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歐陽修朋黨論,雍正朋黨論原文是什麼?

2021-03-03 21:25:27 字數 6769 閱讀 4443

1樓:匿名使用者

歐陽修《朋黨論》原文+譯文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祿也;所貪者,貨財也。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

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譯文]

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說法是自古就有的,只希望吾君能辨識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大體說來,君子與君子,是以理想目標相同結成朋黨;小人與小人,以暫時利益一致結成朋黨。這是很自然的道理呵。

然而臣又認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小人所喜的是利祿,所貪的是貨財。

當他們利益一致的時候,暫時互相勾結而為朋黨,這種朋黨是虛偽的。等到他們見利而各自爭先,或者到了無利可圖而交情日益疏遠的時候,卻反而互相殘害,即使對其兄弟親戚也顧不得。所以臣認為小人無朋黨,他們暫時為朋黨,是虛偽的。

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所依據的是道義,所奉行的是忠信,所愛惜的是名譽和節操。用它們來修養品德,則彼此目標相同又能夠互相取長補短;用它們來效力國家,則能夠和衷共濟,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

所以做君王的,只應該廢退小人虛偽的朋黨,而任用君子真正的朋黨,只有這樣,才能天下大治。

結合《朋黨論》這篇古文,分析歐陽修《朋黨論》層層對比的寫法。

2樓:匿名使用者

如在第二段中, 君子與小人作對比:「君子與君子, 以同道為朋; 小人與小人, 以同利為朋。」「小人所好者利祿也, 所貪者財貨也。......

君子則不然, 所守者道義, 所惜者名節。」另外, 作者用史實的治亂興衰作對比; 帝堯、周武王用君子之朋使國家興盛。相反, 禁絕或誅戮君子之朋的漢獻帝和唐昭宗使國家敗亡作一對比, 突出主題。

雍正朋黨論原文是什麼?

3樓:吳強

朕惟天尊地卑,而君臣之分定。為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則其情固結不可解,而能與君同好惡,夫是之謂一心一德而上下交'.-----在,《清世宗實錄》22章能找到.

4樓:超人達爾文

《御製朋黨論》,搜查這個試試。

祝好運。

朋黨論 全文的結構

5樓:宇棕不痛

這是一篇駁**。文章起筆不凡,開篇提出:君子無黨,小人有黨的觀點。

對於小人用來陷人以罪、君子為之談虎色變的「朋黨之說」,作者不迴避,不辯解,而是明確地承認朋黨之有,這樣,便奪取了政敵手中的**,而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開關一句,作者就是這樣理直氣壯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個方面內容:

a朋黨之說 "自古有之" ; b 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 c 人君要善於辨別。作者首先從道理上論述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區別;繼而引用了六件史實,以事實證明了朋黨的「自古有之」;最後通過對前引史實的進一步分析,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文章寫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據,剖析透闢,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雍正的《御製朋黨論》的全文是什麼?

6樓:萌妹子

《御製朋黨論》的全文是: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

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

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凶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並列於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

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後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

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後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然而後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聖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鑑矣!

譯文:臣聽說關於朋黨的言論,是從很久之前就是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

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樣而成為朋友,而小人則是因為利益相同成為朋友。但是臣以為:小人不應該成為朋友,而君子才是,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小人只是因為貪慕虛榮。

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只是暫時成為朋友,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後,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已經不在的時候,就會反咬一口,即使是兄弟,也不會受到他們的庇護。所以說小人結交的朋友都是假的,他們只是暫時需要。

君子就不是這樣的,他們堅貞,守信用,他們自身修養高,所以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補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出力,那麼也能共同進步。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友啊。

所以做君主的,要遠離小人,多用一些忠貞之人。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凶」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愷」的君子朋黨,唐堯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於朝廷。

他們互相推舉,互相謙讓,一共有二十二人結為朋友。但是虞舜全都進用他們,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書》上說:

「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於是紂王因此而亡國。

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大的團體,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後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等到黃巾賊來了,漢王朝大亂,然後才悔悟,解除了黨錮釋放了他們,可是已經無可挽救了。

唐朝的末期,逐漸生出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時,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殺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黃河,說什麼「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當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唐朝也就滅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異心不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

