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以為生活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這麼受關注

2021-03-04 07:08:27 字數 3719 閱讀 2134

1樓:匿名使用者

《舌尖上的中國》用節制而溫情的語調講述了許許多多和食物有關的人和故事,講的內是中國祖容祖輩輩的傳承,家鄉的風味,家庭的溫暖。

以往展現中國美食的影畫素材,大都是以烹飪大師或美食名家﹑菜系流派﹑地域特色來梳理,展現的是精湛的廚藝和繁複的烹飪過程,能夠看到的電視節目也多以「對壘」形式出現。《舌尖上的中國》則摒棄了「好好吃」「太美味」這樣空洞的介紹,將更多畫面展現勞動者如何捕獵﹑採掘﹑加工﹑製作大自然饋贈的食材。有網友讚歎說「鏡頭集中展示的並非攝影棚中頂尖大廚和利嘴主持抑或花瓶美女的廚藝,而是將菜餚從材料入手,經由種植﹑豐收﹑加工,從一個平凡的家庭廚房中溫情地端出,承載著祖先的文明和天人合一的哲思。

有人文的關懷,一種質樸的珍惜態度貫穿其間,這種溫情是絕大多數例舉資料﹑搬弄文字﹑炫耀歷史的紀錄片所缺乏的。」

《舌尖上的中國》與以往的美食紀錄片不同之處在於,它是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感受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

為什麼《舌尖上的中國》會這麼的火?

2樓:wo遺失美好

這幾天,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火了,不僅吸引無數觀眾深夜守候,垂涎不止,更讓許多**下感動的淚水。

本來,無論從選題還是從播出時間來看,《舌尖上的中國》都只能算是熒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紅熒屏,帶給我們超越美食的思考。

哲學家費爾巴哈有句名言,人就是他所吃的東西。從一開始,《舌尖上的中國》就不只是一部關於吃的紀錄片。「看著筍挖出來,火腿吊起來,漁網裡閃閃發亮,揭開蒸籠白花花、冒著蒸汽的饅頭,拉麵摔打在案板上的脆響……都讓人激動得落淚。

多可愛的中國。」從舌尖上的中國,到味蕾中的故鄉,影片所展示的厚重感,體現了該片的獨特性——「通過美食這個視窗更多地看到中國人、人和食物的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

看這部充滿溫情的紀錄片,有人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的味道」,有人體會到了「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也有人昇華到了「愛國主義」的境界,還有人上升到了「文化輸出」的高度……一部作品為何能在不經意間獲得超越話題的巨大影響?

「不是空洞地宣揚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是從美食背後的製作工藝和生產過程入手,配合平常百姓的生活,在情感上引起共鳴。」一位網友的評價,指出了該片的成功所在:真誠的態度,真實的力量。

反觀當下許多作品,高投入、高科技、大場面……什麼都不缺,卻惟獨少了真實;什麼都盡心盡力,卻惟獨沒有真誠。

3樓:風聲淺淺

滿足了大部分人都興奮點

《舌尖上的中國》的意義

4樓:llx雄雄

一部以美食為主題的7集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5月22日晚結束在央視一套的播出,一道道美食讓人回味無窮。在食品工業化時代,人們彷彿又從該片中找到了對傳統美食的熱情和敬意。其成功之處在於突出的人文情懷。

《舌尖上的中國》為中國**電視臺播出的美食類紀錄片,主要內容為中國各地的美食生態。通過對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來展現食物給中國人生活帶來的儀式、倫理等方面的文化;見識中國特色食材以及與食物相關、構成中國美食特有氣質的一系列元素;瞭解中華飲食文化的精緻和源遠流長。本片製作精良,7集內容製作耗時13個月,2023年5月在央視首播後,在網路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該片於2023年7月在臺灣公視播出,2023年9月在新加坡星和都會臺播出,2023年10月起在香港tvb翡翠臺播出。第二季已確定於2023年4月18日播出(詳情請參看詞條《舌尖上的中國2》)。

《舌尖上的中國》從2023年3月開始大規模拍攝,歷時13個月拍攝完成,這也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裝置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攝製組行走了包括港澳臺在內的全國70個拍攝地,動用前期調研員3人,導演8人,15位攝影師拍攝,並由3位剪輯師剪輯完成。[

《舌尖上的中國》如何恪守紀錄片的真實性原則

5樓:步柳陌

所謂的紀錄片真實性原則,在我看來應該是根據其紀錄片的偏重型別而有所程度不同的。

紀錄片可以被分為新聞性紀錄片、綜合性紀錄片和人文紀錄片三大類。如果談到差別,前兩種是從巨集觀視角上來觀察世界,紀錄事件,而後者是從微觀的視角上來描述生活,從而達到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的溝通與共鳴。我認為《舌尖上的中國》更加偏向於人文紀錄片一類。

