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七九十部樂設立在什麼朝代,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是建立在隋代的什麼基礎之上

2021-03-03 22:16:20 字數 5930 閱讀 5238

1樓:匿名使用者

七部樂設立於隋朝,隋文帝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①《國伎》、②《清商伎》、③《高麗伎》、④《天竺伎》、⑤《安國伎》、⑥《龜茲伎》、⑦《文康伎》(即(禮畢))

九部樂設立於隋朝,隋大業中(605~608),增《康國伎》、《疏勒伎》成九部樂,並將《清商伎》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

《十部樂》設立於唐朝,在隋末《九部樂》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宮廷宴樂。唐初,繼承隋《九部樂》,樂制舞制依舊。貞觀十一年(637)廢《禮畢》。

貞觀十四年(640)將唐代創作歌頌唐朝興盛的《燕樂》列為第1部。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宴百寮,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樂。

2樓:郭新昕

七步樂和九部樂:隋朝;十部樂:唐朝

九部樂的前身是七部樂嗎?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公元581年,隋代統一中國,結束了長期戰亂的局面。隋文帝為了顯示自己統一國家的功績和國力強盛,於開皇初年(公元581~585年)集中整理了南、北朝各族及部分外國樂舞,制訂《七部樂》,後來發展成《九部樂》,使宮廷燕樂得到空前發展。

唐代的九部樂,十部樂是建立在隋代的什麼基礎之上

4樓:匿名使用者

1、《十部樂》是唐朝初期,在隋末《九部樂》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宮廷宴樂。在貞觀十六年完成。

2、歷史形成

1)隋代開皇初(約581~585)制七部樂:

①《國伎》、

②《清商伎》、

③《高麗伎》、

④《天竺伎》、

⑤《安國伎》、

⑥《龜茲伎》、

⑦《文康伎》(即《禮畢》)。

2)隋大業中(605~608),增《康國伎》、《疏勒伎》成九部樂,並將《清商》列為首部,改《國伎》為《西涼伎》。

3)唐初,繼承隋《九部樂》,樂制舞制依舊。

貞觀十一年(637)廢《禮畢》。

貞觀十四年(640)將唐代創作歌頌唐朝興盛的《燕樂》列為第1部。貞觀十六年唐太宗宴百寮,加奏《高昌伎》,始成十部樂。

宮廷設定這些樂部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國力的強盛。樂部安排,除《燕樂》、《清商》兩部外,其餘八部都是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但是代表中原傳統樂舞的《清商》部,內容十分豐富。

武則天時尚存60多曲。另8部,總共22曲。這些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大多在南北朝時代已經傳入中原。

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以地名、國名為樂部名稱,絕大部分曲名是音譯。舞蹈服飾是美化的民族服裝。

5樓:半塘無水

南北朝是一個戰亂動盪的時代,漢族的政治中心轉移到江南,其他民族大量湧入中原地區。由於民族的遷徒雜居,文化交流頻繁,互相滲透融化,為隋唐樂舞的繁盛提供了重要條件。

隋朝統一中國後,集中整理了魏晉及南朝盛行的《清商樂》,和南北朝時期傳入中原的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制定了七部樂,後來又增為九部樂。唐代繼承了隋的九部樂,並在此基礎上增刪成十部樂。

隋、唐宮廷設定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的目的,一方面是供統治者娛樂,更重要的是顯示國家強盛。這些樂部於太常寺而不屬於教坊,就更說明它們的政治作用大於娛樂作用,禮儀性重於表演性。

凡是宮廷舉行大宴,都要奏十部伎。如群臣朝賀皇帝舉行宴會,招待兄弟民族使者,為皇帝祝壽,慶豐收舉行大宴(即賜酺),為皇后立寺,歡迎玄奘從西域返長安……等,都要整套地演出各部樂舞。而每部樂舞的演出制度,如舞者大數、服裝、樂人服飾、人數、所用樂器,以及哪一部樂採用哪些舞曲、歌曲、解曲等,都有所規定。

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中所包括的節目,大都是各地的民族民間樂舞,弘以地名、國名為樂部名稱,因而儲存了相當濃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它們雖用於宮廷宴享、典禮,卻都來自民間。其制定、增刪和變遷的情況是這樣的:

隋代開皇(公元581至600年)初制定了七部樂,包括

一、《國伎》;

二、《清商伎》(即漢代傳統樂舞);

三、《高麗伎》;

四、《天竺伎》;

五、《安國伎》;

六、《龜茲伎》;

七、《文康伎》(《禮華》,漢族面具舞)。

隋煬帝大業(公元605至618年)中,又增加了《康國伎》和《疏勒伎》,成為九部樂。並把《清樂》列為第一部,《國伎》改為《西涼伎》。

唐高祖武德(公元618廷626年)初,繼承了隋代的九部樂,樂制、舞制都依歸。到唐太宗貞觀十一年(637年),廢除了《禮華》;貞觀十六年十一月,他宴百寮,加奏《高昌伎》,自此以後,才成為十部樂,包括

一、《燕樂》;

二、《清樂》;

三、《西涼樂》;

四、《天竺樂》;

五、《高麗樂》;

六、《龜茲樂》;

七、《安國樂》;

八、《疏勒樂》;

九、《康國樂》;

十、《高昌樂》。

隋唐七部樂,九部樂的意義

6樓:淺羽皆人

隋文帝開皇初(581年)定令置《七部樂》:《國伎》、《

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

《九部樂》可稱之為《煬帝九部樂》和《隋制九部樂》。「九部樂」一詞的產生可以追溯到隋代。隋文帝在公元589年滅陳完成了國家統一,結束了持續近三百年之久的南北**局面。

當時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於是形成了南北、胡漢、雅俗、、世俗各種**大融合的繁榮景象。

隋唐時期的樂舞分為幾種型別

7樓:飛喵某

隋唐時期樂舞就型別上來分主要為健舞和軟舞兩種。

唐朝是中國舞蹈發展的繁盛時期,不僅有自娛的民族舞蹈還有大量的表演性舞蹈,朝廷設教坊司,專門訓練舞優,唐皇室亦有不少成員喜愛舞蹈。

1、風格特點劃分的。

唐代對歌舞的分類比前代更為細膩有按風格特點來分的健舞和軟舞類別,軟舞動作偏柔,健舞則剛健有力,常會以刀劍等兵器作為道具。

軟舞還有讚美龍女的凌波曲,由盛唐著名舞人謝阿蠻依舞曲編舞表演的,深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喜愛;又有唐懿宗的伶官李可及編創的「菩薩蠻舞」是表現佛國仙女的美音妙舞,還有驚鴻舞等。

2、以結構劃分。

有以結構的嚴謹和統一歸類的歌舞大麴,楊太真(楊貴妃)其中霓裳羽衣舞最為著名,據說就是唐玄宗在夢中看到仙女們的翩翩舞姿,又聽到仙樂飄飄,而記載流傳下來的。

3、以故事情節劃分。

有以故事情節歸類的歌舞戲;有從用途和表演方式歸類且用於宮廷朝會、宴饗的宮宴舞,如七部伎、九部伎、十部伎、坐部伎、立部伎等。

4、不能歸類的。

其他不能歸類的名舞如「何滿子」、「嘆百年」等都是在當時興盛有深遠影響力的。健舞著名有公孫大娘的刀舞及由西域朝人傳來的胡旋舞、胡騰舞等。

8樓:我是龍的傳人

隋唐時期的樂舞型別代表:隋朝的《七部樂》、《九部樂》,唐朝的《十部樂》。唐朝宮廷樂舞演出分為兩類。一類是「坐部伎」,一類是「立部伎」。

隋唐時代有幾部禮儀樂舞代表著國家水準。隋朝的《七部樂》、《九部樂》,唐朝的《十部樂》,都是當時最高水準的樂舞。它們是境內外各民族樂舞匯合交流的成果。

遠在漢朝初年,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宮廷裡已經在演奏《于闐樂》。與此同時,漢族的樂舞也不斷地向邊遠地區傳播。三國時期,一些兄弟民族的樂舞已在漢族地區紮根,成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從西漢末年起,印度的樂舞隨佛教一起進入中國。三國時,《天竺樂》已在中國流傳。南北朝前秦時,呂光通西域又帶進了《龜茲樂》。

