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文學,如何看待中國當代文學

2021-03-03 21:21:06 字數 6278 閱讀 9007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是來安慰人生的,把它當做一種信仰

2樓:銘曦羽

**,就是讓人彌補所沒有所不能體會的東西。

如何看待文學?

3樓:匿名使用者

自古以來,對究竟什麼是文學,一直有不同的看法。古人說「詩緣情」、「詩言志」;現在有人說文學是一面「鏡子」,反映社會現實,有人說文學是遊戲,給人帶來娛樂,也有人說文學的意義在審美,倡導為藝術的文學。其實,上述種種說法,涉及的內容都不是文學本質,而是功能。

世上能對其它事物產生影響的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功能是事物的屬性,在事物各種屬性裡,它屬於潛在的能力。說「詩言志」,或者「詩緣情」,其實是說詩能夠表達志向,能夠抒發情感,但它不一定非得表達志向,非得抒發情感,它只是具備了類似的功能而已。

本質則不然了,本質不是事物的屬性,而是核心,決定事物的性質,本質和功能不可同日而語。文學具備某種潛能,就有可能達到某個目的,或者呈現某種形態,而它的本質決定了它是什麼又不是什麼。

功能不能取代本質。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許多文學本質之爭,其中的大部分,其實都是功能之爭。文學有許多功能,其中沒有主次之分。

文學的諸多功能決定了文學的多元,文學的多元決定了文學的多義,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如此紛繁燦爛的文學現象。如果把其中之一定義為本質,就是在它們中間分主次輕重--文學的根本意義取決於它的某個功能,而其它的功能只能隸屬於它。於是就有了在文學內容上的題材大小和意義大小之分。

許多年前,我在校園書店翻過一本當時的文學理論書籍,我只看了看目錄,沒有細讀。書的作者列舉文學幾種常用功能,例如反映社會生活、抒發人的情感、教育作用、審美作用,給它們分別命名為本質、特質和特徵。用類似術語命名功能,等於說給它們排座次,老大,老二,老三--認為它們在文學中起的作用各不相同。

至於其它文學功能,就更等而下之,連「特徵」都撈不上。這種做法聰明,但不可取,因為事實並非如此。虛的不說,就說具體運用吧,會影響對作品的評價,那些不能體現那所謂的文學本質的作品,哪怕再優秀,也只能算二流之作了。

舉個例子。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記》

詩人寫自己站在高臺上,望望天地,想想古今,然後感傷地落下眼淚。它的內容就是如此簡單,無論從「言志」或「緣情」上看,都無法表現充分,從反映社會生活的角度來看,更是淡如雲煙了--然而,它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詩,即使在唐詩裡,也屬不可多得。它的意蘊不可能與文學的根本意義無關。

一部公認的傳世之作,其內容與公認的文學本質若即若離,另一部作品則直接體現了公認的文學本質,而世人卻又公認它不如前一部好,這種現象如何解釋?把文學的某個功能提升到本質的高度,確實會出現類似令人尷尬的情形。白居易最優秀的詩理應是《長恨歌》和《琵琶行》,但在從前流行的幾種文學史裡,評價最高的是新樂府。

編者認為文學的本質是反映社會真實,當時屬於階級社會,階級壓迫是普遍現象,白居易的新樂府涉及了這方面內容,因此文學價值最高。

類似的例子還有。如果認為娛樂性是文學的本質,《紅樓夢》自然不如《西遊記》。我上小學時讀《西遊記》,上中學時讀《紅樓夢》,讀《西遊記》時津津有味,讀《紅樓夢》卻苦不堪言,雖然已經比讀《西遊記》時年長許多。

如果改變一下文學的價值觀,情況又不同了。無論哪一種功能視為文學的本質,《紅樓夢》的價值都高於《西遊記》。(我在寫此文時,發現「紅樓夢」作為一個片語,已經被收入電腦詞庫,說明它已經屬於常用片語了,而「西遊記」在詞庫中則找不到。