但是都是因為這樣,才會滅亡。互相推舉謙讓而不疑忌的,誰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進用他們。但是後世並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矇騙,卻讚美虞舜是聰明的聖主,原因就在於他能認清君子和小人。

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於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

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為君主的可以做為借鑑了。

擴充套件資料

《清世宗雍正全傳》是2023年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軍川。

內容簡介:

雍正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政治強人。他即位時已是不惑之年,人生閱歷和政治經驗相當豐富。尤其是在爭奪儲位的鬥爭中,他深切地感受到政治的險惡,體察到世態的炎涼,認識到現存制度和政治上的缺失。

這種鍛鍊和經驗在歷代守成之君中是不多見的。

雍正對清朝的貢獻在於:使康熙開創的盛世由後期的停滯再度走上發展之路,併為乾隆鼎盛局面的到來奠定了雄厚的基礎。所以,後世說的「康乾盛世」完整地說應該是「康雍乾盛世」。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奪儲大戰

第一節 康熙子多

第二節 坐看虎鬥

第三節 暗中使勁

第四節 雍正登基

第二章 凌逼弟輩

第一節 允褪守陵

第二節 徐圖允禊

第三節 御製朋黨論

第四節 重用允祥

第三章 政治強人

第一節 城府深厚

第二節 密摺

第三節 軍機處

第四節 整頓八旗

第五節 總攬萬機

第四章 銳意改革

第一節 忠、公、誠、能

第二節 廣招人才

第三節 反貪腐

第四節 滿漢問題

第五節 移風易俗

第六節 祕密建儲

第七節 賦稅改革

第五章 權術御下

第一節 兔死狗烹

第二節 束下

第三節 ***

第四節 用人以疑

第六章 安邊

第一節 平定西北

第二節 改土歸流

第三節 以和為貴

7樓:王元家

御製朋黨論

雍正朕惟天尊地卑,而君臣之分定。為人臣者,義當惟知有君。惟知有君,則其情固結不可解,而能與君同好惡,夫是之謂一德一心;而上下交,乃有心懷二三,不能與君同好惡,以至於上下之情睽,而尊卑之分逆,則皆朋黨之習為之害也。

夫人君之好惡,惟求其至公而已矣。凡用舍進退,孰不以其為賢而進之,以其為不賢而退之,惟或恐其所見之未盡當也。故虛其心以博稽眾論,然必眾論盡歸於至正,而人君從之,方合於大公。

若朋黨之徒,挾偏私以惑主聽,而人君或誤用之,則是以至公之心,反成其為至私之事矣。孟子論國君之進賢,退不肖,既合左右諸大夫國人之論,而必加察焉,以親見其賢否之實。洪範稽疑、以謀及乃心者,求卿士庶民之徒。

而皇極敷言,必戒其好惡偏黨,以歸於王道之蕩平正直。若是乎人、君之不自用、而必欲盡化天下之偏私,以成大同也。

人臣乃敢溺私心、樹朋黨、各徇其好惡以為是非,至使人君懲偏聽之生奸,謂反不如獨見之公也。朋黨之罪,可勝誅乎?我聖祖仁皇帝,御極六十年,用人行政,邁越千古帝王,而大小臣僚,未能盡矢公忠。

往往要朋結黨。聖祖誡飭再三,未能盡改。

朕即位以來,屢加申飭,而此風尚存,彼不顧好惡之公,而徇其私暱,牢不可破。上用一人,則相與議之曰是某所汲引者也,於是乎遠之若浼,曰,吾避嫌也,不附勢也,爭懷妒心,交

騰謗口,以媒櫱之,必欲去之而後快。上去一人、則相與議之曰是某所中傷者也。親暱者為之惋惜。

疏遠者亦慰藉稱屈。即素有嫌隙者、至此反致其殷勤,欲藉以釋憾而修好。求一人責其改過自新者,無有也。

於是乎其人亦不復自知其過惡,而愈以滋其怨上之心。是朝廷之賞罰黜陟、不足為重輕。而轉以黨人之諮嗟嘆惜為榮。

以黨人之指摘詆訾為辱。亂天下之公是公非。

作好惡以陰撓人主予奪之柄。朋黨之為害。一至是哉。

且使人主之好惡而果有未公。則何不面折廷諍。而為是陽奉陰違、以遂其植黨營私之計也。

書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當時君臣告語、望其匡弼。而以面從後言為戒。夫是故一堂之上,都俞吁咈。