以《龜茲樂》為代表的西域樂舞,那健朗明快的舞曲,輕盈的舞步,彈指擊節、移頸動頭的傳神動作,急轉如風的旋轉技巧,令人陶醉,所以很快就在民間流傳開來。《龜茲樂》的樂隊也很壯觀,有豎箜篌、琵琶、五絃、笙、笛、簫、篳篥〔bi li畢力〕,還有毛員鼓、都曇鼓、答臘鼓、腰鼓、羯鼓、雞婁鼓、銅鈸、貝等,對漢族人來說很有新鮮感。南北朝時期,《龜茲樂》大量湧入中原。

隋文帝時,《龜茲樂》發展到全盛時期。那時,無論宮廷還是民間,跳舞時大多要用《龜茲樂》。

《龜茲樂》與「中國舊樂」相結合,又產生了《西涼樂》。東北地區的高句麗樂舞也傳進中國。

中外各民族樂舞大交流的事實,引起了中國統治者的注意。隋文帝為了誇耀天下統一,炫耀國家的昌盛,把南北朝以來各地區、各民族的樂舞集中整理,而制定了《七部樂》,包括《國伎》、《清商伎》、《高麗伎》、《天竺伎》、《安國伎》、《龜茲伎》、《文康伎》。隋煬帝又增加《康國伎》、《疏勒伎》,把《國伎》改稱《西涼伎》,從而形成了《九部樂》。

唐太宗為了顯示國家的強盛,平衡國際和民族關係,集魏晉南北朝樂舞之大成,創制了宮廷燕樂《十部樂》,包括《燕樂》、《清樂》、《西涼樂》、《天竺樂》、《高麗樂》、《龜茲樂》、《安國樂》、《疏勒樂》、《康國樂》、《高昌樂》。

這些樂舞或用於外交,或用於慶典,或用於宴享,有鮮明的禮儀性。國家通過太常寺等樂舞管理機構,把各種樂制和舞制的名稱、化妝、曲名、樂器等,都作了整理和規範化。各部樂舞中都包含著制式化了的舞蹈節目。

《燕樂》包括四部樂舞,有歌頌唐太宗武功文德的《破陣樂》、《慶善樂》;還有歌頌唐朝興盛的《景雲樂》、《承天樂》。

《清樂》就是《清商樂》,是漢魏六朝時流傳下來的中原傳統樂舞。《清商樂》中的著名舞蹈節目如《白紵舞》、《前溪舞》、《鞞〔bing丙〕舞》、《拂舞》等,隋唐時代仍然走紅。但隋文帝硬是下令鞞舞、鐸舞、巾舞、拂舞的舞蹈者,手中不準再拿鞞、鐸、巾、拂等。

《西涼樂》是西域樂舞和漢族樂舞交流的產物。西涼是東晉時北方十六國之一,位於現在甘肅西北部。西涼樂的特點是「中國舊樂而雜以羌胡之聲」。

《西涼樂》的舞曲有《于闐佛曲》。唐僧玄奘西天取經時路過於闐,說那裡「國尚**,人好歌舞」,《西涼樂》吸收了那裡的歌舞。《西涼樂》裡還有《涼州舞》、《獅子舞》等。

《 天竺樂》是古印度樂舞。我們在敦煌壁畫中看到的那些給佛菩薩看的優美的舞蹈,可能就屬於《天竺樂》了。

《高麗樂》是鴨綠江邊的高句麗國的樂舞,南北朝時傳入中國。其特點是「雙雙並立而舞」,舞者穿著寬大袖子的衣服,腳穿白鞋子,很像現在朝鮮族的舞蹈。

《康國樂》是古康國傳來的樂舞。康國在今烏茲別克撒馬爾罕一帶,其舞蹈「急轉如風」,俗稱「胡旋」。

《龜茲樂》流傳最廣。古龜茲國在現在新疆庫車。唐僧玄奘說龜茲「管絃伎樂,特善諸國」,就是說龜茲樂舞的水平比別國都高。

龜茲樂節奏歡快,又有豐富多采的打擊樂伴奏。它除了在中原流行,還傳到南詔、吐蕃等地。

古高昌國在現在新疆吐魯番一帶,是「絲綢之路」北道要衝,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交會點之一。那裡的樂舞文化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吐魯番出土的十六國時期墓葬的宴飲樂舞壁畫,給我們透露了《高昌樂》舞蹈的一些資訊。