)把文學的功能定義為本質,任何一種可能的價值取向,都必然導致評價的偏頗,不是朝這一方面偏斜,就是朝另一方面。

必須跳出視功能為本質的爭論怪圈,對文學有一個新認識。我認為文學應該分成兩類:一類是作為形態的文學,另一類是作為生命的文學,前者指文學作品,後者指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

作為生命的文學,通俗地講,也就是人的文學情懷。它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每個人都有。你見到美的事物,內心受到感動,那就是你擁有文學情懷的緣故。

文學作品**於你的文學情懷,有了文學情懷,才能創造有血有肉、有生命活力的文學。文學的生命力來自人的生命力。

大多數文學研究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學作品上,很少有人從人類的本能角度去理解文學,把文學視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其中的大多數人又把注意力集中在文學的種種技巧上,以為那就是文學的意義,很少有人通過文學作品去追溯人類的文學天性,從根本上去尋找人的意義。他們不知道文學的意義也就是人的意義,技巧不是文學。如果就作品論作品,不從形態的文學中去找尋生命的文學,那麼,在思考文學的根本意義時,最多隻能做到視功能為本質罷了。

研究文學固然需要面對作品,但要真正讀懂文學,卻必須在具體的作品中找到人的生命意義,從作為形態的文學回歸到作為生命的文學。閱讀文學作品也是如此。閱讀作品,其實就是通過作品來激發、喚醒和強化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學情懷。

許多讀者對此並不瞭然,它是無意識的閱讀目的,但卻是最終的閱讀目的。文學情懷人皆有之。我在想,真正的文學閱讀,也就是讓我們的心靈穿越由種種文學技巧鋪墊出的幽雅小徑,最終達到對自身的了悟。

如果有人問我,文學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文學本質也就是人的本質,由於文學帶給人美感,因此它應該是人本質中積極的帶有正面意義的那部分。

美籍科學家李政道說,人類自誕生伊始,就從沒有放棄過對藝術和科學的追求,兩者的追求是一致的,都體現了人類對超越時空的渴望。他說的藝術,其中包括文學。我前面說的人類文學情懷,也就是人的大藝術情懷。

超越時空是為了擺脫時空對人的束縛,追求真正的自由。因此,藝術的審美,文學的審美,其最終意義正是要表達人類對自由的嚮往和追求--它是人類的終極追求,是人的本質意義,也是文學的本質。

科學與藝術在最終目的上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思維方式。科學是人的理性認識,而藝術則是感悟。因而,要真正認識文學,必須回到自己內心,用心去感悟,如果感悟到什麼,不必說出來,一個人可能沒寫過一句詩,但他的內心照樣湧動詩情,他就是詩人。

文學的魅力在於它是人類最廣泛的情懷。

前面提到的那首《登幽州臺歌》,由於它表達了人類對超越時空的渴望和對自由的追求,體現出文學的大真,才成為千古名篇的。 分享◆文學理論篇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是人類感情的最豐富最生動的表達,是人類歷史的最形象的詮釋,一個民族的文學,是這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是這個時代的的縮影,是這個時代的心聲,是這個時代千姿百態的社會風俗畫和人文風景線,是這個時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結晶。優秀的文學作品傳達著人類的憧憬和理想,凝聚著人類美好的感情和燦爛的智慧,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對了解歷史,瞭解社會,瞭解自然,瞭解人生的意義,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學作品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閱讀文學作品,是一種文化的積累,一種知識的累積,一種智慧的累積,一種感情的累積。

大量地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增長人的知識,也能豐富人的感情,如果對文學一無所知,而想成為有文化修養的現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說,一個從不閱讀文學作品的人,縱然他有「碩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學位,他也只能是一個「高智慧」的野蠻人。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親近文學,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文明人增長知識、提高修養、豐富情感的極為重要的途徑,這已經成為很多人的共識。