用能賡歌颺拜、以成太和之運。朕無日不延見群臣。造膝陳詞、何事不可盡達。

顧乃默無獻替。而狡獪叵測、蓄私見以肆為後言。事君之義。

當如是乎。古純臣之事君也。必期致吾君於堯舜。

而人君亦當以堯舜自待其身。豈惟當以堯舜待其身。亦當以皋夔稷契待其臣。

孟子曰,責難於君謂之恭。陳善閉邪謂之敬。吾君不能謂之賊。

夫以吾君不能而謂之賊。則為君者以吾臣不能,亦當謂之忍。語云,取法乎上。

僅得乎中。苟不以唐虞君臣相期待。而區區效法僅在漢唐以下。

是烏能廓然盡去其私心、而悉合乎大公至正之則哉。

宋歐陽修朋黨論,創為異說,曰君子以同道為朋。夫罔上行私,安得為道?修之所謂道,亦小人之道耳。

自有此論,而小人之為朋者。皆得假同道之名,以濟其同利之實。朕以為君子無朋,惟小人則有之。

且如修之論、將使終其黨者,則為君子;解散而不終於黨者,反為小人。朋黨之風至於流極而不可挽,實修階之厲也。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大抵文人掉弄筆舌,但求騁其才辯。每至害理傷道而不恤。惟六經語孟、及宋五子傳注,可奉為典要。

論語謂君子不黨,在易渙之**,曰渙其群。元吉,朱子謂上承九五,下無應與。為能散其朋黨之象,大善而吉。

然則君子之必無朋黨。而朋黨之必貴解散以求元吉。聖人之垂訓,亦既明且切矣。

夫朋友亦五倫之一。朋黨不可有而朋友之道不可無。然惟草茅伏處之時,恆資其講習以相佽助。

今既登朝蒞官。則君臣為公義,而朋友為私情。人臣當以公滅私,豈得稍顧私情而違公義。

且即以君親之並重。而出身事主,則以其身致之於君,而尚不能為父母有,況朋友乎?況可藉口於朋以怙其黨乎。

朕自四十五年來,一切情偽,無不洞矚。今臨御之後,思移風易俗。躋斯世於熙皞之盛。

故兼聽並觀。周諏博採。以詳悉世務。

且熟察風俗之變易與否。而無知小人、輒議朕為煩苛瑣細。有云人君不當親庶務者。

信若斯言。則皋陶之陳謨。何以雲一日二日萬幾。

孔子之贊舜。何以雲好問好察。此皆朋黨之錮習未去。

畏人君之英察,而欲矇蔽耳目,以自便其好惡之私焉耳。朕在藩邸時,坦易光明。不樹私恩小惠。

與滿漢臣工、素無交與。有欲往來門下者,嚴加拒絕。聖祖鑑朕居心行事,公正無私。

故令纘承大統。今之好為朋黨者,不過冀其攀援扶植,緩急可恃。而不知其無益也。

徒自逆天悖義,以陷於誅絕之罪,亦甚可憫矣。朕願滿漢文武大小諸臣,合為一心、共竭忠悃,與君同其好惡之公,恪遵大易論語之明訓,而盡去其朋比黨援之積習。庶肅然有以凜尊卑之分,歡然有以洽上下之情。

虞廷賡歌颺拜。

明良喜起之休風。豈不再見於今日哉。

歐陽修《蝶戀花》中的名句,歐陽修詩詞名句歐陽修有那些詩詞,中有什麼名句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這首詞美一處都很有名,相比之下,首句和末句尤為出名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支援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歐陽修詩詞名句歐陽修有那些詩詞,中有什...

歐陽修《蝶戀花》的原文,歐陽修《蝶戀花》譯文

年代 宋 作者 歐陽修 蝶戀花 內容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作者 歐陽修 1007 1072 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 今江西吉安 人。宋仁宗天聖八年 1030 進士,...

歐陽修的個人,歐陽修的個人資料

歐陽修 1007 1073 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安永豐 今屬回江西 人,自稱廬陵答 今永豐縣沙溪人 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學家 史學家。歐陽修出生於四川綿州 今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內 祖籍 江西永豐,北宋時期政治家 文學家 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諡 歐陽修像號文忠,號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