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形象是怎樣被歪曲的尼采的妹妹和尼采遺作

2021-03-03 22:42:57 字數 3359 閱讀 3788

1樓:匿名使用者

無論是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尼采作為哲學家和思想家都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物。尼采幼時聰敏過人,二十四歲時就因學業成績優秀而提前畢業,並在瑞士巴塞爾大學獲得古典語言學教授職,但在任職七年後因病退職。一八七九年尼采三十五歲上患了精神**症,從那時起直至一九○○年去世為止,尼采始終沒能再恢復理智。

尼采在三十五歲前著述甚豐,主要代表作有《悲劇的誕生》、《人性的、太人性的》、《論道德起源》、《曙光》、《查拉圖士特拉如是說》、《善惡的彼岸》、《反**教》、《瞧這個人》等。 對於尼采的著作及其思想的評價歷來褒貶不一。尼采生前苦於自己的思想不為世人理解,心情常處於過份自信和極度自卑的痛苦矛盾之中。

尼采患精神**症後他的著述卻突然風靡一時,不僅受到許多德國青年學生的熱烈推崇,而且對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歐洲的文藝理論、美學、倫理學和心理學都產生了巨大的震動和深遠的影響。當時德國以至歐洲的學者名流如施蒂凡·格奧爾格、托馬斯·曼、肖伯納、弗洛伊德等人,都自稱從尼采的思想中受到過啟發。對於尼采的推崇在德意法西斯當政的年代達到了頂點。

墨索里尼自稱是尼采的崇拜者並捐款二萬里拉資助尼采檔案館;而希特勒則親自拜謁尼采檔案館以示崇敬之意。 也許正是由於法西斯主義者對尼采的偏愛,使尼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當作納粹思想家受到廣泛的批判。這種批判在蘇聯及東歐各國維持至今,但在西方卻於本世紀六十年代出現了重新評價尼采的趨勢。

除了哲學家們對於尼采學說做了一系列重新解釋和評估外,一些歷史文獻的發掘和歷史事實的澄清是這一轉機的重要起因。 談到尼采和他的著述,有一個人物是不容忽略的,這就是他的妹妹伊麗莎白·福斯特一尼采。尼采本人終身未娶,伊麗莎白則出嫁很晚,而且婚姻生活亦很短暫。

尼采幼年喪父,兄妹相依為命,關係甚篤。尼采神經失常後,伊麗莎白又包攬了照料患病中的尼采以及尼采遺著的編輯出版工作。毫無疑問,伊麗莎白本人的知識和理解水平會影響對於尼采遺作的取捨和尼采思想的傳播。

因而西方為尼采正名的運動總是和對伊麗莎白的研究評價分不開。 西方學術界傾向於把伊麗莎白描寫成一個野心勃勃而又目光短淺的婦人。當然問題的癥結並不侷限於伊麗莎白的個人品質,問題的提出主要圍繞在兩個方面:

其一,在排猶主義的問題上伊麗莎白是否理解並贊同其兄的立場;其二,伊麗莎白在尼采全集的編輯出版過程中是否做過手腳。 納粹德國的宣傳工具曾經把尼采描繪成排猶運動的精神先驅。那麼尼采到底是否曾經宣揚過亞利安人種的優越和排猶主義的情緒?

根據史學家發掘的資料來看,答案應當是:「否」。相反,尼采生前有知時,對於當時剛剛興起的排猶運動是深惡痛絕的。

納粹黨人把尼采說成排猶主義者當然並非事出無因,原因就出在伊麗莎白身上。 伊麗莎白的丈夫伯恩哈德·福斯特是個激烈的反猶主義者,他曾告訴伊麗莎白說,猶太人敗壞了德國的傳統美德,因為猶太人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這一人類最沒有人性的剝削制度,而又是一個猶太人,卡爾·馬克思卻宣揚什麼摒棄一切私有制和建立共產主義的烏托邦。福斯特認為所有的主義,包括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和民主主義都是腐蝕德國民族精神的毒素。

福斯特根本沒有讀懂尼采的哲學著作就尊尼采為弘揚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先哲。 可借尼采本人對於福斯特並沒有好感,對他妹妹的婚姻也持激烈的反對態度,甚至拒絕參加他妹妹的婚禮。尼采極度嘲諷他妹夫推崇的「德意志美德」,對福斯特鼓吹的「純化亞利安人種」的事業嗤之以鼻。

尼采申明他自己講的「歐洲民族」的理想並不意味著強大的民族欺凌弱小的民族,而是希望歐洲各民族,包括猶太人在內,在戰勝各自的狹隘性的基礎上達到相互理解和融和。對於福斯特的巴拉圭殖民計劃,尼采在做了仔細的研究後也持堅決反對的態度,伊麗莎白對此非常惱火。可惜當時許多德國人對於排猶運動和殖民事業趨之若騖,而對尼采的思想卻無人問津。

更為可悲的是,尼采的激烈的反對排猶運動的言論、行動和書信多年來被隱匿、遺忘和曲解了,尼采甚至被人當成一個納粹思想家、一個純化亞利安人種的鼓吹者,人生最大的悲劇也莫過於此。 其實就連尼采的妹妹伊麗莎白·福斯特本人也並不象她的丈夫那樣是個堅定的反猶主義者。從一個普通的牧師的女兒上升為一個社會名流是伊麗莎白的人生目標,為此目的伊麗莎白很懂得艱苦奮鬥,也很善於與世浮沉。

