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統一全國的

2021-03-03 21:42:52 字數 5849 閱讀 1338

1樓:陳小糯_熊貓

1、秦孝公的商鞅變法後經過幾代的發展,從一個弱小的諸侯一躍成為一個大國。始皇奮六世之餘烈。秦國在經濟,軍事上就有滅6國的實力。

2、計策上,採用遠交近攻。分割消滅6國。

3、各國的實力衰退.

4、幾場關鍵的戰役以秦國的勝利告終:長平之戰,六國攻秦戰等。

2樓:小壞蛋希

背景,原因 1客觀。

政治上,遠交近攻的策略,區域性統一。經濟上,一些諸侯國為了富國兵強,開始對本國的政治,軍事等方面進行改革或變法。民心上,人民經受長期**和混戰後,也渴望統一。

民族融合。2主觀,秦國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還有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秦國統一全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答案選擇a,社會原因。

秦滅六國、統一中國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①秦統一中國是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和客觀要求的。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消除封建割據,實現全國大一統,人民普遍厭戰,要求結束戰爭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極大破壞。

②秦國具備了統一中國的客觀條件。秦與關東六國不同,它的變法比較徹底,政治上已基本建立起了**主義的**集權的政治制度。廢除了領主制的農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獎勵耕織,促進了生產,獎勵軍功提高戰鬥力。

秦的疆域不斷擴大。到秦昭王時已超過關東六國的疆土的總和。秦社會穩定,政權鞏固,經濟發達,所以,由秦統一中國消滅六國是歷史的必然趨勢。

4樓:小薇薇

1、原因

①主要採取的是近攻遠交的策略。

②秦商鞅變法促使秦的經濟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使秦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

③嬴政還用金錢收買了各諸侯國的權臣,「以亂其謀」。

④嬴政廣納賢才,以禮待之。

2、統一過程簡介

秦滅六國之戰,既是戰國末期最後一場諸侯兼併戰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一戰爭。戰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10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北方的燕、趙,中原的韓、魏,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六個國家,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的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並建立起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的君主制王朝——秦朝。秦王嬴政改號稱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國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任何戰爭的勝利,都離不開統帥對戰爭的正確決策和對戰爭全域性**遠矚的籌劃,秦始皇正是在這些方面具備了遠見卓識的決斷能力,這也是秦能並滅六國的重要因素 秦始皇既是我國古代罕見的一世雄主,也是當時其它六國國君望塵莫及的明君。當相國李斯根據當時總的形勢,向秦始皇提出並滅六國的建議時,秦始皇當機立斷加以採納,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滅亡六國的戰爭。當戰爭進行到關鍵性的時刻,秦始皇親臨前線視察,督導戰爭的進展。

秦始皇吸取前人分封王侯的教訓,每攻佔一個諸侯國,就改立為郡:秦軍滅楚把楚地改為楚郡和會稽郡;奪佔魏一些地區後,改立為東郡等等,這對鞏固秦統一戰爭成果起了重要作用。總之,秦之取得並滅六國戰爭的勝利,秦始皇有不可磨滅的偉大功勳。

5樓:手續費化學

例如楚懷王前期。從當時社會生產力上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型別,牧業,旱地農業(周地),漁業與水田農業混合。而形成武裝力量是騎兵,

車步兵和水軍。而秦國在吞併巴蜀後成為唯一一個具有三個兵種的國家。騎兵秦,趙,燕三國比重為50:

49:45。車步兵秦,趙,魏,韓,齊,楚六國比重為96:

92:71:58:

73:119。水兵秦楚兩國比重為42:

151。當時北方大國趙沒有水軍,南方大國楚國沒有騎兵。而從所周知,平原作戰,騎兵對步兵具有壓倒優勢。

也就是說當時只有趙國具有與秦一戰實力。而在長平之戰前,韓國喪失了三川,楚國失去了南陽。秦趙步兵差距更大

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願意肯定是c了,絕對是正確.

1.自古分久必合,這是大勢,人民飽受戰爭之苦,渴望統一,可是統一的人可以有很多,為什麼是秦王呢,所以a排除.

2.戰國後期秦國實力的強大,取決於一個好的領袖,能內充政治,外修兵甲,任賢斷謀,這都需要一個有遠大理想和獨到戰略眼光的指揮領袖,b排除.

