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保護地球上的每物種,尤其是珍稀瀕危動植物

2021-03-03 21:58:48 字數 5311 閱讀 7392

1樓:加菲貓的鬍子

因為自然界有一個生物鏈系統,每個生物都是其中的一環,環環相扣,共同組成了自然界,少了哪個都不行,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

2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某種生物

滅絕 那麼地球上就缺少了一種生物 可能某些生物的生物鏈可能會遭到破壞 也就代表地球的生活環境可能有改變 這對地球的長期生存是不好的現象 不過我認為如果人類滅絕就不同了 人類對氣球的破壞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哪種生物是 沒有天敵的 那麼就是我們人類---這個高階生物了吧

3樓:匿名使用者

大家都是朋友。

你朋友死了你是什麼感覺呢?

多難過啊

4樓:匿名使用者

各種生物構成一架天平,少了哪一種天平就會失衡,生態系統就會被破壞,後果將不堪設想!

為什麼要保護瀕危動物?

5樓:傾蓋如故

瀕危動物是一項珍貴的、不可替代的、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在維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發展對外關係、提高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每個物種都是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一員,通過食物鏈的關係,物種之間起到互相依存、互相牽制的作用。一旦食物鏈的某一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受到嚴重影響。

瀕危動物是科學研究的試驗材料,在動物學、進化學、生態學、遺傳學、現代醫學、仿生學等學科領域裡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中國馴養繁殖的數萬只食蟹猴和獼猴,絕大多數都被用作實驗動物或用來生產抗病防病的疫苗。

擴充套件資料

瀕危動物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絕對性是指瀕危動物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野生種群數量較少,存在滅絕的危險;

相對性是指某些瀕危動物野生種群的絕對數量並不太少,但相對於同一類別的其他動物物種來說卻很少;或者某些瀕危動物雖然在區域性地區的野生種群數量很多,但在整個分佈區內的野生種群數量卻很少。

一些種類的瀕危動物在得到了有效保護、其野生種群數量明顯上升、不再有滅絕危險時,便可以退出瀕危動物的行列。

6樓:韶友梅盍欣

生物鏈就會被破壞,再有一個原因是一組資料:出現一個新物種要69年左右,這段時間可以有近50倍的最大限度滅絕動物。不保護,還有動物嗎???

7樓:牟爾蝶字沛

不能承受的損失是孤獨。

因為人類的介入,地球生物的滅絕速度已經大大地超過了新生的速度,如果任其下去,地球會從多物種、變成單一物種、而後毀滅、產生新物種。

但是,在人類滅絕前,我們會經歷很長的階段,在那段時間裡,我們是孤獨的、唯一的、可能被毀滅的。因為,我們已經沒有了可以學習的物件。除了人類,動物全消失了。

8樓:匿名使用者

一下答案是上世紀50年代的理論……

9樓:匿名使用者

為了寶貴的基因資源, 為了保持食物鏈, 為了可持續發展...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我們要維持食物鏈。如果某種動物滅絕就會導致某條食物鏈斷了。那這條食物鏈的動物就會危險了。其中的動物又會牽扯到其它食物鏈。最後我們也危險了。鄙視搜貼派!

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11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上的生物不可能單獨生存,在一定環境條件下,它們是相互聯絡、共同生活的。生物學家指出,在自然狀態下,物種滅絕的種數與新物種出現的種數基本上是平衡的。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的發展,這種平衡已經受到破壞。

從2023年到2023年,世界上消失了164種鳥;從2023年到2023年,獸類滅絕了43種。地球上自有生命以來,共出現過25億種動植物,其中有將近1/2是在最近3個世紀內消失的。物種平衡的破壞,使人類生存環境惡化,人類本身將遭到巨大災難。

現在,地球上平均不到兩年就有一種野生動物滅絕,不少動物也處於滅種的邊緣。為保持地球生物的多樣性,保護野生動物資源,各個國家對野生動物的保護都非常重視。我國在2023年做出了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的規定,2023年又明確規定要保護83種珍惜野生動物,2023年頒佈了野生動物保**。

可是由於一些人還不瞭解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或是為了謀取私利,仍在獵殺珍貴稀有動物,實在讓人感到痛心。

我們從小就要明白,愛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一種美德,保護野生動物是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12樓:匿名使用者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生態,根本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所以要保護動物(野生動物)。

推薦下面的文章(節選):

物種的意義

如果保護個體是手段,那麼保護物種、保護地球生態是不是就應該成為終極目的呢?

