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上計制度的作用,西漢上計制度的主要特點

2021-03-03 20:32:47 字數 3461 閱讀 3664

1樓:匿名使用者

加強**對地方的財政控制。

所謂上計,即由地方行政長官定期向上級呈上計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縣令長於年終將該縣戶口、墾田、錢穀、刑獄狀況等,編制為計簿(亦名「集簿」),呈送郡國。根據屬縣的計簿,郡守國相再編制郡的計簿,上報朝廷。

根據考核結果,予以升、降、賞、罰。「上計」制度的建立,更意味著**對地方財政控制的加強。

西漢上計制度的主要特點

2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政權繼承了秦的上計制度,不僅在上計機構、上計官吏的專職化和上計內容的廣泛性等方面較秦時更為完 備和增多;而且在主持上計事務的朝官及受理上計的儀制方面,其規格較秦時也有所提高。

兩漢時,郡國守﹑相於歲終遣吏赴京師上計。漢律中有《上計律》,是處置上計事務的專門律條。西漢時從郡中派到**去上計的人為丞或長史﹐東漢時有專職的上計掾﹑史。

上計時地方向**呈交計書,或稱為計簿,其內容為郡國一歲中的租賦﹑刑獄﹑選舉等情況。郡國上計,一般由皇帝或丞相親自接受計書,漢武帝劉徹曾在甘泉宮和其它地方受計。西漢末到東漢,多由大司徒受計。

朝廷根據計簿對守﹑相進行考核,有功者受賞,有過者受罰。各地所上計書,最後集中到丞相府,由計相把這些計簿存檔保管。東漢時計簿歸尚書掌管。

漢代州刺史每年也須向**上計。各縣於歲末向守﹑相上計簿,其性質和郡國向京師上計相似。乘計吏送計書到京城之便,地方上把向朝廷申報的其它簿籍或貢奉物品也一併帶去,郡國向**推舉的孝廉之類人才,也可相隨而行,秦漢時稱這種辦法為「計偕」。

地方官上計時常舞弊,武帝時上谷太守郝賢因上計欺謾不實免官。雖然犯者要受重懲,但弄虛作假仍不斷髮生。漢宣帝劉詢曾指出當時地方所上的計簿,是虛假不實的具文,他命令御史要加強對計簿的查對和核實。

元帝時,貢禹說有的守﹑相因有過而企圖逃避法律的裁製,上計時便委使善於作弊者起草計書。儘管漢代上計制存在不少弊病,但對於從上而下的層層督課,仍起到較大的作用。

3樓:彼岸的暗夜

秦漢時已有較完備的制度。漢代並頒佈有專門的法規《上計律》。可惜該律早已不存,而今僅見一律目(注:

《周禮·春官·典路》:「大賓客亦如之」。注:

「亦出路當陳之」。鄭司農雲:「『漢朝《上計律》:

『陳屬事於庭』。」)。

漢朝的上計制度有何特點?

4樓:漫閱科技

漢朝實行的上計制度,比起秦朝的審計內容來更為廣泛,除了實行郡縣的年度財政財務上計受計(審計)以外,還對當時的人力資源實施「與計偕」方式的報送上計制度,即除了報送的郡縣計簿、上貢的實物外,還將「茂才、孝廉」、「明當時之務、習先聖之術者」的人力資源,一併隨上計吏呈報,接受公卿大夫的是否有真才實學的當面驗證,被確定為人才的,拜為郎中,伴隨皇帝左右,待有吏員缺位時,再作重用。西漢時朝廷重視上計,有時皇帝親自參加受計活動。繼西周以後的春秋戰國、春漢時期的審計名稱均為「計」或「受計」。

上計制度在中國古代起到什麼作用?

5樓:漫閱科技

上計制度是中國古代會計、審計發展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其在維護封建王朝**集權,實施科學的理財,科學地評價吏員的業績,推動我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漢代的「上計制度」的含義是什麼?

6樓:漫閱科技

上,即呈上;計,即計簿、計算、稽核。其一層意思是把會計賬簿呈上來;另一層意思是郡國呈報的計簿,下級核算了還不能算完事,還要由受計人員重新複核、稽查、計算(這裡計是稽的等同),以保證其真實性,審查、評定郡國、縣邑官吏業績的效益性。上計活動實質上就是現在的地方財政財務報表、計簿及實物送達審計形式。

什麼是上計制度

7樓:高樓居士

上計秦漢時地方守、相向朝廷申報一歲治狀的制度。這一制度隨著集權制加犟而形成,早在戰國時,魏、秦兩國即已實行。秦律的《倉律》中即提到有關縣裡上計的情況。

兩漢時,郡國守、相於歲終遣吏赴京師上計。漢律中有《上計律》,是處置上計事務的專門律條。西漢時從郡中派到**去上計的人為丞或長史,東漢時有專職的上計掾、史。

上計時地方向**呈交計書,或稱為計簿,其內容為郡國一歲中的租賦、刑獄、選舉等情況。郡國上計,一般由皇帝或丞相親自接受計書,漢武帝劉徹曾在甘泉宮和其他地方受計。西漢末到東漢,多由大司徒受計。