如何看待中國當代文學

5樓:我是捕魚大亨

對中國當代文學如何評價,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德國漢學家顧彬為代表的「垃圾說」,把中國當代文學看得一無是處,形同「垃圾」;一種看法則認為中國當代文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超越了中國現代文學。但持這兩種看法的論者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他們都沒有闡明自己的評價標準。

顧彬把中國當代文學視為「垃圾」,但為什麼是「垃圾」則語焉不詳;持肯定看法的論者,如陳曉明和孟繁華,也只是列舉了一些作家和作品的名字,並沒有進行具體分析,因此,我們同樣不太清楚他們進行肯定的標準是什麼。

有鑑於此,我認為評價中國當代文學的前提,首先應該明確衡量標準,才有利於對中國當代文學作出公允的、實事求是的客觀評價,才有利於討論進一步地深入下去。

我認為,評價中國當代文學,不妨首先進行比較與鑑別。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有比較才有鑑別。說到文學,任何時代平庸的、二三流的作家和作品都佔絕大多數。

中國當代文學尤甚。但標誌一個時代文學高度的作品,數量越多,這個時代的文學成就越高。以中國古代文學而論,先秦散文,漢賦,唐詩,宋詞,元雜劇,明清**代表了各自時代的文學高度。

我們今天看到的作家作品,是經過了時間的淘洗後流傳下來的,而當時那些海量的平庸之作則被過濾掉了。唐詩的興盛,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之外,還有許多高質量的詩人及其作品,形成了一個眾星閃耀、大師雲集的景觀。再看中國現代文學(五四至建國前),它的最高成就是由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體現的,而在這些大師之外,還有張愛玲、沈從文、葉聖陶等一大批作家作品。

中國當代文學六十年,可分為兩個階段。1949——1978前30年為第一階段;2023年至今為第二階段。前三十年,雖然有大量公式化、概念化的作品存在,但代表這一時期最高創作水平和有影響力的作品,則是以「三紅一創」為代表的「紅色經典」。

不管這些作品自身有什麼侷限性,但出版後都一版再版,廣為流傳。爾後,在*****中被當作毒草加以批判;到了新時期,由於受西方文學觀念和思潮的影響,因這些作品的「革命」意識形態和「巨集大敘事」而被貶損。但今天,人們在回望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歷程時,又不得不承認它們是「紅色經典」。

這就是說,這些作品經受住了時間老人的檢驗。

新時期三十年,文藝得到了解放,作家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先後出現了傷痕、反思、改革、先鋒、實驗、新寫實、現代和後現代主義的文學階段,其中也有一些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但有沒有堪稱新時期的「三紅一創」?有沒有當今的「魯郭茅巴老曹」?有沒有堪稱偉大或大師級的作家和作品?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大概都感到底氣不足。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雖然一些作家的作品被介紹到國外,但真正堪稱世界級的中國作家,似乎還沒有。有人可能會說,高行健應該算一個。

但遺憾的是,他在獲得諾獎之時已經加入了法國國籍。不過,我覺得現在就斷言中國當代沒有偉大的作家和作品,還為時尚早。新時期文學還需要經過時間的檢驗和過濾。

莎士比亞、李白、杜甫在世時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倒是後人發現了他們的偉大。但願當代作家也會有被後人重新發現的幸運。

就中國當代文學的現狀來看,雖然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家和作品,但一是數量太少,二是群龍無首,而二三流的、平庸的和不入流的作家和作品又實在太多。所以,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水平」不高。這種狀況很像沒有蓋完的寶塔:

有塔身而無塔頂。

然而,什麼是文學?什麼是好的文學?什麼是堪稱偉大或大師的作家?