3.d的問題也與a類似,法家的出現也確實是加速統一步伐,可是為什麼統一的是秦國呢,領袖的眼光啊!

所以不用我多說,肯定是c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是d,法家思想的確立才使得秦國變法成功走向強國之路,歷屆君王延續走法家之路也是秦國統一的重要原因

8樓:南國雪譜

b 這是秦朝本身最基本最重要的統一原因

9樓:陸世長

b戰國後期秦國實力最強

10樓:匿名使用者

d法家思想奠定了統一的理論基礎

秦國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1樓:life無明小魚

意義: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集權的國家,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的統一使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秦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因素的措施,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這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4、長期以來,中國社會以高度發展的經濟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來侵略,保持國家的獨立,這與秦統一的開創之功,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聯絡。

擴充套件資料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被封為諸侯,秦始建國,秦國當初是一個很不顯眼的偏僻小國。

從秦襄公驅逐犬戎開始,在歷代君主的領導下,不斷開疆拓土,秦穆公稱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秦國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大增,從秦孝公的兒子秦文公開始全面擴張,最後秦始皇統一中國。

在秦始皇發動大規模的統一戰爭之前的130年時間裡,秦軍殲滅六**隊160多萬,到公元前230年的時候,再也沒有對手能夠與秦軍抗衡。

十年統一戰爭期間,六**隊的**總數超過了200萬。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公元前221年,齊國不戰而降,最後滅亡。

秦國三十幾代君主前仆後繼、不懈努力,結束了春秋以來長達500餘年諸侯割據紛爭的戰亂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集權的封建帝國——秦王朝,中國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12樓:匿名使用者

結束了中國自西周以後幾百年的紛亂歷史,把六國吞併,促進了民族大融合.而且在對匈奴上,派大將蒙田北擊三千里,使北疆在一定時期內得到穩定。

當然國家統一了,文字,度量衡,貨幣都要統一。但我認為這都是對歷史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還有秦始皇開創了封建社會的先河,稱皇帝,結束了中國的奴隸社會。

不過我認為最有意義的是他修了長城,還有兵馬俑,要知道這可都是國寶,而且是旅遊聖地,這對現在的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啊。

13樓:匿名使用者

秦朝統一全國的意義秦朝秦朝秦始皇在滅亡六國之後,建立了大一統的封建集權王朝。秦始皇一方面創設了影響深遠的皇帝制度,在**設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廣郡縣制;另一方面,又採取了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如:統一文字、度量衡及貨幣,銷燬兵器,決通川防,廣修馳道以及「焚書坑儒」等等。

隨著進一步北征匈奴、南服百越等措施的實行,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形成。 秦朝的統治極其殘暴,無休止的兵役、徭役以及暴虐的刑罰,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和痛苦。特別是到秦二世當政時期,其統治更加黑暗。

於是,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大起義終於將秦朝推向滅亡之路。 秦始皇,贏政,趙氏(因生於趙國而取以為氏),名政,生於公元前259年,死於公元前210年,享年54歲。公元前247年,其父莊襄王(名子楚)死,贏政代立為秦王,時年十三,秦王政二十六年(bc221年),秦滅六國而統一全國,秦王政改稱始皇帝,定都於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

秦始皇三十七年(bc210年),贏政死於巡行途中,年五十。二世胡亥嗣立。二世三年(bc207年)八月,宦官趙高殺胡亥玄立子嬰(胡玄兄之子)。

是年十月(秦歷歲首,公曆為bc206年),子嬰降於劉邦,秦亡。 秦人祖先原為西方古老部落,周孝王時,其酋長非子為周人養馬於 、渭之間,被賜姓為贏(又稱秦贏)。周宣王時,秦部落酋長莊公及昆弟五人,奉周王命,率兵七千,大破西戎,被稱為「西垂大夫」。

至西周末,秦襄公始建立奴隸制國家,因其護送周平王東遷有功,始被平王封為諸侯,並賜以岐西之地。春秋時期,秦德公遷都於雍(今陝西鳳翔);秦穆公時,國勢強盛,成為諸侯大國。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實行變法革新,為封建制經濟和封建政治制度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後,秦國日益強大,至秦王政,先後滅掉韓、趙、魏、燕、楚、齊六國,統一了全國,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的封建制國家。 秦的統一,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稱雄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符合當時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秦朝的疆域,東到大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大大超過了前代。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以咸陽為都城,為建立封建主義**集權制度,鞏固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1、政治措施。

