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呂蒙魯肅各自的性格特點,三國演義中的孫權,呂蒙,魯肅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麼

2021-03-04 00:18:39 字數 4768 閱讀 5851

1樓:其實什麼打的

孫權:三國時吳國國君,對部下既嚴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誘,耐心教導。 呂蒙:

吳國名將,知過能改,有軍人的坦誠豪爽。 魯肅:吳國謀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風度,對朋友的進步十分高興。

三國演義中的孫權,呂蒙,魯肅的性格特點分別是什麼

2樓:匿名使用者

孫權;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曾在濡須口一帶,乘大船偵探魏軍陣容,異常鎮定自若。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船的一側。

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他"博覽書傳歷史"頗有才華。他曾寫信給曹操說: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短短16字,寓意很深。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戰敗劉表,取得荊州,企圖一舉滅吳。他對孫權聲稱:"今治水軍80萬方與將軍會貓於吳。

"孫權沒有被曹操的氣勢洶洶所嚇倒。他果斷地採納魯肅的建議,與劉備結成同盟,在著名的赤壁之戰中,用火攻戰術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孫權審時度勢,考慮重新選擇一個合適的政治中心。建安十六年(211年),他在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後,毅然決定自京口(今鎮江)徙治秣陵(今南京),又在石頭山建石頭城。次年改秣陵為建業。

黃初二年(211年),因與劉備爭奪荊州,為便於指揮對蜀作戰,又以荊州的鄂城為政治中心,改稱武昌。黃龍元年(229)四月,孫權在武昌稱帝。同年九月,又將都城自武昌遷回「舟車便利,無限險之虞:

田野活饒,有轉輸之籍;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建業。這樣,孫權開創了南京的建都歷史。

孫權規劃並建造了建業都城,城週二十里十九步。建業城中建有壯麗的宮城和衙署、民居中、寺院,城外有石頭城、丹陽郡城,還有人口集中和商業繁榮的市場。孫權建立的建業成為古代一座真正的城市,為日後南京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孫權對開發建業和整個江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他採取了不少措施,鼓勵發展生產。他"親自受田",將駕車用的八頭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農業生產。

並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時徵調農民服徭役,以保證生產期間,又興修水利,疏浚和擴大秦淮河水道,開破崗瀆、運瀆、東渠、潮溝等。當時建業城有數千名技術熟練的手工業工人,從事絲織、冶鑄生產。孫權還發展了航海事業,派將軍衛溫和諸葛直領兵萬人航行到夷州(今臺灣省),又派人出使遼東半島及海南諸國,有的使者到高句麗、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島等地。

247年,還為西域僧人康僧會建造了建初寺,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孫權統治江東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吳國創業的**時代。到他的晚年,有才華的太子孫登不幸早逝,其他兒子們為了王位明爭暗鬥吳的元氣大傷。

太元二年(252年),孫權,這位雄踞江東的傑出政治家在失望中與世長辭,終年71歲,葬在蔣山之陽(今紫金山梅花山)。

孫權是三國吳帝國的建立者,孫堅次子。聰明機智十四歲便隨兄長孫策轉戰,參與平定江東,孫策猝亡後,孫權接掌江東。再一代名將周瑜的輔佐下領導東吳在赤壁戰勝曹操。

使天下成三國鼎立之勢。北拒曹操,西抗劉備。為一代明主,孫權在外交上能屈身忍辱,以柔克剛,有勾踐之奇,這方面超過了曹操,劉備。

但稱帝后,變得剛愎自用,寵信小人,猜忌群臣,終給身後東吳留下禍根。

呂蒙;呂蒙早年果敢有膽,後來折節讀書,識見精博,漸能克己讓人,有國士之風。

呂蒙他年輕時,曾因部下的事被江夏太守蔡遺告發,他一點也不怨恨。後來,豫章太守顧邵去世,孫權詢問他應該讓誰接替顧劭,他推薦蔡遺。孫權見他不念前嫌,十分高興,笑著對他說:

「君欲為祁奚耶」(《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於是用之。

魯肅;陳壽:①少有壯節,好為奇計。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②曹公乘漢相之資,挾天子而掃群桀,新蕩荊城,仗威東夏,於時議者莫不疑貳。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三國志》陳評

孫權:①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②昔魯子敬嘗道此,可謂明於事勢矣。

③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且其決計策,意出張蘇遠矣;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恕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也。④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

