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和德昂族有什麼特點

2021-03-04 01:07:13 字數 5075 閱讀 6297

1樓:匿名使用者

傣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和習俗也與上述民族接近。

景頗族,中國雲南世居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少數居住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的芒馬、古浪、崗房以及耿馬、瀾滄等縣。

阿昌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使用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無文字,習用漢文和傣文。

德昂族,也稱為"崩龍族",是中緬交界地區的山地少數民族。德昂族主要居住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緬甸聯邦共和國交界地區。

少數民族是指多民族國家中除主體民族以外的民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除主體民族漢族以外的其餘55個法定民族均是少數民族。

2樓:佳大大大

告白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成年人靠撩

3樓:匿名使用者

直接搜尋即可

祝您萬事如意

有誰知道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這幾個民族都穿什麼服飾?

4樓:無基者無罪

1、傣族:婦女傳統著窄

袖短衣和筒裙。傣族男子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多用白布或青布包頭。男子文身的習俗很普遍,既表示勇敢,又可以驅邪護身、裝飾身體。

2、景頗族:男子服飾以黑、白為主色,老年男子服飾各支系相同,均著黑色對襟短衣和黑色寬管長褲,戴黑色包頭。婦女的若著便裝,上身為黑色或各色對襟或右襟緊身短衣,下身為淨色或織有景頗族特色圖案的棉布長筒裙。

盛裝是節慶或婚嫁時的著裝,上為黑色短襟無領窄袖衫,胸、肩和背部飾有銀泡、銀牌和銀穗,下為用紅黑黃綠等各色毛線織出美麗圖案的毛質筒裙,腰間繫紅色腰帶,頭飾為羊毛織成的紅底提花包頭,小腿包裹與筒裙質地色澤相同的裹腿,佩戴數串紅色項珠及耳飾、手鐲。

3、阿昌族:傳統上,阿昌族男子一般穿藍色、白色或黑色的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臘撒地區的成年男子也有穿左襟上衣的。

戶撒阿昌族男性青壯年喜歡包白色包頭,梁河的男性青壯年則喜歡包黑色包頭。

戶撒阿昌族女性的服飾,已婚和未婚的沒有區別,均與附近傣族的很相似。臘撒、梁河兩地婦女上衣均為長袖圓擺對襟衣,下著筒裙,也配戴銀項圈、銀手鐲等飾物。

4、德昂族:德昂族男子多穿藍 、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子,裹黑、白布頭巾,巾的兩端飾以彩色絨球。

德昂族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用黑布包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用四五對大方塊銀牌為鈕釦,長裙上織有彩色的橫條紋。青年人不論男女均喜歡佩戴銀項圈、耳筒、耳墜等首飾 。

5樓:唯有

1、傣族服飾

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和民間習俗。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飾物,偶爾也會發現他們的手腕上有一隻閃閃發亮的銀鐲。鑲金牙、銀牙是他們的喜好。他們通常把上好的門牙拔去,換上金或銀做的假牙。

過去有紋身習俗,在胸、背、腹、四肢等處紋文字元號或獅虎、麒麟、孔雀等圖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婦女講究衣著,追求輕盈、秀麗、淡雅的裝束,協調的服裝色彩,極為出色。

青年婦女將長髮盤於頭頂,是傣族服飾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傣族女子上身著各色緊身內衣,外套淺色大襟或對 襟窄袖衫,下身著花色筒裙,裙上織有各種圖紋,傣族女子喜將長髮挽髻,在髮髻上斜插梳,簪或鮮花作裝飾。

2、景頗族服飾

景頗族男子喜歡穿白色或黑色對襟園領上衣,包頭布上綴有花邊圖案和彩色小絨珠,外出時常佩帶腰刀和筒帕。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

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婦女戴銀手飾越多表示越能幹,越富有。

3、阿昌族服飾

阿昌族服飾是阿昌族人民穿戴的服飾。 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歡在包頭上插一朵朵鮮花。這朵朵鮮花,不僅美觀,而且他們還視之為品性正真,心靈純潔。

高包頭是梁河地區已婚婦女特有的頭飾。阿昌語稱之為「屋擺」。這種頭飾用自織自染的兩頭墜須的黑棉布長帕纏繞在梳好髮髻的頭上,造型高昂雄偉,足有半米多高,將其,長達5至6米。

