫良恭儉讓處世。

」「人生三修煉: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德高望重」、「德才兼備」、「德藝雙馨」等向來為人們所稱道並踐行。

中國家庭教育一直是數千年來中國古代教育的主要陣地,非常重視道德教育,德育是核心,而且這種教育是終身的。少兒學做人,中青年要會做人,老了要教育後人,特別是以身作則。長期以來,家庭的德育教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從思想意識到行為規範,從幼兒到耋耄之年,無所不包,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無事不規。

當今社會,道德滑坡已是不爭的事實,其原因可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方面查詢。自我修養缺乏自覺性,既缺少傳統文化的固本培元,又受西方文化的衝擊、受當下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不少人以我為中心、自以為是,根本不想加強自身修養;家庭教育缺乏操作性,有的因是獨生子女而過於溺愛,有的因忙於生計而無暇顧及,有的因不懂教育而無法盡責;學校教育缺乏有效性,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針對性不足,有的思政課教師又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多,加上應試教育作祟、與外面世界的反差,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大打折扣;社會教育缺乏客觀性,習慣於假、大、空的社會宣傳教育難以達到入心、入腦的效果。

修身立德詳細講解一下。

2樓:匿名使用者

修身立德指使自己的心靈得到淨化、純潔。養性:就是使自己的本性不受損害。

通過自我反省體察,使身心達到完美的境界。個人修身不僅飽含了為人、修身、處世的智慧,還包含著始終要有一顆平常心去應對日常的煩惱和不幸。

求五個立德修身的小故事

3樓:咔咔

1為何團團轉

一個後生來到一

座寺廟,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冷不防地問了一句:「為何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隨口答道。

後生聽了,頓時目瞪口呆:「你怎麼知道的?」後生接著說,「我在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

我以為**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出口就答對了。」

老**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2過眼煙雲

有一個小沙彌名叫心通,他忽然厭倦起暮鼓晨鐘的禪修來,認為時光過得太慢,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為一代法師。有一天他對道悟禪師說:「我什麼時候能像師傅一樣道行深遠、德高望重就好了,那才是令人羨慕的人生境界啊!

」道悟禪師聽後,未發表任何意見和看法,只是用手指指天邊的一朵白雲,對心通說:「你看那朵雲多麼漂亮!」通也附和說:

「真的漂亮!」然後,道悟禪師又指指一盆正在怒放的花說:「你看那盆花,開得多鮮豔啊!

」心通也附和著說:「真鮮豔啊!」

過了幾個時辰之後,心通把剛才的事情都忘了時,道悟禪師又忽然問他:「剛才那朵漂亮的白雲呢?」

「早已飄逝得無影無蹤。」心通看看天邊,順口說道。

又過了不知多少天,當心通把白雲、鮮花的事情早已忘到腦後時,道悟禪師又忽然對他說:「你去把我那天指給你的那盆鮮花捧過來,我看開得怎麼樣了。」

心通趕緊去找那盆花,可是,那盆花的花期已過,只有發黃的枝葉了。道悟禪師就說:「都是過眼雲煙啊!」

心通豁然頓悟。

3拂塵掃垢

佛陀的**周利盤陀伽,生性愚頓,他背誦**,連一句都記不住,深感自卑苦惱。

有一天,佛陀看到他掩面哭泣,上前問他:「周利盤陀伽,你為什麼哭呢?」他啜泣著說:

「因為哥哥教我一句**,我三個月都背不下來。他說有我這種笨弟弟,他覺得很難為情,他要把我趕出僧團。」

佛陀對他說:「周利盤陀伽,你不要再傷心了,你記不牢**沒關係,我來教你。」於是,佛陀拿著一把掃帚,為他示範掃地,教他每天掃地的時候,念著「拂塵掃垢」。

周利盤陀伽每天勤快的掃地,剛開始記了「拂塵」就忘記「掃垢」,唸了「掃垢」就把「拂塵」忘了,總是念不全那四個字。雖然他是這麼的笨拙,佛陀仍舊一遍一遍教他念著「拂塵掃垢」。