——《三國志》

《吳書》:肅為人方嚴,寡於玩飾,內外節儉,不務俗好。治軍整頓,禁令必行,雖在軍陳,手不釋卷。又善談論,能屬文辭,思度弘遠,有過人之明。周瑜之後,肅為之冠。

周瑜:①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②魯肅忠烈,臨事不苟,可以代瑜。——《三國志》

孫元晏:斫案興言斷眾疑,鼎分從此定雄雌。若無子敬心相似,爭得烏林破魏師。——《吳•魯肅》

周曇:輕財重義見英奇,聖主賢臣是所依。公瑾窘飢求子敬,一言才起數船歸。——《三國門•魯肅》

王夫之:身任天下之重,舍敦信而趨事會,君子之所賤,抑英雄之所恥也,功隳名辱而身以死亡,必矣。欲合孫氏於昭烈以共圖中原者,魯肅也;欲合昭烈於孫氏以共拒曹操者,諸葛孔明也;二子者守之終身而不易。

子敬以借荊資先主,被仲謀之責而不辭;諸葛欲諫先主之東伐,難於盡諫,而嘆法正之死。蓋吳則周瑜、呂蒙亂子敬之謀,蜀則關羽、張飛破諸葛之策,使相信之主未免相疑。然二子者,終守西吊劉表東乞援兵之片言,以為金石之固於心而不能自白,變故繁興之日,微二子而人道圮矣。

②然而肅之心未遽忿羽而墮其始志也,以義折羽,以從容平孫權之怒,尚冀吳、蜀之可合,而與諸葛相孚以制操耳。身遽死而授之呂蒙,權之忮無與平之,羽之忿無與制之,諸葛不能力爭之隱,無與體之,而成謀盡毀矣。肅之死也,羽之敗也。

操之幸,先主之孤也。悲夫!——《讀通鑑論》

3樓:悅昶博榮

孫權。作為吳國之王,他能夠關心下屬,鼓勵呂蒙要多學習:「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

」語氣比較堅定有力。當呂蒙找藉口推辭時,他不急不惱,推心置腹地說:「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先宣告要求他讀書的目的並非使他棄武從文,成為書生,而是在博覽群書中瞭解歷史,從中汲取經驗教訓,增加自己的見識與才智,這種循循善誘的親切語氣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後他又針對呂蒙所謂「軍中多務」的藉口,進一步開導,現身說法:

「卿言多務,孰若孤?」這是明擺著的事實。「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勸導呂蒙——讀書大有益。孫權絲毫未擺當權者的架子,不以威壓的方式逼迫呂蒙去讀書,這一番娓娓道來的談話卻更令人信服。他的談話是親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長者而非王者的風範。

再看呂蒙。讀書使呂蒙的言談大有智慧,所以魯肅的語氣重在驚歎:『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呂蒙也僅說了一句話:「土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話中既有對魯肅大驚小怪的不以為然,更有一種書中多閱歷,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敬羨之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魯肅正是一個跳出廬山的旁觀者,呂蒙讀書的功效是通過他的話從側面展現出來的,他的驚歎襯托出了呂蒙今非昔比的事實。而話中的「吳下阿蒙」又將呂蒙的過去與現在進行了一個縱向的對比,得出了「變」的結論,而呂蒙之「變」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

4樓:清溪流水の念愛

這個我們老師講了的

孫權:善勸,有王者風範,喜愛讀書

呂蒙:魯肅:真誠,

《孫權勸學》里人物性格鮮明,請分別概括孫權、呂蒙、魯肅的性格特點 。

5樓:阿沾

孫權:直言不諱,賞識人才,能發現別人的潛力並善於開發,是個賢明的君主。

呂蒙:憨厚老實,知錯能改,有上進心。

魯肅:善於發現別人的進步並加以鼓勵。

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呂蒙(179年—220年),字子明,東漢末年名將,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呂家崗)。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孫權勸學》是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創作的一篇記敘文。選自《資治通鑑》,文題為後人所加。此文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

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並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此文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先前史書中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

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2023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鑑》的編撰。

哲宗即位,還朝任職。

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後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諡文正,著作收錄於《司馬文正公集》中。

三國時期,孫權的心腹呂蒙真的被毒死的嗎

呂蒙不是被毒死的,極有可能是染上瘟疫而死。據傳孫權因關羽被殺,為平息劉備的怒火而毒殺呂蒙。這種事根本就不會發生,首先關羽之死跟呂蒙沒有關係,所以孫權沒必要拿呂蒙開刀。其次呂蒙是孫權的心腹,他只會依賴呂蒙,而不會坑殺呂蒙。為什麼說呂蒙極有可能是染上瘟疫而死?這是因為呂蒙死的那個時期,荊州正爆發瘟疫,同...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性格特點及相關故事

在 三國演義 裡將關羽的性格忠義仁勇,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勇冠三軍,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溫酒斬華雄 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后,殘暴不仁 擅權於朝堂。以袁紹 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性格特點及相關故事

在 三國演義 裡將關羽的性格忠義仁勇,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勇冠三軍,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溫酒斬華雄 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后,殘暴不仁 擅權於朝堂。以袁紹 曹操等人組成的關東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董卓,然而前鋒孫堅在進軍汜水關時被華雄擊敗,華雄不可一世。在潘鳳等大將接連被華雄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