男子穿對襟上衣,下著黑褲,斜背「筒帕」,喜歡在胸前戴朵紅絲線結成的菊花。未婚男子戴白包頭,已婚男子戴藏青色包頭,青壯年在腦後留一尺多長的包布,有隨身佩帶刀的習俗,其中「戶撒刀」最為有名。

4、德昂族服飾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紅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婦女剃光頭後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環,銀項圈,穿藍、 黑色對襟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下襬邊用紅、綠、黃三色小絨球裝飾。

男子多穿藍、黑色大襟上衣和寬而短的褲子,裹黑、白布頭巾,青年多為白色,中老年用黑色,巾的兩端飾以彩色絨球,也戴大耳環和銀項圈。

婦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對襟短上衣和長裙,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用四五對大方塊銀牌為鈕釦,長裙一般是上遮乳房下及踝骨,並織有鮮豔的彩色橫線條。

德昂族婦女不留髮,剃 光頭,用黑布繞包頭,包頭兩端如髮辮重在背後,唐代史書描寫她們是"出其餘垂後為飾"。

擴充套件資料

民族服飾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獨有特色的服飾,也可以稱為地方服飾或民俗服飾。在一些民族國家的城市生活中,人們在日常的時間雖然多以西裝打扮為主,但在節慶、宗教儀式、國家典禮和其他正式的場合中,則會以民族服飾打扮出現。

通常在服飾上的一些裝飾品中可以推斷出穿戴者的婚姻狀態、社會或宗教地位等。民族服飾文化內涵豐富,包括製作原料、紡織工藝、印染工藝、刺繡工藝、圖案紋樣、色彩表現、飾品工藝、文化價值等因素。

2023年,共15個民族的民族服飾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3年內蒙古釋出中國首個民族傳統服飾地方標準——《蒙古族部落服飾》地方標準。

2023年,由國家民委經濟發展司承擔的財政部專項「中國少數民族特需商品傳統生產工藝與技術保護工程第八期少數民族服飾」專案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製衣原料、編織、印染、鞋帽、衣服、飾品等製作的獨特性工藝進行調研。

例如,漢族是中國的主要民族,漢族的古傳統民族服飾是漢服。相傳為黃帝發明,西周起漢服已具基本性質,到了漢朝已經全面完善並普及。這一時段直到明末清初,漢族人著漢服到漢朝已有幾千年歷史。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

參考資料

6樓:我想買迪爾

把嘰裡呱啦來火辣辣嚕啦嚕啦嘞記錄厲害了1gj部投幣機考慮考慮看看可口可樂了看看

傣族 景頗族 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資料

7樓:匿名使用者

阿昌族是

抄雲南特有的、人口較襲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

阿昌族主要分佈於雲南省德巨集傣族景頗族自治州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梁河縣囊宋阿昌族鄉、九保阿昌族鄉,其餘分佈於潞西、盈江、騰衝、龍陵、雲龍等縣。此外,在鄰國緬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佈。

阿昌族製造的鐵器極負盛名,以「戶撒刀」著稱於世。根據2023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阿昌族總人口數為39555人。

8樓:匿名使用者

老師叫我們差這四個民族能不能少一點?

9樓:匿名使用者

他(她)們都聚集在雲南……其他我就不知道了*<(¦q[▓▓ (ฅ•﹏•ฅ)

10樓:匿名使用者

、(`へ´*)⺁ㄟ(._. ;)

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這幾個民族有哪些 特點

11樓:匿名使用者

1、景頗族的特點:

(1)景頗族是一個以農業為生計的民族,糧食作物以水稻、旱谷、玉米、小麥、粟米為主,經濟作物有甘蔗、油菜、八角、草果、香茅草等。

(2)景頗族多數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半山腰或山間的小平地,少數居住在壩區邊緣地帶。一般村寨規模大多在40至60戶之間,上百戶的村寨屈指可數。村寨一般依山而建,面向壩子和河谷,靠壩一端,稱為「寨腳」,靠山一端稱為「寨頭」。