但實際上這兩個命題都很可疑。物種雖然壽命長,但早晚也要消逝,新生代哺乳動物每個物種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幾百萬年而已。地球歷史上至少 99.

9% 的物種都已經絕滅了,絕大部分都和人類沒有關係。

至於 「保護地球」,則問題更大。其實,沒有哪個物種是 「不可或缺」的。有些物種消失後其地位立刻被取代了,有些會波及到其他物種,只有很少數的物種一旦絕滅可能會引發生態系統大範圍的崩盤。

但是,崩盤了也不是世界末日,幾千萬年過後,一切又都會重頭再來。地球是很脆弱,很容易被打得鼻青臉腫,比如發生在大約 2.5 億年前的 p/t 絕滅事件 殺死了海洋中大約 96% 的物種;但是地球又很頑強,不管多慘都能恢復回來,p/t 之後過了 1000 萬年,物種多樣性就超過了絕滅之前的水平。

類似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多次。這有點像一個不倒翁,一推就晃,但怎麼晃都不倒;換成生態學術語,就是 「在地質時間尺度上,地球整體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很弱、但恢復力穩定性很強。」 坦率地說,只要太陽系的結構維持不變,我想象不出任何方法能把地球生命打成萬劫不復;就連核彈也不能保證消滅所有無脊椎動物。

那麼我們天天強調要維護生態系統圖的又是什麼呢?就像是一個人成長期間摔過了無窮多跤,未來也要摔無窮多跤,為什麼偏要執著於阻止眼下的這一跤呢?

很簡單,地球經受得起生態系統的崩盤,人類可是受不起。雖然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每次都恢復了,但每次陪葬的物種數目卻不計其數。不要說生態系統崩盤了,脆弱的人類經濟體系連海平面上升幾十釐米都招架不住,這讓地球歷史上動輒上百米的海平面變化情何以堪。

由此,似乎可以匯出一個結論:我們保護生態,不是像口號裡宣傳的那樣是為了地球,而根本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地球其實根本不在乎我們怎麼鬧騰,它有的是時間來恢復;可我們等不及。

就算人類沒在災變中直接陪葬,等地球恢復完了人也該沒了。

而如果不考慮 「保護我們自己」 這個因素的話,保護其它野生動物的動機似乎也變得不充分了。人類的捕殺直接或間接導致了猛獁的絕滅,這件事情應該責怪人類嗎 [2] ? 但如果這是人類的錯,三葉蟲絕滅又是誰的錯呢?

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求硬骨魚考慮一下三葉蟲的感情和生存權 [3] ? 恐龍經受不住小行星撞擊而絕滅了,這又應該怪誰呢?恐龍自己還是小行星?

一種生物適應不了小行星撞擊,另一種生物適應不了人類出現,二者究竟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在一個外星智慧看來,也許是這樣的:如果人類把猛獁象殺光了,那是猛獁象缺乏像蟑螂這樣的適應力。如果人類因為濫殺生物導致自己毀滅,那是人類過於愚蠢、活該倒黴。

如果人類通過保護其它物種使自己得以延續,這就很聰明、很**遠矚;但這不是必然結局,不是理所應當,也談不上道德高尚。

但我是人類,所以我非常、非常、非常希望人類走上最後一條路。

保護的意義

然而,物種存活與否,以人類的價值確實太難判斷了,畢竟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瞭解還十分淺薄。而難以具體討論時就訴諸抽象,有了這種常見的思維習慣,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說:動物保護不僅僅是為了物種本身的存活,而且是順應(某個不可捉摸的)自然規律;違背自然規律是會產生不良後果的,這個總該沒錯吧……

這篇文章不討論其中的自然主義謬誤,只說一下把 「保護」 等同於 「順應自然」 的問題。

順應自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實踐中卻根本無法執行——自然界的絕滅是一直存在的,大災難有絕滅,平時也有絕滅。那麼,假如有一個本來要絕滅的物種被強行挽救回來了,這算什麼情況呢? 這個過程中是不是損傷了其它本該繁盛的物種的利益呢?

動物之間是有利益衝突的,比如流浪貓的繁盛通常都會給野生鳥類帶來嚴重的傷害。不管這樣做好不好,這顯然是對自然界的嚴重 「擾亂」。

那麼不擾亂,該滅絕的讓它們滅絕行不行?問題又來了——誰該滅絕呢? 你不作為,就會有其他的人類活動影響;而這些活動影響是永無可能被完全抵消的。

大熊貓的地位至今也沒爭出個所以然,它們在野外天然棲息地的生活能力極強,完全不用人擔心,真正的問題在於棲息地本身遭受了嚴重的人為破壞。可是,棲息地本來就是會因為氣候變化而改變的,如果人類文明從來沒有存在過,大熊貓會不會因為自然的氣候週期而遭受危險呢?沒有人類的話它們會什麼時候氣數已盡?

