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

2021-03-04 05:46:28 字數 5759 閱讀 9493

1樓:筆桿超人

上層建築是要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而產生的,它根源於經濟基礎,但作為一種超經濟的力量,它又超越於經濟基礎。也就是說上層建築既具有對經濟基礎的依賴性,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這就使得上層建築不能完全的絕對的適應經濟基礎的需要,它們之間總會有矛盾,因此需要政治體制改革來改善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矛盾使其重新回到相互適應的狀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考研真題為什麼要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必要性

2樓:彩霞滿天光

一、這是由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決定的。

政治體制屬於上層建築,應該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基礎是在不斷髮展的,這要求上層建築要隨之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和完善要求政治主體自覺進行調整和改革,體現和發揮政治主體本身所規定的政治目標和社會目標。

二、現在中國社會中所表現的因政治體制弊端和不夠完善引起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要求當前的中國政治體制必須進行改革。

目前我國**機構的現有設定、職能、體制與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已經十分突出。政企不分,職能重疊,機構臃腫,人浮於事,效率低下,官僚主義嚴重,這些問題阻礙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影響黨和群眾的關係,也給國家和群眾造成了嚴重的負擔,影響了社會的和諧發展。為了理順黨政關係、優化權力結構、克服官僚主義、提高工作效率、完善民主法制、煥發政治活力、加快經濟發展、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發展,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刻不容緩。

三、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是由政治的本質和政治關係決定的。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定義,政治為在特定社會經濟關係及其表現的利益關係基礎上,社會成員通過社會公共權力確認和保障其權利並實現其利益的一種社會關係。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政治主體應該通過社會的公共權力來確認和保障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利益的內在矛盾——利益實現要求的主體性與實現途徑的社會性之間的矛盾、利益形式的主觀性和利益內容的客觀性之間的矛盾、利益的目標性與手段性之間的矛盾、利益的具體有限性與利益發展的無限性只見的矛盾,再加上政治體制的弊端使得整個中國當前的政治主體淡化了公共利益的意識,在此利益主體的內部性顯現的十分明顯,其角色的公共性淡化,私利化程度提高。

要克服和控制這種現象的滋生和蔓延,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應該是制度上的革新。

四、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特殊時期出現的新事物、新問題,也要求中國進行政治體制的改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的盲目性、自發性越發表現得越發明瞭,導致當前中國社會出現了一些新的具有歷史性特色的新事物。其中大型的特殊利益集團的出現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之一。

現在中國房價居高不下很大一部分原因與中國房地產業利益不斷集團化有關。雖然中國現在的特殊利益集團還不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政治過程的重要環節,但是中國的利益集團已經開始影響到中國的政治決策。經濟干預政治開始萌芽,某些領域的權利開始失控,使得政治決策所能代表的利益的公共性減弱、社會階層分化和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與和諧發展。

因此,遏制中國利益集團干預政治的現實要求政治體制的改革。

3樓:作見證直到地極

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當前進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樓:匿名使用者

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內在的本質的聯絡,構成了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這一規律的主要內容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產生、性質和發展變化的方向;上層建築的反作用取決於和服務於經濟基礎的性質和要求。

這一規律表明,上層建築的性質和變化發展,上層建築是否需要改革以及改革的形式和方向,都取決於經濟基礎的狀況。

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這一規律也是我們觀察和研究社會歷史的一把鑰匙,對於每一歷史時期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都可以從社會的經濟基礎中得到科學的說明。這一規律是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依據,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客觀依據

5樓:百度使用者

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談這個問題是「與狼共舞、與虎謀皮」。

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論述新時期我國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6樓:昊懸天下

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推進.***同志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堅持改革開放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充分表達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決心和信心.

一、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

改革開放是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旋律.2023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偉大轉折.以***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以非凡的膽識和魄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使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一次新的偉大革命.***指出,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種革命雖然不是那種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但卻是對舊體制、舊機制的根本變革.