(3)景頗族主食以大米為主,竹筒飯、雞肉稀飯是景頗人喜愛的特色主食。菜餚以辣著稱,品種除園地中種植的瓜、豆、芋頭、青白菜之外,從山林中採集的野菜、野果也是餐桌上的家常菜。烹飪方式包括舂、燒、烤、煮、蒸、拌、揉等幾種型別。

(4)景頗族服飾風格獨特。男子服飾以黑、白為主色,老年男子服飾各支系相同,均著黑色對襟短衣和黑色寬管長褲,戴黑色包頭。

2、阿昌族的特點:

(1)阿昌族有語言無文字,使用漢字。阿昌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

(2)阿昌族多種宗教並存,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小乘佛教、漢傳佛教及道教。阿昌族每個村寨中,均有「廟」或「塞」供奉神靈。

(3)阿昌族是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實行幼子繼承製。

3、德昂族的特點:

(1)德昂族的服飾,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表現了本民族特有的審美觀及其對美的追求。在德昂族的服飾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按德昂人的習慣,姑娘成年後,都要在腰部佩戴上數個、甚至數十個腰箍。

(2)茶是德昂族最重要的飲料。尤其是成年男子和中老年婦女幾乎一日不可無茶,而且好飲濃茶。

(3)在住室方面,德昂族以竹樓著稱。長期以來,竹樓是各地德昂族共同的住宅形式。德昂族的竹樓多依山而建,坐西向東。主要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兩種形式。

(4)德昂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很少和外族通婚。男女青年戀愛自由,女子在選擇物件上有一定自主權。

擴充套件資料

景頗族的歷史

景頗族的**與青藏高原上古代氐羌人有關。唐代,其先民以尋傳蠻、高黎貢人見諸於漢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國成立前,又先後出現了峨昌、遮些、野人等名稱。新中國成立後,經民族識別,確認為景頗族。

景頗族的先民與古代的氐、羌有關,以前居住在康藏高原南部山區,7-9世紀沿橫斷山脈南遷。東部景頗在瀾滄江以東,金沙江地區;西部景頗在瀾滄江以西至緬甸境內。

15-16世紀,由於戰爭大量的東部族人大規模西遷;16世紀後大量移居德巨集地區,多與德昂、阿昌、傈僳、漢等民族雜居。現在的景頗族中景頗支、浪峨支、瓦支、喇期支原先是同一民族的不同部落。

景頗族主要有五個支系,即景頗、載瓦、勒期、浪峨(浪速)、波拉。多數地區不同支系的人雜住在一起。景頗支系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景頗語支,載瓦等四個支系的語言比較接近,同屬藏緬語族緬語支。

文字有景頗文和載瓦文兩種,系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前者創制於19世紀末,後者創制於2023年。

傣族 景頗族 阿昌族 納西族 白族的穿戴

傣族 http image.景頗族 http image.納西族 http image.白族 http image.我不知道,不過有一個 是專門查這個的 傣族,白族,阿昌族,納西族,景頗族等還有哪些族?這些族都穿什麼風格衣服 還有 彝族 土家族 侗族 布依族 瑤族 哈尼族 黎族 哈薩克族等。1 傣族...

德昂族舞蹈有那些特點,德昂族舞蹈型別和種類有哪些?

跳,其他男女老少跟隨後面,按節奏的步法 手勢繞圈起舞。舞場,有時男女分成兩圈,女子內圈,外圈由一戴草帽的男子帶頭擊鼓,眾男跟隨,繞場歡舞 由女子組成的內圈,排頭的女青年擊鋩鑼,與擊鼓的男青年配合,跟隨的婦女亦與男子並排而舞。德昂族獨有的水鼓舞,其舞步和舞姿與象腳鼓基本一致。擊奏時,把鼓帶掛在脖子上 ...

景頗族有什么特色活動,景頗族有什麼特色活動

目腦縱歌 景頗語意為 大夥跳舞 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一般於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以後的九天內擇雙日舉行,節期三至五天不等。目腦作為一種大型的群眾性歌舞活動,其由來已久,歷史上,每逢豐年,出征 凱旋 婚姻嫁娶 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動,均要跳 目腦 景頗族的 目瑙縱歌 原來是一種融宗教和文化習俗為一體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