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嬴政規定封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的政治、經濟、軍事一切大權都集中在皇帝手裡。確立**和地方的行政機構,在**設定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在地方推行郡縣制度,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這樣,皇帝把統治全國各地的權力也牢牢 地控制在自己手裡。

經濟措施。統一度量衡,使長度、容量、重量,都有統一的標準,便利了經濟的發展。統一貨幣,把秦國的圓形方孔錢,作為統一的貨幣,通行全國,這對促進各民族各地區的經濟交流,十分有用。

3、文化措施。統一文字,把簡化了的字型小篆作為標準字型,通令全國使用。接著,又出現了一種比小篆書寫更簡便的字型隸書。

現在的楷書,就是從隸書演化來的。文字的統一,促進了文化交流。焚書坑儒,加強思想的控 制。

公元前213年,把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民間收藏的詩書以及諸子百家書,通通燒燬,只有醫藥、卜噬和種植的書不燒。第二年,一些方士和儒生背後 議論秦始皇貪權專斷、濫用刑罰。秦始皇加以追查,最後活埋了460人。

這兩件事,歷史上叫作「焚書」、「坑儒」。 秦朝建立後,統治殘暴,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 秦朝的賦稅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法律尤其嚴酷。

公元前209年七月,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起義,各地農民紛紛殺掉官吏,攻佔郡縣,響應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繼起領導秦末農民戰爭的是項羽 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鉅鹿大敗秦軍主力。 公元前206年,劉邦率領的起義軍攻佔咸陽。

號稱強大的秦朝,終於被革命的農民推翻了。 秦朝滅亡後,自公元前206年開始,項羽和劉邦為爭做皇帝,進行了將近四年 的戰爭,歷史上稱為「楚漢戰爭」。 最後,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歷史上稱為西漢。 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主義的**集權制度,對我國曆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統一了全國度量衡、貨幣和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

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刑律,給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焚書坑儒箝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其殘暴統治最終引起農民起義,導致秦朝滅亡。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秦朝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結束了中國奴隸制的歷史,開闢了中國更輝煌的時期封建制時期。是秦始皇把「朕」作為了皇帝的代名詞,中國的文字,在秦朝有多了一個體,隸書。

在大範圍的戰爭,又讓我國開始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其他的歷史價值當然不勝列舉秦朝短短三十幾載,但影響了我國數千年,歷史地位當然高之又高。 ①結束了長期**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開創了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並被後世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 ③秦朝因**而亡,給予漢及後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④秦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詩人杜甫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寫出《麗人行》的

背景 唐代自武后以來,外戚擅權已成為統治階層中一種通常現象,他們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利益集團,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不滿,這也是後來釀成安史之亂的主因。舊唐書 楊貴妃傳 載 玄宗每年十月,幸華清宮,國忠姊妹五家扈從。每家為一隊,著一色衣 五家合隊,照映如百花之煥發。而遺鈿墜舄,瑟瑟珠翠,璨瓓芳馥於路。而國...

《竇娥冤》裡的悲劇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竇娥冤 是關漢卿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結合元代的社會現實而創作的。哪一個朝代的我忘了,畢竟它是應當時社會所編纂的.好像是竇娥是從小當人童養媳,她的夫君好像就沒出現過,家裡只有她和婆婆,這才有了張驢兒父子想要霸佔竇娥與婆婆 竇娥冤 的準確意義是什麼?有什麼典故?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發生的?竇娥冤 是關漢卿的代...

國歌創作背景是什麼,我國國歌是在什麼樣的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義勇軍進行曲 最早是電影 風雲兒女 的主題曲。1934年秋,田漢為該片寫了一首長詩,其中最後一節詩稿被選為主題歌 義勇軍進行曲 的歌詞,歌詞寫完後不久,田漢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1935年2月,導演許幸之接手 風雲兒女 的拍攝,不久後,去監獄裡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菸盒包裝紙背面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