絕滅之前會不會產生出新的物種?沒有人知道。

所以,實際中的野生動物保護原則其實就一句話: 「儘可能維持現狀」(包括「恢復到以前的現狀」)。因為這樣對人類自身最為有利,環境不變我們才能安安穩穩地發展文化和經濟嘛。

這樣做是不是打斷了某個玄而又玄的「自然程序」?

如果把 「自然」 定義為除人類之外的一切,那麼人類的每一個行為都是 「打斷」。而考慮到人類不過是演化之巨樹上的一個小小旁支,那麼無理由地割裂 「人類」 和 「自然」,是不是才是最根本的人類中心主義呢?

實踐中的保護

但現實中的野生動物保護的最大困境不是環境倫理,而無一例外在於資源不夠。有限的資金如果撒胡椒麵一樣平分給每個物種,大概會一事無成;殘酷的現實使得野生動物被迫分出了不同的等次,我們會優先把資源投給那些花費小、意義大的野生動物。

生態學上的關鍵種肯定更值得我們去付出,因此,出現了兩個保護生物學裡專屬的概念: 傘護種和 旗艦種 。

所謂 「傘護種」,本身不一定有多大的生態學地位,但它們所需要的生存環境能覆蓋很多其它物種;只要有人出錢保護了它,就能連帶保護很多別的物種。這樣的好買賣當然不能放過。圍繞傘護種建立動物保護區始終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方向。

而 「旗艦種」 甚至連生存環境這個要求都可以放寬,它的基本標準嚴格來說只有一條:能賣萌,能招人喜愛,能吸引眼球,能拉捐款。如果同時滿足傘護種的標準那就更好;若是連帶還有民族象徵、國家特色等等,那就近乎完美了。

大熊貓也因此成為迄今為止最完美的旗艦種(wwf 拿它當徽標不是沒有理由的] ):它足夠奇特,還算珍稀(身為 en 級別,已經合格了,雖然還有很多物種都比它更珍稀 ),萌起人來天下無敵,並且還相對容易圈養 ,也能勝任傘護種的角色。

經常有人質疑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保護大熊貓。確實,大熊貓相對來說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但大熊貓本身的宣傳意義、對川滇一帶整體生態保護的意義也是確實存在的。不可能拯救每一個,但總應該努力爭取更多的人,拯救更多的物種。

客觀情況如此,我們只能把某些物種放在優先地位,把資源相對集中在有意義的領域。

因此,前三部分的意義討論並非空談,我們不得不據此對資源的安排進行取捨。一些保護者太過執著於動物個體、執著於虛無縹緲的 「所有動物的利益」,或者某個不能明確表述的 「自然規律」,以至於花大力氣為某些其實並不瀕危的生物搖旗吶喊,我不能說他們一定錯了,只能提醒他們,這些資源本可以用到更有價值的領域裡去。

地球上大型動物為什麼會滅絕,地球上的生物為什麼會滅絕?

地球上的動物滅絕的原因一直都是一個迷,因為誰也沒見過,也沒有相關的資料記載,現在所有的說法都是猜測,最主要的幾種有,星球撞擊說,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巨大的星球撞擊到地球上,撞擊波巨大,導致地球表面翻天覆地的變化,地球上的大型動物都滅絕了。你好,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叢集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 ...

地球上的文明為什麼幾乎同時出現,地球上為什麼會出現生命?

你從 看到的 地球上的文明幾乎同時出現?根據史書記載,我們本次人類從最原始的石器時代到出現現在的高度文明,才不超過一萬年時間。很顯然,這些文明古蹟不屬於我們本次人類所創造。實際上,許多文明古蹟,我們現在人類科學技術都無法建造。根據這些確鑿的證據,一些學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學說,是指在我們本次人類文明之前...

為什麼要進行植物種質資源的離體儲存

離體儲存可以人為控制條件,把其他品種對它的影響降低到最小。比如在組織培養實驗室中,可以儲存上萬種品種,每一個品種只保留一塊組織即可,比在試驗田裡儲存一棵一棵的樹要容易的多吧?可使一些無性繁殖作物種質資源低溫長期儲存,避免資源的丟失。節省土地和勞力,方法簡單,花費少並能在儲存中脫毒。一旦利用可快速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