朝廷根據計簿對守、相進行考核,有功者受賞,有過者受罰。各地所上計書,最後集中到丞相府,由計相把這些計簿存檔保管。東漢時計簿歸尚書掌管。

漢代州刺史每年也須向**上計。各縣於歲末向守、相上計簿,其性質和郡國向京師上計相似。乘計吏送計書到京城之便,地方上把向朝廷申報的其他簿籍或貢奉物品也一併帶去,郡國向**推舉的孝廉之類人才,也可相隨而行,秦漢時稱這種辦法為「計偕」。

地方官上計時常舞弊,武帝時上谷太守郝賢因上計欺謾不實免官。雖然犯者要受重懲,但弄虛作假仍不斷髮生。漢宣帝劉詢曾指出當時地方所上的計簿,是虛假不實的具文,他命令御史要加犟對計簿的查對和核實。

元帝時,貢禹說有的守、相因有過而企圖逃避法律的裁製,上計時便委使善於作弊者起草計書。儘管漢代上計制存在不少弊病,但對於從上而下的層層督課,仍起到較大的作用。

所謂上計,即由地方行政長官定期向上級呈上計文書,報告地方治理狀況。縣令長於年終將該縣戶口、墾田、錢穀、刑獄狀況等,編制為計簿(亦名「集簿」),呈送郡國。根據屬縣的計簿,郡守國相再編制郡的計簿,上報朝廷。

朝廷據此評定地方行政長官的政績。這種考評地方官的方式古已有之。秦漢時已有較完備的制度。

漢代並頒佈有專門的法規《上計律》。可惜該律早已不存,而今僅見一律目(注:《周禮·春官·典路》:

「大賓客亦如之」。注:「亦出路當陳之」。

鄭司農雲:「『漢朝《上計律》:『陳屬事於庭』。」)。

8樓:匿名使用者

奴隸制社會流下;來的產物

漢代上計制度不真實主要表現什麼方面?

9樓:漫閱科技

《漢書·循吏·王成傳》載:膠東丞相王成,在上計報告時弄虛作假,騙得了宣帝的獎賞,被賜為關內侯,年享受俸祿二千石;後來皇帝詔使丞相、御史,問郡國上計長吏守丞朝廷政令實施得失情況時,上計長吏守丞彙報說:前任膠東相王成,上計資料不實,矇騙朝廷獲得獎賞。

後來的俗吏多認為王成的關內侯是靠虛假政績騙來的。這說明當依據上計報告考核結果評定吏員的政績,課考殿(差的意思)最(好的意思)**行賞時,郡縣上計報告嚴重失實,足以使朝廷的激勵獎懲變味,上計制度也便失去了作用。《漢書·貢禹傳》載:

「天下奢侈,官亂民貧,盜賊並起,亡民者眾。郡國恐伏其誅,則擇便巧史書,習於計簿,能欺上府者,以為右職。」郡國官吏為了規避以上計結果為考核政績的懲罰,居然選擇「便巧史書,習於計簿,能欺上府者,」的精通會計事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為副職,破譯上計報告中的賬與賬、賬與實之間的數量鉤稽關係,從技法上作假,使受計時不易發現。

也從側面反映出上計制度在其基礎的真實上存在可塑性、可操縱性,這種不真實主要表現在財政稅收錢穀的入出標誌:吏員人數、民戶人數、土地提封耕種的畝數的計量失實。致使以上計制度監管國家財政的重要措施失去了其預期效能,上計制度趨於弱化。

兩漢時期監察制度有什麼變化,請問西漢的監察制度有些什麼特點?

關於刺史 漢初在一些地方設刺史,其職能僅限於監督其他 但因其地位低微,起初很難起效,於是刺史的地位逐步提高,到武帝時,在郡 縣只上設州,刺史改名為州牧。因此,刺史也成了地方的最高長官 漢承秦制,來御史制度得到加強。御 自史在漢代最高bai可以做到副丞相,已du經是很高zhi的級別了,有時候dao可以...

制度的定義或作用,管理制度的意義是什麼 作用是什麼 如果沒有管理制度會怎樣

zh d 制度制度一般指抄 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也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 禮俗等規範或一定的規格。在不同的行業不同的部門不同的崗位都有其具體的做事準則,目的都是使各項工作按計劃按要求達到預計目標。制度泛指以規則或運作模式,規範個體行動的一種社會結構。制度是要求成員共同遵守內的...

2如何理解財政制度的自動穩定作用

自動穩定器,一是指稅收 主要是所得稅等直接稅 的自動穩定功能,二是指 部分支出 如轉專移支付 的自動穩定功能屬 所謂自動穩定器是指隨著經濟的週期性波動稅收和一些 支出自動發生增減變化從而起到穩定經濟的作用.它不需要 預先作出判斷和採取措施而是依靠財政稅收制度本身具有的內在機制自行發揮作用收到減緩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