古安國在今烏茲別克布哈拉。《安國樂》是從那兒傳來的樂舞。

《文康伎》在隋朝叫《禮畢》,是《七部樂》、《九部樂》中最後的一部。初創於東晉。貴州庾亮死了,皇帝賜給他一個諡號叫「文康」。他家的歌舞藝人為了悼念他,創作了假面舞《文康伎》。

《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反映了隋唐時期各地區各民族樂舞聚集中原的歷史事實。其中的歌舞節目大都來自民間,進入宮廷後則被定為「正聲」。隋唐皇帝很重視樂舞。

隋朝設立了統管祭祀和宴享的太常寺。唐朝沿襲隋朝舊制,另外又在宮內設定了內教坊,在京城設立了左右教坊,負責樂舞的訓練與演出。唐玄宗還專門為自己設立了「梨園」,教習和演出「法曲」。

梨園樂工都是第一流高手。

唐朝宮廷樂舞演出分為兩類。一類是「坐部伎」,一類是「立部伎」。

「坐部伎」是在堂上坐奏,在室內廳堂裡演出的。規模較小,表演人數少,其中舞蹈演員由三人到12人不等。「立部伎」在堂下立奏,在室外廣場庭院中演出。

規模大,表演人數多,舞蹈者有時多達180人,最少也有64人。

「坐部伎」和「立部伎」的節目,本身都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大都是歌頌皇帝的文治和武功。不過由於吸收了許多民族民間的傳統形式,表現手法比較豐富。

「立部伎」的舞蹈節目有:

《安樂》,本來是北周時為歌頌周武帝滅北齊而創作的。隋朝時已成為宮廷樂舞,唐朝照樣在宮廷中演出。《安樂》中的舞蹈是演員頭戴獸形假面具,隊形行列方正,像城廓似的,所以也叫「城舞」。

《破陣樂》又稱《七德舞》。是歌頌李世民統一國家的武功。先是以《秦王破陣樂》的樂曲在軍中流傳。

李世民當皇帝后,親自繪製了《破陣樂圖》,由宮廷樂官呂才照圖編舞,排練成盛大的舞蹈節目。舞者披甲執戟,隊形左圓右方,有種種變化。舞分三段,每段要變四個陣勢。

有強烈的戰鬥氣息和粗獷的陽剛之美。伴奏用《龜茲樂》,擂大鼓,「聲振百里,動盪山谷」。演出時還有樂曲伴唱,據說要唱52遍。

簡述唐十部樂是如何劃分的,唐代十部樂分別是什麼

唐十部樂,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以地名 國名為樂部名稱一 燕樂 二 清樂 三 西涼樂 四 天竺樂 五 高麗樂 六 龜茲樂 七 安國樂 八 疏勒樂 九 康國樂 十 高昌樂 宮廷設定這些樂部的目的,是為了顯示國力的強盛。樂部安排,除 燕樂 清商 兩部外,其餘八部都是兄弟民族及外國樂舞。但是代表中...

十部經典韓劇推薦十部經典韓劇

第一部 請回答1988 豆瓣9.7 很值得看的一部韓劇,裡面的故事都很溫暖,有笑點也有淚點,很值得回味。相比於愛情,我更羨慕雙門洞衚衕裡不論是父輩還是子輩,都有一群人一起度過 酸甜苦辣一起經歷的夥伴們。參與過的時光不會隨時間而消失,反而會內化為情感,成為今天的他們。火熱又純真,那讓他們牽腸掛肚的年代...

柯南十部劇場版主題曲加插曲,柯南 十部劇場版主題曲加插曲

您好,我是柯南吧知道團隊的成員,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 所有插曲名稱都有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有什麼好聽的主題曲?異次元的狙擊手,愛的探照燈 唐紅的戀歌,渡月橋,思念你 紺青之拳,blue saphire q 餓哦與可能不見不散約會 misty mystery time after time 超好聽!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