在他丈夫的巴拉圭殖民地瀕臨破產、福斯特本人自盡身亡之後,伊麗莎白最初還獨自支撐殘局,期望挽救她丈夫的事業,但她很快就發現她失去知覺的哥哥在德國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日益上升,大有趕過她丈夫的趨勢,於是伊麗莎白迅速地抓住了這一時機,放棄了沒有希望的巴拉圭殖民地,將自己的名字由伊麗莎白·福斯特改為伊麗莎白·福斯特一尼采,把兩個互相仇視的人的名字連在了一起,接著她又從她母親手裡爭奪了患病的尼采的看護權和尼采著作的保管權,並把尼采本人和他的著作遷到了遠離家鄉的魏瑪,一則想靠魏瑪這座文化名城給尼采檔案館增光,二則想避開尼采母親和尼采眾好友對於尼采全集編輯出版工作的影響。 在編輯出版尼采著作的過程中伊麗莎白將尼采的朋友排除在外,在選擇尼采全集的編輯人員的問題上,伊麗莎白幾乎完全是以自己的好惡為標準,以致於在全集的編輯出版過程中接連換了好幾個編輯人員。她曾對招聘來的哥賽裡奇說過:

「親愛的哥賽裡奇先生,您必須明瞭一個簡單的事實,那就是您只能在我的贊同下成為編輯。」再如,伊麗莎白曾經很不以尼采和瓦格納的決裂為然,在尼采宣佈斷絕和這位宣揚排猶主義的著名**家的來往之後,伊麗莎白繼續以自己是瓦格納夫婦這對社會名流的朋友為榮。前任尼采全集的編輯不能理解這一點,伊麗莎白就取消了他編輯整理尼采——瓦格納書信集的權力。

伊麗莎白對尼采遺作做的最大的手腳,就是她以自己的意願編輯偽造了一向被人當作尼采主要哲學著作的《強力意志》(一譯《權力意志》)一書。根據史學家們的考證,這部所謂的《強力意志》根本不是出自尼采的手筆。半個多世紀以來尼采研究所倚重的這部所謂劃時代的鉅著,其實就是伊麗莎白·福斯特一尼采和亨利希·哥賽裡奇兩人從尼采遺稿的片斷中選擇、修改、編撰而成。

義大利哲學家馬提諾·蒙蒂納利在多年從事尼采研究後申明:「尼采從未寫過這樣一部書,也從來沒有打算寫這樣一部書。」他認為把所謂的《強力意志》當作尼采的主要哲學著作是不科學的。

h.f.彼得斯在《扎拉圖士特拉的妹妹》一書中考證了伊麗莎白對《強力意志》一書的企望和在編撰過程中出現的種種漏洞,結合她對人生的態度和在尼采遺作出版過程中的所做所為指出,第一版的尼采全集(一**四——一九二六年出齊)其實表現了伊麗莎白對尼采思想的狹隘的理解。

從伊麗莎白的生活道路考察她的人生態度,便不難理解她晚年倒向法西斯主義的舉動。其實伊麗莎白本人有不少猶太人朋友,還曾不顧反猶排猶的社會**接受猶太人的捐款,尼采檔案館的主要贊助者就是一個瑞典猶太企業家。但是伊麗莎白過份注重個人的名望和社會地位,過於看重人在現世的成功,再加上本世紀二十年代魏瑪共和國的當權者們為了償還戰爭賠款而實行了通貨膨脹政策,尼采檔案館的資產被一掃而空,伊麗莎白本人的利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她象成千上萬德國中產階級一樣開始厭惡民主制度,渴望社會安定,歡迎納粹黨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很多人認為伊麗莎白既是德國反猶主義先驅者的遺孀,她本人就也應該是一個堅定的反猶主義者,而伊麗莎白本人確曾為尼采檔案館獲得來自納粹**的資助併成為民族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哲學中心而倍感榮耀。這一切對於一個沒有深刻理解力又缺乏歷史責任感的女人來說是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但是倘若尼采九泉有知他會怎樣表示呢?是憤怒?

是悲哀?是默許?其實早在尼采生前有知時他就這樣預言過:

「一想到有朝一日,我會被最沒有資格的人尊崇、歪曲……我就感到恐懼。」周紅

怎樣理解尼采的

尼采,1844年10月15日 1900年8月25日 德國哲學家,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州勒肯鎮附近洛肯村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的著作對於宗教 道德 現代文化 哲學 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

解釋尼采的名言,尼采關於上帝的名言

說到底,勝利者之所以害怕,是因為他不 敢面對失敗,不敢面對挫折,可能是勝利者自身的實力不夠,但更重要的是勝利者是軟弱的,他害怕失敗後會走入絕境,他沒有能走出絕望的積極的,堅強的,永不言棄的精神 我為何不能失敗一次呢?他自言自語,我現在已有足夠的本錢了。足夠的本錢 指的是有失敗的心理準備,有跌倒再爬起...

尼采哲學對法西斯的影響,尼采哲學的問題

尼采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衝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 教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雅斯貝爾斯說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慄,而此顫慄的最後意義尚未被估價出來。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采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