半年後,周利盤伽終於記得「拂塵掃垢」四個字。久而久之,他的心因為專注於掃地,慢慢地引發了定慧之力,從心外的塵垢警醒到心內的汙濁。

一年後,周利盤陀伽為自己掃出一片光明的心地,明白「拂塵掃垢」的甚深法義,由一個愚笨拙劣的人變得聰明敏捷。

僧團裡的大眾也從他身上領會到佛陀的慈悲,只要不輕視自己,不妄自菲薄,貫注身心,一定會在修煉中不斷提高。

開悟的掃把,人人手中不缺,只是我們如果忘記要「拂塵掃垢」,任憑心內佈滿貪慾、憤怒、愚痴、邪見、嫉妒等等塵垢,就會使自己心靈的廟堂,蛛網密結,棟樑頹廢,久久不見一縷清香。‍

4以修行釋放生命的清香

俗語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百花凋榭的季節,只有梅花在嚴寒冰雪中開放,然而她那縷縷梅香卻是從凌冽的寒風和冰雪中孕育出來的。只有飽經風霜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芳香,一般人卻只知一味讚歎,絲毫沒有覺察這芳香之下、碩果之中所包含的苦澀和艱辛,這香氣是無數次迎風冒雪、歷經寒冷之後才釋放出來的。

以前曾有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慕名到一所寺院去找高僧釋圓。他沮喪的對釋圓說:「像我這樣一事無成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

」 釋圓聽後不動聲色的拿出一包茶葉,然後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你馬上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裡,然後又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說:「施主,請用茶。」那年輕人喝了兩口之後搖搖頭說:

「這是什麼茶?一點兒茶香也沒有呀。」 釋圓笑著回答說:

「這就是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說:「你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沸水送來後,釋圓又取出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裡注了一些沸水。

年輕人看到茶葉在杯子裡上下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無聲的溢了出來。

他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又朝杯子裡注了一縷沸水,隨之一縷更醉人的茶香在禪房裡輕輕瀰漫。

就這樣釋圓向杯子裡注了五次沸水,那一杯茶水的香氣沁得滿屋生香。

釋圓笑著問道:「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不同嗎?」 年輕人想了一下回答說:

「一杯用溫水衝沏,一杯用沸水衝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茶味就不同。

用溫水衝沏的茶浮在水之上,怎麼會散逸出茶香呢?而用沸水衝沏的茶,衝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其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和冬霜的清冽。」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撮深蘊著清香的茶葉,那人生中的修行就如一壺熾熱的沸水,茶葉只有在沸水中沉沉浮浮,累經浸泡才能散逸出它的清香。一個不懂得修行的人,就像那溫水沒有泡開的茶葉一樣,永遠無法釋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人只有在修行中積德行善,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時留給他人一脈脈人生的幽香。沒有忍耐的精神與內心的磨礪,就無法釋放出每個人都具有的生命之光,修行才能返本歸真,釋放出生命的清香。

一年後,過客突然想起了小和尚,便去看他。

他問小和尚∶「啊,我的佛祖,你過得還好嗎?」

小和尚答道∶「我佛慈悲,我活得還好。」

「那麼,你能談談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裡生活的感受嗎?」過客表現的很真誠地說。

小和尚長嘆一聲,說∶「唉,這裡什麼都好,只是這寺廟太大了,我每天早上一醒來就看見滿院子的佛光普照,比起我待的那個小寺廟好多了。」

說話間,小和尚已然入定。

紅巖的主要內容紅巖主要內容

紅巖 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 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地,鎮壓共產黨領導的地下革命鬥爭。紅巖 是現代作家羅廣斌 楊益言所創作的一部長篇主旋律 1961年12月首版。紅巖 描寫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的形勢下,國民黨 已經搖搖欲墜的時候,重慶的國民黨當局瘋狂地,鎮壓共產黨...

圍城的主要內容,圍城主要內容

圍城 主要內容 圍城故事發生於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鴻漸是個從中國南方鄉紳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於家庭壓力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但在其上大學期間,周氏患病早亡。準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寫的唁電感動,資助他出國求學。方鴻漸在歐洲遊學期間,不理學業。為了給家人一個交待,方於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 克萊登大學 ...

哪些佛經主要是教人修身養性的?最好詳細點

有專門的經書 典故 教人做人 積德行善 很有益的佛經,通俗易懂。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聽過吧!佛教的一切經典就是教人修前世後世和今生的,至於養性在修人生的同時就是修養本性,修身養性在佛教看來是個人的品行修為修養,身正則性自然就而生。你說具體那一部經這就看個人對那一種修為方法有興趣,如果單從修身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