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思念誰的

2021-03-04 05:00:01 字數 1631 閱讀 8520

1樓:匿名使用者

快點?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寫於2023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子由)已經四年沒見面了。39x5

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思念誰的?

2樓:九怪啊

寫給他的弟弟蘇轍的。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此詞寫於2023年中秋,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子由)已經四年沒見面了。先秦有詩曰:「棠棣之花,萼胚依依。

兄弟之情,莫如手足。」更何況蘇軾與子由政見相投,互相支援。其早年曾與子由有過「功成身退,夜雨對床」的約定。

而當時的蘇軾因與主持變法的王安石政見相左,所以自求外調知密州,引謂是仕途迷濛,有一種苦悶在心頭,是千萬句話並與由說,中秋(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天的月亮最大最圓。人們把它作為閤家團圓的象徵。

但寫此詞的時候蘇軾在密州任職。

這天晚上,蘇軾喝了一夜的酒。趁著酒興。揮毫寫下了這不朽的名句。

官場失意的詞人不道淒涼語,反說只要大家都健康地活著。雖然人隔千里。照耀我們的還是同一個月亮。

不僅表現了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而且借月說事,與中秋的背景非常吻合,可謂情景交融。

3樓:匿名使用者

是思念他的弟弟的。

蘇轍在政治上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青苗法,認為青苗法"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棰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王安石聽後,亦頗覺有理。

宋哲宗初年"元佑更化",蘇轍在京師,多所論議。當時司馬光變熙寧之法,廢除僱役法,恢復差役法,蘇轍極言不可。他的這類政治主張,與其兄蘇軾基本相同。

《宋史》稱其"論事精確,修辭簡嚴,未必劣於其兄。"

在回河之爭中,蘇轍與右相範純仁等主張維持北流,反對文彥博等回河東流之議復起。蘇轍雖多次上疏反對,但以高太后為主的中樞始終傾向東流,雖時停時作,至元佑七年(2023年)十月河水已大部東流。紹聖元年(2023年),"盡閉北流,全河之水東還故道"。

這次黃河回覆東流,不過僅僅五年時間,至元符二年(2023年),黃河於內黃決口,東流斷絕,主流又趨向北流,仍至乾寧軍一帶入海。積極主張回河的吳安持、鄭佑、李仲、李偉等被朝廷加罪,結束了第三次回河的爭論。

4樓:無人愛

思念蘇軾的弟弟,此時的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子由)已經六年沒見面了。

雖在塵凡而胸次超曠,一片光明。下片懷人。人生並非沒有憾事,悲歡離合即為其一。

蘇軾兄弟情誼甚篤。他與蘇轍熙寧四年(1071)潁州分別後已有六年不見了。

蘇軾原任杭州通判,因蘇轍在濟南掌書記,特地請求北徙。到了密州還是無緣相會。「咫尺天不相見,實與千里同,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潁州初別子由),但蘇軾認為,人有悲歡離合同月有陰晴圓缺一樣,兩者都是自然常理,須傷感。

終於以理遣情,從共同賞月中互致慰籍,離別這個人生憾事就從友愛的感情中得到了補償。人生不求長聚,兩心相照,明月與共,未嘗不是一個美好的境界。

這首詞上片執著人生,下片善處人生,表現了蘇軾熱愛生活、情懷曠達的一面。詞中境界高潔,說理通達,情味深厚,並出以瀟灑之筆,一片神行,不假雕琢, 卷舒自如,因此九百年來傳誦不衰。

5樓:樂為人師

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思念(弟弟)的。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意思,「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是什麼意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意思是 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這句話出自宋朝蘇軾的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什麼節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描寫哪個節日的

中秋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出自北宋詩人蘇軾的 水調歌頭 原文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翻譯...

蘇軾《水調歌頭》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嬋娟指什麼

嬋娟指月亮。既然自古以來就沒有完美無缺的事物,那麼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只要他和蘇轍兄弟能夠永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能夠永遠生活在一輪明月之下,永遠彼此給對方以最大的安慰和最大的精神支援,這就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關於蘇軾這首詞的主題,主要有兩方面,第一,抒發中秋感慨,表達中秋祝願,這首詞也成為了...