古今中外的研究者卻難有一致的看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原因者何?我覺得與文學自身的複雜性、多面性、流變性有關。

文學就像一個圓球體,而且是不斷髮展變化的,這就使得置身其中的作家和理論家無法窺其全貌,只能從自己的(有侷限)角度來認識文學。這種情況頗像蘇軾描寫廬山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為什麼會有眾多的文學流派和學說此起彼伏?其原因就在這裡。所以,偉大的或大師級的作家,也都互不相同。

相反,倘若他與某位大師類似了,恐怕也就難以被稱為大師了。

儘管我們不能給文學下一個都能認可的定義,儘管大師與大師不同,我們仍然能可以從「不同」中找到「同」;從變化中尋找到某些不變的東西。正是有了這些「同」與「不變」的東西,文學才成其為「文學」。比如,偉大的作家一般都具有豐富、甚至是坎坷的生活經歷和淵博學識;具有敏銳的藝術感受能力和思想能力;具有豐富的想象能力;具有超強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意識;具有悲天憫人的博大胸懷。

而他們的作品,都具有特殊性、創造性、豐富性、新奇性和深刻性諸特徵。

但是,大師畢竟是少數。所以,堪稱偉大的作品也必然是少數。因此,文學是分層次的。

具體來說,我粗略地把文學分為這樣幾個層次或級別:一是理念化和宣諭式的文學。這些作品大都來自某種既有的理念,由此結構故事、設定人物。

因此,人物是理念的化身,其目的是達到宣傳教育的效果。二是生活體驗的層次。這些作品顯示出作家有著深厚的生活積累,也有自己的某些體驗和真情實感。

但這些作品往往缺乏對生活與現實的整體把握而欠應有的深刻,讓讀者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話說,叫做不能「說明生活」。三是人生體驗的層次。

這些作家和作品既來自於生活又實現了對生活的超越,上升到了對人的命運及其精神世界的探尋,富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四是形象化的哲學層次。所謂「形象化的哲學」,是說這些作品具有哲學的高度和人類意識乃至進入了宇宙境界,然而這一切都被形象化了,即是說,作家的哲學觀念是完全和具體的人物、事件、細節融合在一起的,就像鹽溶解於水一樣。

更為重要的是,作品所表現的哲學觀,不是在重複、演繹某個哲學家的觀念,而完全出自作家自己對人與世界的認識和把握,是哲學化了的感性認識和情感體驗。《紅樓夢》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

如果上述的劃分可以成立的話,就不難得出如下的結論:處於

一、二層次的作家和作品,在當代文學中佔絕大多數;進入第三層次即人生體驗層次的作家與作品已是屈指可數;而進入形象化哲學層次的作家和作品則幾近於無。那麼,中國當代文學的整體水平究竟如何,難道還用再多費口舌嗎?

當代作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自由,作家的文化水平也普遍高於建國初期的「工農兵」作家,歷史轉型期的大變革也為作家的創作提供著豐富的素材,可是為什麼中國當代文學總是難以出現大作家和大作品呢?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和進一步**。

如何看待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如何看待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您有什麼意見或看法?

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發展的趨勢所造成的 這已經作為一種社會狀態而存在 如何看待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您有什麼意見或看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 利1 有利於經典文學通俗化。對於 紅樓夢 三國演義 這樣的傳統文學經典,普通老百姓也許並不能理解其中深層奧妙,所以會出現 百家講壇 這樣的節目幫助人們剖析經典。...

如何看待當代社會的幼兒園小學化,如何看待現在社會,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

童年這個詞要開始消失了 現在的家長都有一個想法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越來 越早地往孩子腦子裡灌輸知識,而學得越早,就說明在起跑線上贏了第一步。1 3 k z m f u就是這樣的想法造就了現在的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 海南省幼兒教育學會會長 幼兒高階教師劉書真說,我國的 幼 兒園工作規程 中明確...

你如何看待中國現在的教育制度,如何看待中國的教育制度

只要存在就有相應的價值,沒有一種制度是完美的 現在的教育制度或許不適合某些人或大部分人,但它可能是現在最適合中國的發展制度.畢竟是這種制度讓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需要幾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太老套了,學生都整天像被關在籠子裡一樣.作業多,學習壓力大,為了升學而學習,為了進入名牌大學而學習。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