新聞類紀錄片所需要的是很高的真實性,因為它說記錄的是一類真實存在不容置疑的新聞事件。

然而人文類紀錄片有所不同,它更強調的是一種人文資訊的傳遞,讓一個文化現象以及一類團體的一些風俗或者知識得到更大範圍的普及和被瞭解。在這種傳遞的過程中,需要對現有事實進行一定的「包裝」,使其傳播的力度得到加強,從而更為容易受到受眾群體的歡迎和接受。

《舌尖上的中國》這部紀錄片,我們不可否認其中對於廣大神州各地的一些美食與風俗進行了真實的再現,對於一些食物的做法以及形成原理也都進行了揭祕。在這種程度上看,真實性是完全得以體現的。因為製作食物的過程是難以編纂捏造的。

而在一些方面可能採錄了一些也許和當地風俗不那麼」貼合「,或者不能夠完全反應當地最濃厚鄉情的食物來作為當地的」代表食物「呈現到電視螢幕上。不過其實只要能夠向觀眾呈現出不同地域的不同美食文化,激發人們的自豪感就是好的,沒必要太過於看重細節。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應該沒有真實性,因為很多民間風味吃法,隨著不同人的傳承多有所改良和變化,出現別的味道和特點,如果要追根朔源的確很難,但是只要是中國的美味的東西,都可以進入舌尖上的中國,那是當然可以接受的啊,為什麼一定要保持原有的真實性呢!!謝謝

7樓:弒灬僾

食物對於大多數人都是不小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喜歡,所以的看記者的喜好了。

8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不必要完全真實。。。。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怎麼改

9樓:匿名使用者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描述不清,應該在後面加上「的飲食文化」,即正確的句子應該為:

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飲食文化。

10樓:匿名使用者

《舌尖》總導演、製片人陳曉卿反而相對低調,他表示,紀錄片是全世界認識中國瞭解中國的一個視窗,但到底如何介紹中國文化,這一次他們恰好找到了「美食這個很好的通道」。說到這裡,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長劉效禮補充,20幾年來中國紀錄片都「多多少少帶著正面宣傳的味道,但恰恰是毫無宣傳色彩的《舌尖》,成了宣傳中國最好的宣傳片」。

結合所學生活與哲學的知識分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受到熱捧的原因

11樓:匿名使用者

紀錄片《舌尖上覆的中國》受到熱制捧的原因

①中華美bai食文du化能夠豐富人zhi們dao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

精神力量,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引起了人們的共鳴;

③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中華美食文化通過電視、網路等大眾傳媒的傳播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12樓:匿名使用者

民以食為天,而且對不知道的東西都有一種好奇心而已

《舌尖上的中國》成功的原因在哪?請列幾點並解釋。

13樓:墨爾本半夏

1.一個民族的情感共鳴

2.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裝置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但比起片中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畫面,這部紀錄片更為人所稱道的是它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

3.央視紀錄頻道二三十人的團隊走南闖北,包括港澳臺在內,選取了60多個拍攝點,拍下了一道道美味佳餚,更記錄了一個個觸動人心的故事。

4.《舌尖上的中國》更關心的正是人與食物的關係。

何為生,何為死,何為人生?何為生活?

索甲仁波切寫過一本 生死書 裡面有一些對於生與死的觀點。生亦是死,死亦是生,亦生亦死,無生無死。人自從出世就在慢慢走向死亡。活著就是在慢慢死去。生 死只不過是中陰投生在生命軀體裡的一種狀態。算了,孔夫子說了,未知生,焉知死。知道太多卻無法改變,反而痛苦。活著即是生,死亡便是死。生的極致是死亡,死的極...

動漫為生活,有關校園生活的動漫

兄弟 像我這樣嘛 去學動畫專業!一方面可以振興中國動漫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的 答興趣啊 目前,中國正需要大量的動漫人才,所以說現在動畫專業是很有前途的 來吧,加入我們動畫專業的家族吧!我自己也和你一樣是個動漫狂熱愛好者 55555同道中人啊。好感動哦。我給你個建議 你現在學歷太低了吧 搞動漫呢起...

為生活而迷茫能幫助的請進謝謝

生活的重複提示是你活在當前,每個靠勞動而生活的人都不卑微都不無聊,多元的社會需這部分內容開不開心只是可以支配的感覺而已 生活為每個人都提供了一個舞臺,而你的舞臺有多大,取決與你自己,希望你找準你的角色,做一個優秀的演員,達到這個目標你的生活就會過的不錯。不過不要難為自己,而是找準你的角色。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