改革必然會引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教育、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深刻變化,必然會引起人們精神面貌、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變化,必然會觸及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引起社會各方面的調整.正是從改革所必然引起的社會變革的角度,我們才將其稱之為一場革命.

正是由於我們黨舉起了改革開放這面偉大旗幟,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所以才逐步引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十二大上,***明確向全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全面闡發了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以***理論為指導,制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戰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要求全黨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六大以來,以***為總書記的***繼續加快改革開放步伐,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思想,強調要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前進的強大動力.在3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經歷了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對內搞活到對外開放,從經濟體制改革到科技、教育等各方面的體制改革.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我們黨又進一步提出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

改革開放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提高.在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上,從商鞅變法到戊戌維新,各種改革可謂不絕如縷.20世紀80年代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也進行了改革試驗.

但是,惟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真正得到了全體中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並在短短三十多的時間內取得了令世界震驚的偉大成就.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的改革開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一條就是***同志在講話中所指出的,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於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

二、改革開放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的運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

無論是什麼樣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都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如果它們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而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障礙,那就必然要發生調整和變革.不變革舊的生產關係就會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同樣,生產關係脫離生產力發展的實際而超越歷史階段,同樣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這兩種情況都要通過調整和改革來解決.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對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形成、鞏固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於中國特殊國情的決定,我國的社會制度和體制機制還有許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社會主義的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之間、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矛盾.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的根本原因,是社會主義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生產關係和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築,從總體上基本適應了社會化大生產中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

但是,處於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上的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對於不斷髮展的生產力,也會形成某些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不適應就有矛盾,有矛盾就必須通過改革加以調整和變革,使之更加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必然要求.

實行對外開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開放與改革是密不可分的.從一定意義上說,開放也就是改革,是對傳統自我封閉體制的改革.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尤其是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國際經濟聯絡由流通領域擴充套件到生產等各個領域,各國的社會再生產聯絡更加緊密.任何一個國家要想發展就必須適應對外開放的新趨勢.

社會主義是開放的制度,它必須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包括髮達資本主義國家在內的一切反映現代化、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管理方式和組織形式.實行對外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條件,也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創新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的內在要求.

三、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新時期3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舉世矚目.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一直到今天,可以說是中國生產力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國力程度增強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

中國在30年時間內取得如此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主要得益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國富民之路,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經濟社會才煥發出蓬勃生機和活力,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我國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強.

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實惠有目共睹.概括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由2023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 20940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9%;二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已經躍升到世界第四位;三是工業化、城鎮化程序明顯加快;四是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我國用佔世界10%的耕地成功解決了佔世界近22%人口的吃飯問題;五是工業持續快速增長,1979-2023年工業年均增長超過11%,傳統工業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大幅提高;六是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以及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步伐大大加快;七是對外開放成效顯著,外貿進出口總額躍居世界第三位;八是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九是人民生活明顯改善,1978-202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

4元增長到11759 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增長到3587元;十是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事實雄辯地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這些年來,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國際風雲變幻中站穩腳跟,之所以能夠經受住來自各個方面的一次次嚴峻考驗,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使現代化建設的航船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破浪前進,歸根結底,就在於通過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大發展、大解放和大提高.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來解釋

生活中的 所有的大小事情 都可以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生活中有哪些具體例項 大學生處理學習和兼職的矛盾,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方 原則。首先要堅持重點論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專業學習,沒有優異的學習成績,畢業時難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時要堅持兩點論 兼顧矛盾的次要方面 兼職實...

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別屬於研究生的什麼類

思想政治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都屬於法學。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6303230 03法學 0305 馬克思主義理論 030501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030502 馬克思主義發展 0305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030504 國外馬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為什麼具有多樣性

1 各國生產力的copy發展狀況是社會bai主義發du展道路多樣性的經濟原因。zhi已經取得勝利的社會dao主義國家,經濟文化都比較落後,各國之間也有較大差別.每個國家都必須根據本國生產力的發展狀況,制定相應發展戰略,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建設。2 各國曆史文化傳統的差異性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